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水仙碱诱变甜菊多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绍潘 陈绍裘 +1 位作者 杨英华 翟志强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1-7,共7页
用0.1%秋水仙碱溶液处理甜菊实生苗生长点,可诱变产生甜菊多倍体(四倍体)植株,用8次点滴处理,诱变率可达31.25%。染色体数鉴定表明:四倍体甜菊染色体数是2n=44,而二倍体甜菊染色体数是2n=22.形态学和解剖... 用0.1%秋水仙碱溶液处理甜菊实生苗生长点,可诱变产生甜菊多倍体(四倍体)植株,用8次点滴处理,诱变率可达31.25%。染色体数鉴定表明:四倍体甜菊染色体数是2n=44,而二倍体甜菊染色体数是2n=22.形态学和解剖学的观察表明,四倍体比二倍体甜菊植株的茎矮壮,叶片增大,长度增长2.1倍,宽度扩大2.3倍,叶片加厚1.7倍,叶色更浓绿,叶片气孔数减少,气孔变大。叶片糖苷含量测定表明:四倍体的叶片含量为15.7%,而二倍体的叶片含量为10.8%,前者比二倍体叶片含量提高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甜菊 多倍体 菊科
下载PDF
壳聚糖澄清甜叶菊水提液及其澄清机理探讨 被引量:25
2
作者 谢捷 刘小景 +2 位作者 朱兴一 叶海燕 王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6,共6页
研究壳聚糖絮凝剂在甜叶菊提取液澄清过程中的作用。分别以甜叶菊水提液的澄清率和甜菊苷的损失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壳聚糖絮凝的较优工艺条件为:1%壳聚糖溶液投加量2mL/g甜叶菊干叶、甜叶菊提... 研究壳聚糖絮凝剂在甜叶菊提取液澄清过程中的作用。分别以甜叶菊水提液的澄清率和甜菊苷的损失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壳聚糖絮凝的较优工艺条件为:1%壳聚糖溶液投加量2mL/g甜叶菊干叶、甜叶菊提取液质量浓度1g生药/10mL提取液、pH6.0、温度45℃,絮凝时间4h。在该条件下,甜叶菊水提液的澄清率为86.63%,甜菊苷的损失率为6.89%,与膜分离法澄清的效果相近,且无需特殊设备。与传统化学絮凝法相比,壳聚糖絮凝法能更有效地保留水提液中的有效成分,具有絮凝效果好、易生物降解、对环境安全、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甜菊苷 壳聚糖 絮凝 澄清
下载PDF
甜叶菊茎尖组培苗生根及移栽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董振红 王贵民 +1 位作者 王彦超 郝再彬 《中国糖料》 2008年第2期28-29,39,共3页
采用甜叶菊的幼嫩茎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6-BA 1.0mg/L+蔗糖30g/L+琼脂6g/L的诱导培养基上,进行丛生芽的诱导培养,如果不感染病菌,诱导出芽率可达100%。继代增殖培养基采用MS+6-BA 0.5mg/L+NAA 0.05mg/L+蔗糖30g/L+琼脂6g... 采用甜叶菊的幼嫩茎尖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6-BA 1.0mg/L+蔗糖30g/L+琼脂6g/L的诱导培养基上,进行丛生芽的诱导培养,如果不感染病菌,诱导出芽率可达100%。继代增殖培养基采用MS+6-BA 0.5mg/L+NAA 0.05mg/L+蔗糖30g/L+琼脂6g/L,继代培养30d后,丛生芽数可增殖14~15倍。在1/4MS+IBA 0.1mg/L+NAA 0.1mg/L+蔗糖30g/L+琼脂6g/L+活性炭1g/L的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100%。组培苗出瓶前先敞口炼苗2d,生根苗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组织培养 生根 移栽
下载PDF
甜菊糖甙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20
4
作者 于聪敏 石岩 《中国糖料》 2009年第1期65-67,共3页
对目前甜菊糖甙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容量法、重量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之间的差异性和优缺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定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关键词 甜叶菊 甜菊糖甙 测定方法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甜叶菊中6个酚酸类成分含量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华丽 袁君 +2 位作者 郁荣华 朱红 柴姝雯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甜叶菊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6个酚酸类成分。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32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甜叶菊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6个酚酸类成分。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327 nm。结果:6个酚酸质量浓度在10~196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6个酚酸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95.2%、100.1%、97.3%、95.6%和96.1%,加样回收率、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有关规定;9批样品中6个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新绿原酸0.062%~0.725%,绿原酸0.277%~2.450%,隐绿原酸0.096%~0.694%,异绿原酸B 0.046%~0.867%,异绿原酸A0.157%~0.772%,异绿原酸C 0.135%~1.821%,6个酚酸之和在1.182%~6.668%。结论:该方法可为甜叶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甜菊 糖草 新绿原酸 绿原酸 隐绿原酸 异绿原酸 咖啡酰奎宁酸 酚酸 高相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中国甜菊和甜菊糖甙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应森 《中国糖料》 1999年第4期26-29,共4页
本文依据甜味成分,首先论述了分型的意义:1) 甜味成分R- A( 甜菊A3 甙:Rebaudioside A)优于St( 甜菊甙:Stevioside) ,甜度R- A 是St 的1 .4~1 .5 倍,是蔗糖的385~450 倍,口感R- A 比St更接近蔗糖;2) 甜味成分含量高低具有多样性,是分... 本文依据甜味成分,首先论述了分型的意义:1) 甜味成分R- A( 甜菊A3 甙:Rebaudioside A)优于St( 甜菊甙:Stevioside) ,甜度R- A 是St 的1 .4~1 .5 倍,是蔗糖的385~450 倍,口感R- A 比St更接近蔗糖;2) 甜味成分含量高低具有多样性,是分型的科学依据;3) 优质化是一个过程,进行分型并规范标准已十分必要。其次,阐述了分型标准:分述了以R- A 占有率为依据的甜菊叶和甜菊糖甙的分型,包括R- A 型和St 型的分型判断式和分型简式。同时提出R- A占有率不等同的A、B、C三级制的型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 甜菊糖甙 分型
下载PDF
从甜叶菊中提取甜菊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永金 孙传庆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0-83,共4页
介绍了用水提取、醇沉淀和离子交换树脂精制等工艺从甜叶菊中提取甜菊苷的方法。并着重对水的用量、浸提最佳时间、加叶先后顺序、精制方法等影响甜菊苷提取率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甜叶菊 甜菊苷 提取工艺
下载PDF
甜叶菊叶片离体培养及试管无性系的建立 被引量:13
8
作者 娄玉霞 宋磊 +1 位作者 李新国 程国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4期74-77,共4页
研究了离体条件下甜叶菊 (Stivia rebaudiana Bertoni)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技术 .离体培养以 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 30 0 mg/L水解酪蛋白 .离体叶片在 BA0 .5mg/L和NAA0 .5mg/L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在 BA0 .5mg/L和 NAA0... 研究了离体条件下甜叶菊 (Stivia rebaudiana Bertoni)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技术 .离体培养以 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 30 0 mg/L水解酪蛋白 .离体叶片在 BA0 .5mg/L和NAA0 .5mg/L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在 BA0 .5mg/L和 NAA0 .0 5mg/L的培养基上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 ,分化频率为 1 0 0 % .不定芽在 White基本培养基并附加 NAA0 .0 1 mg/L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 ,生根率可达 1 0 0 % .炼苗后移栽 ,成活率达 95%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叶片 愈伤组织 再生植株 离体培养 试管无性系
下载PDF
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波 崔广荣 +3 位作者 何克勤 胡能兵 林平 张子学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9期1711-1714,共4页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试管苗茎段再生植株过程中进行不同时间处理,探讨适合于甜叶菊离体多倍体诱导的最佳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和浓度,初步建立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甜叶菊植株形成...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在试管苗茎段再生植株过程中进行不同时间处理,探讨适合于甜叶菊离体多倍体诱导的最佳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和浓度,初步建立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甜叶菊植株形成影响较大,秋水仙素处理的最佳剂量为0.1%处理3 d,再生植株总数高且多倍体比率达42.3%;同时,再生苗生根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多倍体苗叶片厚实、颜色较深、植株矮化,气孔增大,单位面积气孔数较少;多倍体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数加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多倍体
下载PDF
多因子正交试验对甜叶菊丛生芽诱导条件的筛选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赫福霞 于晶 +3 位作者 李茫雪 郝再彬 周进兴 苍晶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79-81,129,共4页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植物生长物质(6-苄基腺嘌呤、奈乙酸)、蔗糖、水解酪蛋白(CH)对甜叶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对丛生芽诱导影响最大,其次是6-BA,NAA、CH影响较小。筛选出甜叶菊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mg...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植物生长物质(6-苄基腺嘌呤、奈乙酸)、蔗糖、水解酪蛋白(CH)对甜叶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对丛生芽诱导影响最大,其次是6-BA,NAA、CH影响较小。筛选出甜叶菊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mg/L+琼脂6g/L+蔗糖30g/L。继代培养采用MS+6-BA0.5mg/L+NAA0.05mg/L+琼脂6g/L+蔗糖30g/L。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4MS+0.1mg/LIBA+琼脂6g/L+蔗糖30g/L+1g/L活性炭,生根率达100%。已获得驯化移栽成活的植株,移栽成活率为9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子正交试验 甜叶菊 诱导条件 筛选 丛生芽诱导 最适培养基 植物生长物质 正交试验设计 苄基腺嘌呤 水解酪蛋白 移栽成活率 方法探讨 6-BA 继代培养 驯化移栽 蔗糖 奈乙酸 NAA 琼脂 活性炭 生根率 植株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甜菊生长及糖苷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包亚英 胡秀英 +3 位作者 郝雨杉 杨永恒 原海燕 黄苏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80,共10页
采用盆栽法,以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品种‘中山4号’(‘Zhongshan No.4’)当年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形态氮肥(硫酸铵、硝酸钠和尿素)及不同施氮量(纯氮)、施磷量(P2O5)和施钾量(K2O)对幼苗生长及糖苷含... 采用盆栽法,以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品种‘中山4号’(‘Zhongshan No.4’)当年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形态氮肥(硫酸铵、硝酸钠和尿素)及不同施氮量(纯氮)、施磷量(P2O5)和施钾量(K2O)对幼苗生长及糖苷含量和单株积累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的提高,甜菊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单株叶干质量和单株茎干质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总体上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仅施磷量300 mg·kg^-1处理组的叶长显著高于对照;根据施肥量与单株叶干质量的回归方程,确定硫酸铵、硝酸钠、尿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64.87、660.21、735.84、211.54和775.92 mg·kg^-1时,幼苗单株叶干质量最高。在硫酸铵处理组中,300 mg·kg^-1处理组甜菊叶片中的莱鲍迪苷A(R-A)含量及甜菊苷(St)、R-A和总苷的单株积累量以及600 mg·kg^-1处理组的St单株积累量高于对照,多数处理组的St、R-A和总苷含量及单株积累量均低于对照;在硝酸钠处理组中,1 200 mg·kg^-1处理组的R-A和总苷含量、600和900 mg·kg^-1处理组的St单株积累量以及300-900mg·kg^-1处理组的R-A和总苷单株积累量高于对照,其他处理组的St、R-A和总苷含量及单株积累量均低于对照;在尿素处理组中,1 500 mg·kg^-1处理组的R-A和总苷的含量和单株积累量以及600和900 mg·kg^-1处理组的R-A和总苷单株积累量高于对照,其他处理组的St、R-A和总苷含量及单株积累量均低于对照;各施氮处理组中,仅1 500 mg·kg^-1处理组的R-A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施磷处理组中,100 mg·kg^-1处理组的R-A含量以及100和200 mg·kg^-1处理组的St、R-A和总苷的单株积累量高于对照,多数处理组的St、R-A和总苷含量及单株积累量低于对照且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在施钾处理组中,各处理组的St、R-A和总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 氮磷钾肥 氮素形态 生长指标 糖苷含量 糖苷积累量
下载PDF
甜叶菊同源四倍体离体诱导及鉴定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红 杨岚 向增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92-1697,共6页
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甜叶菊不定芽,诱导同源四倍体,并进行解剖学、染色体鉴定和流式细胞仪鉴定倍性。结果表明:(1)用0.20%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甜叶菊不定芽12h,同源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32.14%。(2)同源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对照... 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甜叶菊不定芽,诱导同源四倍体,并进行解剖学、染色体鉴定和流式细胞仪鉴定倍性。结果表明:(1)用0.20%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甜叶菊不定芽12h,同源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32.14%。(2)同源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对照)相比,其气孔、叶片等均表现巨大性,且叶片变厚、叶色浓绿、叶片皱缩。(3)对照植株染色体2n=2x=22,四倍体植株染色体2n=4x=44;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对照DNA相对含量为100,四倍体DNA相对含量为200。(4)该研究共鉴定出48株甜叶菊同源四倍体植株,为进行倍性植株的诱导奠定了技术基础,为进一步开展甜叶菊同源四倍体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同源四倍体 秋水仙素 倍性鉴定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不同钾肥处理对甜叶菊生长发育及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国清 马磊 石岩 《中国糖料》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研究了不同钾肥处理对甜叶菊生长发育和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钾量的增加,菊株株高、茎粗、出叶速度、叶面积及叶产量均有一定的增加,其中以120kg/hm2施用效果最佳,因此适量的钾肥可促进甜叶菊生长发育和叶产量的增加。
关键词 甜叶菊 钾肥 生长发育 叶产量
下载PDF
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甜叶菊的DNA甲基化差异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岚 李红 向增旭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5-1130,共6页
以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为材料,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研究不同倍性植株基因组之间的DNA甲基化水平及其模式变化。四倍体和二倍体甜叶菊甲... 以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为材料,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研究不同倍性植株基因组之间的DNA甲基化水平及其模式变化。四倍体和二倍体甜叶菊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别为46.10%、46.53%,与二倍体相比较,四倍体基因组DNA的总甲基化率和全甲基化率均有所降低,而半甲基化率则有所升高;四倍体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有29.72%(过甲基化为12.8%,去甲基化为11.81%,次甲基化为5.12%)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二倍体 同源四倍体 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 甲基化差异
下载PDF
甜叶菊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11
15
作者 崔广荣 何克勤 +4 位作者 胡能兵 林平 张子学 王其斌 简善亮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3-28,共6页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消毒剂70%酒精和0.1%升汞的不同时间处理组合的灭菌效果和对试管苗再生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增殖、生根及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7,0%酒精处理15~30...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消毒剂70%酒精和0.1%升汞的不同时间处理组合的灭菌效果和对试管苗再生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增殖、生根及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7,0%酒精处理15~30s+0.1%升汞处理4m较为适合茎段外植体灭菌,污染率低、苗再生率高;6-BA与NAA组合的试管苗增殖系数比KT、Ad与NAA组合要高,培养基中添加1.0mg/L 6-BA+0.1~0.2mg/L NAA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适合试管苗增殖,增殖系数可达7.4;培养基中添加0.0~0.5mg/L的IBA或NAA均适合试管苗生根,生根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组织培养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甜菊含甙量的变异及R-A型良种的选育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应森 郭爱桂 +2 位作者 钱愉 陈兰英 顾鸿飞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5年第3期28-32,共5页
从甜味成分种类及含量的不同,研究甜菊(SteviarebaudianaBertoni)实生群体和单株无性系的变化,从中选育优质甜味成分含量高的良种。主要结果:(1)在实生群体中,丰产株型(圆纺锤形株)占7.3%,其中... 从甜味成分种类及含量的不同,研究甜菊(SteviarebaudianaBertoni)实生群体和单株无性系的变化,从中选育优质甜味成分含量高的良种。主要结果:(1)在实生群体中,丰产株型(圆纺锤形株)占7.3%,其中,优质甜味成分R-A含量超过St含量的R-A型株占10.96%,它们的R-A含量变幅为3.3~12.0%。(2)R-A型良种J-2单株无性系在繁殖达2000万株时,叶片大小和含甙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R-A含量变幅为4.5~12.2%。(3)从R-A含量为3.86%的实生群体中选出R-A含量为7.04~12.03%的单株及从R-A含量为9.10%的良种单株无性系中选出R-A含量为10.15~12.15%的单株,它们的R-A含量均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 甜菊甙 无性系 良种选育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甜菊不同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绳仁立 佟海英 +1 位作者 柴翠 黄苏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60-67,共8页
采用基质培养法,用含3.0、3.5、4.0、4.5和5.0 g.L-1NaCl的Knop营养液进行胁迫处理,对5个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及其耐盐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条件下,5个品种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 采用基质培养法,用含3.0、3.5、4.0、4.5和5.0 g.L-1NaCl的Knop营养液进行胁迫处理,对5个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品种幼苗的生长指标及其耐盐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条件下,5个品种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质量、株高、根长、叶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以及主茎节数和分枝数等生长指标均低于对照,且随NaCl质量浓度的提高总体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品种各指标的降幅存在明显差异。NaCl胁迫对‘中山3号’和‘守田2号’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质量影响较小,对‘中山2号’和‘守田3号’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质量有较大影响。在NaCl胁迫条件下,5个甜菊品种幼苗的根冠比均大于对照;‘中山2号’和‘守田3号’幼苗的根冠比随NaCl质量浓度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4.0 g.L-1NaCl胁迫条件下达到最大;其他3个品种的根冠比均随NaCl质量浓度的提高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NaCl胁迫对根长的抑制作用小于株高,对叶片长度的影响小于叶片宽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甜菊幼苗的叶片数和分枝数与地上部分干质量的相关性显著,是导致地上部分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根据实验结果,供试甜菊品种按耐盐性从强至弱依次排序为‘中山3号’、‘守田2号’、‘中山4号’、‘守田3号’和‘中山2号’,其中‘中山3号’和‘守田2号’耐盐性较强且各项生长指标均相对良好,可作为优良的甜菊耐盐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 品种 NACL胁迫 生长指标 耐盐性
下载PDF
甜叶菊提取液的絮凝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雪颖 徐仲伟 +1 位作者 战宇 宁正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4,共3页
研究了絮凝剂在甜叶菊提取液的澄清过程中的作用,选出最适絮凝剂,并对其澄清效果进行实验,确定了最佳的絮凝条件。
关键词 甜叶菊 提取液 絮凝剂 透光率
下载PDF
甜叶菊甲基磺酸乙酯离体诱变及耐盐变异体的SRAP检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玉丽 崔广荣 +3 位作者 胡能兵 何克勤 林平 舒英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612-3617,共6页
目的建立甜叶菊甲基磺酸乙酯(EMS)离体诱变体系,通过SRAP检测鉴定获得甜叶菊耐盐突变体。方法将"皖甜1号"-B1甜叶菊组培苗茎段接种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Na Cl的MS培养基中,进行耐盐临界Na Cl质量浓度的筛选;用不同浓度的EMS处理甜叶... 目的建立甜叶菊甲基磺酸乙酯(EMS)离体诱变体系,通过SRAP检测鉴定获得甜叶菊耐盐突变体。方法将"皖甜1号"-B1甜叶菊组培苗茎段接种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Na Cl的MS培养基中,进行耐盐临界Na Cl质量浓度的筛选;用不同浓度的EMS处理甜叶菊组培苗茎段不同时间,筛选EMS诱变甜叶菊的适宜浓度和时间;将经过EMS诱变过的甜叶菊组培苗茎段接种在含有临界Na Cl质量浓度的MS培养基上进行耐盐变异体的筛选,对存活的变异株通过SRAP标记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甜叶菊组培苗耐盐临界Na Cl质量浓度为1.0%;EMS诱变甜叶菊组培苗茎段的适宜浓度和时间范围为0.8%~1.0%EMS处理8~10 h;筛选出41株甜叶菊耐盐变异株,SRAP分子标记表明,4株在DNA水平上发生了变异,突变比率为9.76%。结论初步建立了甜叶菊EMS离体诱变体系,为甜叶菊高产耐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育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EMS诱变 耐盐变异体 SRAP标记 皖甜1号
原文传递
甜叶菊离体诱变与分子初检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何克勤 胡能兵 +1 位作者 周玉丽 崔广荣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6-870,共5页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NaN3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筛选出合适的离体化学诱变体系,并对该体系下的部分再生苗进行RAPD和SRAP检测。结果表明:NaN3处理的半致死剂量为9 mmol/L浸泡4 h,该处理下植株矮化、腋芽数减少;用2种分...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NaN3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筛选出合适的离体化学诱变体系,并对该体系下的部分再生苗进行RAPD和SRAP检测。结果表明:NaN3处理的半致死剂量为9 mmol/L浸泡4 h,该处理下植株矮化、腋芽数减少;用2种分子技术对该处理下14株再生苗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28.6%再生苗的DNA序列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这为使用NaN3对甜叶菊进行大规模的离体诱变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离体培养 NAN3 RAPD SRA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