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主统血理论的内涵与拓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天天 褚雨霆 +1 位作者 杨璐 陈信义 《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6期99-102,共4页
按照传统的中医藏象理论,脾有"主升清、主运化、主统血"三大生理功能。其中,脾统血被描述为具有统摄血液于经脉之中循行,并防止其溢于脉外的功能。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实践,针对脾统血理论提出了以下见解:1)脾脏功能具有内在... 按照传统的中医藏象理论,脾有"主升清、主运化、主统血"三大生理功能。其中,脾统血被描述为具有统摄血液于经脉之中循行,并防止其溢于脉外的功能。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实践,针对脾统血理论提出了以下见解:1)脾脏功能具有内在关联性:脾主运化有赖以脾气的推动;主升清有赖于脾气的升发;主统血有赖于脾气的固摄,并指出运化是升清的前提、升清是统血的基础、统血是升清运化的结局。2)主统血理论具有独立性:脾统血生理功能可用"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常态运行,而不溢出脉外"描述;与之对应的"脾不统血"病理特性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主要表现应当描述为:"在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脾气虚基础上,并见慢性出血,如便血、尿血、肌衄、齿衄,妇女可见月经过多、崩漏等"。3)脾主统血理论具有拓展性:狭义的脾统血是指脾脏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循行,而不溢出脉外的生理功能;广义的脾统血应当包括生血、行血、止血、裹血四种生理与病理变化过程。拓展的脾统血理论认为,生血为统血之本,行血为统血之道,裹血为统血之枢,止血为统血之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藏象理论 脾统血 脾不统血
下载PDF
基于内质网功能探讨“脾主运化”“脾主统血”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27
2
作者 吕林 王凤云 +6 位作者 唐旭东 王静 黄穗平 康楠 陈婷 王晓鸽 朱恩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174-1177,共4页
从细胞内质网角度探讨中医脾主运化、脾主统血理论的科学内涵。介绍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各种因素导致内质网应激产生的结果,从脾主运化水谷、运化水液、脾主统血角度分别阐释中医方面的理论认识,并结合现代科学知识体系进行分析,认... 从细胞内质网角度探讨中医脾主运化、脾主统血理论的科学内涵。介绍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各种因素导致内质网应激产生的结果,从脾主运化水谷、运化水液、脾主统血角度分别阐释中医方面的理论认识,并结合现代科学知识体系进行分析,认为内质网与中医脾的藏象功能联系最大,内质网应激是脾虚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运化 脾主统血 内质网 内质网应激 脾虚
原文传递
中医脾与西医学对应脏腑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0
3
作者 颜兵 苏永华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8-12,共5页
中医学所论述的脾在形态、位置、色泽等方面,更接近于西医学脾、胰两脏的结合;在生理功能方面,脾的"主统血,为谏议之官"功能与西医学脾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系统中的作用有相似之处,脾主"主运化,为仓廪之官"的功... 中医学所论述的脾在形态、位置、色泽等方面,更接近于西医学脾、胰两脏的结合;在生理功能方面,脾的"主统血,为谏议之官"功能与西医学脾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系统中的作用有相似之处,脾主"主运化,为仓廪之官"的功能和西医学胰的功能有密切联系;在用药规律方面,归脾经的药物,对胰腺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方面,很多归脾经的药物都具有调节胰岛功能或促进胰岛再生作用;西医学研究认为,脾脏可提供成体前体细胞,促进胰岛细胞再生。中医学的脾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西医学的脾、胰二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运化 统血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下载PDF
从现代医学视角探讨“脾统血”的涵义 被引量:5
4
作者 胡海瑞 李志刚 +3 位作者 谷宁 魏天怡 毛雪杨 王宁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8期1668-1672,1677,共6页
文中以现代医学视角,梳理分析中医脾的解剖实体及功能外延、中医“血”与现代医学“血液”的相关性等内容,进而从不同角度探讨“脾统血”的涵义。中医“脾”为多脏器的功能集合,而“脾统血”是基于运化功能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营养物质的... 文中以现代医学视角,梳理分析中医脾的解剖实体及功能外延、中医“血”与现代医学“血液”的相关性等内容,进而从不同角度探讨“脾统血”的涵义。中医“脾”为多脏器的功能集合,而“脾统血”是基于运化功能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全面调控血液,包涵了生血、抗凝、抗出血、滤血、调血、行血及免疫调节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文中突破传统“脾统血”的狭义概念,为相关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与功能 运化 脾统血
下载PDF
隐性失血的中医病机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少杰 任兰群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465-467,共3页
隐性失血属于中医血证范畴,运用中医气血、脏腑的理论,探讨隐性失血中医病机。提出血瘀证证型是贯穿整个病程的病机组成部分,隐性失血的病机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根据恶血归肝导致肝不藏血、气虚导致脾不统血的原理分析隐性失血发生的机... 隐性失血属于中医血证范畴,运用中医气血、脏腑的理论,探讨隐性失血中医病机。提出血瘀证证型是贯穿整个病程的病机组成部分,隐性失血的病机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根据恶血归肝导致肝不藏血、气虚导致脾不统血的原理分析隐性失血发生的机制,认为血瘀兼气血两虚、病性是本虚标实、病位在肝脾为隐性失血的证候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失血 血瘀证 肝藏血 脾统血 病机
下载PDF
“脾主统血”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纪立金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36-38,共3页
脾主统血理论的提出与确立 ,是脾藏生理的重大发现 ,脾藏的这一功能 ,从认识到实践得到历代医家的验证与认同 ,本文从脾气与统血、生血与统血、气机与统血 3个方面 ,对脾主统血的机理作了深入系统的探讨。
关键词 中医 生理学 脾统血 理论
下载PDF
基于血管活性因子特性探讨从脾论治ITP止血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珺 张雅月 +4 位作者 王佳 王冲 陈科 陈信义 郎海燕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67-372,380,共7页
目的:基于血管活性因子特性探讨“从脾论治”ITP疗效机制。方法:以被动型免疫造模法建立ITP小鼠模型,以强的松、健脾益气方、健脾益气摄血方、归脾汤为干预药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模型小鼠血清ET-1、NO、NOS3、TXA2、PGI2、vWF... 目的:基于血管活性因子特性探讨“从脾论治”ITP疗效机制。方法:以被动型免疫造模法建立ITP小鼠模型,以强的松、健脾益气方、健脾益气摄血方、归脾汤为干预药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模型小鼠血清ET-1、NO、NOS3、TXA2、PGI2、vWF、VCAM-1、TM含量。结果:1)升血小板疗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注射APS后各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第8天各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明显升高(P<0.01)。2)止血疗效:给药前除正常对照组外,实验各组均有不同程度出血倾向;给药第6天、第8天,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出血分级下降(P<0.01)。3)血管促凝因子:与正常组比较,各组ET-1检测值明显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TXA2检测值明显上调(P<0.01);与正常组比较,实验各组vWF检测值明显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VCAM-1检测值明显下调(P<0.01)。4)血管抗凝因子:与正常组比较,实验各组NO检测值明显下降(P<0.01);除归脾汤组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NOS 3检测值显示明显下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PGI 2检测值明显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TM检测值明显下调(P>0.05)。结论:从脾论治方升高ITP模型小鼠外周血PLT计数以及有效止血与上调血管促凝因子TXA2、VCAM-1,下调PGI 2、TM检测值,平衡促凝与抗凝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统血 脾不统血证 从脾论治 健脾益气摄血方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管活性因子 血管促凝因子 血管抗凝因子
下载PDF
论脾主统血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宇鹏 刘子怡 +3 位作者 李金双 王晨 侯美琪 朱爱松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4期10-13,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因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在血管内形成进而引发的一种累及全身各动脉血管的增生性、退行性和炎性病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过食肥甘厚味、吸烟酗酒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它已经成为严重... 动脉粥样硬化是因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在血管内形成进而引发的一种累及全身各动脉血管的增生性、退行性和炎性病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过食肥甘厚味、吸烟酗酒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它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脉痹”有相通之处,均病在血脉。中医“脾”具有生血、统血的生理功能,它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笔者以AS与“脾主统血”的相关性研究为切入点,主要探讨“脾主统血”的生理、病理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采用中医药方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统血 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药
下载PDF
脾不统血证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沈迪 沈霖 +3 位作者 王爱莲 杨锐 杨焰 魏文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索脾不统血证发病机制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 :中医诊断脾虚证伴有慢性多部位反复出血患者 ,选择其中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像无明显异常者共 146例 ,采用Chronolog血小板聚集仪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应用 3种常... 目的 :探索脾不统血证发病机制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 :中医诊断脾虚证伴有慢性多部位反复出血患者 ,选择其中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像无明显异常者共 146例 ,采用Chronolog血小板聚集仪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应用 3种常用诱聚剂诱导患者血小板出现聚集缺陷者 76例 ,其缺陷率占 5 2 0 5 % ;对照组为脾虚证无出血者 82例 ,其血小板聚集缺陷者 2 1例 ,占 2 5 6 1%。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14 6 3,P <0 0 1)。结论 :脾不统血证慢性反复出血的发病机制 ,半数病例可能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有关 ,但其确切病机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不统血 脾虚证 血小板聚集
原文传递
中医“脾”内涵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剑 陈萌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03-510,共8页
中医五脏系统中,脾的主要功能被概括为“脾主运化”和“脾主统血”。在解剖实体上,中医“脾”与现代医学的脾脏存在巨大差异。“运脾”是中医“脾”最初、最核心的内涵,其解剖实体对应胰腺,负责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运。从《黄帝内经》... 中医五脏系统中,脾的主要功能被概括为“脾主运化”和“脾主统血”。在解剖实体上,中医“脾”与现代医学的脾脏存在巨大差异。“运脾”是中医“脾”最初、最核心的内涵,其解剖实体对应胰腺,负责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运。从《黄帝内经》时期“脾为胃行其津液”到宋以后“脾主运化”,胃、小肠、大肠的一部分功能被让渡于脾,最终形成以脾为核心的消化、转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脾” 脾脏 脾主运化 脾主统血
下载PDF
Effect of spleen-invigorating, Qi-replenishing and blood-arresting formula on zebrafish models with simvastatin-induced hemorrhage caused by spleen failing to control blood, in terms of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1
11
作者 Gao Chong Wang Jun +8 位作者 Wang Jia Zhu Xiaoyu Zhu Changle Guo Shengya Wang Chong Fan Qiuyue Zhang Jianuo Xia Bo Chen Xiny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99-405,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mostasis effect of spleen-invigorating, Qi-replenishing and blood-arresting formula, on a zebrafish models with simvastatin-induced hemorrhage, and with symptom pattern caused by splee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mostasis effect of spleen-invigorating, Qi-replenishing and blood-arresting formula, on a zebrafish models with simvastatin-induced hemorrhage, and with symptom pattern caused by spleen failing to control blood, in terms of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METHODS: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60 AB strain wild type zebrafish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normal group and model group. The mode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50 μM simvastatinfor 24 h. The second experiment: The melanin allele mutated Albino strain zebrafishe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model, A group and B group. The observational parameters were as follows: blood flow, velocity of movement, hemorrhage ratio and improvement ratio of hemorrhage.RESULTS: Hemorrhage ratio: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brain hemorrhage ratio was 75%.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heart hemorrhage ratio was 65%.Blood flow: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decrease in the model group(P < 0.001). Velocity of movement: in the first experimental,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decrease in the model group(P < 0.001). Improvement ratio of hemorrhage: agents A had little effect in heart hemorrhage of the zebrafish; agents B could reduce heart hemorrhage ratio of the zebrafish, and increase the improvement ratio of hemorrhage.CONCLUSION: The manifestation of zebrafish model with simvastatin-induced hemorrhage is basically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linical symptom pattern caused by spleen's failure to control blood. The Spleen-invigorating, Qi-replenishing and Blood-arresting Formula can reduce the heart hemorrhage ratio of zebrafish induced by simvastatin, and increase the Improvement ratio of hemorrh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VASTATIN HEMORRHAGE spleen fail-ure governing blood Reinforcing QI strengthening spleen Reinforcing QI arresting bleeding ZEBRAFIS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