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磁场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易甫 贾国良 张荣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33-535,i01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恒磁场辐射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增殖水平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MSC,再经贴壁筛选法筛选,对生长良好的第3代成人MSC进行恒磁场辐射(强度分别为0.05、0.10、0.5...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恒磁场辐射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增殖水平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MSC,再经贴壁筛选法筛选,对生长良好的第3代成人MSC进行恒磁场辐射(强度分别为0.05、0.10、0.50和1.00mT),连续刺激5天(每天8h)后,用单四唑(MTT)法、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0.05mT组细胞增殖显著高于对照组;0.10mT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余剂量组细胞增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均未发现DNA倍体异常细胞。结论:恒磁场对成人MSC增殖的影响与磁感应强度有关,0.05mT的磁场促进MSC的增殖,0.10mT的磁场对MSC无明显影响,0.50mT和1.00mT的磁场抑制MSC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磁场 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下载PDF
强稳恒磁场对离体牛肝过氧化氢酶构象及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军 孙凡 +1 位作者 陈德万 李光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35-36,53,共3页
目的:研究了强稳恒磁场对离体牛肝过氧化氢酶(CAT)构象及活力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天然酶液置于不同磁感应强度的磁场中处理不同的时间脱离磁场后立即对其进行光谱分析,并用Beers&Sizers法(改良型)测定酶活力。结果:磁场使过氧化... 目的:研究了强稳恒磁场对离体牛肝过氧化氢酶(CAT)构象及活力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天然酶液置于不同磁感应强度的磁场中处理不同的时间脱离磁场后立即对其进行光谱分析,并用Beers&Sizers法(改良型)测定酶活力。结果:磁场使过氧化氢酶的构象发生变化,表现为λ=210~310nm的紫外差光谱以及λ=330nm荧光发射峰的荧光强度改变;构象变化的同时酶活力增加。结论:磁场对酶分子的影响可能是导致机体宏观磁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稳恒磁场 光谱分析 酶活测定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的安全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建广 刘买利 +1 位作者 夏照帆 叶朝辉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5-511,共7页
对磁共振成像 (MRI)的安全性进行了综述 ,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静磁场、梯度场、射频场、噪声和造影剂 .在没有铁磁性外源性物质的条件下 ,静磁场对人体没有明显的损害 ,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随时间变化的梯度场 (dB/dt)可在受试者体内诱导... 对磁共振成像 (MRI)的安全性进行了综述 ,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静磁场、梯度场、射频场、噪声和造影剂 .在没有铁磁性外源性物质的条件下 ,静磁场对人体没有明显的损害 ,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随时间变化的梯度场 (dB/dt)可在受试者体内诱导出电场而兴奋神经或肌肉 .当梯度上升时间只有数毫秒时 ,外周神经兴奋是梯度场安全的上限指标 .在MRI测定过程中 ,射频场发射的功率在患者组织内转化成热能 ,使组织温度升高 .MRI运行过程中可产生各种噪声 ,可能使某些患者的听力受到损伤 ,使用耳塞仍是削弱噪声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方法 .目前使用的造影剂主要为含钆的化合物 ,副作用发生率在 2 %~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安全性 静磁场 梯度场 射频场
下载PDF
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成骨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赵煜 李冰雁 +1 位作者 杜莉 巢永烈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成骨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分别进行12.5、125和250mT的静磁场加载,连续加载1、3、5和7d,同时设不加载静磁场的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测...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成骨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分别进行12.5、125和250mT的静磁场加载,连续加载1、3、5和7d,同时设不加载静磁场的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测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骨钙素(OCN)含量。结果静磁场加载1和3d后,各磁场处理组OCN活性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磁场加载5和7d后,12.5、125和250mT磁场处理组成骨细胞分泌OCN的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保持较高水平。但各磁场处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一定强度静磁场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合成骨钙素的功能,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附着体 静磁场 成骨细胞 骨钙素
原文传递
恒磁场对人白血病细胞生物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玉琮 李旭 +2 位作者 郭佑民 陈葳 程小丽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85-387,共3页
用流式细胞术探讨了恒磁场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磁场与长春新碱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恒磁场可以引起HL-60细胞周期的改变,经700mT恒磁场作用后细胞的S%降低;而2260mT的磁场处理则使细胞的S%增加。上述场强的... 用流式细胞术探讨了恒磁场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磁场与长春新碱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恒磁场可以引起HL-60细胞周期的改变,经700mT恒磁场作用后细胞的S%降低;而2260mT的磁场处理则使细胞的S%增加。上述场强的恒磁场均可增加HL-60细胞对长春新碱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细胞周期 白血病 生物效应 肿瘤细胞抑制
下载PDF
恒定磁场对大肠杆菌生长繁殖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姬文晋 黄慧民 +1 位作者 邓爱华 郑育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5期856-859,共4页
目的:研究恒定磁场在静态处理和动态处理两种处理方式下对大肠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大肠杆菌菌液置于磁场中(静态处理)或使菌液循环流动并通过磁场(动态处理),用平板法测定不同时刻菌液的活菌数,记录下菌落形成... 目的:研究恒定磁场在静态处理和动态处理两种处理方式下对大肠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大肠杆菌菌液置于磁场中(静态处理)或使菌液循环流动并通过磁场(动态处理),用平板法测定不同时刻菌液的活菌数,记录下菌落形成单位(CFU)的数目,并与相应时刻对照样(无磁处理)的CFU作对比。结果:两种处理方式下,菌液的相对CFU的数目都有下降,且动态处理的下降幅度大于静态处理。结论:恒定磁场在两种处理方式下都对大肠杆菌起到明显的杀死或抑制作用。文章的讨论部分总结了产生这种作用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定磁场 大肠杆菌 静态处理 动态处理
原文传递
不同强度静磁场间歇曝磁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周翠红 张小云 +1 位作者 张宇 宋国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09,114,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静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MSCs,取第三代MSCs,分为对照组与0.008T磁场组、0.38T磁场组、0.48T、0.68T磁场组。磁场组以24h为曝磁时间间隔,隔天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静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MSCs,取第三代MSCs,分为对照组与0.008T磁场组、0.38T磁场组、0.48T、0.68T磁场组。磁场组以24h为曝磁时间间隔,隔天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增殖动力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0.008T、0.38T、0.48T,0.68T静磁场间歇曝磁均能明显促进大鼠MSCs增殖活力(p<0.05),提高细胞的增殖速度和增殖指数。MSCs经0.008T、0.38T、0.68T静磁场24 h间歇曝磁4 d后,各磁场组细胞(S+G2/M)期细胞比例均有不同程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一定强度的静磁场间歇曝磁能够有效促进细胞增殖,降低G0/G1期的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磁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稳态磁场对小鼠脑突触个体膜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江长层 王振刚 +2 位作者 丁红卫 沈子威 丁晓岚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42-143,共2页
从离休小鼠脑突触小体膜试验和动物实验两方面,初步探讨了稳态磁场对BALB/C小鼠脑突触小体膜的影响。离休脑突触小体膜试验结果表明,0.380T以下稳态磁场对膜蛋白ATPase活性、园二色性和膜脂热致相变行为没有明显影... 从离休小鼠脑突触小体膜试验和动物实验两方面,初步探讨了稳态磁场对BALB/C小鼠脑突触小体膜的影响。离休脑突触小体膜试验结果表明,0.380T以下稳态磁场对膜蛋白ATPase活性、园二色性和膜脂热致相变行为没有明显影响。而阳性对照组ATPase活性下降,园二色谱形状明显改变,膜蛋白α-螺旋量显著降低。动物实验也未发现1.4T以下稳态磁场对小鼠脑突触小体膜膜蛋白ATPase活性和园二色性具有明显影响。但观察到1.4T以下稳态磁场组小鼠脑突触小体膜膜脂热致相变行为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磁场 脑突触小体膜
下载PDF
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煜 李冰雁 +1 位作者 赵克 巢永烈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分别进行12.5、125和250mT的静磁场加载,连续加载0.5、1、3、5和7d,采用反转录聚...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分别进行12.5、125和250mT的静磁场加载,连续加载0.5、1、3、5和7d,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成骨细胞的TGF-β1mRNA表达的。结果 12.5mT磁场加载组在加载0.5、1和3d,细胞的TGF-β1mRNA的表达比对照组相应时段明显增强(P<0.05)。125和250mT磁场组加载静磁场0.5、1、3、5和7d后,细胞的TGF-β1mRNA的表达升高更加明显,与对照组和12.5mT磁场加载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磁场对细胞的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可以抑制TGF-β1mRNA基因表达的下降,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附着体 静磁场 成骨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稳恒、低频交变磁场对小鼠体内细胞的诱变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全义 刘方平 +2 位作者 丁翠兰 端礼荣 王苏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19-1120,共2页
目的 研究稳恒、低频交变磁场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PCE)微核率和血象分析的影响。方法 稳恒磁场强度为 (4 0 ,5 0 ,6 0mT)和低频交变磁场强度为 (10 ,16mT)分别作用于小鼠 ,每天 2次 ,每次 2h ,15天后检测微核率和进行血象分析。... 目的 研究稳恒、低频交变磁场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PCE)微核率和血象分析的影响。方法 稳恒磁场强度为 (4 0 ,5 0 ,6 0mT)和低频交变磁场强度为 (10 ,16mT)分别作用于小鼠 ,每天 2次 ,每次 2h ,15天后检测微核率和进行血象分析。结果 实验组小鼠微核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较阳性对照组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红细胞和白细胞分类无明显变化 ,低频交变磁场实验组白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当小鼠受到稳恒磁场 5 0 ,6 0mT和低频交变磁场10 ,16mT作用时 ,使细胞微核率增加 ,可致其细胞行为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恒磁场 低频交变磁场 微核试验 血象分析 诱变性
下载PDF
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致突变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凌 巢永烈 杜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静磁场是否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进行12.5、125、250mT静磁场持续加载4d,另设无外加静磁场作用的阴性和阳性对照组,采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对各组细胞分别...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静磁场是否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进行12.5、125、250mT静磁场持续加载4d,另设无外加静磁场作用的阴性和阳性对照组,采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对各组细胞分别进行染色体和DNA损伤检测。结果:各磁场剂量组细胞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其彗星细胞拖尾率和尾长亦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现设定条件下,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染色体和DNA无明显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附着体 静磁场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微核试验 彗星试验
下载PDF
不同处理时间的静磁场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成熟分化及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嘉琪 马小妮 +3 位作者 周建 葛宝丰 郭晓宇 陈克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研究静磁场(SMFs)的不同处理时间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成熟分化及雌激素受体(E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传代后随机分为9组,用磁场强度为3.9 mT的SMFs每天分别处理0(对照组)、0.5、1.0、1.5、2.0、2.5、3.... 目的研究静磁场(SMFs)的不同处理时间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成熟分化及雌激素受体(E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传代后随机分为9组,用磁场强度为3.9 mT的SMFs每天分别处理0(对照组)、0.5、1.0、1.5、2.0、2.5、3.0、3.5和4.0 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48 h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第3、6、9和12天测定骨钙素含量。在SMFs处理0、24、48和72 h后,采用逆转录实时PCR检测ERα和ER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2.5和3.0 h组的细胞增殖显著增强(P<0.05)。SMFs处理第6、9和12天,2.5 h组的骨钙素含量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SMFs处理0 h和72 h后,提高了ERαmRNA表达量,降低了ERβmRNA表达量。结论不同时间SMFs处理均促进细胞增殖,增加骨钙素含量;改变ERα和ERβmRNA表达量,且ERα和ERβ的调控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静磁场 分化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300mT恒磁场对于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聂志勇 邢柏春 +3 位作者 李耀明 高操 李飞江 保庭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0期3801-3803,3834,共4页
目的:研究300 mT恒磁作用对于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修复效果,旨在为其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周龄雌性SD大鼠,体重220±20 g,行腹腔注射50 mg/kg链脲做菌素,3天后空腹血糖高于16.7 mmol/L的大鼠用于实验。32只糖尿... 目的:研究300 mT恒磁作用对于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修复效果,旨在为其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周龄雌性SD大鼠,体重220±20 g,行腹腔注射50 mg/kg链脲做菌素,3天后空腹血糖高于16.7 mmol/L的大鼠用于实验。32只糖尿大鼠病和16只正常大鼠的背部构建直径2 cm的圆形创口,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恒磁场作用组,每组16只,术后一天采用无菌纱布将创口进行包裹,磁场作用组的纱布表面粘附有300 mT中心场强的钕铁硼恒磁片。分别于第6、13、20天每组处死4只大鼠,对其进行创伤愈合率和创伤表皮组织生物力学实验评估。结果:相比于糖尿病组,糖尿病恒磁场治疗大鼠的伤口愈合速度在第6、13、20天显著提高(P<0.05),伤口组织的抗张强度亦显著提升(P<0.05),其愈合速度接近于正常状态下的大鼠。结论:300 mT恒磁场作用对于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速率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恒磁场治疗凭借经济、简单、方便等特点,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磁场 糖尿病 皮肤创伤愈合 伤口愈合率 组织抗张强度
原文传递
Cellular Perception: When the Cell Model Includes a Sense Order which Ensues from a Philosophy of Nature, the Signaling and Epigenetics Effects which Can Result from Exposure to Magnetic Fields Are Described Better 被引量:2
14
作者 Pierre Le Chapellier Badri Matta 《Neuroscience & Medicine》 2011年第3期161-177,共17页
Academic biology-medicine refers to a couple of philosophies, Organicism and Mechanism, which translates into an association of Cybernetic diagrams and molecular Reductionism. This association presents logical difficu... Academic biology-medicine refers to a couple of philosophies, Organicism and Mechanism, which translates into an association of Cybernetic diagrams and molecular Reductionism. This association presents logical difficulties which make it unsuitable to describe correctly biological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 But these logical difficulties may be overcome when renewing the organic cell idea by means of a Philosophy of Nature which juxtaposes causality order and sense order in the cell. The signalsome, the set of descriptive components resulting from the genome, is constantly reorganized. This remodeling may become epigenetic when the phenotype becomes transformed by experience of perceptions in a given medium, because the perception of overall information coming from the extracellular medium becomes functional within the system. In that cellular perception, it is stated that the significance base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sense order results from the qualitativ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extracellular medium. Therefore the EMF interactions target is not only the membrane and its molecules;it is also the structure of the extracellular medium which bathes the membrane. Knowing that the sense order modulation constitutes the global soil of the (localized) causality order,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a same EMF bioeffect on a membrane molecule by treating a culture of cells in its bath or by treating only the extracellular aqueous medium. Consequently, the double bioeffect resulting from EMF exposure is described simply, because the sense order, such as it results from the qualitative structuring of the medium, forms the significance base which directs the causal mechanics of the cellular ans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y of Nature APORIA ORGANICISM SENSE Order Causal Order Cell EPIGENETICS static magnetic fields SM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 Topological Thermodynamics Extracellular Aqueous Medium
下载PDF
恒磁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凋亡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杰 陆洪英 +1 位作者 金成文 成敏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42-74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恒磁场作用不同时间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凋亡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HUVECs分别暴露于场强为5、22、86或135mT的恒磁场中,磁场作用时间分别为8、12或24h。以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恒磁场对HUVECs...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恒磁场作用不同时间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凋亡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HUVECs分别暴露于场强为5、22、86或135mT的恒磁场中,磁场作用时间分别为8、12或24h。以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恒磁场对HUVE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的内皮素-1(ET-1)及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①低强度磁场(5mT)短时间(8h)作用于HUVECs可促使其增殖,但高强度磁场(135mT)或作用时间过长(12h或24h)则会抑制HUVECs的增殖;②磁场对HUVECs凋亡无影响;⑧低强度磁场(5mT)短时间(8h)作用可促使HUVECs合成释放NO和6-keto—PGF1α但高强度磁场(135mT)或作用时间过长(12h或24h)则会抑制HUVECs合成分泌NO和6-keto—PGF1α;④细胞暴露于磁场8h时,5mT组和22mT组与对照组比较,HUVECs合成释放ET-1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86mT组和135mT组的细胞ET-1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1)。当磁场作用时间分别为12和24h时,5mT组与对应时间点对照组比较,细胞ET-1合成释放量仍无变化(P〉0.05),22mT组、86mT组、135mT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强度磁场、短时间作用可促进HUVECs的增殖及舒血管物质的合成分泌,而高强度磁场或磁场作用时间过长则抑制HUVECs增殖,增加缩血管物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磁场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6-酮-前列环素
原文传递
磁场对环磷酰胺杀伤人白血病细胞K562协同作用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文芳 齐浩 孙润广 《生物磁学》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时间稳恒磁场协同抗癌药物环磷酰胺对人白血病细胞K5 6 2的杀伤作用。方法:K5 6 2细胞经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和/或磁场处理12h或2 4h后,MTT法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单纯磁场处理时,磁场对K5 6 2细胞的杀...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时间稳恒磁场协同抗癌药物环磷酰胺对人白血病细胞K5 6 2的杀伤作用。方法:K5 6 2细胞经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和/或磁场处理12h或2 4h后,MTT法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单纯磁场处理时,磁场对K5 6 2细胞的杀伤作用表现在2 4h(P <0 .0 1) ;环磷酰胺单纯处理K5 6 2细胞12h ,在0 .4和0 .8mg/mL浓度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没有影响(P >0 .0 5 ) ,在1.6和3.2mg/mL浓度下环磷酰胺对细胞有杀伤作用(P <0 .0 1) ;0 .4mg/mL环磷酰胺联合磁场处理K5 6 2细胞12~2 4h后,细胞活性均极显著的低于单纯环磷酰胺处理组(P <0 .0 1)。结论:9mT稳恒磁场对环磷酰胺杀伤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磁场处理可以增加环磷酰胺的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白血病细胞 协同作用 研究初报 K562细胞 磁场处理 杀伤作用 肿瘤细胞 抗癌药物 处理时间 MTT法 分析处理 细胞活性 稳恒磁场 场协同 浓度 统计学 单纯 抗肿瘤
下载PDF
国际磁外科进展--基于第四届国际磁外科大会会议报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艳 王善佩 +3 位作者 严小鹏 王浩华 马锋 吕毅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2期1-5,14,共6页
学术会议是研究者展示成果的知识平台,也是对本学科发展动态做出回应与前瞻观点发布场所。会议报告的分析,对学科未来发展趋向具有预判和指导意义。本文以第四届国际磁外科大会的报告为研究内容,以磁外科体系为框架,对磁外科研究进展进... 学术会议是研究者展示成果的知识平台,也是对本学科发展动态做出回应与前瞻观点发布场所。会议报告的分析,对学科未来发展趋向具有预判和指导意义。本文以第四届国际磁外科大会的报告为研究内容,以磁外科体系为框架,对磁外科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稳态磁场在调节血流、改善骨代谢、抑制肿瘤生长、调节血糖水平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晶界扩散为代表的重稀土减量化技术、晶界重构技术、纳米晶热压/热变形技术、多主相技术等显著促进了钕铁硼磁体产业的发展。根据临床病例数及临床试验开展情况,磁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可分为临床广泛应用、临床个案报道和临床前探索,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进一步的拓展有赖于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开展以及产业化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磁外科大会 磁外科 磁吻合 磁锚定 稳态磁场
下载PDF
稳恒磁场对循环电镀液Fe-Si复合电沉积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咏梅 龙琼 钟云波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1-336,共6页
研究了以Fe-50%Si合金颗粒及纯Si颗粒为原料,在稳恒磁场中用循环镀液复合电沉积制备Fe-Si复合镀层,考察了磁场方向、磁感应强度对Fe-Si复合镀层形貌及硅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磁场后,随磁感应强度增大,采用Fe-50%Si颗粒和纯Si... 研究了以Fe-50%Si合金颗粒及纯Si颗粒为原料,在稳恒磁场中用循环镀液复合电沉积制备Fe-Si复合镀层,考察了磁场方向、磁感应强度对Fe-Si复合镀层形貌及硅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磁场后,随磁感应强度增大,采用Fe-50%Si颗粒和纯Si颗粒获得的镀层硅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同时,在梯度磁场力和磁流体力学效应(MHD效应)协同作用下,镀层硅质量分数从边沿至中心呈"平底锅"状分布;电流密度为2A/dm^2、磁感应强度为0.5T时,用Fe-50%Si颗粒电镀获得的镀层硅质量分数达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稳恒磁场 Fe-Si镀层 梯度磁场 MHD效应
下载PDF
Effects of 13 T Static Magnetic Fields (SMF) in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and Cell Viability in Immortalized Hamster Cells and Human Primary Fibroblasts Cells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国平 陈少鹏 +8 位作者 赵烨 朱玲燕 黄佩 鲍凌志 王军 王磊 吴李君 吴跃进 许安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23-128,共6页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 systems with a much higher magnetic flux density we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for potential use in medical diagnostic. Recently,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 systems with a much higher magnetic flux density we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for potential use in medical diagnostic. Recently,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static, strong magnetic fields (SMF). With the 13 T SMF facility in the 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d on the cellular effects of the SMF with 13 T on the cell viability and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in immortalized hamster cells, such as human-hamster hybrid (AL) cells, Chinese hamster ovary (CHO) cells,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deficient mutant (XRS-5) cells, and human primary skin fibroblasts (AG1522) cells. It was found that the exposure of 13 T SMF had less effect on the colony formation in either nonsynchronized or synchronized AL cells. Moreover, as compared to non-exposed groups, there were slight differences in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no matter in either synchronized or nonsynchronized immortalized hamster ceils after exposure to 13 T SMF. Howev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exposed AG1522 cells at G0/G1 phase was decreased by 10%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Our data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13 T SMF had minimal effects in immortalized hamster cells,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was slightly modified by SMF in human primary fibrobla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c magnetic fields immortalized hamster cells human primary fibroblasts cells
下载PDF
内植静磁柱联合脉冲电磁场对骨组织修复作用的Micro-CT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鲍哲恒 范猛 +2 位作者 马乐 屈承端 姜文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8期1401-1404,1460,共5页
目的:以永磁体构建静磁柱体内植入物,应用Micro-CT技术,探索研究内植静磁柱联合脉冲电磁场对骨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兔24只建立右侧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联合磁场组,脉冲电磁场组和对照组。联合磁场组自兔右侧股骨干... 目的:以永磁体构建静磁柱体内植入物,应用Micro-CT技术,探索研究内植静磁柱联合脉冲电磁场对骨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兔24只建立右侧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联合磁场组,脉冲电磁场组和对照组。联合磁场组自兔右侧股骨干远端向髓内植入静磁柱,并联合施加体外脉冲电磁场(1 h/d);脉冲电磁场组及对照组均将无磁性钛合金棒植入右侧股骨干髓腔,同时,脉冲电磁场组于体外加载脉冲电磁场(1 h/d)。术后5周处死取材,应用Micro-CT对股骨远端样本进行扫描检测,并对骨缺损区域显微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分析。结果:与非磁场组相比,联合磁场组骨缺损区域骨小梁相对体积及数目明显增加(P均<0.05),骨小梁分离度下降(P<0.01)。与传统脉冲电磁场组相比,联合磁场组骨小梁数目增加(P<0.05),骨小梁分离度下降(P<0.01)。扫描及重建图像可见,联合磁场组骨缺损区域骨量增多,外侧皮质区愈合完整,骨小梁结构连续致密,具有更好的骨显微结构。结论:内植静磁柱与脉冲电磁场的联合磁场干预方式能够在早期获得更好的成骨修复能力,为磁场治疗相关骨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磁场 脉冲电磁场 联合磁场 骨缺损 MICRO-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