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调大链移——从惠来普宁一带的共时差异看声调的系统演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静芬 朱晓农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2-535,共14页
本文在潮汕闽语惠来、普宁一带16个点26位发音人(另加汕头3个点4位发音人)的详细声调声学材料基础上,概括出惠普地区四种主要的声调模式,并从模式间和新老派之间的共时差异探索声调的系统演化。其中涉及到四种链移:降调低化链、升调高... 本文在潮汕闽语惠来、普宁一带16个点26位发音人(另加汕头3个点4位发音人)的详细声调声学材料基础上,概括出惠普地区四种主要的声调模式,并从模式间和新老派之间的共时差异探索声调的系统演化。其中涉及到四种链移:降调低化链、升调高化链、平调低化链,以及纯低调参与演化所形成的由降调低化链、升调高化链组成的V链大替换。这些链移均有可能由于合并或绕道而被打断,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惠普方言存在的不同情况的调类合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 链式音变 类型学 演化 闽南方言
原文传递
闽南拍胸舞现代文化价值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红叶 《闽江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9-122,共4页
拍胸舞是流行于福建南部沿海地区的民间舞蹈,其风格独特、色彩浓郁、自娱性强。在时代的发展及历史沉淀中,拍胸舞的表演形态与舞蹈功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丰富与改变。作为闽南代表性民间舞蹈,拍胸舞有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价值。同时,作为... 拍胸舞是流行于福建南部沿海地区的民间舞蹈,其风格独特、色彩浓郁、自娱性强。在时代的发展及历史沉淀中,拍胸舞的表演形态与舞蹈功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丰富与改变。作为闽南代表性民间舞蹈,拍胸舞有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价值。同时,作为一项旅游文化资源,其对外文化交流价值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拍胸舞 现代文化价值
下载PDF
漳州闽南方言塞音韵尾的语境敏感性及其诱发的语音效应
3
作者 黄艺珊 《中国语音学报》 2023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本文重点探讨了漳州闽南话塞音韵尾的动态性及其诱发的语音效应。从音系学上看,该方言有三个塞音韵尾(/p,t,k/)可以用来区分词义,以及将音节和声调分为舒声类和促声类。从音位配列上看,相对于声调和韵核的位置,它们的分布呈现出不对称... 本文重点探讨了漳州闽南话塞音韵尾的动态性及其诱发的语音效应。从音系学上看,该方言有三个塞音韵尾(/p,t,k/)可以用来区分词义,以及将音节和声调分为舒声类和促声类。从音位配列上看,相对于声调和韵核的位置,它们的分布呈现出不对称性。这三个塞音尾只能出现在八个声调中的两个促(入)声调和七个口元音中的高元音和低元音两类。但它们的存在也可以限制某些元音在音节形成中的出现:非高非低元音在该方言中不能跟塞音尾组合构成音节;后元音/u/和/ɔ/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塞音尾之后,即两者呈现互补分布。从语音学上看,通过对21位漳州本地发音人的声学模式考察发现,塞音尾的语音实现对它们所出现的语境具有高度敏感性:在语流(词/词组/短语)末尾的位置,这三个塞音韵尾往往没有语音实现,但在非语流(词/词组/短语)末尾的位置,它们的语音实现能够得到证实。无论塞音韵尾在语音上是否实现,它们都会对同音节的音段(元音音质)和超音音段(声调,时长,发声态)产生不同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和动态化的语音表现。具体表现在:当在语流末尾没有语音实现时,相应音节时长变长,音高曲线被抑制,高元音双元音化,以及韵腹喉化呈现嘎裂的发声态。相反,当塞音尾在非语流末尾有语音实现时,音节时长严重缩短,音高曲线被抬高,高元音单音节化,相应的韵腹则呈现假声的发声态。这项实证研究展示了不同语音维度在实际语流中的敏感性和相互影响及作用。其发现直接填补了该方言的研究空白,拓宽了我们对闽南方言语音的认识,并对中国境内汉语方言以及亚洲声调语言的语音类型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音韵尾 语境敏感性 语音效应 漳州 闽南方言
原文传递
早期马尼拉闽南语的系属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必之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2期380-393,66,共15页
所谓'早期马尼拉闽南语'(Early Manila Hokkien,简称EMH),是指十七世纪初菲律宾马尼拉地区华侨所说的闽南语。这种闽南语的片段曾经被当时驻菲的天主教传教士记录下来。其中一份最有名的文献,是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 所谓'早期马尼拉闽南语'(Early Manila Hokkien,简称EMH),是指十七世纪初菲律宾马尼拉地区华侨所说的闽南语。这种闽南语的片段曾经被当时驻菲的天主教传教士记录下来。其中一份最有名的文献,是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韩可龙(Kloter2011)把该书翻译为英语并做了精心的校订,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本文以'原始闽南语'(Proto-South Min)为出发点,全面检视Arte的音韵系统,试图厘清它所反映的EMH系属问题。比较证明:EMH和'闽南语南支福建小支'共享为数不少的音韵创新,因此把EMH归到那个小支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福建小支'的成员包括漳州话、大田话和龙岩话等。另一方面,EMH并非完全没有混杂的成分,这可由若干罕见于'福建小支'的音变,以及个别含'闽南语北支'特点的拼写反映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语 漳州话 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 菲律宾 马尼拉 方言系属
原文传递
也谈闽方言的麻佳同韵现象
5
作者 蔡本畑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1-359,384,共10页
"麻佳同韵"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麻韵读同佳韵,第二种是佳韵读同麻韵,在今闽方言中都属于第二种情况,其中文读层与白读层的麻佳同韵现象不尽相同。在今闽方言中,麻佳同韵现象在各地文读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且例字高度一致... "麻佳同韵"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麻韵读同佳韵,第二种是佳韵读同麻韵,在今闽方言中都属于第二种情况,其中文读层与白读层的麻佳同韵现象不尽相同。在今闽方言中,麻佳同韵现象在各地文读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且例字高度一致;而在白读层中,麻佳同韵现象在闽南方言中似乎显得较为突出,其他闽方言或是因为缺乏完整的白读层而无从考据,或是没有体现出麻佳同韵现象。本文认为,闽方言中的"麻佳同韵"无论在文读层还是白读层中,都只是词汇扩散的零星现象,是音韵规律上的"特字",不构成特定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佳同韵 闽方言 闽南方言 语音性质
原文传递
闽南方言的多功能虚词“共”和“合”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伟蓉 吴福祥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9-327,383,共10页
本文试图在重新梳理当代闽南方言虚词"共"和"合"的主要用法和读音的基础上,结合当代闽南方言"合"的动词用法,并参考汉语史上和不同语言/方言中相关虚词的用法,探讨"共"和"合"的来源... 本文试图在重新梳理当代闽南方言虚词"共"和"合"的主要用法和读音的基础上,结合当代闽南方言"合"的动词用法,并参考汉语史上和不同语言/方言中相关虚词的用法,探讨"共"和"合"的来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本文认为,闽南方言的虚词"共"和"合"并非简单的词汇替换关系,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虚词,有各自的词汇来源和演变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方言 多功能虚词
原文传递
Mandarin and Chinese Dialects in Western Sources: The Earliest Documents
7
作者 Henning Kloter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1年第3期59-83,共25页
This article traces early Chinese-Western contexts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Three groups of sources are distinguished: (1) sources on Mandarin written in China after the late sixteenth century, (2) sources on... This article traces early Chinese-Western contexts in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Three groups of sources are distinguished: (1) sources on Mandarin written in China after the late sixteenth century, (2) sources on Min dialects written in the Philippines after the early seventeenth century, and(3 ) sources on Southern dialects written by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China after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focus of the paper lies on the second group, which has thus far received the least attention in research.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early linguistic sources goes beyond historical language research. The comparison of linguistic meta-language also allows for conclusions on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concepts between Asia and Europ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Western exchanges missionary linguistics southern min Philippines
原文传递
闽南语“罔-V”及“V-罔V”的构式语义
8
作者 陈菘霖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4-70,共7页
立足于取向和预期,分别从人称词、动词及复句形式的视角看,不同的人称词搭配闽南语"罔V"及"V罔V"构式所呈现的是截然不同的预期。关于动词的使用,"罔V"内使用动作动词,从取向和预期而论,闽南语"罔V&... 立足于取向和预期,分别从人称词、动词及复句形式的视角看,不同的人称词搭配闽南语"罔V"及"V罔V"构式所呈现的是截然不同的预期。关于动词的使用,"罔V"内使用动作动词,从取向和预期而论,闽南语"罔V"和第一人称搭配,表述了无法达到主语预期的容让和无奈;用于第二人称,则是说话者希望他人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行使命令或是劝告、祈使;和第三人称搭配,是为陈述一个事件。"V罔V"和第一人称"我"及第三人称"他"搭配,利用前后分句的反差关系,表述超出一般预期之外的语义;和第二人称搭配,并且以否定祈使构句,表达不期望事件的发生。"罔V"带有动作动词,"V罔V"则是状态及动作动词皆可。推测"罔V"是由"V罔V"删略了第一个动词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语 情态词 “罔V” “V罔V” 取向 预期 复句
下载PDF
闽南话英语词的借用过程与借用机制
9
作者 汪超强 廖美珍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3-68,共6页
闽南话对英语词的借用过程,主要可分为接触、接纳与接续三阶段,分别呈现出借用的动机及倾向、传入途径与借用方式以及借词后续的竞争与演变,完整勾勒出其动态的借用机制。在接触阶段,由于闽南话借用英语词的动机为完善自身语言系统,因... 闽南话对英语词的借用过程,主要可分为接触、接纳与接续三阶段,分别呈现出借用的动机及倾向、传入途径与借用方式以及借词后续的竞争与演变,完整勾勒出其动态的借用机制。在接触阶段,由于闽南话借用英语词的动机为完善自身语言系统,因此倾向于与能填补其词汇空缺的英语词进行深入接触,借词主要集中在商贸、体育与交通等领域。在接纳阶段,英语主要通过三种路径传入闽南话:英语→闽南话、英语→日语→闽南话、英语→共同语→闽南话。在前两种路径中,闽南话通过“拟音”借用英语词,而在第三种路径中,由于汉字的强约束力与闽南话的文白两读特性,闽南话倾向于“对字”借用。在接续阶段,英语借词相互竞争,拟音借词容易被对字借词所取代,但也可能以新词义和词性保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借词 闽南话 英语词 借用机制 外来语 语言接触
下载PDF
一些南方方言中来自言说动词的意外范畴标记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健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意外范畴(mirativity)"指的是,有些语言可以用某种语法手段表示"出乎意料"的信息,表达说话人"吃惊(surprise)"的语气。本文根据对一些南方汉语方言的一类意外范畴标记的分析,说明这些标记来源于言说动词... "意外范畴(mirativity)"指的是,有些语言可以用某种语法手段表示"出乎意料"的信息,表达说话人"吃惊(surprise)"的语气。本文根据对一些南方汉语方言的一类意外范畴标记的分析,说明这些标记来源于言说动词,其语法化路径为:言说动词—引述标记—意外范畴标记,导致这一语法论行为的原因是转喻机制在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说动词 意外范畴 吴语 粤语 闽南话
原文传递
“一”字省略的韵律条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艳惠 冯胜利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共12页
文章讨论北京话[数+量+名]短语中"一"字省略的允准条件:"一"字的省略不是纯句法的现象,而是语体、韵律、句法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导致同样句式却有"一"的可省和不可省之分,不但比较全面地... 文章讨论北京话[数+量+名]短语中"一"字省略的允准条件:"一"字的省略不是纯句法的现象,而是语体、韵律、句法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导致同样句式却有"一"的可省和不可省之分,不但比较全面地解释了北京话的省略现象,而且也可以解释何以台湾闽南语不能省略"一"。两者的区分可归根于北京话和台湾闽南语在韵律上的基本不同行为——北京话,但非台湾闽南语,常以轻重音来表达讯息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名]短语 语音省略 韵律 核心重音 讯息弱化 北京话 台湾闽南语
下载PDF
近代早期闽南话分析型致使结构的历史探讨 被引量:16
12
作者 曹茜蕾 贝罗贝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以Doctrina Christiana和《荔镜记》两种历史文献为基础,考查早期近代闽南话(16至17世纪)的三类分析型致使结构:“乞”字式、“使”字式和“赐”字式。通过对这些动词的历时发展和语法化路径的分析,本文显示:这三类结构代表致使义... 本文以Doctrina Christiana和《荔镜记》两种历史文献为基础,考查早期近代闽南话(16至17世纪)的三类分析型致使结构:“乞”字式、“使”字式和“赐”字式。通过对这些动词的历时发展和语法化路径的分析,本文显示:这三类结构代表致使义的不同语义类型。本文的中心问题是解释Doctrina Christiana中出现的看似异常的致使义动词“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型致使结构 语法化 早期近代闽南话《荔镜记》
原文传递
闽南侨乡寻根旅游之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颜丽金 王元林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51,34,共5页
闽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具有发展寻根旅游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本文对闽南地区的文化地理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 ,指出“寻根”文化应是闽南侨乡发展旅游文化的重心所在。并对击活闽南的寻根旅游的措施提出看法 ,认为发展闽南的... 闽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具有发展寻根旅游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本文对闽南地区的文化地理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 ,指出“寻根”文化应是闽南侨乡发展旅游文化的重心所在。并对击活闽南的寻根旅游的措施提出看法 ,认为发展闽南的寻根旅游应充分考虑它的“根”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 ,抓住闽南旅游的独特风采 ,在旅游资源规划中 ,充分展现其最富有生命力的人文地理特色 ,满足游客寻根的文化心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侨乡 寻根旅游 闽南文化
下载PDF
闽南方言的持续体貌 被引量:12
14
作者 施其生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9-306,共18页
福建一台湾片及潮汕片的闽南方言区分"动作持续"、"状态持续"和"事件持续"三种持续体貌,由一个"副词-形尾-句末助词"的形式系列来表示。其中潮汕的动作持续和状态持续体貌还分两套,一套含"... 福建一台湾片及潮汕片的闽南方言区分"动作持续"、"状态持续"和"事件持续"三种持续体貌,由一个"副词-形尾-句末助词"的形式系列来表示。其中潮汕的动作持续和状态持续体貌还分两套,一套含"使然"义,一套含"非使然"义,漳州仍有"使然""非使然"之别的残余。这些表示持续的虚成分在语源上都和类似于唐宋白话中"在里"的表所在的介词结构有直接的关系。雷州片、海南片的闽语在体貌系统及体貌形式的来源上则与福建-台湾片及潮汕片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方言 体貌 持续
原文传递
闽南方言的比较句 被引量:11
15
作者 施其生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2,共11页
本文考察闽南方言的比较句,特别是五种表示"过之"的差比句。从语法标记看,"恰"字式和"过"字式是闽南方言固有的句式;从语序特征看,比较对象("乙")放在谓语后做宾语是闽南方言比较句固有的特点... 本文考察闽南方言的比较句,特别是五种表示"过之"的差比句。从语法标记看,"恰"字式和"过"字式是闽南方言固有的句式;从语序特征看,比较对象("乙")放在谓语后做宾语是闽南方言比较句固有的特点。闽南方言比较句固有句式最主要的类型学特质,在于"乙"项在VP后作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方言 语法 比较句
原文传递
台湾闽南语的ka^7与宾语的前置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逢甫 《汉语学报》 2005年第1期21-30,共10页
本文主要讨论台湾闽南语中宾语的前置标志ka7,认为介词ka7是四种语意角色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来源标志、标的标志、受事者标志和受惠者标志。文章分析了这四种标志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闽南语 ka7 宾语前置 标志
下载PDF
闽南方言持续体标记“咧”的来源及其语法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曼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405,共22页
以往研究认同闽南方言持续体标记或来源于"著"或来源于介词结构。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实方言的全面考察,认为闽南方言存在A、B两类持续体标记,A类选择非表客观存在主要表主观倾向的句子;B类选择表客观存在的句子。A、B两... 以往研究认同闽南方言持续体标记或来源于"著"或来源于介词结构。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实方言的全面考察,认为闽南方言存在A、B两类持续体标记,A类选择非表客观存在主要表主观倾向的句子;B类选择表客观存在的句子。A、B两类最初形式分别是"处"、"在处"。它们分别源于指代词"只/许处"和介词结构"在十只/许处"。值得一提的是,后者是在"动宾结构‘在+只/许处'→动词‘在处'"这一演变链的催化下产生的。两类持续体标记产生时都处于半虚化之中,后来都彻底虚化为持续体标记"咧"。其中,"在处"语法化为"咧"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路径。之后,持续体标记"咧"又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演化,最后大都演变为语气词。文章同时讨论了"咧"的来源及其语法化各个阶段在闽台各地闽南方言中的语音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方言 持续体标记 句类 指代词 介词结构 语法化
下载PDF
浙江温岭的一个闽南方言岛——箬山话 被引量:7
18
作者 阮咏梅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8-270,共13页
箬山话是浙江温岭的一个闽语方言岛,至今仍然保存着非常鲜明的闽南话特征,但它在和温岭方言的长期接触中也带上了浓厚的吴语色彩。作为一个闽语方言岛,它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萎缩。
关键词 箬山话 闽南方言岛 吴语 语言接触 语言演变
原文传递
粤东闽南方言唇齿塞擦音声母的擦化音变
19
作者 张静芬 《语言学论丛》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中古帮系声母在闽南方言中的白读音为双唇音p①、p^(h)、b、m,这组声母在粤东闽南方言潮普小片中还有唇齿塞擦音pf、pf^(h)、bv和唇齿鼻音m的变体,且出现擦化音变。本文基于潮普小片方言15位发音人的调查材料,发现该擦化音变在不同方言... 中古帮系声母在闽南方言中的白读音为双唇音p①、p^(h)、b、m,这组声母在粤东闽南方言潮普小片中还有唇齿塞擦音pf、pf^(h)、bv和唇齿鼻音m的变体,且出现擦化音变。本文基于潮普小片方言15位发音人的调查材料,发现该擦化音变在不同方言点中以及同一方言点内的不同发音人间存在差异,且擦化仅涉及“pf→f”和“bv→v”两类音变,唇齿送气塞擦音pf^(h)和唇齿鼻音m并未出现f、v变体。本文以三位发音人为主要考察对象,从发音人的主观感知判断、语图差别、单念及语流中的差异等方面说明唇齿塞擦音到唇齿擦音的变异特点,并以发音人ZXJ的材料为例统计pf、pf^(h)、f的浊音起始时间(VOT),发现pf和f的浊音起始时间无显著差异,而pf的浊音起始时间显著大于f的浊音起始时间。本文认为pf和的听感相似(声学表现为浊音起始时间无差异),是唇齿塞擦音发生擦化音变的动因。擦化音变是一种典型的弱化音变,因此在语流中擦音的出现频率更高。双唇塞音到唇齿擦音的演变是潮普小片方言自身演变的结果,与汉语史上发生的“重唇轻唇化”音变所涉及的音类及音变条件有所不同,但能部分还原这个历史音变的过程。潮普小片闽南方言作为活语言案例,能为汉语史上的“重唇轻唇化”音变提供确实可信的中间演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闽南方言 潮普小片 唇齿塞擦音 唇齿擦音 擦化音变
原文传递
闽南片闽语被动标记的来源
20
作者 陈伟蓉 《方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7,共12页
本文尝试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系统探讨闽南片闽语被动标记的来源。如果单从共时角度考虑,当代闽南片闽语主要被动标记都与给予动词同形,和以往研究认为大多数南方方言(或闽语)被动标记来自给予动词的观点相符。但如果从历时角度着眼,... 本文尝试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系统探讨闽南片闽语被动标记的来源。如果单从共时角度考虑,当代闽南片闽语主要被动标记都与给予动词同形,和以往研究认为大多数南方方言(或闽语)被动标记来自给予动词的观点相符。但如果从历时角度着眼,早期闽南方言的被动标记并非都来自给予动词,也来源于遭受义动词,且遭受义动词来源的被动标记的时间层次早于给予动词来源的被动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语闽南片 被动标记 来源 共时 历时 给予动词 遭受义动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