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边界》:俄侨在中国的知音——以1939年出版的全刊为例 |
王亚民
刘益如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4 |
0 |
|
2
|
现代作家的故乡记忆与文学的精神还乡 |
刘雨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3
|
格式塔心理学在精神疗养院室内设计应用 |
孙波
季翔
|
《中外建筑》
|
2016 |
2
|
|
4
|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
周伟洲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5
|
|
5
|
当代青年价值观建设中的“泛娱乐化”问题反思 |
韩升
赵雪
|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
2020 |
26
|
|
6
|
“精神家园”综论 |
严春友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4
|
|
7
|
宜居城市与城市文化建设 |
王旭晓
王敬川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4
|
|
8
|
文学治疗作用的理论探讨 |
武淑莲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8
|
|
9
|
世纪反思——新世纪诗歌随想 |
谢冕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4 |
15
|
|
10
|
语言存在论视角下城市学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身心状态透析 |
赵翠兰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4
|
|
11
|
当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愁的文化哲思及守望 |
汤素娥
唐珍名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2
|
|
12
|
斯佳丽的情感矛盾与蜕变——探索其女性主体意识建构和精神家园迁移 |
杨娟
|
《镇江高专学报》
|
2005 |
11
|
|
13
|
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
郭建宁
|
《学术探索》
CSSCI
|
2008 |
9
|
|
14
|
解析《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 |
姚金红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9
|
|
15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路”精神当代价值再阐释 |
项露林
郭浪波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8
|
|
16
|
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论视野及其文化自觉 |
庞立生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17
|
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的文化基因和市民的精神家园 |
陈莹
吴国玖
|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8
|
中国传统社会精神家园的建构及其当代价值 |
韩玉胜
杨明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7
|
|
19
|
《三姐妹》:追寻失落的精神家园 |
李辰民
|
《嘉应大学学报》
|
2004 |
5
|
|
20
|
重返精神家园——勃纳尔创作散论 |
季峰
|
《常熟高专学报》
|
2001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