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湛甘泉心学与实学
1
作者 刘兴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8-31,92,共5页
湛甘泉心学包含了丰富的实学思想,湛甘泉实学思想表现为实心与实事的合一,其实质是“治心”与“治事”合一。“治心”即“崇德”,培养人的崇高品德,使人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治事”即“广业”,成就人的伟大业绩,使人成为有社会责任... 湛甘泉心学包含了丰富的实学思想,湛甘泉实学思想表现为实心与实事的合一,其实质是“治心”与“治事”合一。“治心”即“崇德”,培养人的崇高品德,使人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治事”即“广业”,成就人的伟大业绩,使人成为有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的人。湛甘泉心学是做人与做事合一的实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甘泉 心学 实学 治心 治事
下载PDF
陈献章境界论的基源与旨趣
2
作者 杨抒漫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21-25,90,共6页
陈献章著作中的境界主要有如下四种:宇宙境界、本体境界、太和境界、虚明境界。其中,前两者以邵雍之学为基源,从心境中提炼境界,使吾心、宇宙、本体相贯通;后两者以道家思想为基源,以虚明之“道眼”观照万物之齐同,因悟万物齐同而遣荡... 陈献章著作中的境界主要有如下四种:宇宙境界、本体境界、太和境界、虚明境界。其中,前两者以邵雍之学为基源,从心境中提炼境界,使吾心、宇宙、本体相贯通;后两者以道家思想为基源,以虚明之“道眼”观照万物之齐同,因悟万物齐同而遣荡对各殊事物的偏见,达至中正太和境界。就境界层次而言,前两者高于且立基于后两者。陈献章境界论的独特旨趣在于:其注重心体,讲求通过简易直捷、以小见大的途径达到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境界论 本体 邵雍 道家 心学
下载PDF
论吴与弼对陈献章之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运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6,93,共6页
吴与弼的学术成就导引了明代中期心学思潮的兴盛,深刻地影响着陈献章创立的江门学派和王阳明的"王学"。从陈献章心学思想的形成及人生历程看,吴对他的影响主要在于:接受儒家思想渊源的系统知识,学习精神激励和高尚人格引导,... 吴与弼的学术成就导引了明代中期心学思潮的兴盛,深刻地影响着陈献章创立的江门学派和王阳明的"王学"。从陈献章心学思想的形成及人生历程看,吴对他的影响主要在于:接受儒家思想渊源的系统知识,学习精神激励和高尚人格引导,学习方法启发和学术思想承绪,耕读教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与弼 陈献章 心学 静坐
下载PDF
湛若水易学阐释的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娟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3-27,91,共5页
从湛若水对易学阐释可看出,他在形式上有恢复古易原貌的倾向,但其基本立场并未超出心学解易的范围。湛若水以易学为基础,阐发其性气一体论,同时通过阐扬周易经传中的中正、生生之德,开启了自己天道论和工夫论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湛若水 心学
下载PDF
梁启超与梁漱溟之交往及学术思想联系
5
作者 章继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9-42,93,共4页
梁漱溟早年即受梁启超思想影响,二人的交往则始于1920年。1925年梁父遗稿《伏卵录》的披露,加深了彼此的师生之情。二人学术思想的联系体现在:都赞赏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中西文化的思考有契合点,都倡导心学。梁漱溟对梁启超评价很高,亦... 梁漱溟早年即受梁启超思想影响,二人的交往则始于1920年。1925年梁父遗稿《伏卵录》的披露,加深了彼此的师生之情。二人学术思想的联系体现在:都赞赏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对中西文化的思考有契合点,都倡导心学。梁漱溟对梁启超评价很高,亦不讳言其不足,这有助于全面认识梁启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梁启超 交往 学术 柏格森 中西文化 心学
下载PDF
试论白沙心学的哲学概念——以“心”“自得”“自然”为例
6
作者 高卓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5-69,95,共6页
白沙之学的“心”作为“理”的容纳场所和发用枢纽,发挥功能性作用,成为人德性的根源,并通过与天人境界联系以及强调心的效用,巩固了“心”的哲学地位。“心”地位的提升,导致了对程朱理学的修正,存疑精神与“尊德性”倾向由此而生。“... 白沙之学的“心”作为“理”的容纳场所和发用枢纽,发挥功能性作用,成为人德性的根源,并通过与天人境界联系以及强调心的效用,巩固了“心”的哲学地位。“心”地位的提升,导致了对程朱理学的修正,存疑精神与“尊德性”倾向由此而生。“自然”与“心”的结合,使其从命定的外在道德性转向先天的内在道德性,由道家概念转变为儒者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自得 自然
下载PDF
为生民立极——陈献章的“美俗”策略
7
作者 高美玲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3-26,92,共4页
陈献章一直关心着天下苍生,以化风正俗为己任。他设帐授徒,培育人才,转变士子求学观念;他关心民生疾苦,以脱胎于儒家传统道德精神的心学观念影响地方官宦,希望救民于水火;他身体力行追慕先贤,呼唤治世能臣和忠勇先烈,警醒世心。陈献章的... 陈献章一直关心着天下苍生,以化风正俗为己任。他设帐授徒,培育人才,转变士子求学观念;他关心民生疾苦,以脱胎于儒家传统道德精神的心学观念影响地方官宦,希望救民于水火;他身体力行追慕先贤,呼唤治世能臣和忠勇先烈,警醒世心。陈献章的"美俗"策略体现了"为生民立极"的人生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美俗 心学 教育
下载PDF
梁启超与陈白沙
8
作者 章继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9,92,共4页
梁启超是公认的学贯中西的近代思想家和学术大师,其学术渊源十分复杂,而明代哲学家陈白沙是对他影响较深的一位。作为梁启超所景仰的乡贤,陈白沙对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早年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深厚的民族感情与故国之思以及心... 梁启超是公认的学贯中西的近代思想家和学术大师,其学术渊源十分复杂,而明代哲学家陈白沙是对他影响较深的一位。作为梁启超所景仰的乡贤,陈白沙对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早年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深厚的民族感情与故国之思以及心学思想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陈白沙 文化熏陶 民族感情 心学
下载PDF
梁启超对阳明心学的扬弃及评价
9
作者 章继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5-18,92,共4页
梁启超推崇阳明心学,从心学与朱学的对立中对阳明心学"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这两个重要命题作出了准确的分析与评价。梁认为阳明心学是"济时之良药"。他推崇阳明心学,目的是呼唤国人的民气与元气,以及推... 梁启超推崇阳明心学,从心学与朱学的对立中对阳明心学"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这两个重要命题作出了准确的分析与评价。梁认为阳明心学是"济时之良药"。他推崇阳明心学,目的是呼唤国人的民气与元气,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勇气与良心。梁启超对阳明心学的评价具有全面、历史的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王阳明 心学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下载PDF
牟宗三儒学体系对陈白沙心学的误读
10
作者 刘红卫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4-27,92,共4页
陈白沙注重从心体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渐次扩充而达致天理,心体与天理并重是陈白沙心学的显著特征。牟宗三认为陈白沙在体证工夫上并未达到儒学天人合一的境界,从体证工夫的角度讲,陈白沙的心学是玩弄光景。牟宗三儒学体系中陈白沙心... 陈白沙注重从心体所呈露的仁、善的端倪渐次扩充而达致天理,心体与天理并重是陈白沙心学的显著特征。牟宗三认为陈白沙在体证工夫上并未达到儒学天人合一的境界,从体证工夫的角度讲,陈白沙的心学是玩弄光景。牟宗三儒学体系中陈白沙心学地位的缺失,是牟宗三对陈白沙心学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儒学体系 陈白沙 心学 误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陆九渊与诠释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磊 《开封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8-12,共5页
陆九渊是宋明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学说被一些学者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冠以"生命实践诠释学"、"依他诠释学"和"实践论诠释学"等名称。其实,陆九渊的学说并非伽达默尔式的哲学诠释学,而是施莱尔马赫式的... 陆九渊是宋明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学说被一些学者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冠以"生命实践诠释学"、"依他诠释学"和"实践论诠释学"等名称。其实,陆九渊的学说并非伽达默尔式的哲学诠释学,而是施莱尔马赫式的方法论层面的诠释学,其中对"实践"的关注乃源自中国传统哲学对现实、对生命的理性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诠释学 实践
下载PDF
湛若水对陈白沙心学体系的阐发与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运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5,11,92,共7页
湛若水在江门学派的传承、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对陈白沙学术思想的阐发和构建,使陈白沙心学的宇宙生成论、本体论和工夫论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宇宙生成论方面,湛若水阐发了陈白沙的元气论、气化论,以之作为陈白沙心... 湛若水在江门学派的传承、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对陈白沙学术思想的阐发和构建,使陈白沙心学的宇宙生成论、本体论和工夫论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宇宙生成论方面,湛若水阐发了陈白沙的元气论、气化论,以之作为陈白沙心学体系的物质基础;本体论方面,湛若水以道体和心体作为陈白沙心学本体论的两个支点,以贯通心体与道体作为本体论体系的核心目标,形成了“本体自然”的体用关系;工夫论方面,湛若水阐发了陈白沙以道体诠释心体的体认路径、随处体认天理的治学方法及勿忘勿助的体证工夫,建构了完备的工夫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若水 陈白沙心学 阐发 构建
下载PDF
点燃“学困生”心灵的火花
13
作者 李惠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2009年第6期47-48,共2页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二十一世纪的创业主人。对少年进行良好的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基础教育的责任。据调查,当前农村教育中对“学困生”的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正是由于这部分小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导致了初中阶段...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二十一世纪的创业主人。对少年进行良好的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基础教育的责任。据调查,当前农村教育中对“学困生”的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正是由于这部分小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导致了初中阶段学生中出现两极分化和相当数量的流失现象。我认为树立“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走出困境,充满自信,发挥优势,走向成功是我们广大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心 “学困生” 心灵
下载PDF
论唐枢的经学思想
14
作者 牛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5-46,共12页
作为晚明时期甘泉学派的重要学者,唐枢在经学方面有颇多著述,其经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以心解经”。在他看来,六经之实质为吾性“幾神”触感而发的自然作用,六经之来源为圣人对“当世已行之迹”的誊写与记录,六经之功用为对物欲... 作为晚明时期甘泉学派的重要学者,唐枢在经学方面有颇多著述,其经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以心解经”。在他看来,六经之实质为吾性“幾神”触感而发的自然作用,六经之来源为圣人对“当世已行之迹”的誊写与记录,六经之功用为对物欲的克除与对性情的燮理。经学为唐枢的心学体系提供了文本依据,心学则为唐氏解经提供了价值取向。唐枢的经学思想对中晚明心学解经思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心”的领域为明代经学诠释扩展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枢 经学 心学 甘泉学派
下载PDF
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传承演变
15
作者 王国良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流派,阳明心学继承朱熹理学,又与理学相区别。朱熹的格物致知、格物穷理接近于实事求是,对于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而言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朱熹塑造的“醇儒”理想人格能够为新时代君子人格的培养实践... 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流派,阳明心学继承朱熹理学,又与理学相区别。朱熹的格物致知、格物穷理接近于实事求是,对于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而言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朱熹塑造的“醇儒”理想人格能够为新时代君子人格的培养实践提供基本的理论资源。王阳明的“良知”“致良知”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精神和大无畏的实践精神,有利于人们开展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王阳明称赏的豪杰人格有利于新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能够极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互契合,相互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心学 格物致知 良知 传承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修养
16
作者 丁然 张荣军 《闽江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5-73,共9页
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通过合理融摄“心学”修养心为本体、视良知、知行合一的三维特征,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律与他律”“部分与整体”“内化与外化”这3对关系,并以此激发党员的主体意识,塑造自律精神;兼顾集体与个人,将... 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通过合理融摄“心学”修养心为本体、视良知、知行合一的三维特征,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律与他律”“部分与整体”“内化与外化”这3对关系,并以此激发党员的主体意识,塑造自律精神;兼顾集体与个人,将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有效结合;统一党员知行,加强理论修养,做起而行之的行动派,实现党性教育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党性修养 心学
下载PDF
陆九渊何以开创“心学”一派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华 龙蓉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7,共4页
陆九渊是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等著名论断。陆九渊的"心学"与程朱理学思想宛如两座山峰,共同构筑了宋代儒家思想的主体部分,对宋代之后... 陆九渊是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等著名论断。陆九渊的"心学"与程朱理学思想宛如两座山峰,共同构筑了宋代儒家思想的主体部分,对宋代之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针对陆九渊何以开创"心学"一派,从陆九渊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学和伊洛之学、禅宗及孟子心性论思想等方面对其的影响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孟子 本心
下载PDF
“真心”思想与李纲的文艺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磊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两宋之际名臣李纲与佛教的关系较少为人关注,其实,李纲有很深的佛教信仰和佛学修为,大乘佛教"真心"思想对其个人生活和文艺观均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李纲以"一心"融通三教,主张文道一如,强调发于心性的"养气&qu... 两宋之际名臣李纲与佛教的关系较少为人关注,其实,李纲有很深的佛教信仰和佛学修为,大乘佛教"真心"思想对其个人生活和文艺观均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李纲以"一心"融通三教,主张文道一如,强调发于心性的"养气"说,推重诗文中融通儒释的君子品格,突出心悟、重视自我等一系列文艺主张,均建立在对"真心"的深刻体察上,其本人可谓大乘佛教心性论影响宋代文人的典型。通过"真心"思想与李纲之间关系的探讨,亦有助于全面考察李纲的哲学和文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纲 “真心” 文艺思想 大乘佛教 心性论
下载PDF
从人物塑造看《西游记》的“极致化”审美倾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雨过 《河池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9-25,共7页
《西游记》是一本"极致化"特征十分明显的小说,这也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极致化"特征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人物出身、地位、外形、服饰、个性、能力、行为等方面。"极致化"特征给小说... 《西游记》是一本"极致化"特征十分明显的小说,这也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极致化"特征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人物出身、地位、外形、服饰、个性、能力、行为等方面。"极致化"特征给小说带来了奇特的审美效果,大大增加了小说的神秘奇幻色彩,让小说人物形象更为鲜活,让情节更为精彩,同时也给读者带来更为强烈的审美感受。《西游记》的"极致化"特征源于神话传说和志怪小说的"奇异"传统,又得益于神魔小说"极幻""极自由"的文体特征,同时也受到了心学、佛学等社会思潮的多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人物塑造 极致化 心学
下载PDF
情感感受视域下王阳明“良知”思想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清春 刘科迪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8期78-81,共4页
王阳明的“良知”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作为情感感受的良知有其发用与流行的一面;从工夫论的角度来看,良知亦体现了主体的道德实践能力。结合“天理”“性”“心”等核心概念对王阳明“良知”说进行分析,并从胡... 王阳明的“良知”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作为情感感受的良知有其发用与流行的一面;从工夫论的角度来看,良知亦体现了主体的道德实践能力。结合“天理”“性”“心”等核心概念对王阳明“良知”说进行分析,并从胡塞尔现象学角度分析“情感感受”何以能够成为本体。这里的“情感感受”不是仅指“四端”,而是从人的所有感受上来说的,由此王阳明哲学实现了由“四端”到“七情”的扩展,这也是王阳明哲学在情感感受领域的重大贡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感受 心学 胡塞尔 现象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