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赋能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丽君 罗先菊 赵丽敏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是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凭借强大的技术赋能效应、市场化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共享效应,为推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脱离传统业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本文聚焦民族... 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是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凭借强大的技术赋能效应、市场化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共享效应,为推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脱离传统业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本文聚焦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探讨数字经济对特色产业的影响机制:通过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不仅驱动传统特色产业技术革新,促进要素投入模式和商业经营模式创新,有效激发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动力,而且还能够发挥东西部资源优势,促进特色产业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向低碳、节能、高效的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拓展特色产业市场空间,实现内外联动发展,提升各民族的就业率和劳动者素质技能,使其能够共享特色产业发展成果。然而,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创新水平能力较弱、新型基础设施和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发挥。为此,应从以下四个维度发力,以最大化发挥数字经济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赋能作用:一是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经济支撑力;二是通过健全创新生态体系,培育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发挥的新动能;三是创新数字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提高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发挥的人才支撑效能;四是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跑出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发挥的高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民族地区 特色产业 作用机理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特色产业引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熊曦 彭谦 +2 位作者 黄诗涵 陈梅 刘欣婷 《商学研究》 2023年第2期45-52,共8页
壮大特色产业是引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从发展特色产业对优化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以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多方面引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 壮大特色产业是引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从发展特色产业对优化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以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多方面引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效应展开分析,并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探讨了其以特色产业引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同时,从强化特色产业的政策支撑、外部环境支撑、要素支撑和配套支撑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引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产业 县域 城乡融合发展 动力机制
下载PDF
以特色优势“域”产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3
作者 唐坚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7期38-40,共3页
高质量发展时代,各地都纷纷开始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希望通过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即特色优势“域”产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特色优势“域”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耦合关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域”... 高质量发展时代,各地都纷纷开始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希望通过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产业(即特色优势“域”产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特色优势“域”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耦合关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域”产业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各地应从政策、集群和人才等方面着手,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举措,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域”产业,全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产业 区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舟山普陀佛茶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武雅娇 岳海静 向欢欢 《对外经贸》 2022年第2期48-51,共4页
茶产业作为我国的优势产业,是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我国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支点。舟山作为重要的佛茶产业基地,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地域色彩,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基于乡村振兴的角度,对舟山的普陀佛茶进行深度调研,采用访谈... 茶产业作为我国的优势产业,是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我国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支点。舟山作为重要的佛茶产业基地,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地域色彩,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基于乡村振兴的角度,对舟山的普陀佛茶进行深度调研,采用访谈法、文献法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舟山普陀佛茶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挖掘普陀佛茶的文化产业优势,并深入剖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最后从政府鼓励和扶持、品牌建设构想、品牌营销推广三个层面共同发力,为普陀佛茶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策略,从而为推动舟山区域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舟山地区 普陀佛茶 茶文化 特色产业
下载PDF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测度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敏兰 曾添乐 《商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本文在分析整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原理与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2010—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实际发展情况,运用耦合模型对江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关系进行研究... 本文在分析整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原理与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2010—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实际发展情况,运用耦合模型对江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2011年至2019年间,江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新型城镇化始终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说明江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系统和新型城镇化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很大。②在耦合协调度方面,江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状况在最初的严重失调的水平上得到逐步改善,于2020年发展成了轻度失调状态,但耦合协调等级仍处于较低水平。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本文从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区域统筹协调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依托特色产业寻找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新型城镇化 耦合模型 特色产业
下载PDF
贵州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特色产业的背景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柯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69-72,共4页
地理标志既是法律制度(知识产权),也是一种特色产业发展制度,其前身就是著名的起源于法国的原产地保护,专门针对区域性特色产品的产地名称保护与质量保护。该制度近年来在国内外特别受到重视,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制度。... 地理标志既是法律制度(知识产权),也是一种特色产业发展制度,其前身就是著名的起源于法国的原产地保护,专门针对区域性特色产品的产地名称保护与质量保护。该制度近年来在国内外特别受到重视,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制度。贵州省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山区,特色产业资源丰富,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全省当前正在实施地理标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本文通过该制度实施的背景分析,分析地理标志与贵州特色产业发展的关联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 特色产业 贵州
下载PDF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与启示——以湖北省孝南区纸卫品产业为例
7
作者 方秀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产业和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撑,立足县域实际,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是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孝南区把纸卫品产业发展作为壮大区域经济的突破口,在推动纸卫品产业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坚持绵绵用力... 产业和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撑,立足县域实际,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是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孝南区把纸卫品产业发展作为壮大区域经济的突破口,在推动纸卫品产业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筑巢引凤促集聚;二是坚持协作配套、集群扩张,固巢养凤壮链条;三是坚持市场导向、错位发展,塑巢强凤提能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产业 县域经济 集群发展
下载PDF
贫困山区少数民族生态型小城镇建设路径探析——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8
作者 侯玉霞 袁泽 《河池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00-104,共5页
都安山区少数民族经济打破低水平均衡状态,需要选择一种生态条件能够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投入效益明显、有利于要素和产业集聚的城镇化模式。发展这种生态型小城镇要在建设重点集镇和创业园、引导人口集中的前提下,走... 都安山区少数民族经济打破低水平均衡状态,需要选择一种生态条件能够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投入效益明显、有利于要素和产业集聚的城镇化模式。发展这种生态型小城镇要在建设重点集镇和创业园、引导人口集中的前提下,走出一条有民族特色的产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理念 人口集聚 特色产业 循环经济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特色富民产业培育研究:价值、模式、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8
9
作者 汪沛 李新剑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110-116,共7页
县域特色富民产业主要划分为强势农业型、功能拓展型、链条延长型和集体带动型等模式。针对县域特色富民产业培育所面临的行政因素调控的不当影响、脱贫目标导向的外在作用、产业政策分散的效用消解以及产业结构均质的风险干扰等困境,... 县域特色富民产业主要划分为强势农业型、功能拓展型、链条延长型和集体带动型等模式。针对县域特色富民产业培育所面临的行政因素调控的不当影响、脱贫目标导向的外在作用、产业政策分散的效用消解以及产业结构均质的风险干扰等困境,提出如下建议:盘活行政资源,合理选择发展路径;巩固产业脱贫,有效推进市场道路;整合产业政策,积极扩充发展空间;整合产业结构,持续壮大市场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富民产业 县域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产业脱贫 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逻辑、模式与进路
10
作者 崔超 郜亮亮 来晓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170,共9页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更是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和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所体现的是由传统的特色产业向以新时代的“土特产”为抓手的高质量的特色产业转变,以及由以往仅追求经济效益向资...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更是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和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所体现的是由传统的特色产业向以新时代的“土特产”为抓手的高质量的特色产业转变,以及由以往仅追求经济效益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的增长方式转变的协同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自身特征呈现出与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及需求的内在一致性,一方面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始终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和创新发展同向推进;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所具备的“多样化发展”“多元化合作”“多维化增收”等特征,在发展过程中能够生成“要素聚合、协同联合、利益融合”的多重效应,从而有效促进资源整合与要素汇集、构建特色优势与规模发展、确保价值转化与农民利益,进而满足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的需求,并形成多种赋能实践模式。为加快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的实现,应从建立“村庄内部—村庄之间—‘县乡村’之间”的多维联动,优化资源利用、品牌建设、产业结构,立足产权制度创新、生产要素质量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统筹、绿色和高质量发展,合理布局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规划、提高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效率、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从而充分提升和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中的赋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特色产业 绿色转型 土特产
下载PDF
“二元社会结构”视域下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的分析——以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为例
11
作者 张继焦 陈亭佳沁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25-33,共9页
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云南花卉产业就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一个成功实例,从1983年斗南收获的第一枝剑兰到现在成为全球三大花卉主产区之一,云南花卉产... 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云南花卉产业就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一个成功实例,从1983年斗南收获的第一枝剑兰到现在成为全球三大花卉主产区之一,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一直是相关学者热烈讨论的内容。利用“二元社会结构”理论,以云南花卉的产业发展为对象,分析政府力量代表的“伞式社会”和民间力量代表的“蜂窝式社会”在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认为在花卉产业形成之初,民间自发性的探索力量以“蜂窝式”扩张,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规模基础;随着产业发展,政府力量入场,自上而下提供资源扶持产业发展,激发了产业发展潜力,与民间力量相互补充;进入新发展阶段,政府的“伞式”支持更加多层面、多方位、多领域,与民间“网络式”开拓促进产业升级完善,共同推动云南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社会结构” “伞式社会” “蜂窝式社会” 云南花卉产业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下载PDF
子女务工时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农村家庭养老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红升 刘利鸽 《老龄科学研究》 2021年第6期45-55,共11页
分析了成年子女外出务工时代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探讨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面临的经济支持弱化、生活照料缺失、精神慰藉匮乏等家庭养老问题,均受到成年子女外出务工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 分析了成年子女外出务工时代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探讨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面临的经济支持弱化、生活照料缺失、精神慰藉匮乏等家庭养老问题,均受到成年子女外出务工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农村家庭养老——增加有劳动能力老年人的自身劳动收入,直接改善家庭经济支持状况;留住子女就地就近就业或吸引外出务工子女返乡就业,综合改善家庭养老状况;进行乡风文明建设,传承孝道文化,间接改善农村家庭养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特色产业发展 农村家庭养老
原文传递
浙江区域特色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波 段利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9-42,共4页
建立产学研创新模式是提升区域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在分析浙江区域特色产业特点和区域特色产业产学研合作障碍的基础上,从推动研究院建设以及建立产业联盟等方面,探讨了区域特色产业产学研合作的创新。
关键词 产学研 合作模式 创新 区域特色产业
下载PDF
广西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思路与对策
14
作者 张晓哲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4-225,共2页
广西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现阶段广西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遵循总体思路,坚持以发展龙头企业和培育名牌产品为中心,集中力量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县域特色产业 思路
下载PDF
产业参与、平台协同与精准扶贫 被引量:29
15
作者 易法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1,共10页
在信息技术赋能下,电商平台能够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即普遍连接、互动参与和服务创新;在不发达地区,这种模式表现为促进平台广泛连接农户、推动贫困群体及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服务创新型生态系统。以平台为核心的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在吸... 在信息技术赋能下,电商平台能够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即普遍连接、互动参与和服务创新;在不发达地区,这种模式表现为促进平台广泛连接农户、推动贫困群体及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服务创新型生态系统。以平台为核心的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在吸引众多主体参与的前提下,以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协调和带动了贫困地区的可持续扶贫。结合京东"跑步鸡"案例,提出电商扶贫的基本模式:在扶贫生态系统中,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发展可持续的特色化产业,并以此构建扶贫服务支点;农户在平台协同下,通过参与产业链获取市场机会以及直接参与生态系统的价值分配,进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积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平台 农村电商生态系统 扶贫生态系统 特色产业 参与式扶贫
下载PDF
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以江苏为例 被引量:22
16
作者 简晓彬 车冰清 仇方道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0-109,共10页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提升集群式创新效率,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界定集群式创新概念及特征基础上,以江苏为例,采用产业集群度系数模型分析其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测度集群...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提升集群式创新效率,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界定集群式创新概念及特征基础上,以江苏为例,采用产业集群度系数模型分析其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测度集群式创新效率,进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剖析影响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江苏装备制造业存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集群发展效应;其集群式创新效率呈振荡上升态势,但在集群水平、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与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存在程度不一的差距;从影响因素看,产业集群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江苏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的基础和重要动力,但科技创新投入、网络化联结水平对集群式创新的效率提升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而企业规模偏小则制约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效率的稳步提升,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推动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创新化、特色化、高效率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 集群式创新 特色产业 创新效率 影响因素 江苏
原文传递
武陵山片区特产的中国驰名商标与地理标志商标双重保护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孙志国 熊晚珍 +4 位作者 刘之杨 钟儒刚 王树婷 张敏 黄莉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6期17873-17875,17878,共4页
分析了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在我国的概况,对武陵山片区特产的中国驰名商标与地理标志商标双重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加强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扩大其规模经济效益、对武陵山片区实行双重保护等。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特产资源 特产产业 中国驰名商标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知识产权
下载PDF
新内生发展理论视阈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动力整合——以东北地区J村木耳产业为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马海龙 杨玟玟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4期64-77,154,155,共16页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经济增长、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位于东北边境地区的J村,在政府的扶持和引领下,结合本地资源和社会基础,把木耳种植发展成当地重点产业。新内生发展理论作为超越外源与内生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经济增长、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位于东北边境地区的J村,在政府的扶持和引领下,结合本地资源和社会基础,把木耳种植发展成当地重点产业。新内生发展理论作为超越外源与内生二元发展观的混合型发展模式,强调乡村发展的内外动力具有交互性。运用新内生发展理论,分析和讨论J村木耳产业的发展过程,认为单一的外源或内生因素不足以支撑特色产业的发展,整合内外两种动力是加强乡村特色产业自主性和经济收益性的发展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 新内生发展理论 边境地区
下载PDF
浅析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永超 史冉 《科技促进发展》 CSCD 2017年第4期273-277,共5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关键机遇期,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必由之路,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成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力抓手。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出发,分别从法律制度、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关键机遇期,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必由之路,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成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力抓手。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出发,分别从法律制度、创新创业、特色产业、新加坡模式等维度解析国际经验,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国际经验 特色产业 新加坡模式
下载PDF
六次产业理念下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策略——以江苏省J镇辣椒育种产业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思雨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8期114-119,共6页
六次产业理论强调通过产业深度融合,来解决产业链条分割、要素分散和价值低下等问题,进而推动产业组织水平、管理水平和价值水平提升。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具有将三大产业进行深度融合进而形成六次产业的有利条件和独特优... 六次产业理论强调通过产业深度融合,来解决产业链条分割、要素分散和价值低下等问题,进而推动产业组织水平、管理水平和价值水平提升。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具有将三大产业进行深度融合进而形成六次产业的有利条件和独特优势。在深入解析J镇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功经验基础上,从壮大经营主体、引入数字技术、拓展农旅项目、培育复合人才等角度,提出深化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兴旺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 产业融合 六次产业理论 产业升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