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的结构 被引量:39
1
作者 孙飞 周强军 +2 位作者 孙吉 翟宇佳 饶子和 《生命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566-578,共13页
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的重要"能量工厂",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包括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两个过程,其中氧化磷酸化过程的电子传递链(又称线粒体呼吸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由四个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跨膜蛋白复合体... 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的重要"能量工厂",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包括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两个过程,其中氧化磷酸化过程的电子传递链(又称线粒体呼吸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由四个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跨膜蛋白复合体(Ⅰ、Ⅱ、Ⅲ、和Ⅳ)、介于Ⅰ/Ⅱ与Ⅲ之间的泛醌以及介于Ⅲ与Ⅳ之间的细胞色素c共同组成。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是进行生物氧化,并与称之为复合物V的ATP合成酶(磷酸化过程)相偶联,共同完成氧化磷酸化过程,并生产能量分子ATP。线粒体呼吸链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对于彻底了解电子传递和能量转化的机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别论述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和Ⅳ的结构,并跟踪线粒体呼吸链超复合体的结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 结构生物学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 琥珀酸泛醌氧化还原酶 细胞色素c还原酶 细胞色素C氧化酶
下载PDF
MFS超家族转运蛋白结构基础及转运机制 被引量:23
2
作者 邓东 颜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0-728,共9页
MFS(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转运蛋白家族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膜转运蛋白家族之一.该家族膜转运蛋白广泛存在于整个生物界,其功能也与很多生命活动现象息息相关.作为膜转运蛋白,其基本功能是协助完成物质的跨膜转运.为了更好地理... MFS(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转运蛋白家族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膜转运蛋白家族之一.该家族膜转运蛋白广泛存在于整个生物界,其功能也与很多生命活动现象息息相关.作为膜转运蛋白,其基本功能是协助完成物质的跨膜转运.为了更好地理解MFS超家族蛋白如何实现物质的跨膜转运,科研人员致力于对其进行结构生物学研究.至今为止,总共有16个MFS超家族蛋白成员的结构得到解析.有限的结构信息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理解跨膜物质转运的机制.本文除了介绍MFS超家族蛋白结构生物学和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外,还通过对已有结构和转运机制的介绍,实现对将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S蛋白家族 转运蛋白 结构生物学
原文传递
结构生物学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大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6-403,共8页
近年来,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新态势.精确测定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以指数曲线增加,速率已达到51个/d.截止1998年4月的统计,已从PDB库释放出来的生物大分子原子坐标套数已达7454.同时,以精确结构知识... 近年来,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新态势.精确测定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以指数曲线增加,速率已达到51个/d.截止1998年4月的统计,已从PDB库释放出来的生物大分子原子坐标套数已达7454.同时,以精确结构知识为基础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在技术和方法方面,近年来第三代同步辐射的应用与一些新方法的结合,可用极小的晶体测定极大的结构,使某些膜蛋白及亚细胞器的精确结构测定成为可能.NMR溶液结构测定的分子质量已突破35000,电子晶体学阐释结构的分辨率已接近03nm,可探测的动态过程的时间尺度已达到10-9s.结构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的结合正在产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genomics),它在未来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生物学 生物大分子 结构研究
下载PDF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大能 陈勇 隋森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6,共8页
电子显微学是结构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研究生物大分子、超分子复合体及亚细胞结构的有力手段。本文先回顾了近期电子显微学在技术上的新进展,后概述了生物电子显微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电子晶体学,单颗粒技术,电子断... 电子显微学是结构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研究生物大分子、超分子复合体及亚细胞结构的有力手段。本文先回顾了近期电子显微学在技术上的新进展,后概述了生物电子显微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电子晶体学,单颗粒技术,电子断层成像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与研究现状。最后,对电子显微学与其他结构生物学研究手段的结合以及电子显微学的未来发展做了简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生物学 电子显微学 电子晶体学 单颗粒技术 电子断层成像术
下载PDF
26S蛋白酶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丰 施一公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5-974,共10页
26S蛋白酶体是真核细胞内负责蛋白质降解的主要分子机器,通过特异性降解目的蛋白质,几乎参与了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生命活动.26S蛋白酶体在结构上可分为19S调节颗粒和20S核心颗粒两部分.19S调节颗粒负责识别带有泛素链标记的蛋白质底物及... 26S蛋白酶体是真核细胞内负责蛋白质降解的主要分子机器,通过特异性降解目的蛋白质,几乎参与了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生命活动.26S蛋白酶体在结构上可分为19S调节颗粒和20S核心颗粒两部分.19S调节颗粒负责识别带有泛素链标记的蛋白质底物及对其进行去折叠,并最终将去折叠的蛋白质底物传送至20S核心颗粒中进行降解.由于26S蛋白酶体的结构组成复杂,分子量十分巨大,现有的X-ray技术和NMR技术对其完整结构的解析都无能为力,仅能解析出部分单个蛋白成员或分子量较低的亚复合物晶体结构.而冷冻电镜技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导致其三维结构的研究进展曾经十分缓慢,严重阻碍了人们对其结构和功能的了解.近年来,随着在X-ray技术领域对大分子复合物结构解析的经验积累和冷冻电镜技术领域的技术革命,完整的26S蛋白酶体三维结构解析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本文回顾了近几年在26S蛋白酶体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6S蛋白酶体 结构生物学 冷冻电镜 X-ray晶体学
原文传递
细胞凋亡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施一公 孙兵法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4-228,共5页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会发生编程性死亡(即细胞凋亡),使得细胞数量得到精确调控。细胞凋亡调控的异常与癌症、自身免疫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人们详细地研究了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该文综述了...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会发生编程性死亡(即细胞凋亡),使得细胞数量得到精确调控。细胞凋亡调控的异常与癌症、自身免疫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人们详细地研究了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机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结构生物学手段,对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分子,主要是Caspase和与Caspase活性调控直接相关的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机制 结构生物学 CASPASE
原文传递
结构生物学研究在中国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大成 秦文明 +21 位作者 李娜 姚德强 叶盛 张荣光 朱平 施蕴渝 施一公 柳振峰 张凯 朱平 杨娜 许瑞明 秦燕 王艳丽 江涛 李雪梅 王祥喜 高福 施一 刘迎芳 邵峰 吴蓓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4-971,共28页
197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测定了亚洲地区第一个蛋白质晶体结构——猪胰岛素三方二锌晶体结构,成为中国结构生物学历史发展的起点.进入新世纪,该学科领域已进入国际前沿,展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正在迎来发展新时期.本篇评述包含"... 197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测定了亚洲地区第一个蛋白质晶体结构——猪胰岛素三方二锌晶体结构,成为中国结构生物学历史发展的起点.进入新世纪,该学科领域已进入国际前沿,展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正在迎来发展新时期.本篇评述包含"历史发展","现代化实验设施建设"和"深入生命世界,走进国际前沿——近年代表性研究成果集萃"三个主题节段,以较全视野反映结构生物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生物学 历史回顾
下载PDF
中国流感病毒结构生物学研究——40年回眸 被引量:9
8
作者 高福 施一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9-1033,共5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结构生物学研究日新月异,在多个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在流感病毒研究领域,也做出了不少出色工作,包括流感病毒的跨种间传播机制和聚合酶复合物结构解析等.本文对国内外流感病毒蛋白的结构生物学...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结构生物学研究日新月异,在多个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在流感病毒研究领域,也做出了不少出色工作,包括流感病毒的跨种间传播机制和聚合酶复合物结构解析等.本文对国内外流感病毒蛋白的结构生物学进展做一简单总结,为大家提供一个视角,纵观我国病毒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结构 传播机制
下载PDF
Bionics and Structural Biology:A Novel Approach for Bio-energy Production 被引量:6
9
作者 C.Karthikeyan R.Krishnan S.Adline Princy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8年第1期25-32,共8页
Cellular metabolism is a very complex process. The biochemical pathways are fundamental structures of biology. These pathways possess a number of regeneration steps which facilitate energy shuttling on a massive scale... Cellular metabolism is a very complex process. The biochemical pathways are fundamental structures of biology. These pathways possess a number of regeneration steps which facilitate energy shuttling on a massive scale. This facilitates the biochemical pathways to sustain the energy currency of the cells. This concept has been mimicked using electronic circuit components and it has been used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bio-energy generation. Six of the carbohydrate biochemical pathways have been chosen in which glycolysis is the principle pathway. All the six pathways are interrelated and coordinated in a complex manner. Mimic circuits have been designed for all the six biochemical pathways. The components of the metabolic pathways such as enzymes, cofactors etc., are substituted by appropriate electronic circuit components. Enzymes are related to the gain of transistors by the bond dissociation energies of enzyme-substrate molecules under consideration. Cofactors and coenzymes are represented by switches and capacitors respectively. Resistors are used for proper orientation of the circuits. The energy obtained from the current methods employed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is used to trigger the mimic circuits. A similar energy shuttle is observed in the mimic circuits and the percentage rise for each cycle of circuit functioning is found to be 78.90.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have been made using a sample of domestic waste weighing 1.182 kg. The calculations arrived at finally speak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novel methodology employ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NICS structural biology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bio-chemical pathways mimic circuits TRANSISTORS
下载PDF
The structural biology of ryanodine receptors 被引量:8
10
作者 Lynn KIMLICKA Filip VAN PETEGEM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1年第8期712-724,共13页
Ryanodine receptors are ion channels that allow for the release of Ca2+ from the endoplasmic or sarcoplasmic reticulum.They are expressed in many different cell types but are best known for their predominance in skele... Ryanodine receptors are ion channels that allow for the release of Ca2+ from the endoplasmic or sarcoplasmic reticulum.They are expressed in many different cell types but are best known for their predominance in skeletal and cardiac myocytes,where they are directly involved in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With molecular weights exceeding 2 MDa,Ryanodine Receptors are the largest ion channels known to date and present major challenges for structural biology.Since their discovery in the 1980s,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understanding their behaviour through multiple structural methods.Cryo-electron microscopy reconstructions of intact channels depict a mushroom-shaped structure with a large cytoplasmic region that pre-sents many binding sites for regulatory molecules.This region undergoes significant motions during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channel,demonstrating that the Ryanodine Receptor is a bona fide allosteric protein.High-resolution structures through X-ray crystallography and NMR currently cover~11% of the entire protein.The combination of high-and low-resolution methods allows us to build pseudo-atomic models.Here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the electron microscopy,NMR,and crystallographic analyses of this membrane protein gi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release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genetic disease structural biology calcium release channel ion channel
原文传递
冷冻电镜技术的突破导致结构生物学发生革命性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尹长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共12页
最近,冷冻电镜技术的突破引起结构生物学发生了革命。这一革命导致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冷冻电镜技术发展做出开创性贡献的3位科学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本文将综述冷冻电镜的发展历程,导致结构... 最近,冷冻电镜技术的突破引起结构生物学发生了革命。这一革命导致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冷冻电镜技术发展做出开创性贡献的3位科学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本文将综述冷冻电镜的发展历程,导致结构生物学革命的冷冻电镜关键技术,包括电镜、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处理算法方面的突破,以及中国科学家应用冷冻电镜取得的重要科学成就,涵盖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合成/降解、膜蛋白、免疫、病毒等相关蛋白复合体。最后,对冷冻电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镜 结构生物学 蛋白质分子机器
下载PDF
植物光系统Ⅱ捕光过程的超分子结构基础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安节 柳振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5-946,共12页
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是位于植物、藻类和蓝细菌等放氧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重要超分子复合物,它可通过捕获光能用于激发反应中心的电荷分离并驱动电子传递过程,在常温常压下可将水分子裂解产生氧气和质子.植物光系统Ⅱ的外周... 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是位于植物、藻类和蓝细菌等放氧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重要超分子复合物,它可通过捕获光能用于激发反应中心的电荷分离并驱动电子传递过程,在常温常压下可将水分子裂解产生氧气和质子.植物光系统Ⅱ的外周存在主要和次要捕光复合物Ⅱ(major and minor light-harvesting complexⅡ,LHCⅡ),它们负责吸收光能并向光系统Ⅱ传递激发能,并且还参与非光化学淬灭和状态转换相关的捕光调节过程.近年来,围绕光系统Ⅱ和LHCⅡ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总结了PSⅡ、LHCⅡ和二者共同组成的PSII-LHCII超级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历程以及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Ⅱ 捕光复合物Ⅱ 结构生物学 膜蛋白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冷冻电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晓凯 张丛丛 +2 位作者 刘忠民 刘力嘉 夏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17,共9页
近年来,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成果,为科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系统地综述了冷冻电镜技术与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冷冻电镜技术的流程、发展、原理及解析方法,列举实例说明... 近年来,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成果,为科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系统地综述了冷冻电镜技术与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冷冻电镜技术的流程、发展、原理及解析方法,列举实例说明了冷冻电镜在结构生物学、生物医学、药物筛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冷冻电镜技术与其他技术比较所具备的优越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镜 结构生物学 生物医学 药物筛选
下载PDF
冷冻电镜在分子生物物理学中的技术革命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亚南 张书文 毛有东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83,共8页
冷冻电镜已经成为了一项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生物物理学技术。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最新的信号探测器的应用,以及单颗粒三维重建算法的革新和不断改进,冷冻电镜技术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通过该技术解析得到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可以在单分子条... 冷冻电镜已经成为了一项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生物物理学技术。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最新的信号探测器的应用,以及单颗粒三维重建算法的革新和不断改进,冷冻电镜技术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通过该技术解析得到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可以在单分子条件下达到近原子分辨率(<4?)水平。随着越来越多具有重要生物医学功能的蛋白质及其复合体的高分辨结构被解析出来,冷冻电镜技术正在逐渐引发一场结构生物学革命,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该文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冷冻电镜及单颗粒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以炎症复合体和剪接体为例,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镜 单颗粒分析 生物物理 结构生物学
原文传递
镁螯合酶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子琦 汪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4,共7页
镁螯合酶(magnesium chelatas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催化原卟啉IX与Mg2+螯合形成镁原卟啉IX。镁螯合酶由催化亚基H与AAA+亚基I、D组成。通过这3种亚基的协调配合,在ATP驱动下实现Mg2+与原卟啉IX的螯合,推动叶绿素的合成。在这... 镁螯合酶(magnesium chelatas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催化原卟啉IX与Mg2+螯合形成镁原卟啉IX。镁螯合酶由催化亚基H与AAA+亚基I、D组成。通过这3种亚基的协调配合,在ATP驱动下实现Mg2+与原卟啉IX的螯合,推动叶绿素的合成。在这一过程中,基因组解偶联基因4(GUN4)蛋白对其发挥重要的正调控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镁螯合酶独特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一直吸引着研究者们的兴趣。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阐述镁螯合酶的结构、酶促反应动力学及其催化机制等。另外,对于GUN4蛋白对镁螯合酶的调控也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螯合酶 叶绿素合成 结构生物学 基因组解偶联基因4
下载PDF
去垢剂在膜蛋白纯化和结晶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辰艳 张仙芳 +2 位作者 郭云珠 郭卫红 尹大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8,共6页
解析膜蛋白结构并研究其功能是当前生物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由于膜蛋白疏水结构域的存在,蛋白在水相环境中容易聚合,造成其纯化乃至结晶过程有较大困难,是膜蛋白结构解析的最主要瓶颈之一。去垢剂作为一种双极性分子,是目... 解析膜蛋白结构并研究其功能是当前生物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由于膜蛋白疏水结构域的存在,蛋白在水相环境中容易聚合,造成其纯化乃至结晶过程有较大困难,是膜蛋白结构解析的最主要瓶颈之一。去垢剂作为一种双极性分子,是目前解决膜蛋白纯化与结晶问题的关键材料,它能在水相环境中维持膜蛋白构象的稳定,因此在膜蛋白纯化和结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讨论了去垢剂理化性质、膜蛋白纯化和结晶中去垢剂的选择及一些新兴去垢剂的发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蛋白 去垢剂 结构生物学 纯化和结晶
下载PDF
碳纳米管原子力显微镜针尖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国立秋 董小瑛 +3 位作者 赵铁强 赵清亮 张飞虎 董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5-528,共4页
碳纳米管以其较小的半径、较高的纵横比和高的柔韧性成为原子力显微镜对结构生物学进行研究的理想针尖。新的制备方法获得了亚纳米级半径的碳纳米管针尖 ,运用它们得到了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生物结构 ,并获得了新的生物信息 。
关键词 结构生物学 碳纳米管针尖 原子力显微镜 生物大分子 生物化学
下载PDF
新型疫苗研发与下一代技术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益隆 徐俊杰 《生物产业技术》 2017年第2期43-50,共8页
疫苗接种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医疗干预措施。近年来,疫苗研发出现了突破性进展,国内外上市了多种针对重要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尽管如此,疫苗研发仍面临很大挑战,传统的疫苗设计存在诸多技术缺陷,目前仍没有疫苗能够用于防控诸如艾滋... 疫苗接种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医疗干预措施。近年来,疫苗研发出现了突破性进展,国内外上市了多种针对重要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尽管如此,疫苗研发仍面临很大挑战,传统的疫苗设计存在诸多技术缺陷,目前仍没有疫苗能够用于防控诸如艾滋病、疟疾、寨卡病毒等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威胁的传染病。随着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疫苗设计领域出现了保护组学分析、结构疫苗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新的研究方向,这些新的技术平台为今后新型疫苗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疫苗 疫苗设计 保护组学分析 结构疫苗学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冷冻电子显微学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宏伟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0-1028,共9页
冷冻电子显微学近年来在电子显微镜的硬件设备及结构解析的软件算法等方面取得了多个重要的技术突破,正在成为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越来越多的生物学研究者所重视.冷冻电子显微学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所具备的一些独特优势和... 冷冻电子显微学近年来在电子显微镜的硬件设备及结构解析的软件算法等方面取得了多个重要的技术突破,正在成为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越来越多的生物学研究者所重视.冷冻电子显微学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所具备的一些独特优势和发展方向,同时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促进.本文主要介绍冷冻电子显微学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技术挑战,并提出未来可能实现结构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不同尺度的研究在冷冻电子显微学技术上融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子显微学 结构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原文传递
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和可视蛋白质组学前沿
20
作者 李宽莹 王闻雪 +2 位作者 朱赟 薛亮 孙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56-2477,共22页
近年来,随着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生物学的研究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结构解析不再局限于分离提纯的单一生物大分子,而是在细胞甚至组织内原位直接解析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并对亚细胞区域整体分子景观进... 近年来,随着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生物学的研究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结构解析不再局限于分离提纯的单一生物大分子,而是在细胞甚至组织内原位直接解析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并对亚细胞区域整体分子景观进行结构探索,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细胞与组织内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通过展示细胞内不同蛋白质复合物的精细原位结构,可以进一步生成蛋白质组的可视化定量空间分子结构功能图谱,即可视蛋白质组学。以原位冷冻电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能够在空间水平阐明细胞内蛋白质组的三维相互作用网络,促进从整体上系统性地理解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与互作机制。为推动中国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和可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本文总结了其研究模式和最新前沿进展,结合具体实例展示了新概念与新技术的先进性,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 冷冻电镜 冷冻电子断层成像 可视蛋白质组学 子断层结构分析 冷冻光电关联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