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代“南来文人”的清宫想象——以《清宫秘史》《倾国倾城》《德龄与慈禧》为例
1
作者
熊之莺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50,共13页
中国香港影片《清宫秘史》(1948年)、《倾国倾城》(1975年),以及话剧《德龄与慈禧》(1998年)各自风靡一时。三部作品从三种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同一段历史,具有显见的亲缘性。朱石麟与姚克的珍妃是一位“英雄”;李翰祥则颠覆前作,塑造了抑...
中国香港影片《清宫秘史》(1948年)、《倾国倾城》(1975年),以及话剧《德龄与慈禧》(1998年)各自风靡一时。三部作品从三种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同一段历史,具有显见的亲缘性。朱石麟与姚克的珍妃是一位“英雄”;李翰祥则颠覆前作,塑造了抑郁而不愚昧的慈禧;何冀平又在此基础上引入“内在的他者”—德龄。四位创作者在不同情势下由内地赴港,分属三代“南来文人”,作品中的清宫想象也折射出不同的“北望”姿态。《清宫秘史》仍是海派文化的“借地还魂”;李翰祥在经历了社会动荡后竭力剔除作品的政治涵义,在《倾国倾城》中展现出“恋物癖”式的历史怀想;何冀平则在历史转折之际重新召回政治意味,将《德龄与慈禧》作为其理想的“九七”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秘史
倾国倾城
德龄与慈禧
南来文人
文化意味
原文传递
题名
三代“南来文人”的清宫想象——以《清宫秘史》《倾国倾城》《德龄与慈禧》为例
1
作者
熊之莺
机构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50,共13页
文摘
中国香港影片《清宫秘史》(1948年)、《倾国倾城》(1975年),以及话剧《德龄与慈禧》(1998年)各自风靡一时。三部作品从三种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同一段历史,具有显见的亲缘性。朱石麟与姚克的珍妃是一位“英雄”;李翰祥则颠覆前作,塑造了抑郁而不愚昧的慈禧;何冀平又在此基础上引入“内在的他者”—德龄。四位创作者在不同情势下由内地赴港,分属三代“南来文人”,作品中的清宫想象也折射出不同的“北望”姿态。《清宫秘史》仍是海派文化的“借地还魂”;李翰祥在经历了社会动荡后竭力剔除作品的政治涵义,在《倾国倾城》中展现出“恋物癖”式的历史怀想;何冀平则在历史转折之际重新召回政治意味,将《德龄与慈禧》作为其理想的“九七”答卷。
关键词
清宫秘史
倾国倾城
德龄与慈禧
南来文人
文化意味
Keywords
sorrows
of
the forbidden city
The
Empress
Dowager
Deling
and
Cixi
mainland
literati
in
Hong
Kong
cultural
implication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代“南来文人”的清宫想象——以《清宫秘史》《倾国倾城》《德龄与慈禧》为例
熊之莺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