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优化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广宇 田燕春 +1 位作者 赵新 李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9-464,共6页
三元复合驱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对象将主要集中于剩余地质储量相对较大的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二类油层储层物性条件明显变差,平面、纵向非均质性更为严重。针对二类油层非均质性更为严重的特点,系统地开展了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 三元复合驱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对象将主要集中于剩余地质储量相对较大的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二类油层储层物性条件明显变差,平面、纵向非均质性更为严重。针对二类油层非均质性更为严重的特点,系统地开展了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优化研究,并找到了一种更适合于二类油层的复合驱注入方式,即不同分子量聚合物组合的高黏度聚合物段塞与低黏度三元体系交替注入方式,并对该注入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注入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复合驱波及效率,提高了复合体系在低渗层的吸液量,有效改善了3种化学剂的利用率。与三元体系笼统注入方式相比,采用该注入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5%(OOIP),同时化学剂费用降低近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二类油层 非均质油藏 注入方式 优化
下载PDF
控制工后变形新一代软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赵维炳 刘国楠 李荣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81,共4页
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指出传统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以保证上部结构施工和使用期的稳定性为主要目的。随着工程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对上部结构的要求提高 ,相应地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从控制稳定转向控制变形尤其是工后变形 ,由此产生的... 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指出传统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以保证上部结构施工和使用期的稳定性为主要目的。随着工程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对上部结构的要求提高 ,相应地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从控制稳定转向控制变形尤其是工后变形 ,由此产生的新一代软基处理技术在 2 1世纪将得到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下卧层 工后沉降 设计理论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气候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卢楚翰 黄露 +1 位作者 何金海 秦育婧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2,共9页
利用1980-2010年共31个冬季的GODAS海洋同化资料,以5~366m次表层海温构造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的热含量,分析了冬季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热含量的时空特征、持续性以及对其邻近区域的气候异常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一致性分布是冬季西... 利用1980-2010年共31个冬季的GODAS海洋同化资料,以5~366m次表层海温构造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的热含量,分析了冬季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热含量的时空特征、持续性以及对其邻近区域的气候异常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一致性分布是冬季西太暖池区次表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导模态,其时间系数的年际振荡较好地代表了暖池区次表层热状况的年际异常。暖池区热含量的变化与ENSO事件联系密切,它能保持超前两季以上的显著自相关,持续性较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更为稳定。佗)冬季暖池区热含量异常对后期春、夏季暖池热状况产生持续影响,相应的暖水体积变化导致暖水的经向输送及垂直交换,对后期春夏两季暖池及邻近区域尤其是菲律宾海的表层海温、海表热通量变化有较大影响。(3)冬季暖池区热含量上升对应春季菲律宾海以东洋面OLR数值下降以及降水偏多,所引起的对流活动加热异常导致热带及副热带西北太平洋位势等压面抬升,进而对西太副高产生影响。之后,此区域相应的海表热通量交换加强,对流层低层形成强大的异常气旋,海气相互作用加强,加上对流加热异常,使得冬季暖池热含量异常与夏季副热带高压变化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冬季暖池区热含量可作为春、夏季西太副高变化和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强度的有效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含量 西太平洋暖池 次表层 春季障碍 东亚气候异常
下载PDF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交联聚合物微球调剖剂性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思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为研究交联聚合物微球在大庆油田二类油层的适应性,利用扫描电镜和微孔滤膜实验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的颗粒微观形态和封堵性能,通过岩心流动和驱油实验评价了交联聚合物在天然岩心中的流动性能及驱油效果。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 为研究交联聚合物微球在大庆油田二类油层的适应性,利用扫描电镜和微孔滤膜实验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的颗粒微观形态和封堵性能,通过岩心流动和驱油实验评价了交联聚合物在天然岩心中的流动性能及驱油效果。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较为规整的球形颗粒,且多数微球粒子尺寸小于1.0μm;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封堵性能明显好于“中分”聚合物溶液,交联聚合物微球水化2~3d,其封堵性能最佳;无机盐使交联聚合物微球的封堵性能降低;交联聚合物微球可以进入孔道内部并封堵,能有效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降低非均质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微孔滤膜 扫描电镜 天然岩心 二类油层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平整层对PEM燃料电池自增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诚 毛宗强 +2 位作者 徐景明 谢晓峰 杨立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1-534,共4页
制备了不同聚四氟乙烯 (PTFE)含量与不同碳载量的电极平整层 ,经过相同的膜电极成型工艺处理后 ,组装成单电池进行极化曲线与交流阻抗分析 ,发现平整层中的聚四氟乙烯含量从 2 4%增到 3 5 %时 ,H2 /O2 型燃料电池自增湿发电最高功率密... 制备了不同聚四氟乙烯 (PTFE)含量与不同碳载量的电极平整层 ,经过相同的膜电极成型工艺处理后 ,组装成单电池进行极化曲线与交流阻抗分析 ,发现平整层中的聚四氟乙烯含量从 2 4%增到 3 5 %时 ,H2 /O2 型燃料电池自增湿发电最高功率密度增长了 0 .1 W/cm2 ,但当聚四氟乙烯含量增大到 42 %时 ,电性能略有下降 ;然而 H2 /Air型燃料电池自增湿发电性能却随着聚四氟乙烯含量增大而提高 .平整层载量对自增湿发电影响较大 ,平整层载量为 4.0 mg/cm2的膜电极与无平整层的膜电极在 H2 /O2 自增湿操作下相比 ,最高功率密度提高约 0 .2 7W/cm2 .通过压汞仪与扫描电镜 (SEM)对平整层的物化性能进行了结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自增湿 电极 平整层
下载PDF
水平井挖潜二类油层典型沉积单元剩余油潜力区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跃军 宋考平 +3 位作者 范广娟 张继成 吕波 杨敏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84-89,共6页
剩余油潜力区的分布一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就目前大庆油田开发的现状来看,剩余油潜力区除了主要分布在主力油层以外,也存在于一些非主力油层内,二类油层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二类油层不论在纵向上还是在... 剩余油潜力区的分布一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就目前大庆油田开发的现状来看,剩余油潜力区除了主要分布在主力油层以外,也存在于一些非主力油层内,二类油层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二类油层不论在纵向上还是在平面上非均质性都比较严重,给剩余油的挖潜带来了较大难度,而采用水平井挖潜二类油层剩余油也是目前一些油田采用的开采方法,因此对于二类油层剩余油潜力区计算方法的研究就成为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选用了北一区断东试验区二类油层中典型沉积单元进行了剩余油分布状况的剖析和潜力区界限的建立,进行了水平井挖潜二类油层典型沉积单元潜力区计算方法的研究,对油田二类油层实际开发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剩余油 潜力区 计算方法
原文传递
叠经层连多层机织物增强体的结构设计及试织
7
作者 汪昭君 周罗庆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7-52,共6页
为优化多层机织物结构,提高增强体的纤维体积密度、强度及模量,设计出叠经层连式多层结构机织物。这种结构由专门起连接作用的经向纱线,将组织结构完整的各子层结构以经纱叠合层与层之间连接的方式组构成整体多层织物结构。提出其织制原... 为优化多层机织物结构,提高增强体的纤维体积密度、强度及模量,设计出叠经层连式多层结构机织物。这种结构由专门起连接作用的经向纱线,将组织结构完整的各子层结构以经纱叠合层与层之间连接的方式组构成整体多层织物结构。提出其织制原理,并对作为主要织机机件的综丝和综框进行构型、组合及织制运动设计,自制实验织机并进行试织。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多层结构织物相比,因叠经层连的方式固紧了组织结构,降低了纤维弯折程度,故具有较高的纤维体积密度和拉伸模量,且织物表层的损伤不易沿织物厚度方向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机织物 叠经层连 经纱叠合 子层织物
下载PDF
Effect of sub-layer thickness on magnetic and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Ni–Fe/Cu/Co/Cu multilayered nanowire arrays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宏智 黄波 +3 位作者 邓华权 李浩晨 张卫国 姚素薇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1231-1235,共5页
Ni-Fe/Cu/Co/Cu multilayered nanowire arrays were electrodeposited into anodic aluminum oxide template by using dual-bath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 Ni-Fe/Cu/Co/Cu multilayered nanowire arrays were electrodeposited into anodic aluminum oxide template by using dual-bath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multilayered nanowire arrays.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and phys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 system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ir magnetic and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GMR) properties. The effect of sub-layer thickness on the magnetic and GMR propertie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gnetic properties of electmdeposited nanowires are not affected obviously by Cu layer thickness, while magnetic layers (Ni-Fe and Co layer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In addition, GMR ratio presents an oscillatory behavior as Cu layer thickness changes. The magnetic and GMR properties of the multilayered nanowire arrays are optimum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f Ni-Fe (25 nm)/Cu (15 nm)/Co (25 nm)/Cu (15 nm) with 30 deposition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hemistry Ni-Fe/Cu/Co/Cu multilayered nanowires sub-layer thickness Magnetic property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的阳极整平层 被引量:1
9
作者 邱祎翎 李宝华 +1 位作者 杜鸿达 康飞宇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4,共3页
通过考察有阳极整平层(sub-layer)的膜电极组件(MEA)的极化曲线、SEM图和内阻等,研究了阳极整平层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的影响。在表面喷涂Nafion树脂,对整平层进行修饰,发现喷涂Nafion后的整平层与催化层的结合更紧密,提高了... 通过考察有阳极整平层(sub-layer)的膜电极组件(MEA)的极化曲线、SEM图和内阻等,研究了阳极整平层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的影响。在表面喷涂Nafion树脂,对整平层进行修饰,发现喷涂Nafion后的整平层与催化层的结合更紧密,提高了电池性能。在静止式DMFC中,以2 mol/L静止甲醇溶液为燃料,有经过修饰的整平层(1.0 mg/cm2)的MEA在常温下的功率密度达到15.3 mW/cm2,放置1 d后仅有1%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整平层 性能 膜电极组件
下载PDF
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
10
作者 刘素平 《山西建筑》 2009年第32期269-270,共2页
分析了沥青路面下承层和面层本身产生开裂现象的原因,根据裂缝的类型,介绍了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措施,从而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确保沥青路面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沥青路面 下承层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大尺度地层内的分层运动 被引量:26
11
作者 许绍燮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第6期14-22,共9页
报告了观察到大尺度地层内分层运动的新发现,以及大尺度层块活动的直接证据——大尺度地层垂向同步运动,其层块的尺度可大到数千公里洲际尺度。分析了我国超长周期(360~3000S)地震监测台站记录中的层块活动局域性高强颤振事件。发... 报告了观察到大尺度地层内分层运动的新发现,以及大尺度层块活动的直接证据——大尺度地层垂向同步运动,其层块的尺度可大到数千公里洲际尺度。分析了我国超长周期(360~3000S)地震监测台站记录中的层块活动局域性高强颤振事件。发现格尔木台(2001年11月份)记录到的高强颤振事件与发生在其附近(2001.11-14)昆仑山口西M8.1大震有一定关系。这些信息对于探索地震预测,以及认识大地构造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地层内的分层运动 高强颤振事件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注采指标变化规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周丛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0-613,共4页
针对聚合物驱过程中开采对象物性变差、聚合物驱规律认识不深入的问题,文中在分析大庆油田55个工业化区块聚合物驱实践基础上,明确了聚合物驱全过程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定量描述了大庆油田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过程中注入压力、视吸水... 针对聚合物驱过程中开采对象物性变差、聚合物驱规律认识不深入的问题,文中在分析大庆油田55个工业化区块聚合物驱实践基础上,明确了聚合物驱全过程不同阶段的划分标准,定量描述了大庆油田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过程中注入压力、视吸水指数、产液指数、采出液中聚合物质量浓度、综合含水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对比了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不同阶段产油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各项开采指标均表现为前期变化快,后期随着注聚深入而变化趋于平缓的特点;综合含水率降到含水总降幅的2/3时,聚合物驱进入低值阶段;一类油层在含水低值期产量高,二类油层在含水回升期产量高。研究结果可对深化认识聚合物驱开发规律和及时有效的工艺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采出程度 二类油层 视吸水指数 采聚质量浓度
下载PDF
沥青混凝土永久变形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苏凯 孙立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10-515,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沥青混凝土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该模型理论明确,有效考虑了剪切因素,用单轴贯入抗剪强度表征沥青混合料本身的抗变形能力,用面层内剪应力表示结构的抗车辙属性.通过不同温度、压力及厚度下的车辙试验,基于分层叠加的基本思... 提出了一种新的沥青混凝土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该模型理论明确,有效考虑了剪切因素,用单轴贯入抗剪强度表征沥青混合料本身的抗变形能力,用面层内剪应力表示结构的抗车辙属性.通过不同温度、压力及厚度下的车辙试验,基于分层叠加的基本思想确定了沥青混凝土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同时根据波尔兹曼线性叠加原理,在永久变形预估模型中考虑了行车速度;最后采用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能够较精确模拟沥青混凝土的变形规律,对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具有通用性,从而为建立正确的车辙预估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永久变形 预估模型 分层叠加 剪应力 抗剪强度
下载PDF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麟辉 张一平 +4 位作者 游广永 姚玉刚 谭正洪 宋清海 罗有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94-2399,共6页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生产的重要生态因子,对其时空格局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因子变化和光合行为。本研究分析了2009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PAR的时间与垂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生产的重要生态因子,对其时空格局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因子变化和光合行为。本研究分析了2009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PAR的时间与垂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PAR在进入冠层内部的过程中,其强度不断减弱;各层次PAR月总量的年变化不尽相同,冠层上在2月和1月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冠层上的PAR(PAR1)的日均变化呈单峰曲线,冠层底部(PAR2)、乔木亚层(PAR3、PAR4)和灌木层(PAR5)则为不规则的单峰曲线;各层全年PAR总量分别为8824.98、682.20、403.09、216.62、208.52mol.m-2。全年PAR2-PAR5占PAR1的比率分别为7.73%、4.57%、2.45%和0.92%;雨季各层次PAR的平均值分别为干季的89.77%、89.34%、97.32%%、116.36%和115.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率 冠层 乔木亚层 垂直分布
原文传递
淡水湖相页岩小层精细划分及地球化学特征——以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玮 黄东 +3 位作者 易海永 赵容容 岑永静 李育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4-730,共7页
通过岩性、电性、旋回特征以及页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对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页岩进行了小层精细划分和资源潜力评价。大安寨段页岩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小层,其中大一三c小层主要发育滨—浅湖相块状泥页岩,横向变化大,有机... 通过岩性、电性、旋回特征以及页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对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页岩进行了小层精细划分和资源潜力评价。大安寨段页岩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小层,其中大一三c小层主要发育滨—浅湖相块状泥页岩,横向变化大,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偏腐殖型的Ⅱ2型干酪根,平均有机碳含量在1%左右,平均S1含量为0.8mg/g;大一三b小层主要发育半深湖相页岩夹薄层介壳灰岩条带,厚度分布稳定,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偏腐泥型的Ⅱ1型干酪根,平均有机碳含量大于1.5%,平均S1含量为1.18mg/g;大一三a小层主要发育浅湖相页岩夹中—薄层介壳灰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偏腐泥型的Ⅱ2型干酪根,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1.5%,平均S1含量为1.21mg/g。结合地质特征、资金、技术条件以及勘探成效,认为川中北部公山庙地区的大一三a和大一三b小层,可以作为湖相页岩油气先导试验区的工作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小层划分 页岩油气 湖相 大安寨段 自流井组 侏罗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可扩展路由器控制平面的高性能通信模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恪 吴鲲 王青青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05-2215,共11页
可扩展路由器控制平面节点间通信的瓶颈问题是制约软件体系结构大规模扩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此问题,在传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的支撑模型中引入了传输适配子层的结构,上行的数据流经特征抽取与已注册的任务进行模式匹配,从而完成了对控制信息... 可扩展路由器控制平面节点间通信的瓶颈问题是制约软件体系结构大规模扩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此问题,在传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的支撑模型中引入了传输适配子层的结构,上行的数据流经特征抽取与已注册的任务进行模式匹配,从而完成了对控制信息流基于内容的分类与分流,提高了其有效通信率.进一步根据任务的分布率、分散数和流量率这3个特征对模型进行了性能分析,表明了适配层的引入可以消除面间冗余流量和通信的可扩展瓶颈.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由器:路由器软件体系结构 可扩展性 传输适配子层
下载PDF
井震联合分级控制小层对比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伟方 于兴河 +2 位作者 孙勤华 滕团余 潘建国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6期597-601,共5页
塔中4油田的沉积环境为海陆交互相,多变的沉积相加大了小层对比的难度,使得传统的小层对比方法不能满足储层精细描述的精度需要。为此,提出了井震联合分级控制小层对比方法,即首先在精细井震标定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和标准层控制,构... 塔中4油田的沉积环境为海陆交互相,多变的沉积相加大了小层对比的难度,使得传统的小层对比方法不能满足储层精细描述的精度需要。为此,提出了井震联合分级控制小层对比方法,即首先在精细井震标定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和标准层控制,构建大套地层等时格架;然后运用相序递变规律、沉积旋回和反演结果在地层格架内对比砂层组;最后利用模型以及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砂层。在塔中4油田,利用该对比方法对全区37口钻井的CI油组的4个砂组33个单砂体进行了小层对比与划分,确立了全区砂层组及其单砂体小层的合理对比方案,建立了小层划分数据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联合 等时地层格架 沉积旋回 反演 小层对比 砂层组 单砂体
下载PDF
基于分层设计变量的复合材料层合板优化设计及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国忠 高剑 顾元宪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5,75,共7页
在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结构优化设计中,提出分层设计变量的优化方法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在结构位移、自振频率和屈曲临界荷载灵敏度分析中,给出了刚度矩阵对分层厚度和分层角度设计变量的灵敏度计算公式,考虑了分层厚度变化引起层合板对... 在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结构优化设计中,提出分层设计变量的优化方法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在结构位移、自振频率和屈曲临界荷载灵敏度分析中,给出了刚度矩阵对分层厚度和分层角度设计变量的灵敏度计算公式,考虑了分层厚度变化引起层合板对称中心的改变,保证了计算准确性。数值算例验证了灵敏度算法的精度,应用实例显示了分层设计变量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层合板 分层变量 优化设计 灵敏度分析
下载PDF
分层缺陷对复合材料层板压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睿 关志东 +2 位作者 贾云超 王凯伦 张晨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1-317,共7页
基于影像云纹法、表面应变测量、分级加载超声C扫描3种观测手段,对含有不同位置、尺寸、数量预制分层缺陷的复合材料层板进行了压缩试验研究,对试验中产生的子层屈曲、分层扩展、层板失稳等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比与联系.结合试验结... 基于影像云纹法、表面应变测量、分级加载超声C扫描3种观测手段,对含有不同位置、尺寸、数量预制分层缺陷的复合材料层板进行了压缩试验研究,对试验中产生的子层屈曲、分层扩展、层板失稳等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比与联系.结合试验结果,总结了3种不同的分层扩展模式,并基于分层扩展模式分析了子层屈曲、层板失稳等现象的产生机理.结合上述试验现象,通过比较临界失稳应力、最终破坏应力、分层纵向扩展范围等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了分层缺陷对复合材料层板压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容限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分层扩展 子层屈曲 二次失稳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实施与规划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铮 《湖北电力》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针对配电自动化具体实施中的若干目的性和环节性问题,对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荷配电管理的自动化模式及运行管理进行了描述,并对配网自动化的系统实施与规划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 FTU分层 分布式监控系统 电力市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