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thosphere structures dynamics in the central High Atlas(Morocco)by seismic tomography and gravimetric data
1
作者 Y.Timoulali M.Bouiflane +2 位作者 G.Bouskri R.Azguet Y.El Fellah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9年第3期241-255,共15页
We investigate sedimentological and tectonic processes at the central High Atla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functioning and to build a geodynamic model that placed the area in its current geological frame.The analy... We investigate sedimentological and tectonic processes at the central High Atla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functioning and to build a geodynamic model that placed the area in its current geological frame.The analysis used here is based on the numerical enhancement of a Landsat image where the main goal is to map surface sedimentary deposits throughout the central High Atlas in order to delimit the large geological structures. The sediment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central High Atlas indicates that this one is a large tectonic subsiding basin, where the ongoing tectonic events and the geodynamical evolution remain to be explained by other prospecting techniques.3-D structure velocities obtained by local seismic tomography and enhancement techniques of gravimetric anomalies are used to explore and define deep structure beneath the central High Atlas. The goal is to establish the evolution of the deep structure related to the geodynamical processes. Modest crustal thickness variation beneath the central High Atlas(~20-~40 km) define by local tomography and gravimetric anomalies, confirms that, a major part of the lower crust is detached into the lithosphere by delamination. Gravimetric anomaly, local seismic tomography and vertical cross sections throughout the central High Atlas, suggest that the lower crust detached is related to the broken slab of remain northward subduction beneath High and Middle Atlas. Meanwhile, extrusions of heated Asthenosphere materials induce the rifting stage concomitant to tectonic subsidence of the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siding basin SEISMIC TOMOGRAPHY Gravimetric ANOMALY RIFTING
下载PDF
二连盆地群下白垩统含煤地层聚煤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东东 邵龙义 +3 位作者 张强 丁峰 李兆彬 张文龙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7-265,共9页
内蒙古二连盆地群含有丰富的煤及煤层气资源,早白垩世巴彦花群是该盆地群的主要含煤地层,本文分析了该盆地群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沉积序列和控煤因素,提出巴彦花群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煤系区域展布特征和典型断陷的聚煤模式。将巴彦... 内蒙古二连盆地群含有丰富的煤及煤层气资源,早白垩世巴彦花群是该盆地群的主要含煤地层,本文分析了该盆地群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沉积序列和控煤因素,提出巴彦花群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煤系区域展布特征和典型断陷的聚煤模式。将巴彦花群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相应的体系域,3个层序分别对应阿尔善组+腾格尔组一段、腾格尔组二段和赛汗塔拉组,煤层主要发育在层序Ⅱ,Ⅲ的湖侵体系域;在含煤岩系中识别出滨浅湖、扇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河流泛滥平原等4种有利的聚煤环境类型,认为滨浅湖沼泽聚煤最好,(扇)三角洲平原沼泽、河流泛滥平原沼泽次之;通过分析古气候、古构造、古地理的控煤作用,提出区深水型半地堑型、浅水型半地堑型以及地堑型等3种断陷盆地聚煤模式,其中深水半地堑型断陷的缓坡带和浅水半地堑型断陷的中部聚煤最好,地堑型断陷聚煤较差。综合研究表明,煤层在区域上分布东部各断陷优于西部、北部优于南部,在垂向上上含煤段含煤性优于下含煤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聚煤模式 层序地层格架 巴彦花群 下白垩统 二连盆地群
原文传递
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07
3
作者 武强 刘宏磊 +2 位作者 陈奇 孙文洁 陈延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5-1092,共8页
为促进我国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工作,从矿山环境问题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出发,探讨了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相关理论,明确提出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的定义。围绕矿山环境问题修复治理模式所涉及的对象、目标、技术及模式构成等核心内容展开了... 为促进我国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工作,从矿山环境问题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出发,探讨了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相关理论,明确提出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的定义。围绕矿山环境问题修复治理模式所涉及的对象、目标、技术及模式构成等核心内容展开了系统深入研究。用逐层分析的方法梳理了治理修复对象的主要控制因素;从多角度将治理目标分为地质工程目标、土地修复目标及生态修复目标;总结归纳了消灾修复技术、工程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四类主要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技术;最后,提出了以对象明确、目标控制、技术厘定为基础的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体系构建方法。以煤炭矿山沉陷盆地问题为例,提出了沉陷盆地修复治理的目标与要求,筛选了适用的消灾修复技术,共构建五例适用于沉陷盆地问题的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以内蒙古和河北两例采煤矿山沉陷盆地问题防治实践为例,根据二者沉陷盆地问题发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用的治理模式并分析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 模式构成 修复治理对象 修复治理目标 沉陷盆地
下载PDF
开采沉陷动态预测模型 被引量:53
4
作者 王军保 刘新荣 刘小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6-521,共6页
为了准确预测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针对Knothe时间函数模型的不足,借鉴岩石流变力学中非定常流变模型的建模思路,假定Knothe时间函数中的时间影响系数不是固定不变的常量,而是与时间有关的变量,从而对Knothe时间函数模型进行了改进... 为了准确预测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针对Knothe时间函数模型的不足,借鉴岩石流变力学中非定常流变模型的建模思路,假定Knothe时间函数中的时间影响系数不是固定不变的常量,而是与时间有关的变量,从而对Knothe时间函数模型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地表下沉盆地模型,并将该模型与改进的Knothe时间函数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开采沉陷动态预测模型。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开采沉陷随时间的动态发育过程,且预测曲线和实测数据吻合良好,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改进的Knothe时间函数 下沉盆地 动态预测
下载PDF
缓倾斜煤层矩形采空区地表沉陷盆地模型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玉成 曹树刚 刘延保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76,共4页
分析了开采沉陷预测的典型曲线法和剖面函数法的不足之处,依据基于实测资料基础上的缓倾斜煤层矩形采空区地表沉陷盆地的特征,运用空间解析几何理论建立了普遍适用于缓倾斜煤层矩形采空区地表沉陷盆地的椭圆幂函数三维模型、沉陷盆地的... 分析了开采沉陷预测的典型曲线法和剖面函数法的不足之处,依据基于实测资料基础上的缓倾斜煤层矩形采空区地表沉陷盆地的特征,运用空间解析几何理论建立了普遍适用于缓倾斜煤层矩形采空区地表沉陷盆地的椭圆幂函数三维模型、沉陷盆地的走向和倾向主断面模型。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符合实际,用MATLAB可做出模型的三维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煤层 矩形采空区 沉陷盆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矸石充填体压缩率对充填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斗斗 郭广礼 +1 位作者 栗帅 王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45,共4页
为了分析矸石充填体压缩率的变化对矸石充填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的影响,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兖州某一矿区的矸石充填开采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矸石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薄煤层垮落法开采类似;矸石充填体压缩率越小,地表沉陷... 为了分析矸石充填体压缩率的变化对矸石充填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的影响,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兖州某一矿区的矸石充填开采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矸石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薄煤层垮落法开采类似;矸石充填体压缩率越小,地表沉陷控制效果越好;矸石压缩率增加时,地表的下沉极值、水平移动极值、倾斜极值及水平变形极值分别呈线性增大;覆岩破坏高度和矸石充填体压缩率成正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充填体压缩率 FLAC3D 地表移动 下沉盆地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用于获取开采沉陷盆地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冉丽 吴侃 《测绘工程》 CSCD 2012年第3期67-70,共4页
针对常规地表观测站需要布设大量的测点,占用农田、测点保护困难等缺点,提出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获取开采沉陷盆地的新思路。研究三维激光扫描获取开采沉陷盆地的原理、数据处理步骤和方法,并选择了某矿工作面做一个实测案例研究。研究结... 针对常规地表观测站需要布设大量的测点,占用农田、测点保护困难等缺点,提出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获取开采沉陷盆地的新思路。研究三维激光扫描获取开采沉陷盆地的原理、数据处理步骤和方法,并选择了某矿工作面做一个实测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达到较高的精度,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沉陷盆地 点云数据
下载PDF
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计算主要影响角正切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保成 谭志祥 邓喀中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2-175,共4页
主要影响角正切(tanβ)是开采沉陷预计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准确界定下沉盆地边界具有重要作用。为快速精确地计算tanβ,进而有效提高开采沉陷预计精度,首先讨论了影响tanβ大小的地质采矿因素,确定了5个基本变量,即开采厚度、煤层倾角... 主要影响角正切(tanβ)是开采沉陷预计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准确界定下沉盆地边界具有重要作用。为快速精确地计算tanβ,进而有效提高开采沉陷预计精度,首先讨论了影响tanβ大小的地质采矿因素,确定了5个基本变量,即开采厚度、煤层倾角、开采深度、工作面斜长、岩性影响系数;然后详细分析了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实现流程;最后构建了一种计算tanβ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用于训练和测试该回归模型的样本数据来源于国内部分主要矿区建立的典型地表位移观测站的实测资料。对训练后的回归模型采用测试样本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该模型计算的tanβ与实测值的最小相对误差为0.381%,最大相对误差为2.563%。2该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在计算tanβ时不仅速度快,而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对于高精度计算tan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算法 主要影响角正切 开采沉陷 下沉盆地 回归模型
下载PDF
采空区充填控制覆岩沉降相似模拟 被引量:7
9
作者 苏仲杰 董春胜 +2 位作者 代金秋 佟利明 赵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9-453,共5页
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对采空区充填控制地表沉陷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模拟工作面采空区充填控制地表及覆岩移动,采用3种不同强度充填材料充填开采推进过程中工作面采空区,观测地表及覆岩移动规律.得到了充填开采条件下地表及覆岩的移... 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对采空区充填控制地表沉陷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模拟工作面采空区充填控制地表及覆岩移动,采用3种不同强度充填材料充填开采推进过程中工作面采空区,观测地表及覆岩移动规律.得到了充填开采条件下地表及覆岩的移动规律,充填材料的强度与地表下沉系数的关系,采空区充填的空间与充填时间的关系,为解决采空区充填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模拟 采空区充填 充填材料强度 地表下沉系数 覆岩沉降 沉降曲线 下沉盆地 下沉曲线拐点
下载PDF
干旱地区煤层开采对地表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志远 彭苏萍 +1 位作者 杜文凤 崔凡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80,共6页
为研究干旱地区煤矿开采对地表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别在煤矿开采前、中、后对开采区地表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密度及土壤机械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层开采前,开采区地表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孔隙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 为研究干旱地区煤矿开采对地表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别在煤矿开采前、中、后对开采区地表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密度及土壤机械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层开采前,开采区地表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孔隙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70,但相关性并不显著,地表土壤水分与其他土壤物理性质基本无关。在沉陷盆地形成过程中,开采区地表土壤水分相比开采前减小1.22%~1.93%,平均减小为1.52%;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略微降低,土壤机械组成基本没有变化。地表土壤含水率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但相关性均不显著。在沉陷盆地形成稳定后,沉降盆地中心位置地表土壤含水率逐渐恢复甚至大于未开采前,沉降盆地边缘位置地表土壤含水率一直处于减小状态,沉降稳定后土壤孔隙度相比开采前有所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不变,土壤粉粒含量显著增大,土壤黏粒含量降低,地表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土壤理化性质 沉陷盆地 土壤机械成分
下载PDF
矿区高压线塔基础沉降动态预计与监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蔡来良 刘云备 +2 位作者 孟万利 徐支松 王珊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8-171,共4页
为确保开采沉陷区高压线路正常运行,研究了某矿区高压线塔基础沉降预计和监测方法。首先基于概率积分法地表下沉动态预计原理,设计了高压线塔基础沉降动态预计方法,预计了不同时段输电线塔基础中心点的下沉值和倾斜值,并根据高压线路运... 为确保开采沉陷区高压线路正常运行,研究了某矿区高压线塔基础沉降预计和监测方法。首先基于概率积分法地表下沉动态预计原理,设计了高压线塔基础沉降动态预计方法,预计了不同时段输电线塔基础中心点的下沉值和倾斜值,并根据高压线路运行的相关规范,分析了高压线塔的安全等级;然后采用GPS-RTK技术对研究区高压线塔基础点进行了位移监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拟合原理的高压线塔基础倾斜值计算方法;最后将高压线塔基础中心点的实测值(下沉值、倾斜值)与预计值(下沉值、倾斜值)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了预计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受GPS-RTK技术观测精度的影响,在下沉盆地中心附近高压线塔基础中心点的预计值(下沉值、倾斜值)与实测值(下沉值、倾斜值)较接近,而在下沉盆地边缘附近高压线塔基础中心点的预计值(下沉值、倾斜值)与实测值(下沉值、倾斜值)偏差较大,表明开采沉陷区高压线塔基础变形动态预计与监测方法切实可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精度优于RTK技术的方法对下沉盆地边缘附近的高压线塔进行变形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概率积分法 GPS-RTK 下沉盆地
下载PDF
融合概率积分模型与D-InSAR的开采沉陷预计 被引量:8
12
作者 汪磊 邓喀中 +1 位作者 薛继群 于德亮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矿区地表植被多,开采沉陷速度快、量值大,所产生的地质灾害较一般性的地表沉陷严重,极易使得2景SAR影像失去相干性,造成解缠错误。针对矿区SAR影像相干性较低、下沉盆地中央相位值易丢失的情况,结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差分技术(Differenti... 矿区地表植被多,开采沉陷速度快、量值大,所产生的地质灾害较一般性的地表沉陷严重,极易使得2景SAR影像失去相干性,造成解缠错误。针对矿区SAR影像相干性较低、下沉盆地中央相位值易丢失的情况,结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差分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 SAR)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概率积分模型,提出了一种矿区开采下沉盆地预计方法。以该方法利用矿区下沉盆地边缘一定数量的相干系数较高且下沉较明显的D-In SAR监测值和下沉盆地中央最大下沉点与拐点附近的少量观测值对某矿II3720工作面进行试验,首先利用概率积分模型反演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多次优化,然后利用得到的参数对该工作面下沉盆地进行模拟预计,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得出的下沉盆地参数及下沉值与实测值较接近,有助于弥补由于矿区SAR影像干涉效果不佳而导致的预计精度不高的不足,通过少量的观测数据可较为有效地预计矿区下沉盆地,对于提高矿山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的精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D-INSAR 遗传算法 概率积分法 下沉盆地
下载PDF
厚煤层条带法开采覆岩移动和变形规律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仲杰 商喆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43-1148,共6页
为解决厚煤层条带开采覆岩移动和变形规律问题,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方法对厚煤层三维条带综放开采进行研究,分析覆岩及地表的移动与变形规律,确定岩层内部的各移动角值,地表沉降系数等.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呈现出走向、倾向主断面... 为解决厚煤层条带开采覆岩移动和变形规律问题,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方法对厚煤层三维条带综放开采进行研究,分析覆岩及地表的移动与变形规律,确定岩层内部的各移动角值,地表沉降系数等.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呈现出走向、倾向主断面相对称的下沉趋势,地表形成了单一均匀的下沉盆地;三维相似材料物理模型试验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原型覆岩的各种变形、移动、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为实际开采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模拟 地表沉降系数 覆岩沉降 沉降曲线 条带开采 移动角值
下载PDF
华北早白垩世古地貌动态演变及热河生物群东迁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双双 索艳慧 +4 位作者 李三忠 丁雪松 韩续 田子晗 付新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91,共20页
早白垩世期间,华北地区东北部分布着极其重要的生物群——热河生物群,其繁盛期对应着华北克拉通破坏峰值时期(125 Ma)。华北克拉通破坏导致的古地貌和古气候等环境变化,可能是引起热河生物群分布时空发生变迁的重要外部驱动因素之一。然... 早白垩世期间,华北地区东北部分布着极其重要的生物群——热河生物群,其繁盛期对应着华北克拉通破坏峰值时期(125 Ma)。华北克拉通破坏导致的古地貌和古气候等环境变化,可能是引起热河生物群分布时空发生变迁的重要外部驱动因素之一。然而,目前缺少对华北地区早白垩世古地貌动态演变过程的定量描述。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构建古土壤风化指标(PWI、CFX_(Na))、碳酸盐同位素等数据库,重建了华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之交(145 Ma)的古地形;并结合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剥蚀厚度恢复、海平面变化等数据,利用Badlands软件定量化动态模拟了华北地区早白垩世古地貌演变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期间,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影响,华北克拉通经历了由“东高西低”变为“西高东低”的地形翘变和破坏过程,并伴随着自西向东的断陷盆地的迁移;大规模火山喷发与断陷盆地的出现共同控制了热河生物群的向东迁移,热河生物群在燕山地区的山间盆地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早白垩世古地貌 热河生物群 断陷盆地
下载PDF
地表移动函数的相关性及其计算 被引量:4
15
作者 寇新建 王建华 《矿冶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17,共4页
地下开采所引起的地表任意点下沉,通常是以走向和倾向断面下沉函数的乘积表示。这一方法实质上假定走向、倾向断面为互不相关的主断面。采用剖面函数相关概念,分析了几何、物理条件对下沉盆地主断面方向的影响,并对相关系数和主断面... 地下开采所引起的地表任意点下沉,通常是以走向和倾向断面下沉函数的乘积表示。这一方法实质上假定走向、倾向断面为互不相关的主断面。采用剖面函数相关概念,分析了几何、物理条件对下沉盆地主断面方向的影响,并对相关系数和主断面参数的确定作了讨论,同时给出了实例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 地表移动预计 相关性 下沉盆地
下载PDF
基于优化时间函数的采动地表任意点沉陷动态预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兵 赵玉玲 +2 位作者 崔希民 袁德宝 李春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3-149,共7页
针对常用Knothe时间函数在动态预计中理论研究方面存在不足及在地表下沉初始阶段预计精度较低等问题,为了能够全面地了解矿区地表沉陷动态发展变化过程,掌握地表各重要点位的动态变形规律,提高动态预计精度和动态预计的针对性,发挥动态... 针对常用Knothe时间函数在动态预计中理论研究方面存在不足及在地表下沉初始阶段预计精度较低等问题,为了能够全面地了解矿区地表沉陷动态发展变化过程,掌握地表各重要点位的动态变形规律,提高动态预计精度和动态预计的针对性,发挥动态预计在指导矿山工程实践中的应有作用,基于概率积分模型,采用优化分段Knothe时间函数,构建了可预测地表任意点动态沉降变形的计算模型,并开发了计算程序,所建模型各参数意义明确,求取方便,同时,矿区地表监测点即使布设在非主断面上,也可根据实测数据利用模型反算概率积分参数。实例1表明:在考虑拐点偏移距的情况下,预测的地表下沉盆地两拐点的下沉值基本等于盆地最大下沉量的1/2,与理论揭示完全吻合;通过对不同时刻地表点的下沉和倾斜进行动态预计,清楚地说明了地表下沉盆地和倾斜变形的动态发展过程;另外,通过倾斜三维图及其二维等值线图的变化过程可知,下沉盆地平底部分的倾斜值尽管最终为0,但也是经历了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最后趋于0的剧烈变化过程,如果只进行稳定后的静态预计则反映不了这一动态过程;实例2表明:通过对比分析1176东工作面各采动期的地表监测点实测与动态预计结果,并抽样进行精度分析可知,动态预计相对中误差最小为5.6%,最大为14.2%。经统计预测相对中误差可稳定在8%左右,证明了模型预测精度是可靠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任意点 下沉盆地 开采沉陷 动态预计
下载PDF
厚冲积层下开采地表岩层移动规律实测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温继满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07,共4页
为了研究钱家营矿在特厚冲积层下采煤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指导矿井留设保安煤柱及对地面建筑物保护,运用典型曲线法和概率积分法,对该矿3个具有代表性地面岩移观测站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类似钱家营矿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 为了研究钱家营矿在特厚冲积层下采煤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指导矿井留设保安煤柱及对地面建筑物保护,运用典型曲线法和概率积分法,对该矿3个具有代表性地面岩移观测站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类似钱家营矿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结果表明:起动距为1/4~1/5倍的平均采深;超前影响角为60°58′00″~83°58′13;″在厚冲积层下采煤,地表反映强烈,在开采面积很小的情况下,地表就会形成明显的下沉盆地,地表移动变形收敛极为缓慢,下沉值小于200 mm的范围较大;此外在距离工作面边缘200 m左右,出现较大的倒台阶裂缝,裂缝平行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冲积层 煤矿开采 地表移动 下沉盆地
下载PDF
基于Surfer的采煤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18
作者 包勤跃 李焜 郭辉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180-183,199,共5页
随着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地表沉降使得农田耕地与建筑物受损,开展采煤地表沉降规律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淮南某矿某首采面设置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采前全面观测、日常观测以及采后全面观测,分析获取了该工作面走向观测线与倾斜观测线... 随着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地表沉降使得农田耕地与建筑物受损,开展采煤地表沉降规律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淮南某矿某首采面设置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采前全面观测、日常观测以及采后全面观测,分析获取了该工作面走向观测线与倾斜观测线的下沉曲线,同时利用Sufer8.0对各期地表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了该工作面各期下沉盆地三维可视化图,提取了各期走向与倾向主断面上下沉影响距离,计算得到了各期地表下沉盆地面积,并对该首采面各期地表下沉盆地形态与下沉影响面积动态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矿区工作面科学开采及采后的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沉降 三维可视化 下沉盆地 煤炭开采 SURFER
下载PDF
结合InSAR与实测数据的矿区地表大量级沉陷监测方法
19
作者 王道顺 薄怀志 +2 位作者 孙建 张娟 陈艳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3,18,共7页
针对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难以获取矿区大量级沉陷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大量级沉陷InSAR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矿区时序InSAR累计沉降盆地,然后基于InSAR最大形变监测梯度确定融合边界,最后利用... 针对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难以获取矿区大量级沉陷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大量级沉陷InSAR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矿区时序InSAR累计沉降盆地,然后基于InSAR最大形变监测梯度确定融合边界,最后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将实测数据和InSAR监测结果融合,完整获取矿区的大量级沉陷盆地。以山东某矿3308工作面为研究区域进行监测,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矿区大量级沉陷盆地连续完整,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与实际开采情况相符,与水准实测数据相比,融合结果的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73.2和111.6 mm,可获取更为完整准确的矿区沉陷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级沉陷 INSAR 实测数据 沉陷盆地
下载PDF
结合改进Weibull时间函数的开采沉陷动态预测模型
20
作者 张琰君 阎跃观 +3 位作者 龙思放 朱元昊 戴华阳 孔嘉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4-1834,共11页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是一个多维动态变化过程,动态预测可以获取采空区上方任意位置、时刻的形变大小,对保护地面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地表沉陷的动态预测,针对Weibull时间函数模型结构复杂、参数较多等不足,...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是一个多维动态变化过程,动态预测可以获取采空区上方任意位置、时刻的形变大小,对保护地面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地表沉陷的动态预测,针对Weibull时间函数模型结构复杂、参数较多等不足,基于开采沉陷相关理论,建立了仅含一个模型参数,且可以准确描述地表点下沉量、下沉速度、下沉加速度的改进Weibull时间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地表沉陷盆地模型,建立了一种新的开采沉陷动态预测模型,详细阐述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其对沉陷盆地形态的影响,并结合某矿313工作面和3214工作面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改进的Weibull时间函数模型最大均方根误差为52 mm,最大相对误差为2.1%,较改进前分别提高了60.3%和64.4%;开采沉陷动态预测模型预测的下沉曲线形态和实测下沉曲线形态一致,最大均方根误差为17 mm,最大相对误差为1.76%,表明该模型可以预测地表沉陷过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该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地表沉陷动态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时间函数 开采沉陷 沉陷盆地 动态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