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含作者、叙事结构与潜藏文本——解读肖邦《黛西蕾的婴孩》的深层意义 被引量:40
1
作者 申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110,共11页
学界倾向于对某一作者(尤其是其意识形态立场)形成某种固定的看法,这种定见构成一种阐释陷阱,影响对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差异的认识,而这种差异往往是潜藏文本或深层意义的重要载体。由于对凯特·肖邦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性缺乏认识... 学界倾向于对某一作者(尤其是其意识形态立场)形成某种固定的看法,这种定见构成一种阐释陷阱,影响对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差异的认识,而这种差异往往是潜藏文本或深层意义的重要载体。由于对凯特·肖邦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性缺乏认识,西方学界将她的《黛西蕾的婴孩》解读为反奴隶制和父权制的作品。然而,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其潜藏文本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呈相反走向的种族政治,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表层的种族政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置换了性别政治。若要挖掘作品的潜藏文本,我们不妨首先尽量抛开成见,对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判断这一作品本身的隐含作者,然后再考察隐含作者与历史语境中真实作者的关联以及同一作者笔下不同隐含作者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批评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作者 叙事结构 阐释定见 表面文本 潜藏文本
原文传递
“整体细读”与经典短篇重释 被引量:19
2
作者 申丹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西方学界对经典短篇小说的阐释常常流于表面,其原因包括:(1)没有对作品加以认真细读;(2)忽略了作品各种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3)忽略了作品与语境的关联;(4)没有对相关作品进行互文解读。为了弥补这些缺憾,更好地阐释文本的深层意义,本... 西方学界对经典短篇小说的阐释常常流于表面,其原因包括:(1)没有对作品加以认真细读;(2)忽略了作品各种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3)忽略了作品与语境的关联;(4)没有对相关作品进行互文解读。为了弥补这些缺憾,更好地阐释文本的深层意义,本文提倡一种"整体细读"的批评方法,选用了曼斯菲尔德的《启示》、肖邦的《黛西蕾的婴孩》和克莱恩的《一个战争片段》作为例证,旨在说明,通过"整体细读",可以揭示出与表面文本大相径庭的作品的潜藏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短篇 整体细读 潜藏文本
下载PDF
解读《宠儿》中蕴含的两种文本 被引量:7
3
作者 严启刚 杨海燕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6-20,共5页
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莫里森小说《宠儿》中蕴含的两种文本:隐含文本和表面文本。小说前者以魔幻小说的表现方式,而后者以"微型对话"的方式,分别建构了与白人和黑人、美国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对话"... 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莫里森小说《宠儿》中蕴含的两种文本:隐含文本和表面文本。小说前者以魔幻小说的表现方式,而后者以"微型对话"的方式,分别建构了与白人和黑人、美国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宠儿》 隐含文本 表面文本
下载PDF
启蒙的隐喻——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黑色圣母像》中的潜文本 被引量:9
4
作者 南健翀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7,共4页
通过对莱辛早期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黑色圣母像》中"启蒙"这一潜文本的挖掘和解读,本文试图证明,莱辛早期的创作不能简单地被界定为激进的"殖民写作"、"政治写作"。在看似激进的殖民语境、政治文本之... 通过对莱辛早期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黑色圣母像》中"启蒙"这一潜文本的挖掘和解读,本文试图证明,莱辛早期的创作不能简单地被界定为激进的"殖民写作"、"政治写作"。在看似激进的殖民语境、政治文本之下,莱辛关注的是更为普世的主题:人性、人的生存状态、人类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圣母像》 潜文本 殖民/政治写作 语境 普世主题
原文传递
潜台词在戏剧表演中对塑造人物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蓓蓓 杨莉芳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185-186,共2页
对于戏剧表演艺术而言,台词和潜台词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台词的脱口而出,潜台词更具内涵,它是一个台词的细致与深层次的呈现过程。借助潜台词,可以成功的塑造出经典的人物形象,展现独特的人物性格与心理特征。本文围... 对于戏剧表演艺术而言,台词和潜台词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台词的脱口而出,潜台词更具内涵,它是一个台词的细致与深层次的呈现过程。借助潜台词,可以成功的塑造出经典的人物形象,展现独特的人物性格与心理特征。本文围绕潜台词的概念及特征展开相关论述,探讨了潜台词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对于人物塑造的重要作用,以期对戏剧表演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台词 戏剧表演 塑造人物
下载PDF
戏剧表演潜台词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价值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冯传胜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154-156,共3页
潜台词在戏剧表演中经常运用,能够突出人物外在形象,展现人物内在性格,为人们呈现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赋予戏剧更深刻的情感,以此为整个戏剧表演注入灵魂,给观众以意犹未尽之感。
关键词 戏剧表演 潜台词 人物形象塑造
下载PDF
高中化学教科书中“潜台词”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竟男 宫丽红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1-16,共6页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为研究对象,将化学教科书中"潜台词"分为文字中的"潜台词"、表格中的"潜台词"、插图中的"潜台词"3类,对教科书中"潜台词"的作用与功能、类型与呈现...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为研究对象,将化学教科书中"潜台词"分为文字中的"潜台词"、表格中的"潜台词"、插图中的"潜台词"3类,对教科书中"潜台词"的作用与功能、类型与呈现知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教科书 潜台词 隐性知识
原文传递
学术视野下的文学传播——《华文文学》杂志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颜敏 《华文文学》 2008年第2期15-23,共9页
《华文文学》是一本学术色彩十分鲜明的文学期刊,在"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大陆传播史与学术研究史上占据了独特而重要的位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作为重要学术著作《海外华文文学史》的潜文本,开拓了"海外... 《华文文学》是一本学术色彩十分鲜明的文学期刊,在"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大陆传播史与学术研究史上占据了独特而重要的位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作为重要学术著作《海外华文文学史》的潜文本,开拓了"海外华文文学"这一新的文学景观与学科领域;另一方面,它以"文学批评与文学论争"等深度传播方式为研究者提供话语空间,并影响和引领着学术研究的路径与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学术视野 文学传播 潜文本 海外华文文学 文学论争
下载PDF
副文本视域下的《西藏图考》序跋研究
9
作者 蔡丹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4-98,共5页
清末方志《西藏图考》中收录多篇序跋类副文本,阐述了正文本的编纂背景、编纂原则和编纂过程等重要内容。通过对该方志中序跋撰写时间、收录情况的爬梳,以及序跋文本个体书写、边疆认知书写等方面的考察,以副文本理论加以阐释,解读清代... 清末方志《西藏图考》中收录多篇序跋类副文本,阐述了正文本的编纂背景、编纂原则和编纂过程等重要内容。通过对该方志中序跋撰写时间、收录情况的爬梳,以及序跋文本个体书写、边疆认知书写等方面的考察,以副文本理论加以阐释,解读清代西藏方志序跋内涵,探究《西藏图考》序跋类副文本的价值和意义,加深对《西藏图考》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图考》 副文本 序跋 清代方志
下载PDF
巧言示意 意在言外——论《天堂》的叙事策略和潜藏文本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敏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6-80,共5页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已成为当今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天堂》作为莫里森描述美国黑人历史和生活状况的第七部小说,同时也是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小说,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拟从故事和话语层的双重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已成为当今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天堂》作为莫里森描述美国黑人历史和生活状况的第七部小说,同时也是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小说,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拟从故事和话语层的双重文本、全知和限知视角交替的流动性叙事、自由间接引语的表达策略等三个角度切入这一作品,深入分析作者独具匠心的叙述手法和结构安排,透视表面文本下的潜藏文本,揭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叙事策略 表面文本 潜藏文本
下载PDF
理论与文学的相互生成——读特里·伊格尔顿《文学事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邢建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5-55,共11页
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事件》对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具有某种示范性。伊格尔顿认为,唯有唤起新、异感觉的文本才有资格称为“文学事件”。策略即符号化策略,表现为形式和内容边界之间连续不断的运动。历史、现实、意识形态等作为策... 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事件》对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具有某种示范性。伊格尔顿认为,唯有唤起新、异感觉的文本才有资格称为“文学事件”。策略即符号化策略,表现为形式和内容边界之间连续不断的运动。历史、现实、意识形态等作为策略化过程中的潜文本存在于文学的世界里。策略使文学摆脱了外在世界的纠缠,获得了自我指涉性。伊格尔顿的探讨说明:真正的理论不是对文学的剥夺,而是文学性的发现。理论与文学相互追逐、相互嬉戏、相互生成,共同丰富了文学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文学事件 自我指涉 潜文本 策略
下载PDF
《人民日报》世界杯报道中的中国叙事及背后话语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文婷 李倩雯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7,共7页
以新闻叙事学为理论依据,以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为主要方法,对《人民日报》十届世界杯报道中涉及中国的文本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民日报》世界杯报道讲述了一个有关中国足球世界杯梦想的故事,梦想分为3个阶段,即梦想打入世... 以新闻叙事学为理论依据,以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为主要方法,对《人民日报》十届世界杯报道中涉及中国的文本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民日报》世界杯报道讲述了一个有关中国足球世界杯梦想的故事,梦想分为3个阶段,即梦想打入世界杯决赛圈儿阶段(1978—1998),梦想打入世界杯16强阶段(2002),梦想重返世界杯决赛圈儿阶段(2006至今)。这一故事背后隐含的沉默话语是,因为中国队的"不在场",中国媒体/民众感受不到存在感,继而产生了焦虑感,也影响了对国家和自我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世界杯报道 中国足球 中国叙事 背后话语 国家认同 自我认同
原文传递
生存困境的两种叙写——刘恒与池莉作品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春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2-47,共6页
刘恒、池莉的作品虽然都以凝重写实的风格,表现了人的生存艰难和生命卑微,但他们在叙述悲剧之源、叙事美学、作品的潜性主题等方面是不一样的。较之刘恒作品,池莉作品还包涵了执着的理想,而读者评论者往往忽略池莉作品中的潜性表现。
关键词 原生态 悲剧之源 后现代叙事 诗意叙事 主体消失 潜本文
下载PDF
想象读者与阅读引介——孔尚任编创《桃花扇》系列“副文本”的意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志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孔尚任在构思和编创《桃花扇》的过程中,对理想读者有想象与预设,即这是个具有遗民思想的特殊社会群体。为达成与此读者群体的有效交流,孔尚任陆续为他们准备了十余种副文本。这些具有附录性质的文本,信息丰富而功能各异,承载着孔尚任... 孔尚任在构思和编创《桃花扇》的过程中,对理想读者有想象与预设,即这是个具有遗民思想的特殊社会群体。为达成与此读者群体的有效交流,孔尚任陆续为他们准备了十余种副文本。这些具有附录性质的文本,信息丰富而功能各异,承载着孔尚任全方位介入读者阅读环节、引导受众正确解读《桃花扇》的真实意图,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通过考察正、副文本之间的互释共存关系,可为深入理解孔尚任的创作心态和《桃花扇》的成书过程及意蕴提供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孔尚任 副文本 创作心态 理想读者
下载PDF
《金瓶梅》新版俄语全译本的“深度翻译”及其学术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陶源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1年第4期32-44,共13页
1977年В.С.马努辛《金瓶梅》俄译本出版,译本经过了大幅删节和修改。1993-2016年,А.И.科布泽夫等将马努辛译本整理并增加了综合性注释、分类注释和多篇研究性文章后出版。本文以阿皮亚"深度翻译"理论为基础,对新的《金瓶... 1977年В.С.马努辛《金瓶梅》俄译本出版,译本经过了大幅删节和修改。1993-2016年,А.И.科布泽夫等将马努辛译本整理并增加了综合性注释、分类注释和多篇研究性文章后出版。本文以阿皮亚"深度翻译"理论为基础,对新的《金瓶梅》俄文版共四卷五册(其中第四卷为上下册)的多种副文本信息进行了分类梳理。研究发现:新版全译本《金瓶梅》包括丰富的副文本信息,如,注释、所引哲学、道教、佛教、中医和中国戏曲、词牌名称列表,大事年表、人物关系表,以及27篇研究性论文;"所引医学、道教、佛教经典列表"对中国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类阐释;综合性注释为译文读者理解原文提供了便利;研究性文章主要讨论了小说的作者、绣像和结构问题,其中不乏独到的观点,因此,新版全译《金瓶梅》可视为深度翻译的典范。而俄罗斯经典翻译和汉学结合的深厚传统是《金瓶梅》深度翻译的学术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俄译本 深度翻译 副文本 学术视角
原文传递
《露西》中的不可靠叙述与潜藏文本 被引量:2
16
作者 申昌英 王绵绵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52,共10页
加勒比海裔美国黑人女作家牙买加·金凯德的小说《露西》充斥着第一人称叙述者对白人殖民侵略和压迫的控诉及讽刺,学术界也倾向于从种族压迫、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等层面对小说进行政治解读,并形成一种简单的"反强权"政治... 加勒比海裔美国黑人女作家牙买加·金凯德的小说《露西》充斥着第一人称叙述者对白人殖民侵略和压迫的控诉及讽刺,学术界也倾向于从种族压迫、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等层面对小说进行政治解读,并形成一种简单的"反强权"政治阐释定见。然而,笔者通过叙事学分析发现,小说存在着双重的不可靠叙述,其中,疏远型不可靠性叙述构成了对叙述者的反讽,反映她沉浸于殖民历史的阴影,习惯于"压迫与反压迫"的政治话语,从而排斥他人的爱和生活中存在的美,最终阻碍了她的自我发展,成为自己的"束缚者";契约型不可靠性叙述则部分地支持了后殖民解读,暴露出殖民地人民生活的混乱,以及他们对从属身份与殖民文化的内化和传承,成为自己的"压迫者"。同时,隐含作者也曾多次提醒读者跳出意识形态影响下的阐释框架,寻找解读作品的其它可能性。通过解读《露西》的潜藏文本,本文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表层单向的反殖民与后殖民政治批评进行纠偏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买加·金凯德 《露西》 不可靠叙述 潜藏文本 阐释定见
原文传递
琵琶后面的真容——田纳西·威廉斯作品中隐匿的同性恋主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尚宏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7年第1期246-260,共15页
田纳西·威廉斯在艺术创作中极力表现自己切身体会的同性恋心态。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同性恋在戏剧中是一个禁区,无法公开表现。为了避免封杀的命运,威廉斯对同性恋主题进行了隐蔽和伪装。这种方法成功地帮助作品逃过了审查,同... 田纳西·威廉斯在艺术创作中极力表现自己切身体会的同性恋心态。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同性恋在戏剧中是一个禁区,无法公开表现。为了避免封杀的命运,威廉斯对同性恋主题进行了隐蔽和伪装。这种方法成功地帮助作品逃过了审查,同时也为观众/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制造了障碍。事实上,他的大多数作品和同性恋有关,甚至有不少作品以同性恋为主题。他对美国社会的批判、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以及他所塑造的艺术家形象,实际上都是同性恋主题的曲折反映。以此为出发点,才能对他的作品作出正确的阐释和公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纳西·威廉斯 同性恋 隐匿的主题
下载PDF
电视娱乐节目《欢乐喜剧人》的深度娱乐与深度介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志文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123-127,共5页
自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开播以来,节目获得了商业和收视上的双赢,并实现了深度娱乐和深度参与的双重效应。其中,深度娱乐体现在节目内容上的现代与传统兼容、人文性与社会理想的守望两个方面;而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演员与观众的即... 自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开播以来,节目获得了商业和收视上的双赢,并实现了深度娱乐和深度参与的双重效应。其中,深度娱乐体现在节目内容上的现代与传统兼容、人文性与社会理想的守望两个方面;而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演员与观众的即兴交流以及丰富的潜文本则构成了观众深度参与的基本表现。另外,明星效应与明星制造显然是节目吸引关注的又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乐喜剧人》 深度娱乐 深度参与 明星效应 人文性 潜文本
下载PDF
浅论契诃夫戏剧中的潜台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钢 刘俏 《俄罗斯学刊》 2013年第1期62-67,共6页
契诃夫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对传统戏剧的革新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之一便是剧本中大量潜台词的运用,包括语音语调、言外之意、隐喻以及省略和停顿等,赋予人物言语以丰富的含义和情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读者或观众通... 契诃夫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对传统戏剧的革新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之一便是剧本中大量潜台词的运用,包括语音语调、言外之意、隐喻以及省略和停顿等,赋予人物言语以丰富的含义和情感,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读者或观众通过对潜台词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体会到作者无法直接言明的深意,掌握作品的思想和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诃夫 潜台词 语音语调 言外之意 隐喻 省略和停顿
下载PDF
革命语境中的角色与台词——夏衍《在文化部整风中的检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7,共14页
政治运动中的个人检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不似教堂忏悔,更非法庭辩护,值得专题研究。最近公开发表的《夏衍在文化部整风中的检查》(1965年1月19日)是一个案例,可借用社会角色表演理论外加社会建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角色分配、剧本... 政治运动中的个人检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不似教堂忏悔,更非法庭辩护,值得专题研究。最近公开发表的《夏衍在文化部整风中的检查》(1965年1月19日)是一个案例,可借用社会角色表演理论外加社会建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角色分配、剧本磋商的过程,定义了特定的社会情境;检查文本中的台词风格、潜文本现象,呈现了表演者的良苦用心。整风、批判和检查的大戏,还需放在更大的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的泛文本语境中加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衍 整风检查 角色分配 剧本磋商 潜文本 泛文本 未来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