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蝶腭神经节针刺技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9
1
作者 李新吾 司银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680-5682,共3页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部疾病的技术和方法是由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研究所副所长李新吾主任医师、研究员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李新吾主任发明该技术的过程,蝶腭神经节针刺术的解...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部疾病的技术和方法是由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研究所副所长李新吾主任医师、研究员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李新吾主任发明该技术的过程,蝶腭神经节针刺术的解剖学和作用机制分析,蝶腭神经节的定位和进针点,针刺方向以及调针,针刺注意以及一针多效的分析等。文章经李新吾主任亲自审定,对此技术的临床推广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腭神经节 针刺 鼻炎
原文传递
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许智先 张路 +5 位作者 陈立和 王克键 郭孟萌 张丽娟 李汀 毛文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5-570,共6页
目的: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与针刺常规穴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毫针刺激蝶腭神经节治疗,以颧弓与下颌骨冠状... 目的: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与针刺常规穴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毫针刺激蝶腭神经节治疗,以颧弓与下颌骨冠状突间骨间隙为进针点,进针约55mm;对照组施针刺常规穴,以迎香、印堂或风池为主穴,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点采用鼻眼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鼻炎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并同时随访患者AR复发情况、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1)RQLQ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RQLQ评分随时间变化而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第1周到第2周降低趋势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各时点组间R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因素与组别交互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鼻炎症状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随时间变化呈现降低趋势(P<0.01);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VAS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治疗前后组间评分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差值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4)随访复发天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接受度: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在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卫生经济学:观察组患者时间成本更低。(7)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轻微不良反应,不需做特殊处理。结论:与传统针刺相比,针刺蝶腭神经节近期疗效较为显著,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时间成本支出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针刺 蝶腭神经节 迎香 印堂 生活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翼腭窝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3
作者 罗俊生 席焕久 +3 位作者 于春江 贾旺 王凤梅 陈菲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研究翼腭窝的显微解剖,为颅底外科手术治疗翼腭窝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0例颅骨干标本对翼腭窝区的结构及孔道交通等进行观察,对10例(2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的翼腭窝进行显微解剖。结果翼腭窝呈一狭长的漏斗型间隙,经八个自... 目的研究翼腭窝的显微解剖,为颅底外科手术治疗翼腭窝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10例颅骨干标本对翼腭窝区的结构及孔道交通等进行观察,对10例(2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的翼腭窝进行显微解剖。结果翼腭窝呈一狭长的漏斗型间隙,经八个自然管道与鼻腔、口腔、咽、眶、颞下窝、颅中窝相交通。其主要内容物包括上颌动脉翼腭段及其分支、上颌神经和蝶腭神经节等。结论翼腭窝解剖结构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毗邻结构重要,熟知此区的显微解剖,对手术治疗翼腭窝区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窝 显微解剖 临床意义 蝶腭神经节 外科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侯芳 冷辉 +1 位作者 吴家骜 高梅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125-128,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符合标准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蝶腭组和服药组各30例。蝶腭组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服药组口服开瑞坦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符合标准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蝶腭组和服药组各30例。蝶腭组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服药组口服开瑞坦治疗,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2周时均行鼻阻力检查、鼻内镜检查、嗜酸性粒细胞(EOS)检测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鼻部症状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就诊时,两组鼻阻力检查、鼻内镜检查、EOS、IgE检测、鼻部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时两组患者上述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蝶腭组优于服药组(P<0.05)。蝶腭组和服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蝶腭组优于服药组(P<0.05)。故蝶腭组的方案效果更好。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能及时有效的缓解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建议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针刺 蝶腭神经节
下载PDF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鹏 杨威 +9 位作者 王奎吉 谭翊 商晓娟 舒凝 汪芗 许世闻 孙三峰 赵新雨 於堃 陈陆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6-920,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系列研究设计,自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分别于7个分中心纳入22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各分中心之间纳入患者的基线一致,每周1... 目的初步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系列研究设计,自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分别于7个分中心纳入22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各分中心之间纳入患者的基线一致,每周1次,共4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3、4、8周进行鼻炎症状量表(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TNSS)和鼻炎伴随症状量表(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TNNSS)评价,于治疗前、治疗第4、8周进行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标准版(rhin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价。结果222例患者中有1例失访,纳入统计的有效量表分别为221份TNSS、218份TNNSS、213份RQLQ。患者TNSS量表和TNNSS量表评分自针刺第2周开始持续下降至第8周(治疗结束后4周,观察结束时点),RQLQ量表评分在第4周或此前即明显降低,并于第8周进一步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出现面颊肿胀的轻微不良反应。在8周的观察期内,AR患者的控制率超过80%。结论初步证明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AR有效、安全、具备推广的可行性。进一步研究将增加客观指标评价、补充针刺即刻效应观察,细化可能的不良反应种类,延长随访时间,明确不同刺激方式对AR治疗效果的影响,规范针刺方案,优化患者就诊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腭神经节 针刺疗法 变应性鼻炎 病例系列研究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针刺双侧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胡向林 郭文歆 +2 位作者 郭小玲 张昶 刘乃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双侧组、单侧组、对照组,每组35例。至研究结束时,双侧组、单侧组、对照组分别脱落5、3、2例,均剔除。双侧组同时针刺双侧蝶腭神经节,单侧组针刺单...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双侧组、单侧组、对照组,每组35例。至研究结束时,双侧组、单侧组、对照组分别脱落5、3、2例,均剔除。双侧组同时针刺双侧蝶腭神经节,单侧组针刺单侧蝶腭神经节(两侧交替),每周1次,治疗4周;对照组取迎香、鼻通、印堂、合谷,常规针刺,每周2次,治疗4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鼻炎症状量表和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双侧组、单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28/30)、90.63%(29/32)、72.73%(24/33),双侧组和单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19.507,P=0.001),双侧组与单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能缓解鼻炎症状、改善生活质量(P<0.05),双侧组和单侧组优于对照组(P<0.05),双侧组与单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单侧组出现皮下血肿1例。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双侧同时治疗和单侧交替治疗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针刺 蝶腭神经节
下载PDF
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新雨 李靖 +2 位作者 张鹏翔 张振华 陈陆泉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47-250,286,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53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氯...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53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局部证候积分、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RQLQ)评分、血清Ig E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鼻部局部证候积分、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RQLQ)评分、血清Ig E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86.27%(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氯雷他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过敏性鼻炎 针刺 蝶腭神经节 氯雷他定
下载PDF
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韩鹏 胡晓阳 +1 位作者 付强 李冀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3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AR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组)、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联合组),每组36例。揿针组取穴迎香、印堂和肺俞穴,留针2 d,间...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AR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针刺蝶腭神经节组(针刺组)、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组(联合组),每组36例。揿针组取穴迎香、印堂和肺俞穴,留针2 d,间隔1 d;针刺组取蝶腭神经节针刺,每7 d治疗1次;联合组采用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进行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揿针组和针刺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RQLQ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揿针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28/36)、75.0%(27/36)和94.4%(34/36),揿针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揿针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可显著降低AR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改善AR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鼻炎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针刺 蝶腭神经节 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针刺蝶腭神经节对正常人鼻腔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奎吉 陈陆泉 +2 位作者 王阳 王成硕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8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健康青年志愿者鼻腔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健康青年志愿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针刺组进行针刺蝶腭神经节刺激,对照组进行假针刺刺激,分别在针刺前、针刺后30 min、2 h、24 h进行评估。评估指标为针刺... 目的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健康青年志愿者鼻腔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健康青年志愿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针刺组进行针刺蝶腭神经节刺激,对照组进行假针刺刺激,分别在针刺前、针刺后30 min、2 h、24 h进行评估。评估指标为针刺疼痛程度评分、鼻腔分泌物中神经递质水平变化(包括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鼻腔分泌物中神经肽Y在针刺后30 min及2 h明显升高,P物质仅在30 min时升高;而血管活性肠肽浓度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能够刺激兴奋鼻腔交感神经,而对副交感神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鼻腔 蝶腭神经节
下载PDF
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瑶 屈悦 李莉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玉屏风颗粒;对照组给予体针联合玉屏风颗...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玉屏风颗粒;对照组给予体针联合玉屏风颗粒。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每周2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s,EOS)和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下降,试验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OS定量均显著下降,试验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试验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降低EOS定量和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蝶腭神经节 玉屏风颗粒 肺脾气虚证 针刺疗法 嗜酸性粒细胞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程鹏 张继玉 +3 位作者 王弟红 陈新胜 张之煜 程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4期3554-3556,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该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60例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行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针刺蝶腭神经节每周治疗1次... 目的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该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60例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行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针刺蝶腭神经节每周治疗1次。对照组行传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传统针刺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穴位注射均隔1天注射1次,每周注射3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患侧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变化比例及瞬目反射R1潜伏期。结果试验组治疗后2、4、8周后患侧面神经CMAP波幅变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2、4、8周后患侧面神经R1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蝶腭神经节 穴位注射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
下载PDF
不同穴位针刺蝶腭神经节深度及方向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志福 陈跃 +4 位作者 郑美凤 吴炳煌 张文光 林诚 张家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观测下关、颧髎、"蝶腭"穴的体表位置,及各穴至蝶腭神经节的针刺深度和针刺方向。方法:15具成年男性尸体,面部左右共30侧,对其面侧区进行由浅入深的解剖。以下关、颧髎、"蝶腭"穴各穴针刺至蝶腭神经节方向为... 目的:观测下关、颧髎、"蝶腭"穴的体表位置,及各穴至蝶腭神经节的针刺深度和针刺方向。方法:15具成年男性尸体,面部左右共30侧,对其面侧区进行由浅入深的解剖。以下关、颧髎、"蝶腭"穴各穴针刺至蝶腭神经节方向为穿刺入路,电动钻带克氏针穿刺延伸至对侧区域,坐标定位法测量各穴的对应穿刺点。结果:①体表位置:"蝶腭"穴与颧髎的体表距离为21 mm,与下关的体表距离为17 mm。②各穴针刺蝶腭神经节的深度:下关为49.9 mm,"蝶腭"穴为46.9 mm,颧髎为46.6 mm。③对应穿刺点坐标定位:下关针刺方向为前内上,对应于对侧的太阳和瞳子髎的中点处附近区域,对应穿刺点距对侧丝竹空的距离为17.6 mm;"蝶腭"穴针刺方向为后内上,对应穿刺点与颧弓水平线的距离为33 mm,与目外眦垂直线的距离为42 mm;颧髎针刺方向为后内上,对应穿刺点与两外耳门连线的距离为28 mm,头部正中线旁开62 mm。结论:了解下关、颧髎、"蝶腭"穴的体表位置、针刺深度、针刺方向,为临床针刺蝶腭神经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穴 蝶腭神经节 针刺深度 针刺方向 鼻炎 变应性 季节性
原文传递
针刺双侧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26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方樱琳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疗法在过敏性鼻炎治疗方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方式把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喷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疗法在过敏性鼻炎治疗方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方式把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喷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以及外周血Ig E水平,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展开比较,在RQLQ评分与Ig E水平方面,经过治疗,两组皆表现为显著下降(P<0.05)。就治疗后RQLQ评分与Ig E水平而言,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出现显著差异(P<0.05)。在总有效率方,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76.0%、92.0%。在临床疗效方面,对比两组,发现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针刺 过敏性 蝶腭神经节
下载PDF
布地奈德鼻喷剂和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河银 张勤修 +4 位作者 何恒胜 彭柳 吴小娟 兰建滨 雷达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1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和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把12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剂,观察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剂+针刺蝶腭神经节,1个月后... 目的观察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和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把12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剂,观察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剂+针刺蝶腭神经节,1个月后参照AR症状计分方法计算疗效指数并作χ2检验。结果对照组显效38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7%;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蝶腭神经节的应用解剖比较成熟,但在盲视下针刺具有一定风险性,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低;目前对其疗效的报道多停留在典型病例上,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循证医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鼻喷剂 蝶腭神经节 变应性鼻炎 疗效
下载PDF
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难治性丛集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申颖 孟岚 +1 位作者 王涛 罗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598-602,共5页
目的:报道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pulsed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PRFT)20例难治性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的效果。方法:20例难治性丛集性头痛,17例阵发性丛集性头痛(episodic cluster headache,ECH),3例... 目的:报道CT引导下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pulsed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PRFT)20例难治性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的效果。方法:20例难治性丛集性头痛,17例阵发性丛集性头痛(episodic cluster headache,ECH),3例慢性丛集性头痛(chronic cluster headache,CCH),患者于CT引导下行蝶腭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记录疗效和副作用。结果:15例(88%)ECH和1例(33%)CCH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平均5.5(1~30)天疼痛完全缓解,2例(12%)ECH、2例(67%)CCH患者疼痛无缓解。平均随访时间为27(12~45)月。入组所有患者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本研究表明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蝶腭神经节在难治性ECH患者可迅速、有效、安全促进丛集期的缓解,有望成为保守治疗无效时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集性头痛 蝶腭神经节 脉冲射频
下载PDF
针刺蝶腭神经节对正常青年人鼻腔通气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奎吉 陈陆泉 +2 位作者 王阳 王成硕 张罗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对正常青年志愿者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针刺组进行标准的针刺蝶腭神经节刺激,对照组进行假针刺刺激,分别在针刺前、针刺后30 min、2 h及24 h进行评估。评估... 目的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对正常青年志愿者鼻腔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针刺组进行标准的针刺蝶腭神经节刺激,对照组进行假针刺刺激,分别在针刺前、针刺后30 min、2 h及24 h进行评估。评估指标为自报鼻腔通气的变化、鼻腔通气功能检查(鼻阻力与鼻声反射)、鼻腔呼出气一氧化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有更高比例的受试者汇报鼻腔通气改善,鼻阻力下降,鼻腔容积增加,且针刺后24 h鼻腔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能够有效改善鼻腔通气,且效果能够持续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蝶腭神经节 鼻腔通气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鑫 孟伟 +1 位作者 孙蒙 王仁忠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从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炎的过程中发现对于耳鸣亦起到治疗作用。本文从蝶腭神经节与听觉中枢的解剖关系来寻找针刺蝶额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机制。通过解剖学及文献报道,初步认为耳鸣中枢化机制及听觉中枢可塑性是针刺蝶腭神经节治... 从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炎的过程中发现对于耳鸣亦起到治疗作用。本文从蝶腭神经节与听觉中枢的解剖关系来寻找针刺蝶额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机制。通过解剖学及文献报道,初步认为耳鸣中枢化机制及听觉中枢可塑性是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理论依据。同时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着手进一步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为进一步拓展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的应用及实验研究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蝶腭神经节 特发性耳鸣 中枢化
下载PDF
“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立和 张路 +7 位作者 毛文虹 沈建武 李博 许智先 郭孟萌 王克键 张丽娟 徐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3期254-260,共7页
目的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moMed)、维普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数据库、CochraneLibrary、Pub Med、Pro Quest、ChiCTR、I... 目的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moMed)、维普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数据库、CochraneLibrary、Pub Med、Pro Quest、ChiCTR、ISRCTN Registry、Clinieal Trials.gov及CENTRAL注册的研究,同时手工检索2004年1月-2015年1月出版的《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针刺研究》《针灸临床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将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文献,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应用Grade评分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检索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188篇,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共7项研究,受试者1230例。结果显示,“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OR=3.22,95%C,(1.81~5.75)];但症状积分改善[MD=0.69,95%a(-0.56~1.93)]、Ig[SMD=-0.07,95%CI(-0.97~0.83)]方面,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西药,但纳入研究多存在方法学偏倚,研究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予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蝶腭神经节 变应性鼻炎 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通窍汤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闫新宇 王俊阁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7期695-698,共4页
目的观察通窍汤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肺气虚寒型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观察通窍汤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肺气虚寒型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予以通窍汤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和西药常规治疗4周。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内镜检查对客观病情进行量化评分,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鼻内窥镜检查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汤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效果确切,与西药常规治疗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变应性鼻炎 通窍汤 蝶腭神经节 针刺
下载PDF
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发作性丛集性头痛: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宰风雷 冀来喜 +2 位作者 程江慧 陈娅茹 刘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3-607,612,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发作性丛集性头痛(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发作性CH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脱落3例)、针刺组(60例,脱落2例)和蝶腭组(60例,脱落2例、剔除1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穴取头维、印堂、阳...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发作性丛集性头痛(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发作性CH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脱落3例)、针刺组(60例,脱落2例)和蝶腭组(60例,脱落2例、剔除1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穴取头维、印堂、阳白、合谷等,每日1次,每周6次;蝶腭组针刺蝶腭神经节,隔日1次,每周3次;综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隔日针刺蝶腭神经节。各组均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观察各组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各组患者头痛VAS评分、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MS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综合组除每周头痛发作次数低于蝶腭组(P<0.01)外,综合组以上其余指标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3.0%(53/57),高于针刺组的75.9%(44/58)和蝶腭组的73.7%(42/57,P<0.05,P<0.01)。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常规针刺可降低发作性CH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单纯常规针刺或单纯针刺蝶腭神经节的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集性头痛 发作性 蝶腭神经节 针刺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