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法学方法论 被引量:19
1
作者 赖因哈德·齐默尔曼 毕经纬(译)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200,共35页
一般认为,对于一门学术型学科而言,一套方法的存在及由此而形成的方法论至关重要。在德国,法律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学术型学科。作为被称之为"法学"(字面意思是法律"科学",更确切地说是有关法律的学问)的研究对象,法... 一般认为,对于一门学术型学科而言,一套方法的存在及由此而形成的方法论至关重要。在德国,法律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学术型学科。作为被称之为"法学"(字面意思是法律"科学",更确切地说是有关法律的学问)的研究对象,法律以具有一套专门的法学方法论为其特征。在德国大学法学院中,法学方法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讲授科目,且围绕这门课程有大量的法学文献。这些文献所讨论的是德国法律人如何(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如何)开展法律工作。德语文献相关讨论中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在概念上区分"法律解释"与"法的续造"。方法论的讨论涉及制定法解释的各种相关要素、先决条件、不同层级,以及法的续造的合法性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应意识到,对于德国法方法论的讨论是在不同的政治发展历程下展开的。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五个一般性话题展开对方法论的讨论:第一,德国、瑞士以及奥地利在方法论上的共性;第二,方法论讨论的规范特征;第三,不同法律领域中所出现的方法论上的差异;第四,法教义学与法学方法论的关系;第五,德国所讨论问题的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法律解释 法的续造 漏洞填补
原文传递
论目的主义的制定法解释方法——以美国法律过程学派的目的主义版本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翀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42,共10页
目的主义在美国主要指法律过程学派的哈特和萨克斯所提出的制定法解释理论。该理论反对传统制定法解释中的意义论和意图论,强调目的在制定法解释中的优先地位及解释者对制定法目的的建构,要求以能最佳实现目的的方式来确定制定法文本的... 目的主义在美国主要指法律过程学派的哈特和萨克斯所提出的制定法解释理论。该理论反对传统制定法解释中的意义论和意图论,强调目的在制定法解释中的优先地位及解释者对制定法目的的建构,要求以能最佳实现目的的方式来确定制定法文本的意义,并对解释施加文本规约意义和"清楚陈述的既定政策"的限制。目的主义的吸引力在于既赋予解释者更新、发展制定法的任务,以合作者的姿态参与公共政策的生产过程,又竭力避免非民选的司法机关作出争议性的价值判断和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定法解释 目的主义 规约意义 清楚陈述的既定政策
原文传递
立法背景资料在法律解释中的功能与地位——英美的司法实践及其对中国的镜鉴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云清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86,192-193,共16页
考察英美法的司法实践,可以发现立法背景资料经历了从不被接受到被接受再到限制适用等阶段。作为一种发生学论据,立法背景资料和文义解释、体系解释、意图解释和目的解释等具体解释方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从立法背景资料中获致可靠... 考察英美法的司法实践,可以发现立法背景资料经历了从不被接受到被接受再到限制适用等阶段。作为一种发生学论据,立法背景资料和文义解释、体系解释、意图解释和目的解释等具体解释方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从立法背景资料中获致可靠、妥当的解释结论,法官应该综合考量效力位阶、证据属性、文义优先原则、制定法的存续期间等因素。囿于意图缺失和出释入造、司法误判、选择性偏差等问题,这些资料宜作为法院确定系争词语之含义的出发点而非终点。中国的司法实践已经形成了一些经验性做法,但依然存在解释功能单一且偏重语义直觉、综合模式未成形且存在选择性偏见、忽视价值选择且误判裁量空间等问题,有待予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背景资料 立法后背景资料 法律解释 立法原意 认知启发式
原文传递
制定法解释中的立法意图 以英美国家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云清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59-1676,共18页
法律文本模糊不清或存在歧义之际,法官应该关注解释是否符合立法意图,这种立场在英美法上一度居于主流地位。“立法意图”是一个相当灵活多变的概念,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指代不同的含义。实践和学理对这一概念的讨论,经常涉及意图与目的、... 法律文本模糊不清或存在歧义之际,法官应该关注解释是否符合立法意图,这种立场在英美法上一度居于主流地位。“立法意图”是一个相当灵活多变的概念,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指代不同的含义。实践和学理对这一概念的讨论,经常涉及意图与目的、个体意图与集体意图、语义意图与适用意图的区分。立法意图虽然是偏重主观心理的概念,但却可以经由相对客观化的解释技术予以辨别。法官可以通过法律文本的显明含义获知立法者明确表述的意图,通过立法背景资料获取发生学意义上的意图,通过想象性重构的方法获取估算的意图,通过解释准则获取推定的意图。针对立法意图的批判表明,这一解释方法在运作上必须注重实用方面的考虑和论证方面的融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定法解释 立法意图 语义意图 适用意图
原文传递
党内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间程序衔接规制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译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72,共10页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处置不同程度的违纪违法对象,界分党纪违反、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的判断标尺。在实然程序运行之过程中,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间程序衔接客观存在裁量空间,不仅导致处置效果呈现"入罪"或...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为处置不同程度的违纪违法对象,界分党纪违反、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的判断标尺。在实然程序运行之过程中,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间程序衔接客观存在裁量空间,不仅导致处置效果呈现"入罪"或"出罪"倾向,更可有碍实体公正之实现。从程序适用衔接上,监督执纪程序转换应满足"法律保留"与"程序法定"之要求。在党规与国法协调衔接过程中,党规制定与解释主体应遵照党内法规、监察法以及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性规律。善化党内法规纵向的立规制定与解释权,细化监督执纪衔接监察调查过程中有权主体的程序处置标准,补充监督执纪负责人异地办案及程序回转规定,丰富程序选择之必要说理依据,从而自内而外优化程序衔接之再监督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执纪 监察法规 法律保留 程序法定 立法解释
下载PDF
论《香港国安法》的原意解释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大元 杨晓楠 《港澳研究》 2023年第2期3-13,94,共12页
《香港国安法》被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全国性法律在香港地区特别行政区以公布方式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宪法和法律在实施中作出关于《香港国安法》第14条和第47条的解释。《香港国安法》明确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权,... 《香港国安法》被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全国性法律在香港地区特别行政区以公布方式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宪法和法律在实施中作出关于《香港国安法》第14条和第47条的解释。《香港国安法》明确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权,而且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其解释内容是特别行政区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地法律解释体制中,原意解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法律解释时通常使用的方法,这是由法律解释的制度功能所决定的。在实践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是以原意解释方法作出关于《香港国安法》相关条文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国安法 原意解释 法律解释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下载PDF
法律解释中的词典解释及其运用规则
7
作者 于洋 《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6,共16页
词典解释作为一种法律解释工具,不仅关联法律文本的通常含义、提供法律解释的权威结论,而且能够揭示法律文本的立法目的,是获取法律解释共识的“最佳来源”,具有司法运用的正当性。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法院在裁判理由中“显性”提及与展... 词典解释作为一种法律解释工具,不仅关联法律文本的通常含义、提供法律解释的权威结论,而且能够揭示法律文本的立法目的,是获取法律解释共识的“最佳来源”,具有司法运用的正当性。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法院在裁判理由中“显性”提及与展示词典解释的过程,不仅用来定义法律术语、澄清法律概念含义、解释法律文本的句法结构,而且经常为司法论证提供权威性论据,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功能。然而,法院当下运用词典解释的客观标准与规则很不明确,导致了词典解释运用不当的问题。为规范词典解释的运用,法院应当秉持方法论自觉,构造体系化的运用规则,即基于解释对象的性质确定词典的选择标准,依据法律解释的要求采用语境解释方法,根据司法论证的目标选择论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典解释 法律解释 法律论证 法律方法论
原文传递
著作权刑事司法解释的反思与优化——基于“复制发行”司法解释及相关判决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郑承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3-173,共11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后,应对实践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清理与其相抵触的司法解释。将信息网络传播视为刑法第217条规定的复制发行是将线上概念拟制为线下概念;将复制发行解释为复制、发行或者既复制又发行,未能区分首次发行行... 《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后,应对实践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清理与其相抵触的司法解释。将信息网络传播视为刑法第217条规定的复制发行是将线上概念拟制为线下概念;将复制发行解释为复制、发行或者既复制又发行,未能区分首次发行行为与后续发行行为;将发行解释为包括总发行、批发、零售、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以及出租、展销等活动,混淆了发行行为与其他法定利用行为的界限。问题导向的司法解释虽解决了现实社会需求,但同时引发了裁判标准的不统一。侵犯著作权犯罪法定犯的逻辑结构决定了著作权法是前置规范,刑法是后置规范,对犯罪认定应坚持先定侵权后定罪的递进逻辑,应坚持体系思维对著作权法与刑法中的相同概念作同义解释,对著作权刑法保护规范进行优化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 信息网络传播 复制发行 法定犯 体系解释
下载PDF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问题的法律解释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6
9
作者 沈开举 方涧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54,共6页
在现行实定法框架下,运用传统的法解释理论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自动续期的法律规定进行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都无法实现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唯有通过合宪性解释才能满足利益平衡的要求。深入剖析住宅建设用地使用... 在现行实定法框架下,运用传统的法解释理论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自动续期的法律规定进行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都无法实现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唯有通过合宪性解释才能满足利益平衡的要求。深入剖析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本质可以发现,其不仅具有财产权属性,受到私法体系的保护,而且具有宪法财产权性质,应当受到宪法的保护。国家不得随意侵犯、随意收回公民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房产所有者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续期不需要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只是不应再次缴纳土地出让金。与此相配套,国家应适时实施房产税制度。开征房产税不仅不会破坏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一种宪法财产权的保障,反而是对宪法"维护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的有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自动续期 法解释学
下载PDF
美国法律解释方法再研究——以意图主义与新文本主义之争为中心 被引量:4
10
作者 敖海静 《交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4期72-89,共18页
意图主义和新文本主义之间的论争贯穿了美国法律解释理论发展的始终。20世纪90年代之前,意图主义是占主导地位的法律解释方法,体现了一种阶层式的分权观。伴随着法律现实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和形式化分权观带来的学术批判,新文本主义解... 意图主义和新文本主义之间的论争贯穿了美国法律解释理论发展的始终。20世纪90年代之前,意图主义是占主导地位的法律解释方法,体现了一种阶层式的分权观。伴随着法律现实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和形式化分权观带来的学术批判,新文本主义解释方法逐渐兴起。在90年代,双方对谢弗伦二阶审查法进行了符合自身理论需求的解读,并以此为载体展开新一轮论争。对这场论争需要加以反思。当一种法律解释方法不将正当性诉诸自身的实效,而是某种民主分权原则时,就会走向一种基础主义的版本,走进自身所批判的理论困境。应当破除对基础主义的迷信,从法官解释制定法的制度条件、经验工具和解释后果等因素重新审视作为方法的解释理论所内含的实践理性,从而沟通法律解释的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意图主义 新文本主义 谢弗伦二阶审查法 去基础主义
下载PDF
论国内海商法与国际海事条约的一致解释
11
作者 孙思琪 郑睿 《国际法研究》 2023年第5期79-100,共22页
海商法本是私法之一部,理应遵循法律解释学的方法加以解释。但是,现代各国国内海商法具有浓厚的法律移植色彩,其中尤以对国际海事条约的移植最为突出,由此又使海商法之解释呈现出部分不同于一般民事法律的特殊性。国内海商法与国际海事... 海商法本是私法之一部,理应遵循法律解释学的方法加以解释。但是,现代各国国内海商法具有浓厚的法律移植色彩,其中尤以对国际海事条约的移植最为突出,由此又使海商法之解释呈现出部分不同于一般民事法律的特殊性。国内海商法与国际海事条约的一致解释便是主要由于法律移植而产生的问题,原因大多在于国内海商法乃至国际海事条约本身立法语言的文义偏差。中国现行法上的法律与国际条约一致解释的一般规则,适用于海商法领域时存在困难:一是在适用条件方面,国内海商法未必存在两种及以上可能的合理解释,且国际海事条约也可能是中国未缔结或参加的条约;二是在适用目的方面,现行一般规则目的是贯彻条约必须信守原则,而海商法领域的一致解释则是重在促进海商法的国际统一。国内海商法与国际海事条约的一致解释是目的而非手段,其实现仍需通过运用法律解释学的方法完成,包括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限缩解释与扩张解释、比较法解释、历史解释等狭义的法律解释方法以及法律漏洞的填补方法。但是,法律解释学的方法也无法解决国内海商法与国际海事条约一致解释的全部问题,即确有部分法律移植过程中形成的立法缺陷,难以通过事后的法律解释克服,而唯有通过法律的修改方能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海商法 国际海事条约 一致解释 法律移植 法律解释 法律漏洞填补
原文传递
论奸淫幼女中的"明知"——评法释[2003]4号司法解释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琪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6-31,共6页
2003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之批复使得刑法学界对于奸淫幼女(罪)的种种争议告以终结。从奸淫幼女的历史出发、考察中外法域关于奸淫幼女的规定,可以看出,奸淫幼女中要求对幼女的年龄明知。这种明知涵盖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理论中正... 2003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之批复使得刑法学界对于奸淫幼女(罪)的种种争议告以终结。从奸淫幼女的历史出发、考察中外法域关于奸淫幼女的规定,可以看出,奸淫幼女中要求对幼女的年龄明知。这种明知涵盖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理论中正确界定"知道或应当知道",实践中贯彻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对于奸淫幼女的认定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奸淫幼女 法定强奸 司法解释 明知 主客观相统一
原文传递
法院如何对待行政解释——美国经验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立深 孙超然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139,共8页
美国联邦法院将行政规章中的法律解释看作诉讼一方的观点,使之与其他诉讼主体的法律解释平等竞争,再研判优劣,除非法院发现有更好的解释结论。于是,法院逐渐积累了大量从本质或形式上判断行政解释优劣的标准,并在个案中根据其与行政解... 美国联邦法院将行政规章中的法律解释看作诉讼一方的观点,使之与其他诉讼主体的法律解释平等竞争,再研判优劣,除非法院发现有更好的解释结论。于是,法院逐渐积累了大量从本质或形式上判断行政解释优劣的标准,并在个案中根据其与行政解释的相关性选用。但法院鉴于自身权力或司法能力有限,有时会主动放松甚至排除某些形式标准。有鉴于此,我国不仅可借鉴域外成熟的判断标准,更应重视行政解释,平等对待各方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制定法解释 行政解释 司法审查
下载PDF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的效力——以法定代理为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申豪 《天津法学》 2017年第1期18-25,共8页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的效力,通说主张应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认定无效。对于此,很多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与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超越智力范围的合同本质都是行为方式及内容超越了合同一方的智力水平,...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的效力,通说主张应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认定无效。对于此,很多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与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超越智力范围的合同本质都是行为方式及内容超越了合同一方的智力水平,将二者法律后果区分没有实际意义。该观点虽有道理,却是一种站在法律体系外部的价值判断,说服力不足。实际上,从制度间关系入手,认定该类合同无效,不仅与行为能力制度的初衷相背离,而且与法定代理制度相冲突,造成民法体系内部的逻辑混乱,对此,应通过体系解释与当然解释,论证该类合同不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第58条,而应当类推适用《合同法》第47条认定为效力待定,这不仅对司法实践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合同效力 法定代理 体系解释 类推适用
下载PDF
制定法解释中的文本论:终结循环?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云清 《人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8年第3期245-261,共17页
在经历主观意图论和客观目的论解释方法之后,美国制定法解释开始呈现向文本论回归的趋势。文本论坚持法律文本的优先性,并拒绝参考立法史等非文本因素。实证研究表明,美国法院越来越倾向于援引词典、降低对立法史的依赖、减少与意图和... 在经历主观意图论和客观目的论解释方法之后,美国制定法解释开始呈现向文本论回归的趋势。文本论坚持法律文本的优先性,并拒绝参考立法史等非文本因素。实证研究表明,美国法院越来越倾向于援引词典、降低对立法史的依赖、减少与意图和目的有关的修辞。然而,更详细的分析表明,当前美国法院的司法实践与文本论只是'貌合神离'。在强语义论据下,文本论、目的论和意图论之间仅仅是经验性分歧;在弱语义论据下,美国法院更倾向于目的论主导下的多元立场。由于文本论并非当前美国制定法解释的共识,因此并没有终结解释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定法解释 解释循环 文本论 目的论
原文传递
成文法解释中立法史使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霍格尔·弗莱舍 穆冠群 夏登峻 《财经法学》 2017年第4期68-91,共24页
在许多法律体系中,立法史在成文法解释中的重要性仍然未有定论。这篇文章探索了德国、英国以及美国法律的这类问题。文章以法学理论、宪法以及法律与经济学为基础展开论述,由此为大西洋两岸国家就当下法学方法论的争论提供了较为深入的... 在许多法律体系中,立法史在成文法解释中的重要性仍然未有定论。这篇文章探索了德国、英国以及美国法律的这类问题。文章以法学理论、宪法以及法律与经济学为基础展开论述,由此为大西洋两岸国家就当下法学方法论的争论提供了较为深入的观点。同时,这一主题也旨在促进比较法学方法论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文法解释 立法史 比较法学方法论 排除规则 动态成文法解释
下载PDF
罪刑法定原则的扭曲与再启蒙
17
作者 蔡淮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4-18,43,共6页
罪刑法定原则自诞生以来就成为刑法上一项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对于限制国家刑罚权的恣意发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换言之,罪刑法定原则对于保障国民的自由和权利起着不可攻破的屏障作用。但是,罪刑法定原则在立法上得到承认,并不必然意... 罪刑法定原则自诞生以来就成为刑法上一项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对于限制国家刑罚权的恣意发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换言之,罪刑法定原则对于保障国民的自由和权利起着不可攻破的屏障作用。但是,罪刑法定原则在立法上得到承认,并不必然意味着在司法上得到良好的遵守,罪刑法定的观念还远没有深植固化于人们的内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出现了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种种扭曲和误读,因此有必要对罪刑法定原则进行再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法定 类推解释 明确性原则 再启蒙
下载PDF
法定解释实践之优先性规则:一个比较分析
18
作者 李锦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1期1-7,共7页
法定解释是否有一种优先性或优先性规则,学界对此纷争不一。经过对各国操作性解释实践的比较分析,可以认为基本上不存在一种普遍性的优先性规则。即便是实际存在的以及理论建构的优先性规则,也是一种程序性的优先性规则,而非有关重要程... 法定解释是否有一种优先性或优先性规则,学界对此纷争不一。经过对各国操作性解释实践的比较分析,可以认为基本上不存在一种普遍性的优先性规则。即便是实际存在的以及理论建构的优先性规则,也是一种程序性的优先性规则,而非有关重要程度的优先性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解释 优先性规则 比较分析
下载PDF
货运代理人之同时履行抗辩权辨析——兼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
19
作者 雷正卿 《海大法律评论》 2013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海上货运代理人在国际贸易中参与货物的整个运输过程,普遍存在的争议之一就是未成功收取运输相关费用时,货运代理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交付提单及相关运输单证,以促使委托人支付相关费用的合法性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 海上货运代理人在国际贸易中参与货物的整个运输过程,普遍存在的争议之一就是未成功收取运输相关费用时,货运代理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交付提单及相关运输单证,以促使委托人支付相关费用的合法性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第7条对货运代理人扣留提单及相关运输单证的行为作出了具体规范。本文旨在结合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货运代理人享有的同时履行抗辩权进行简要探析,并对《司法解释》第7条规定阐述不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行抗辩权 法定 司法解释 适用
原文传递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解释学——法律解释规则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亚东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法律解释规则旨在为解释要素的恰当运用提供指南。它在应用论和位序论两个层面上展开,同时处理解释要素的具体化和位序两个问题,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规则体系。在此基础上,法律解释规则不但为法律发现提供可操作指引,而且具有证立解释结... 法律解释规则旨在为解释要素的恰当运用提供指南。它在应用论和位序论两个层面上展开,同时处理解释要素的具体化和位序两个问题,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规则体系。在此基础上,法律解释规则不但为法律发现提供可操作指引,而且具有证立解释结论的功能,同时作为"专业语法",它还对法律解释共同体的思维建构起到积极作用。基于此,展开法律解释规则研究能够有效地回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解释学"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规则 解释要素 修辞 法律解释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