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GPi/SNr神经元在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侯莉娟 胡荣光 +1 位作者 刘晓莉 乔德才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苍白球内侧部(GPi)和黒质网状部(SNr)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变化,探讨GPi和SNr在运动疲劳中枢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技术,在体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GPi和SNr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变化并对放电...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苍白球内侧部(GPi)和黒质网状部(SNr)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变化,探讨GPi和SNr在运动疲劳中枢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技术,在体观察运动疲劳后大鼠GPi和SNr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变化并对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动疲劳后大鼠GPi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不规则放电神经元比例显著增多,平均峰峰间隔显著小于对照组;运动疲劳大鼠SNr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不规则放电和爆发式放电神经元比例显著增多,平均峰峰间隔和变异系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运动疲劳大鼠GPi和SNr神经元电活动出现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兴奋性增强但二者放电形式的变化有差异。运动疲劳状态下,间接通路比直接通路更活跃,使GPi、SNr神经元兴奋性增强,最终使运动皮层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苍白球内侧部 黒质网状部 玻璃微电极技术 神经元电活动
原文传递
丘脑底核电刺激对癫痫大鼠模型基底节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斌 初君盛 +1 位作者 马羽 张建国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71-76,共6页
目的应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海人酸模型癫痫大鼠STN核,观察STN核以及SNr(黑质网状部)神经元细胞在刺激后放电频率的变化,研究电刺激STN对STN内神经元和SNr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探讨STN-DBS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10只癫痫大鼠为实验组,另1... 目的应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海人酸模型癫痫大鼠STN核,观察STN核以及SNr(黑质网状部)神经元细胞在刺激后放电频率的变化,研究电刺激STN对STN内神经元和SNr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探讨STN-DBS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10只癫痫大鼠为实验组,另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参照大鼠立体定向图谱,将记录的玻璃微电极和刺激电极分别插入STN、SNr核团内,刺激频率分为三组,分别为30 Hz、130 Hz、260 Hz。通过单神经元放电细胞外记录方法分别于高频刺激前后记录脑内核团神经元放电情况,分析神经元在STN-HFS刺激前和刺激时放电改变情况。结果正常大鼠的STN及SNr神经元放电与癫痫模型大鼠相比,两者放电频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放电模式的分析发现两者也无明显差异(P>0.05)。癫痫大鼠的STN及SNr神经元在30 Hz的刺激过程中放电频率多数没有明显变化。随着放电频率的增加两种神经元在电刺激后多数神经元放电明显受到抑制。在130 Hz和260 Hz组,受抑制的神经元较30 Hz组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高频电刺激STN明显抑制了STN和SNr神经元的兴奋性,其效果与频率是相关的。推测STN-HFS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对STN神经元兴奋性的抑制,调节相关联系核团的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丘脑底核 黑质网状部 细胞外记录 癫痫
原文传递
马桑内酯致癫痫大鼠黑质网状部的形态计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肖家祯 曾志源 +4 位作者 廖德阳 方一心 陈思秀 马玉琼 李光蓉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5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用光镜和电镜定量研究了马桑内酯致SD大鼠急性局灶型癫痫发作1小时后黑质网状部的结构变化.与对照组(5只)比较,在实验组(5只)脑的重量、体积及黑质横切面积均无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实验组黑质网状部单位面积内神经元数量,神... 用光镜和电镜定量研究了马桑内酯致SD大鼠急性局灶型癫痫发作1小时后黑质网状部的结构变化.与对照组(5只)比较,在实验组(5只)脑的重量、体积及黑质横切面积均无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实验组黑质网状部单位面积内神经元数量,神经元胞体、胞核的直径以及神经元胞体、胶质胞体、血管和神经毡的面积分数均无显著性变化,表明实验组黑质网状部神经元的数目及大小没有显著性变化,实验组神经元胞体内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的面积分数以及游离核糖体的数密度显著减少,神经元胞质基质的面积分数则显著增加,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的面积分数无显著性改变。马桑内酯所致急性局灶型癫痫发作1小时.黑质网状部神经元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的显著减少,表明该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活性有所减弱。本文对该结果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网状部 马桑内酯 癫痫 形态计量
下载PDF
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大鼠黑质网状部及苍白球细胞外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初君盛 张斌 +1 位作者 张建国 张颖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42-745,共4页
目的通过电刺激正常及癫痫大鼠丘脑底核(STN),研究黑质网状部(SNr)及苍白球(GP)细胞外液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变化,探讨电刺激治疗癫痫的机制。方法正常大鼠和癫痫大鼠各20只,将刺激电极植入一侧STN,分别用... 目的通过电刺激正常及癫痫大鼠丘脑底核(STN),研究黑质网状部(SNr)及苍白球(GP)细胞外液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变化,探讨电刺激治疗癫痫的机制。方法正常大鼠和癫痫大鼠各20只,将刺激电极植入一侧STN,分别用130Hz和260Hz进行刺激,同时在同侧的SNr和GP收集细胞外液,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其Glu和GABA的含量。结果癫痫大鼠SNr的GABA基础值明显高于正常大鼠。电刺激使两组SNr的GABA明显升高。130Hz和260Hz刺激明显增高两组GP和SNr的Glu含量,但130Hz的更显著。结论SNr细胞外GABA升高在STN电刺激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电刺激增加了GP细胞的活动,STN电刺激治疗癫痫机制不能单纯解释为“功能的毁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丘脑底核 黑质网状部 苍白球 微透析 癫痫
原文传递
未成熟脑黑质网状系统与癫痫性脑损伤
5
作者 卢金英(综述) 郝艳秋(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2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癫疴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其起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尤其好发于未成熟脑组织。长期反复癫痫发作可导致未成熟脑组织损伤,使未成熟脑对癫痫性脑损伤的易患性增加。脑黑质网状部既有精细的抗痉挛作用,同时又是癫痫发... 癫疴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其起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尤其好发于未成熟脑组织。长期反复癫痫发作可导致未成熟脑组织损伤,使未成熟脑对癫痫性脑损伤的易患性增加。脑黑质网状部既有精细的抗痉挛作用,同时又是癫痫发作的易损脑区。根据这一特点保护未成熟脑黑质网状部可以预防或减轻癫痫发作,同时对癫痫性脑损伤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给予患儿黑质网状部脑保护类药物是治疗癫疴陛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疴 未成熟脑 黑质网状部 脑损伤 脑保护
原文传递
电刺激大鼠黑质网状部对脚桥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6
作者 郑贺 林宇涵 +1 位作者 李靖远 高东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大鼠黑质网状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reticulata,SNr)对脚桥核(pedunculopontine nu-cleus,PPN)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脑内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机制。方法:应用细... 目的:观察电刺激大鼠黑质网状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reticulata,SNr)对脚桥核(pedunculopontine nu-cleus,PPN)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脑内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不同频率电刺激大鼠SNr对PP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实验记录了大鼠46个PPN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其放电频率在2.4~55.4 Hz之间,平均为(21.3±13.8)Hz;低频电刺激(5~10Hz)大鼠SNr时,PPN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刺激频率(20~200 Hz)的增加,大多数PPN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受抑制,神经元放电频率较刺激前明显降低,且在100 Hz时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结论:高频电刺激大鼠SNr对PP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主要为抑制,提示高频电刺激SNr可通过抑制PPN神经元活动参与PD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桥核 黑质网状部 电刺激 帕金森病
下载PDF
靶向抑制黑质网状部GABA能神经元的DRP1改善肝性脑病小鼠运动功能
7
作者 李晓东 铁静静 +4 位作者 陈京浩 孙毓泽 吴菲菲 杨雁灵 王亚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目的:探讨黑质网状部(SNr)的GABA能神经元中线粒体分裂对急性肝性脑病(AHE)小鼠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利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制备AHE小鼠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AHE小鼠肝小叶的变化,利用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AHE小鼠血... 目的:探讨黑质网状部(SNr)的GABA能神经元中线粒体分裂对急性肝性脑病(AHE)小鼠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利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制备AHE小鼠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AHE小鼠肝小叶的变化,利用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AHE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氨的变化。接下来通过转棒疲劳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旷场实验观察AHE小鼠运动功能。进一步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分析AHE小鼠SNr的线粒体面积、周长、圆率等形态学指标的变化,Western Blot观察AHE小鼠SNr的线粒体分裂融合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接下来,利用重组腺相关病毒(AAV)靶向调控AHE小鼠SNr的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的表达,在荧光酶标仪上检测SNr的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的ATP和活性氧(ROS),并观察小鼠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较对照组,AHE小鼠运动功能明显降低,SNr的线粒体分裂明显增强,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表达显著升高;AHE小鼠SNr的MMP显著下降,细胞的ATP下降,ROS升高。靶向抑制AHE小鼠SNr的DRP1表达后,运动改善;进一步观察发现,AHE小鼠SNr的线粒体分裂被抑制后,MMP显著升高,细胞的ATP升高,ROS下降,证明线粒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靶向抑制AHE小鼠黑质网状部GABA能神经元的线粒体分裂,可以改善线粒体形态和功能,从而缓解其运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性脑病 黑质网状部 线粒体 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