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间的调节与中介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肖蓉 赖巧珍 赵久波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中文修订版生命意义量表(MLM—CR)、自杀行为问卷(SBQ.R)对89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和自... 目的探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中文修订版生命意义量表(MLM—CR)、自杀行为问卷(SBQ.R)对89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和自杀风险得分分别为(1.03±0.88)分、(124.32±20.35)分和(4.17±1.66)分,高自杀风险的大学生有64人(7.1%);ASLEC得分与SBQ-R得分呈正相关(r=0.134,P〈0.01);SBQ-R得分与MLM得分呈负相关(r=-0.340,P〈0.01)。生命意义感可调节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风险的消极效应,其调节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命意义感完全中介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风险的关系(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9.6%。结论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杀风险之间发挥着中介与调节作用,生命意义感可发挥保护性作用减少或消除负性生活事件所导致的自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义感 负性生活事件 自杀风险 自杀意念 自杀行为 大学生
原文传递
负性情绪对自杀危险的影响: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琳 何海平 +4 位作者 刘羽 杨洋 莫娟婵 王晨旭 刘拓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87,共5页
目的:基于自杀人际关系理论和情绪管理理论,探讨负性情绪和自杀危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自伤行为中介作用并比较不同自伤指标的中介效应大小。方法: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青少年自我伤害量表(ASHS)和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 目的:基于自杀人际关系理论和情绪管理理论,探讨负性情绪和自杀危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自伤行为中介作用并比较不同自伤指标的中介效应大小。方法: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青少年自我伤害量表(ASHS)和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对229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一是负性情绪正向预测自杀危险;二是自伤行为在负性情绪和自杀危险间起中介作用;三是自伤方法数量的中介作用强于自伤总分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自伤行为 自杀危险 中介效应
下载PDF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自杀现状和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彭子荷 蔡泳 魏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7-330,共4页
虽然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出现延长了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的寿命,但是该人群的自杀风险仍然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部分PLWH存在自杀意念,有自杀尝试,或有自杀计划。该人群自杀风险居高不下的人口学... 虽然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出现延长了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的寿命,但是该人群的自杀风险仍然显著高于普通人群。部分PLWH存在自杀意念,有自杀尝试,或有自杀计划。该人群自杀风险居高不下的人口学因素主要是性别、性取向、年龄和宗教种族等;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是压力源(压力创伤性事件、社会人际关系问题和精神疾病)、污名化及隐瞒病史等。PLWH社会人际关系问题包括歧视、社会孤立感和社会支持的缺乏等,精神疾病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等。政府及相关组织可以通过研究和改善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来降低PLWH的自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自杀风险 社会心理因素
下载PDF
北京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主要来电者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丽婷 童永胜 +4 位作者 李献云 王翠玲 梁红 王绍礼 杨甫德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9-275,共7页
目的 了解北京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因本人问题来电咨询者的特征及其自杀相关因素的出现率,并对不同性别来电者的特征进行比较.方法 对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打进热线且为自己心理问题咨询的38 526名来电者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求助主要... 目的 了解北京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因本人问题来电咨询者的特征及其自杀相关因素的出现率,并对不同性别来电者的特征进行比较.方法 对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打进热线且为自己心理问题咨询的38 526名来电者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求助主要问题、自杀相关因素等方面的分析,并按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38 526名来电者中,女性19 447名(50.5%),年龄< 45岁31 351名(81.4%),高中或以上文化程度者24 637名(63.9%),从未因心理问题就诊者17 462名(45.3%);前三类求助问题为精神疾病、获取信息和家庭关系问题.年龄> 30岁、高中以上(不包括高中)学历、有过婚史、因家庭关系问题来电的女性多于男性,而因工作、学习及经济问题来电的男性多于女性(均P<0.05).在接受自杀相关因素评估的22 415名来电者中,12 232名(54.6%)目前有自杀意念或行为,4 316名(19.3%)有自杀未遂既往史,16 737名(74.7%)存在精神疾病的症状,7 980名(35.6%)抑郁程度高,11 630名(51.9%)存在慢性负性生活事件.比较自杀相关因素的出现率,女性有自杀意念或行为(58.2%比50.5%)、有自杀未遂既往史(22.8%比15.0%)、有精神疾病的症状(75.3%比73.9%)、有严重躯体疾病(14.0%比12.3%)、有慢性生活事件(55.3%比48.0%)、遭受过躯体/性虐待(6.1%比3.7%)、有急性生活事件(33,1%比26.8%)、亲友有自杀行为史(29.4%比28.2%)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物质滥用(13.6%比8.8%)的比例高于女性,均P<0.05或P<0.01.结论 北京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因本人问题来电咨询者的自杀相关因素出现率较高,男女不同性别来电者在一般入口学特征、求助主要问题以及自杀相关因素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危机 热线 特征 自杀危险 性别
原文传递
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网络平台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谢红芬 吉晓燕 +3 位作者 王桂梅 胡启梅 贾建清 姜微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29期4072-4077,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网络平台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2月某市精神卫生中心及所管辖社区出院的118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 目的探索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网络平台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2月某市精神卫生中心及所管辖社区出院的118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其中研究组脱落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疾病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出院时制订个性化管理计划,应用抑郁症网络管理平台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自我效能和自杀风险的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访视时间、访视态度、访视内容、人文关怀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杀意念中的绝望、乐观、睡眠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抑郁症患者应用基于自我管理为导向的网络平台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其自我效能感,降低患者自杀风险,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我管理 自杀风险 网络平台
原文传递
社会逆境感知、心理痛苦和可协商命运观对自杀风险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慧瀛 郝祥森 +2 位作者 孔德荣 王婉 杨静怡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社会逆境感知、心理痛苦、可协商命运观对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逆境感知问卷、心理痛苦量表、自杀行为问卷和可协商命运观量表对某高校5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社会逆境感知正向预测自杀风险;(2)心理痛苦... 目的:探讨社会逆境感知、心理痛苦、可协商命运观对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逆境感知问卷、心理痛苦量表、自杀行为问卷和可协商命运观量表对某高校5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社会逆境感知正向预测自杀风险;(2)心理痛苦在社会逆境感知对自杀风险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可协商命运观调节了心理痛苦在社会逆境感知和自杀风险间中介作用的前后两条路径。结论:个体的社会逆境感知可以通过增加心理痛苦来提高自杀风险,可协商命运观在这一过程中起缓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风险 社会逆境感知 心理痛苦 可协商命运观
原文传递
厦门心理援助热线重复来电求助者的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发荣 吴素英 +2 位作者 廖震华 董学体 季建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75-479,共5页
目的分析厦门心理援助热线重复来电求助者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厦门心理援助热线2010年9月至2015年8月全部有效来电,将8397例曾有单次或多次拨打热线的来电者纳入分析。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获取来电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咨询的主要... 目的分析厦门心理援助热线重复来电求助者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厦门心理援助热线2010年9月至2015年8月全部有效来电,将8397例曾有单次或多次拨打热线的来电者纳入分析。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获取来电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咨询的主要问题,评估来电者自杀意念或行为、抑郁情绪和其他精神症状等12个自杀相关因素。结果 8397例来电者中,重复来电者有1304例(15.5%)。重复来电求助者在恋爱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精神疾病问题比例高于单次来电者。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后,有自杀意念或行为(OR=1.417,95%CI:1.083~1.853)、有自杀未遂既往史(OR=1.453,95%CI:1.058~1.996)、有严重躯体疾病(OR=1.909,95%CI:1.188~3.065)是来电者出现重复来电的危险因素。结论热线咨询师对有重复来电的求助者特别要注意评估其是否有自杀意念或行为、既往自杀未遂和严重躯体疾病等特征,以便更有效地为来电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援助热线 重复 自杀危险 特征
下载PDF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8
作者 彭向玉 温世荣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1期3609-3611,共3页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其发病年龄可以覆盖人一生的各个阶段,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和负性影响。癫痫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多种因素相关,直接受年龄、性别、病程及致痫灶部位等癫痫固有特点影响,亦与药物治疗效果和药物...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其发病年龄可以覆盖人一生的各个阶段,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和负性影响。癫痫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多种因素相关,直接受年龄、性别、病程及致痫灶部位等癫痫固有特点影响,亦与药物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关。合理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和心理治疗等)可以提高疗效和患者依从性,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生活质量 妊娠期癫痫 抑郁 自杀风险 抗癫痫药 不良反应 手术
下载PDF
大学生性取向变化及其与自杀风险关系的2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滕姗 赵久波 +3 位作者 张小远 赵静波 杨雪岭 陈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性取向变化的分布及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2年期随访追踪法,选取某大学学生3289例,获得有效数据2291例(男生803例,女生1488例);性取向调查(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或性取向不确定)用于基线测试与2年随访测试,以... 目的:探究大学生性取向变化的分布及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2年期随访追踪法,选取某大学学生3289例,获得有效数据2291例(男生803例,女生1488例);性取向调查(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或性取向不确定)用于基线测试与2年随访测试,以测量个体性取向类型,自杀行为问卷(SBQ-R)用于随访测试,以测量自杀风险。结果:大学生性取向发生变化者182例(7.9%),其中性少数人群性取向变化的例数多于异性恋人群(χ~2=680.14,P<0.05),女性比男性有更多性取向改变(χ~2=5.74,P<0.05);性取向变化者自杀行为得分高于性取向稳定者[(4.3±2.0)vs.(3.6±1.2),P<0.05]。结论:大学生人群中性少数者或女性更容易发生性取向改变,且性取向变化者存在更高的自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取向 自杀风险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非适应完美主义与自杀风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邝立平 冯现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非适应完美主义和自杀风险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为大学生的自杀科学预防与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东某高校全日制本科在校大学生1084名[平均年龄(19±1)岁],采用中文版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CF...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非适应完美主义和自杀风险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为大学生的自杀科学预防与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东某高校全日制本科在校大学生1084名[平均年龄(19±1)岁],采用中文版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CFMPS)的非适应完美主义维度(包括担心错误、行动疑虑、父母期望3个因子)、情绪调节量表(ERS,包括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2个分量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进行调查。结果:SBQ-R得分与非适应完美主义总分及3个因子分、表达抑制得分均呈正相关(r=0.14~0.28,均P<0.01),与认知重评得分呈负相关(r=-0.19,P<0.01)。非适应完美主义正向预测自杀风险(β=0.39,P<0.001),认知重评、非适应完美主义和认知重评的交互项均负向预测自杀风险(β=-0.17,-0.14,均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非适应完美主义水平越高,自杀风险越大,认知重评在二者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适应完美主义 自杀风险 情绪调节策略 调节作用
下载PDF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Risk in HIV-Infected Adults at Brazzaville University Hospital: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11
作者 Bienvenu Rolland Ossibi Ibara Tatia Adoua Doukaga +6 位作者 Alain M. Mouanga André Moukouma Martin Ekat Parfait Bintsindou Ella Angonga Pabota Princesse Benet Lebaho Bebene Damba Banzuzi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CAS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Introduction: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itherapies have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 (PVVIH) and extended their life expectancy. However, the nervous system is faced with a neurotropic v... Introduction: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itherapies have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 (PVVIH) and extended their life expectancy. However, the nervous system is faced with a neurotropic virus that evolves chronically, sometimes creating neurological disorder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linked to stigmatization or therapeutic effect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suicidal risk (SR) and identify associated factors. Patients and method: This was a prospective descriptive and analytical study from January 1 to November 30, 2022, including all HIV-positive patients receiving or not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The study took place in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 of Brazzaville University Hospital. This department has an inpatient capacity of 36 beds, and an outpatient capacity of 25 patients per day, three times a week. This is the largest center for PVVIH in Brazzaville. The Patient Heath Questionnaire 9 (PHQ-9)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risk. Therapeutic adherence was assessed using the Morisky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version 23 software. Qualitative variables were expressed as numbers and percentages, and quantitative variables as mean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Statistical tests were used according to their applicability criteria. For all tests, the significance threshold was set at 0.05. Results: 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ere consulted, constituting the sample size.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risk was 32%. These patients had an average age of 42.83 ± 10.24 years, were female (n = 101;67.3%), Christian (n = 97;64%), single (n = 68;45.3%). Stigmatization (n = 75;50%) was the reason for attempted suicide. HIV was perceived as treatable (n = 103;68.7%), unlucky (n = 62;41.3%). Patients were WHO stage 1 (n = 105;70%). RS was present in 47 cases (31.3%).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risk were age (p = 0.000), residence (p = 0.028), suicide attempt (p = 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RESSION suicidal risk HIV/AIDS PREVALENCE Associated Factors
下载PDF
大学生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反刍思维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艳 朱蓉蓉 +3 位作者 何畏 潘莉 张贤 任颖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反刍思维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Nolen-Hoeksema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RRS)中文版、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对915名大学生团体施测....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反刍思维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Nolen-Hoeksema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RRS)中文版、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对915名大学生团体施测.结果大学生追求高标准、在乎错误、症状反刍、强迫思考、反省深思、反刍思维总分得分分别为[(26. 35±4. 13)分、(17. 14±4. 86)分、(22. 27±4. 64)分、(11. 10±2. 71)分、(10. 38±2. 71)分、( 43. 75±8. 37 )分];大学生反刍思维与父亲/母亲拒绝(r=0. 23、0. 29,P<0. 01)、父亲/母亲过度保护( r=0. 16、0. 20,P<0. 01)、在乎错误( r=0. 36,P<0. 01)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反刍思维与父亲/母亲情感温暖显著负相关( r=-0. 07、-0. 09,P<0. 05);在乎错误与父亲/母亲拒绝(r=0. 12、0. 19,P<0. 01)、父亲/母亲过度保护( r=0. 16、0. 12,P<0. 01)显著正相关,与父亲/母亲情感温暖显著负相关(r=-0. 18、-0. 20,P<0. 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在乎错误在父母拒绝和反刍思维间起部分中介作用(χ2/df=8. 45,RMSEA=0. 09,CFI=0. 96,GFI=0. 97),中介效应值为0. 112(95%CI=0. 048~0. 194),占总效应比例28. 95%.结论在乎错误在父/母亲拒绝与大学生反刍思维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减少母亲/父亲拒绝、完美主义,可有效降低大学生反刍思维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思维 完美主义 自杀风险 父母教养方式 大学生
原文传递
青少年心理韧性在抑郁症状和自杀风险间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平 陶莉 +3 位作者 朱玲 唐瑛 吴昌彬 毕亚杰 《四川精神卫生》 2022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青少年抑郁症状和自杀风险间的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调查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选取德阳市163所学校的71137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简版(CD-RICS-10)、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青少年抑郁症状和自杀风险间的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调查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选取德阳市163所学校的71137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法,采用心理韧性量表简版(CD-RICS-10)、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评定其心理韧性、抑郁症状和自杀风险,并采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心理韧性在抑郁症状和自杀风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①CD-RICS-10评分与PHQ-9、SBQ-R评分均呈负相关(r=-0.305、-0.268,P均<0.01);②心理韧性在抑郁症状与自杀风险间起调节作用(β=-0.100,t=-31.716,P<0.01);③在不同性别的青少年中,心理韧性均在抑郁症状与自杀风险间起调节作用(β=-0.086、-0.084,t=-17.502、-18.839,P均<0.01)。结论心理韧性可以缓解青少年高水平抑郁症状对自杀风险的影响,这种效应在男性和女性青少年中均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韧性 抑郁症状 自杀风险 调节作用 青少年
下载PDF
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索远 陈林 +3 位作者 吉振鹏 陈大方 杨甫德 司天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社会人口学与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来自全国13个中心患者共1478例,收集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等信息,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 目的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社会人口学与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来自全国13个中心患者共1478例,收集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等信息,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确定诊断,其中116例被诊断为双相Ⅰ型。此116例患者采用MINI中自杀模块界定自杀风险,比较有、无自杀风险两组之间特征有无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自杀风险组相比,有自杀风险组发作频繁、更多伴不典型特征、自杀观念及精神病性症状、周期性或季节性、起病有诱因、更多次发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病性症状(OR=6.127)、伴有自杀观念(OR=3.940)及频繁发作(OR=3.283)与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Ⅰ型患者自杀风险高相关(均P<0.05)。结论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观念及频繁发作可能是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Ⅰ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误诊 抑郁症 自杀风险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心理干预对降低自杀未遂患者再次 自杀风险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甜 邓敏 +1 位作者 熊丽君 唐明辉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076-108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心理干预措施降低自杀未遂患者再次自杀风险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搜集有关心理干预对...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心理干预措施降低自杀未遂患者再次自杀风险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搜集有关心理干预对自杀未遂患者再次自杀风险改善效果的文献。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包含4652例患者,涉及8种心理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疗法相比,自杀未遂短期干预计划(ASSIP)+常规护理疗法干预后自杀未遂患者的再次尝试自杀发生率更低,且其改善患者高风险自杀意念的效果最优。曲线下累积排序概率面积分析结果显示,降低自杀未遂患者再次自杀尝试发生率的最优措施依次是ASSIP+常规护理疗法、情绪调节治疗+常规护理疗法、电话联系管理+常规护理疗法,改善患者产生高风险自杀意念的最优措施依次是ASSIP+常规护理疗法、标准案例管理疗法+常规护理疗法、短期认知行为疗法+常规护理疗法。结论ASSIP+常规护理疗法在降低自杀未遂患者再次自杀尝试发生率及高风险自杀意念发生率方面均有较好效果,推荐采用ASSIP+常规护理疗法降低自杀未遂患者再次自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心理干预 自杀风险 再次自杀 自杀意念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新兵精神障碍自杀风险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汤文辉 刘让华 +4 位作者 黄芬丽 李逸鸿 孙志国 林汉 罗维肖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839-841,845,共4页
目的探讨新兵精神障碍自杀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作者医院2016年度精神障碍鉴定的新兵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自杀风险行为及是否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确定研究组与对照组。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213例,其中研究组99例,对照组11... 目的探讨新兵精神障碍自杀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作者医院2016年度精神障碍鉴定的新兵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自杀风险行为及是否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确定研究组与对照组。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213例,其中研究组99例,对照组114例。有既往史(OR=8.07,95%CI=2.91~22.38)、儿童期受虐经历(OR=3.06,95%CI=1.41~6.62)及非自愿入伍(OR=1.96,95%CI=1.18~3.27),是自杀风险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差,研究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自杀风险行为有关的精神障碍主要为心境障碍与适应障碍。结论新兵入伍前早年不良经历、带病入伍或既往有类似风险行为史、非自愿入伍,入伍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出现精神障碍,是自杀风险行为的危险因素。把好新兵入伍关、提高新兵心理弹性,有利于减少新兵自杀风险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兵 精神障碍 自杀 自杀风险
原文传递
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自杀风险筛查与干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益强 谢斌 +3 位作者 卞茜 唐立华 王援越 王蓓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6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了解学校青少年自杀风险现状,探索自杀风险预防与控制的干预方法。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624名(13~18岁)在校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哥伦比亚自杀问卷(CSS)、贝克抑郁量表(BDI)筛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学校危机援助网络,... 目的了解学校青少年自杀风险现状,探索自杀风险预防与控制的干预方法。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624名(13~18岁)在校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哥伦比亚自杀问卷(CSS)、贝克抑郁量表(BDI)筛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学校危机援助网络,采用普遍性、选择性和针对性干预的方法,对学生、家长和学校教职员工开展预防自杀的干预。结果在校中学生自杀风险筛查阳性率为25.50%,其中,CSS筛查阳性率为18.83%,BDI筛查阳性率为16.16%。高中生自杀风险筛查阳性率高于初中学生,女生自杀风险筛查阳性率高于男生。干预后,初中生自杀风险筛查阳性率从20.85%下降至12.54%(P<0.01),高中生的自杀风险阳性率从干预前的28.48%下降至14.30%(P<0.01)。结论干预措施对降低青少年自杀风险有一定的效果,CSS合并BDI筛查可用于学生群体的自杀风险筛查,为普遍性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杀风险 预防
下载PDF
服刑人员童年创伤与自杀风险的关系: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鹤 杨彩燕 +6 位作者 欧韵菁 谭艳芳 吴思翰 胡敏玲 赖晓璇 王优 杨雪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9-304,共6页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童年创伤与自杀风险的关系,以及述情障碍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TQ-SF)、述情障碍量表(TAS-20)、自杀行为问卷(SBQ-R)对广东省某所监狱362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有35名服刑人员有高自杀风险,占...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童年创伤与自杀风险的关系,以及述情障碍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TQ-SF)、述情障碍量表(TAS-20)、自杀行为问卷(SBQ-R)对广东省某所监狱362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有35名服刑人员有高自杀风险,占调查人数的9.7%;(2)童年创伤问卷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与自杀行为问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065~0.358,P<0.01);(3)除性虐待维度外,童年创伤问卷各维度得分均与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156~0.255,P<0.01);(4)述情障碍量表总分与自杀行为问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30,P<0.01),述情障碍量表的情感辨别不能和情感描述不能维度与自杀行为问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294~0.305,P<0.01),述情障碍的外向性思维与自杀行为问卷总分呈正相关(r=0.130,P<0.05);(5)述情障碍在童年创伤与自杀风险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β=0.07,95%CI:0.023~0.121,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16.22%。结论童年创伤既可以直接影响服刑人员的自杀风险,也可以通过述情障碍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自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刑人员 童年创伤 述情障碍 自杀风险 中介作用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Suicidal Risk in Sickle Cell Patients Monitored at the Hubert Koutoukou Maga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Center in Cotonou in 2022
19
作者 Guy-Gérard Aza-Gnandji Ireti Nethania Elie Ataïgba +3 位作者 Sènan Gratias Koukoubou Kokou Messanh Agbémèlé Soedje Tchedié Etdéchié Elvyre Klikpo Josiane Ezin Houngbe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3年第S2期479-491,共13页
Int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WHO, suicide is a re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and several risk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cluding pain and chronic illness.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 Int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WHO, suicide is a re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and several risk fac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cluding pain and chronic illness.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suicidal risk in sickle-cell patients. Method: This was a descriptive and analytical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sickle-cell patients followed up at the University Clinic of Blood Diseases of Hubert Koutoukou Maga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Center from August 2022 to November 2022. The instrument used was the Ducher suicide risk self-assessment scale. Results: A total of 65 patients were included. Mean age was 27.04 ± 1.95 years, with extremes of 16 and 50 years, and a peak of 47.69% in the 20 - 30 age group. Women predominated (58.46%), with a sex ratio of 0.71. Somatic complaints accounted for 41.54% of patients’ visits, including 21.54% for pain. Suicidal risk was positive in 44.62%, including 13.85% for severe suicidal risk, and 20% attributed their desire to die to pain. The factor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suicidal risk was single parenthood (p = 0.02). Of those with a positive suicidal risk, 46% had shared the intention with close relatives (family and friends), but none had used medical services. Conclusion: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e high prevalence of suicidal risk among people with sickle cell disease, and therefore the need for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in this specific population in Ben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icidal risk Sickle Cell Disease Chronic Disease
下载PDF
高职大学新生自杀风险与家庭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建娟 傅正闯 +2 位作者 俞锴 郑亚丽 张鹏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9年第6期737-739,752,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自杀风险,探讨家庭相关因素对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杭州某高职大学2017级4 280名大一新生进行自杀风险调查,并将自杀风险作为分组依据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该高校有自杀...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自杀风险,探讨家庭相关因素对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杭州某高职大学2017级4 280名大一新生进行自杀风险调查,并将自杀风险作为分组依据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该高校有自杀倾向的大一新生约占5.5%,有无自杀风险的学生比较,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亲家庭、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童年不幸经历以及有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的大学生自杀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该类学生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尤其是童年有不幸经历或有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的学生抑郁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童年不幸经历、有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均是大学生自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44,4.793,2.438,P值均<0.05)。结论单亲、家庭经济困难、童年不幸经历和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与大学新生自杀倾向的产生有相关性,该类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学校应予以关注并及时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风险 大学生 负性生活事件 贝克抑郁量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