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心得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国亚 齐佳 +3 位作者 刘顺梅 连波 陈丽梅 尹金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6期182-185,共4页
链脲佐菌素是最常用的诱导动物发生糖尿病的药物。利用链脲佐菌素构建小鼠糖尿病模型的文献报道很多,但关于链脲佐菌素有效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关键因素及实验注意事项的报道却很少。本文总结了笔者在多次糖尿病小鼠建模实验中获得的... 链脲佐菌素是最常用的诱导动物发生糖尿病的药物。利用链脲佐菌素构建小鼠糖尿病模型的文献报道很多,但关于链脲佐菌素有效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关键因素及实验注意事项的报道却很少。本文总结了笔者在多次糖尿病小鼠建模实验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与体会,以期为其他研究者开展糖尿病建模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 小鼠 模型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CD3、CD57阳性细胞表达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璞 梁文妹 李占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胰岛CD3、CD57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正常雄性C57BL/6J小鼠10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诱导采用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给药法(multiple low-...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胰岛CD3、CD57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正常雄性C57BL/6J小鼠10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诱导采用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给药法(multiple low-dose of streptozotocin,MLDSTZ)。分别于注射后第3、7、10、14、21及28天测空腹血糖、取胰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单染法、图像分析及形态计量法进行研究。结果 1)CD3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胰岛内,实验3 d开始面数密度(NA)逐渐增大,以14 d组最大,之后有所减小,除28 d组外,均大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正常及盐水对照组CD57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胰岛周边,实验组CD57阳性细胞除分布于胰岛周边,还可见于胰岛中央。NA从实验3 d开始增大,以14 d组最大,之后有所减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CD3、CD57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变化趋势相似,提示T1DM初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可能同时浸润胰岛,协同作用胰岛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B细胞,产生T1DM;随着胰岛B细胞进行性受损,数量减少,胰岛自身免疫反应相对减弱,淋巴细胞也相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1型糖尿病 CD3阳性细胞 CD57阳性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胰岛淀粉样多肽和生长抑素阳性细胞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容瑢 梁文妹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小鼠胰岛表达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生长抑素(SS)的改变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取正常C57BL/6J小鼠,小剂量多次注射链脲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别于第3、7、10、14、21、28天取胰尾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小鼠胰岛表达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生长抑素(SS)的改变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取正常C57BL/6J小鼠,小剂量多次注射链脲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别于第3、7、10、14、21、28天取胰尾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检测法及图像分析、形态计量法进行研究。结果 1.IAPP阳性细胞面数密度(NA)自第3天开始减少(P<0.05),平均吸光度自第7天开始增高,与正常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1型糖尿病组小鼠胰岛SS阳性细胞NA自第3天开始增加(P<0.05),平均吸光度自第7天开始增高(P<0.05);3.免疫荧光双染法显示,小鼠胰岛IAPP和SS在部分细胞有共表达。结论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IAPP阳性细胞数目减少,表达增强;SS阳性细胞数量及表达均上调;IAPP和SS在部分细胞有共表达。提示IAPP阳性细胞和SS阳性细胞均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病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淀粉样多肽 生长抑素 链脲菌素 1型糖尿病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 小鼠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初试者的STZ法建T1DM大鼠模型的技术方案
4
作者 赵凌云 刘南君 +2 位作者 许永杰 李学英 刘晓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80-1482,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初学者的以STZ法复制1型糖尿病(T1DM)大鼠模型的技术方案。方法: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M)和对照组(NC)。采用有别于现有文献报道的技术方案即分批次建模。DMM组分3批依次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 目的:探索一种适用于初学者的以STZ法复制1型糖尿病(T1DM)大鼠模型的技术方案。方法: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MM)和对照组(NC)。采用有别于现有文献报道的技术方案即分批次建模。DMM组分3批依次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DMM1)、70 mg/kg(DMM2)、55 mg/kg(DMM3)STZ溶液,NC组注射等量的柠檬酸盐缓冲液。DMM1、DMM2建模未成功者均编为DMM3。将72 h后禁食17 h空腹血糖值(FPG)≥11.1 mmol/L和相应生理指标作为成模的判断依据。结果:DMM1建模前后FPG无差异(P>0.05),DMM1建模失败;DMM2建模前后FPG具有显著差异(P<0.05),成模率为75%。DMM3补充剂量后建模成功。结论:分批次进行的STZ法建模方案适宜于初学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 动物模型 WISTAR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