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松深度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程思贤 刘卫玲 +4 位作者 靳英杰 周亚男 周金龙 赵亚丽 李潮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55-1365,共11页
研究深松深度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为构建砂姜黑土合理耕层的耕作深度指标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多年定位大田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设置4个深松深度(30 cm、40 cm、50 cm、60 cm)处理,以旋耕(RT,平均... 研究深松深度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为构建砂姜黑土合理耕层的耕作深度指标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多年定位大田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设置4个深松深度(30 cm、40 cm、50 cm、60 cm)处理,以旋耕(RT,平均耕作深度为15 cm)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深松深度对土壤紧实度、土壤三相比(R)值、作物根系形态、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松深度增加能显著降低土壤紧实度,使土壤的三相比(R)更加合理,进而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不同深松深度中,深松60 cm处理的土壤紧实度和三相比(R)值与对照相比降幅最大,深松40 cm处理的冬小麦根系生物量最大,深松50 cm处理的夏玉米根系生物量最大。深松不仅增加作物产量,还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深松30 cm处理的周年作物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2.2%,但与深松40 cm处理差异不显著。深松50 cm处理的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但与深松30 cm和深松40 cm处理差异不显著。深松30 cm、40 cm和50 cm的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分别增加9.1%、8.8%和12.7%。因此,砂姜黑土适宜的深松深度为30~4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冬小麦 深松深度 土壤紧实度 土壤三相比(R)值 根系形态
下载PDF
深松作业深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祺睿 邓敏 +3 位作者 马宇翔 王一鸣 杨丹彤 郑丁科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5,91,共7页
为了更好地监测深松作业过程中的深度,增加深松作业深度的均匀性,提高作业质量,提出了通过测定深松耕作阻力来获得深松深度的方法,并通过GPS定位功能记录机具行走轨迹,以获取田块整体的深松作业质量全貌。在确定的深松铲、牵引速度等条... 为了更好地监测深松作业过程中的深度,增加深松作业深度的均匀性,提高作业质量,提出了通过测定深松耕作阻力来获得深松深度的方法,并通过GPS定位功能记录机具行走轨迹,以获取田块整体的深松作业质量全貌。在确定的深松铲、牵引速度等条件下建立了“深松阻力-深松深度-土壤坚实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即y=-6.32×10^(-5)x_(1)+1.47 x_(2)=18.24,并基于该模型建立了深松作业深度监测系统。通过安装具有仿形功能的随行轮研制了监测系统的标定机构,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模型得到的深松深度与随行轮实测的作业深度平均误差为2.27%,深度监测系统的精度和可行性高;通过深松作业得到的坐标与作业深度相结合获得的深松作业三维图,系统可以进行作业稳定性的直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深度 监测系统 深松阻力 随行机构
下载PDF
不同深松深度对夏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氮素利用的响应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广俊 刘鹏 +2 位作者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92-97,共6页
研究不同深松对夏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响应,旨在探明深松下玉米根系与养分的协调一致性,进而提高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选用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深松深度,即不深松(S0)、15 cm深松(S15)、35 cm深松(S35)。结果表明,35... 研究不同深松对夏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响应,旨在探明深松下玉米根系与养分的协调一致性,进而提高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选用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深松深度,即不深松(S0)、15 cm深松(S15)、35 cm深松(S35)。结果表明,35 cm深松对比不深松和15 cm深松显著增加深层根系数量及分配比例,进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单株生物量,提高氮素吸收效率,最终促进产量的显著提高。因此35 cm深松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深松深度 根系 氮素吸收效率
下载PDF
深松深度对鲁西南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国利 崔双双 +6 位作者 孙泽强 杨光 孔晓民 韩成卫 刘盛林 石宁 王学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8,共8页
鲁西南地区长期单一旋耕的耕作方式,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土壤紧实、地力下降、土壤养分不均衡等,严重制约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本研究旨在探索深松耕作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蓄水能力、紧实度、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等的影响,以期为鲁... 鲁西南地区长期单一旋耕的耕作方式,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土壤紧实、地力下降、土壤养分不均衡等,严重制约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本研究旨在探索深松耕作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土壤蓄水能力、紧实度、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等的影响,以期为鲁西南地区土壤耕作方式的优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2015—2017年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旋耕、秋深松30 cm+旋耕、秋深松35 cm+旋耕、秋深松40 cm+旋耕4个耕作处理,研究深松深度对土壤水分、紧实度、土壤养分等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作对土壤含水量、紧实度、养分、作物产量均有影响。与旋耕相比,深松增加0~40 cm土层土壤中水分含量,降低40~60 cm土层水分含量,降低土壤紧实度,且深松深度越大,土壤紧实度越小。深松改变氮、磷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深松耕作对冬小麦和夏玉米均有增产效果,且深松深度越大,作物产量越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鲁西南地区深松40 cm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深度 土壤养分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产量 鲁西南地区
下载PDF
高产春玉米灌浆期碳氮积累、转运及叶片衰老特性对深松深度的响应 被引量:7
5
作者 尹斌 高聚林 +7 位作者 王志刚 于晓芳 孙继颖 胡树平 苏治军 谢岷 王水霞 吕佳雯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8-103,共6页
试验采用深松35cm(S35)和深松25cm($25)及不深松(cK)3个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问吐丝后地上部干物质、氮素积累量的差异和叶片SAPD值、群体叶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灌浆期地上部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s35〉s25〉CK处理,且... 试验采用深松35cm(S35)和深松25cm($25)及不深松(cK)3个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问吐丝后地上部干物质、氮素积累量的差异和叶片SAPD值、群体叶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灌浆期地上部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s35〉s25〉CK处理,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和深松深度的增加,其差异明显增大。在吐丝后36d,各深松处理子粒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占成熟期的60%之上,均以$35最高;棒三叶以下叶片的氮素输出量表现为CK〉S25〉S3处理;群体叶面积下降幅度表现为CK〉S25〉S35处理,以吐丝后18。36d下降最为明显;深松处理延缓了穗位叶、穗位上、下第1叶和穗位上第2叶SPAD值的下降。随深松深度的增加深松作用显著,在灌浆后期表现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深松深度 灌浆期 氮积累与转运 叶片衰老
原文传递
玉米深松机械作业参数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周平 王立华 +3 位作者 王升喜 唐秀丽 王丹 王荔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该文探讨玉米深松机械作业参数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深度、不同行距和不同深松频率的深松机械作业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深松机械作业可以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在深度方面,深度为30 cm的深松作业... 该文探讨玉米深松机械作业参数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不同深度、不同行距和不同深松频率的深松机械作业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深松机械作业可以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在深度方面,深度为30 cm的深松作业效果最佳;在行距方面,行距为70 cm的深松作业效果最佳;在深松频率方面,3年深松一次的效果最佳。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业生产特点选择适当的深松机械作业参数,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机械作业 产量 田间试验 深度
下载PDF
悬挂式深松机耕深监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少奇 张磊 +4 位作者 孟长伊 张云硕 徐峰 李广宇 杨海天 《价值工程》 2019年第31期246-247,共2页
目前深松作业的耕深测量主要以人工测量为主,测量精度和效率都比较低。为了提高深松作业过程中耕深测量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悬挂式深松机的耕深监测系统。建立耕深与下拉杆角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在下拉杆上安装角度传感器实时监测... 目前深松作业的耕深测量主要以人工测量为主,测量精度和效率都比较低。为了提高深松作业过程中耕深测量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悬挂式深松机的耕深监测系统。建立耕深与下拉杆角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在下拉杆上安装角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下拉杆的倾角数值,换算可得到实时的耕深。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出数学模型的参数。分别进行了三次试验,并对每次试验分别拟合出一次曲线、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结果表明,拟合的二次曲线可作为耕深与下拉杆角度之间的最优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耕深 监测系统
下载PDF
丘陵山区农机深松作业深度和面积远程监测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赵世卿 吴永峰 +1 位作者 李光林 谢菊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29,共8页
为了提高农机在丘陵山区深松作业深度和面积的监测准确性,研究设计了一种深松作业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以角位移传感器间接测量作业深度,利用北斗/GPS定位数据计算深松面积,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基于·NET分布式深松作业远程监测服务平... 为了提高农机在丘陵山区深松作业深度和面积的监测准确性,研究设计了一种深松作业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以角位移传感器间接测量作业深度,利用北斗/GPS定位数据计算深松面积,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基于·NET分布式深松作业远程监测服务平台,实现多台农机深松作业深度和面积的远程监控,为政府补贴资金计算与核实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深松作业监测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角位移传感器适用于丘陵山区农机深松作业深度测量,深度测量平均误差为0.98cm,使用北斗/GPS定位基于多边形解析法计算小地块面积相对误差为3.2%,满足丘陵山区农机深松作业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深度 深松面积 远程监测平台 丘陵山区
下载PDF
深松深度对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晓丽 王成宝 +4 位作者 杨思存 蔡立群 霍琳 温美娟 姜万礼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7,共9页
为改善引黄灌区的土壤结构,以旋耕(RT)为对照,设置深松30、35、40、50和60 cm 5个处理(ST30、ST35、ST40、ST50、ST60),通过5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深松深度对甘肃引黄灌区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促进了0~40 cm... 为改善引黄灌区的土壤结构,以旋耕(RT)为对照,设置深松30、35、40、50和60 cm 5个处理(ST30、ST35、ST40、ST50、ST60),通过5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深松深度对甘肃引黄灌区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促进了0~40 cm土层大团聚体的形成,并提高了其稳定性。干筛法下,>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比RT处理增加6.16%、8.53%和13.38%,分形维数(D)降低3.81%;湿筛法下,R0.25、MWD和GMD分别增加44.78%、10.08%和5.81%,D值降低0.63%。深松5个处理平均的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LT)也分别比RT处理降低了5.77%和5.88%。R0.25、MWD、GMD随深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大小顺序为ST60>ST50>ST40>ST35>ST30>RT,不同粒径团聚体含量也有大致相同的趋势,PAD、ELT和D则呈现相反的顺序。综合分析认为,深松耕能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深松深度越深,对土壤结构的改良效果越好,若考虑深松效益和机械动力配置,建议至少深松35 c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分形维数 深松深度 甘肃引黄灌区
下载PDF
深松深度对甜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和产糖量的调控 被引量:3
10
作者 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 郑峰 +3 位作者 潘竟海 刘华君 林明 陈友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8-185,共8页
于2020年在新疆喀什新糖区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其深松深度分别为:35 cm(S35)、45 cm(S45)、55 cm(S55),及未作深松处理(CK),研究不同深松深度对甜菜植株形态、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将甜菜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指标进... 于2020年在新疆喀什新糖区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其深松深度分别为:35 cm(S35)、45 cm(S45)、55 cm(S55),及未作深松处理(CK),研究不同深松深度对甜菜植株形态、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将甜菜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45、S55处理能提高甜菜单株绿叶数1.67~2.67个,且S55处理与CK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甜菜最大叶片长34.29%、最大叶片宽16.6%及最大叶柄长12.71%,为甜菜植株提供了较大的源,促进了甜菜根直径、根围、根体长、根尾长及根尾质量的增长或增重,有效促进甜菜地下部生物量的积累,从而增加甜菜根冠比10.17%和生物量积累的15.15%。S45、S55处理单根质量和含糖率与CK处理相比分别增长了12.67%和10.20%,5.26%和8.33%,从而使S45、S55处理的甜菜产量和产糖量分别增长了14.71%和15.85%,20.75%和25.48%。主成分分析表明,深松条件下甜菜生长的主要指标为叶柄长、根冠比和生物量地下分配比例。在喀什新糖区深松深度为55cm可有效增加甜菜产量和产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深松深度 生长发育 产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Specific Draft Requirement and Hitch Length for an Animal Drawn Sub-Soiler: A Case of Sandy Clay Loam Soils
11
作者 Nicodemus K. Mwonga Ayub N. Gitau +1 位作者 Joackim M. Mutua Simon T. Mwangi 《Open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2019年第3期83-99,共17页
This study aimed at optimizing tillage depth and hitching length for optimal draft requirement in sandy clay loam soils for animal drawn subsoile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collect draft datasets using the ... This study aimed at optimizing tillage depth and hitching length for optimal draft requirement in sandy clay loam soils for animal drawn subsoiler.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collect draft datasets using the MSI 7300 digital dynamometer communicating remotely with MSI-8000 RF data logger connected to a laptop through the serial port. To determine the numeric values of soil parameters pertinent to subsoiling, field experiments, laboratory tests and numerical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For a specified speed, a combination of three hitch lengths of 2.5 m, 3.0 m and 3.5 m and three depths from 0 cm to 30 cm with a range of 10 cm interval was used. Soil bulk density was found to vary between 1.52 to 1.37 g/cm3 and 1.44 to 1.67 g/cm3 for Machakos and Kitui experimental plots respectively. Soil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depth ranging from 3.53% to 9.94% for Machakos site and from 4.15% to 9.61% for Kitui site. Soil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ranged between 21.71 and 29.6 kPa between depths of 0 - 20 cm and decreased to 28.07 kPa for depths beyond 20 cm at Machakos experimental plot;while for Kitui experimental plot, it ranged between 30.02 and 39.29 kPa between depths of 0 - 30 cm. A second-order quadratic expression of the form y = ax2 + bx + c was obtained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fic draft and depth at given hitching length as well as specific draft against hitching length at a given depth. The optimal hitching length and tillage depth for Machakos experimental plot were obtained as 2.9 m (~3 m) and 16.5 cm respectively. In Kitui experimental site, the optimal hitching length was obtained as 2.9 m (~3 m) and the optimal tillage depth was 15.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Resistance SPECIFIC DRAFT Hitching LENGTH subsoiling depth ANIMAL Power
下载PDF
深松对叶丛生长期甜菜形态结构特性及生物量积累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 陈友强 +7 位作者 刘华君 潘竟海 李小惠 林明 鲁伟丹 白晓山 董心久 李思忠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21-2430,共10页
【目的】研究深松深度对新疆南疆甜菜叶丛生长期植株形态结构及生物量积累影响,为新疆南疆甜菜田合理耕作层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深松深度分别为35 cm(S_(35))、45 cm(S_(45))、55 cm(S_(55)... 【目的】研究深松深度对新疆南疆甜菜叶丛生长期植株形态结构及生物量积累影响,为新疆南疆甜菜田合理耕作层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深松深度分别为35 cm(S_(35))、45 cm(S_(45))、55 cm(S_(55))处理,未作深松处理作对照(CK),研究不同深松深度对甜菜叶丛生长期植株形态结构特性、各器官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分析叶片、叶柄形态结构特性与块根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甜菜叶丛生长期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鲜重、叶柄长、叶柄粗及叶柄鲜重均随叶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L_(5)叶片出现最大值,可作为功能叶,且深松深度为55 cm促进甜菜叶丛生长期功能叶片和叶柄的生长。深松55 cm与对照(CK)相比,甜菜叶丛期块根长、块根直径、块根围及块根鲜重显著(P<0.05)增加了25.93%、25.59%、30.15%、19.19%,使单株总鲜重和叶片鲜重比例分别增加了29.99%、9.96%,降低甜菜块根鲜重比例和根冠比8.35%、14.29%。【结论】在新疆南疆深松深度为55 cm能有效促进甜菜叶丛生长期叶片生长,增加甜菜叶片生物量(源)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深松深度 叶丛期 形态结构 生物量积累
下载PDF
水田秋季深翻作业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海龙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年第6期25-27,共3页
与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结合,设置高留茬、正常留茬2种模式,研究秋季深翻机械化作业的地块条件和作业质量。试验结果表明:秋季水田翻耕作业含水率较高,配套动力宜选择67.1 kW以上拖拉机;留茬高度对耕深、立垡率、回垡率等作业指标的影响... 与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结合,设置高留茬、正常留茬2种模式,研究秋季深翻机械化作业的地块条件和作业质量。试验结果表明:秋季水田翻耕作业含水率较高,配套动力宜选择67.1 kW以上拖拉机;留茬高度对耕深、立垡率、回垡率等作业指标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翻 水田 试验 耕深 立垡率 回垡率
下载PDF
水田深翻机械化作业试验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福义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年第2期36-38,共3页
以水田机械化深翻技术为基础,采用对比试验验证深翻作业模式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艺允许情况下,应尽量增加翻耕深度;秋季水田土壤含水率较高,对动力要求高;秸秆根茬高度宜控制在25~35 cm之间;秋季翻耕作业应采用高速档位匀速前进。
关键词 深翻 水田 试验 翻耕深度 断条率
下载PDF
悬挂式深松机耕整地耕深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尹彦鑫 王成 +3 位作者 孟志军 陈竞平 郭树霞 秦五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4,共7页
耕深作为深松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无法实现在线评估,目前以人工抽测为主,误差大,效率低。以提高农机深松耕整地作业质量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深松机组姿态估测的耕深检测方法及系统。首先分析了牵引拖拉机以及悬挂式深松机在作... 耕深作为深松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无法实现在线评估,目前以人工抽测为主,误差大,效率低。以提高农机深松耕整地作业质量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深松机组姿态估测的耕深检测方法及系统。首先分析了牵引拖拉机以及悬挂式深松机在作业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建立了拖拉机与深松机作业耕深检测模型。该模型通过检测安装在拖拉机后悬挂杆和悬挂式深松机上的姿态传感器输出角度,实时计算深松机耕深。为验证该检测模型的精度,设计了基于嵌入式ARM内核的耕深检测传感器和深松作业检测系统,该系统集卫星定位系统(GPS)、移动网络传输(GPRS)、数据存储(SD卡)等于一体,能实时采集深松机作业耕深、作业位置、作业速度及航向信息,数据存储在检测系统的终端设备中,并通过移动网络传送至远程数据中心做进一步融合处理,以对深松作业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耕深检测传感器进行静态标定,耕深检测标定误差小于0.88 cm,平均误差小于0.21 cm,均方根误差小于0.66 cm。利用标定后的传感器及深松作业检测系统在田间开展多组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耕深检测最大误差为1.18 cm,多组试验数据的平均误差小于0.45 cm,均方根误差小于0.64 cm,表明该系统耕深检测精度和稳定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作业质量 耕深检测
下载PDF
带状深松灭茬机灭茬部件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艳忠 王运兴 +2 位作者 刘海涛 杨悦乾 龚振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4-103,共10页
东北垄作区播种前的根茬处理及深松作业,能够提高播种质量,促进作物生长。针对现有深松灭茬机作业过程中存在动土量大、灭茬效果不理想以及刀辊易缠草堵塞等问题,同时为适应东北寒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满足垄体深松灭茬的农艺要求,设... 东北垄作区播种前的根茬处理及深松作业,能够提高播种质量,促进作物生长。针对现有深松灭茬机作业过程中存在动土量大、灭茬效果不理想以及刀辊易缠草堵塞等问题,同时为适应东北寒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满足垄体深松灭茬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带状深松灭茬机,并对其灭茬部件、深松部件及垄台成形部件结构进行了设计。以机具的作业速度、灭茬深度和灭茬刀正切刃滑切角为试验因素,以灭茬率、灭茬深度稳定性系数为试验指标,对影响整机性能的结构与作业参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器的作业速度为2.8 km/h、灭茬深度为84.9 mm、正切刃滑切角为6.5°时,灭茬率为93.26%,灭茬深度稳定性系数为95.25%,灭茬效果好,满足机具作业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深松灭茬机 灭茬率 灭茬深度稳定性系数 参数优化 田间试验
下载PDF
施磷深度和深松对春玉米磷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瑞富 杨恒山 +3 位作者 范秀艳 张宏宇 柳宝林 刘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0-887,共8页
【目的】磷肥施用深度是影响玉米对磷吸收利用的因素之一,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重心下移,提高根系的生理活性。研究深松措施下不同施磷深度春玉米对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明确深松措施下春玉米高产栽培减磷增效的适宜施磷方式... 【目的】磷肥施用深度是影响玉米对磷吸收利用的因素之一,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重心下移,提高根系的生理活性。研究深松措施下不同施磷深度春玉米对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明确深松措施下春玉米高产栽培减磷增效的适宜施磷方式。【方法】2014年采用裂区田间试验,以耕作方式为主区,设旋耕、深松+旋耕两个处理;以施磷深度为副区,设6 cm(P6)、12 cm(P12)、18 cm(P18)、24 cm(P24)4个处理,以不施磷肥为CK。2015年进行了深松措施下大田验证试验。测定了春玉米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重、磷含量、磷素吸收量,分析了不同施磷深度下春玉米的磷素吸收效率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差异性,讨论了土壤磷素分布与春玉米根系分布的匹配关系对磷素吸收和磷肥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施磷深度下春玉米籽粒产量均表现为P12>P6>P18>P24,耕作措施间表现为深松+旋耕处理高于旋耕处理,在深松+旋耕处理下P12处理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植株地上部磷含量吐丝期和完熟期均以P12处理最高,P6处理次之,P24处理最低。干物质重均以P12处理最高,耕作措施间表现为深松+旋耕处理高于旋耕处理,旋耕处理下吐丝期和完熟期不同施磷深度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深松+旋耕处理下吐丝期不同施磷深度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完熟期P12处理与P24处理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磷素吸收量均以P12处理最高,旋耕处理下吐丝期前P12处理较P6处理(常规施磷深度)提高7.47%(2014),吐丝期后P12处理较P6处理提高3.85%(2014),深松+旋耕处理下吐丝期前P12处理较P6处理提高10.32%(2014)、9.01%(2015),吐丝期后P12处理较P6处理提高9.34%(2014)、10.20%(2015),深松进一步促进了春玉米对磷素的吸收,且在吐丝期后表现得更为明显。磷素吸收效率均以P12处理最高,P6处理次之,P24处理最低,P12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深松 施磷深度 磷肥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深松措施下磷肥施用深度对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瑞富 张玉芹 杨恒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4-212,共9页
为探明深松措施下磷肥施用深度对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实现根系与磷素在空间上充分耦合,可为玉米高产栽培磷肥合理运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以耕作方式为主区,副区为施磷深度,研究深松措施下不同施磷深度不同春玉米品种的根系生... 为探明深松措施下磷肥施用深度对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实现根系与磷素在空间上充分耦合,可为玉米高产栽培磷肥合理运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以耕作方式为主区,副区为施磷深度,研究深松措施下不同施磷深度不同春玉米品种的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系活力,并分析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旋耕措施下,0~20 cm土层根干质量吐丝期P12和P18较高,乳熟期P12较高,P24吐丝期低于P6而乳熟期高于P6; 20~60 cm土层吐丝期和乳熟期磷肥深施处理均高于P6,以P12最高。深松+旋耕措施下,0~20 cm土层春玉米根干质量吐丝期施磷深度处理均高于正常施磷P6,0~20 cm土层乳熟期和20~60 cm土层吐丝期和乳熟期均为P12和P18较高。旋耕措施下0~20 cm和40~60 cm土层比根长P12最大,与P6差异显著,20~40 cm土层P24最高。旋耕措施下3个土层根系活力和0~20 cm,40~60 cm比根长均表现为P12最高,深松+旋耕措施下根系活力除20~40 cm吐丝期外,P12与P18差异不显著,均高于P6,比根长0~20 cm土层吐丝期和乳熟期P12最高,P24最低,40~60 cm土层P12和P18差异不显著,P12高于P6和P24。除吐丝期20~6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外,2个生育期各土层根干质量、比根长和根系活力与产量呈显著、极显著相关,根系干质量和比根长主要影响因素是深松和磷肥施用深度,根系活力与深松密切相关。综上,春玉米总根干质量、比根长和根系活力与产量呈正相关,总体表现为深松+旋耕>旋耕措施,磷肥施用深度在旋耕措施下12 cm左右较为适宜,在深松+旋耕措施下12~18 cm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深松 磷肥施用深度 根系特性
下载PDF
1SX-3000型深松机设计与试验研究
19
作者 高占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09,共5页
长期不合理耕作方式导致土壤结构性能恶化,严重影响着土壤质量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深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壤耕层构建的重要方式,其特点是耕作时超过常规耕层深度而不打乱... 长期不合理耕作方式导致土壤结构性能恶化,严重影响着土壤质量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深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壤耕层构建的重要方式,其特点是耕作时超过常规耕层深度而不打乱上、下土层,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增产技术措施。深松作业可以打破犁底层并改善土壤透水、透气性能,为植物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为此,针对深松作业阻力大、土壤松碎效果差的难题,借鉴国内外的深松技术研究成果,设计了一种深松作业机具,旨在为深松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深松深度变异系数平均值为6.88%,深松深度稳定系数平均值为93.12%,碎土率平均值为37.07%,土壤蓬松度平均值为35.59%、土壤扰动系数平均值为53.07%,各项测试指标均能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机具性能可靠,作业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机 变异系数 碎土率 深松深度稳定系数
下载PDF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家怿 唐观荣 +2 位作者 冯大春 王书阳 潘明 《现代农业装备》 2017年第3期59-64,共6页
针对广东省土地深松补贴工作的有效整地深度和深松面积核查的实际需要,开发一种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监测系统:采用角度传感器组,通过机械式固定解算算法,提供精确可靠的农机耕地深度数据,测量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利用高精度GPS,绘制农机作... 针对广东省土地深松补贴工作的有效整地深度和深松面积核查的实际需要,开发一种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监测系统:采用角度传感器组,通过机械式固定解算算法,提供精确可靠的农机耕地深度数据,测量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利用高精度GPS,绘制农机作业轨迹,发展基于轨迹的缓冲区面积计算方法,有效识别交叠的作业轨迹和重复作业地块;搭建基于JavaEE分布式深松作业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农机耕作情况的远程监控和政府补贴资金的自动计算与核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作业 耕深检测 角度传感器 缓冲区算法 补贴管理 服务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