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杀虫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郑永权 姚建仁 +1 位作者 邵向东 MuraleeNair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1-93,共3页
Two compounds with strongly insecticidal and fungicidal activity, Kurarinone and Sophoraflavanone G , were isolated from Sophora flavescens Ait under the direction of bioassay, and comfirmed by UV, IR, MS and NMR. The... Two compounds with strongly insecticidal and fungicidal activity, Kurarinone and Sophoraflavanone G , were isolated from Sophora flavescens Ait under the direction of bioassay, and comfirmed by UV, IR, MS and NMR.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flavonoids from Sophora flavescens Ait was first reported here. The study of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indicated that the methylation of 5-hydroxy on the phenyl ring would decrease the insecticidal and fungicidal activity of flavono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苦参酮 槐属二氢黄酮g 杀虫作用 抑菌作用 农药 成分
下载PDF
苦参总黄酮抗菌提取物中7种黄酮成分的结构鉴定及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志欣 李霞 +4 位作者 刘明玉 张文君 单柏松 宋春晓 邓伟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169-2174,共6页
目的明确苦参总黄酮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7种黄酮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硅胶柱、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综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HPLC同时测定7种黄酮成分,采用DikmaC18色谱枉,甲醇-... 目的明确苦参总黄酮抗菌活性的化学成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7种黄酮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硅胶柱、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综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HPLC同时测定7种黄酮成分,采用DikmaC18色谱枉,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结果从苦参总黄酮抗菌提取物中分离鉴定7个化合物,分别为苦参啶(1)、槐属二氢黄酮G(2)、苦参酮(3)、异脱水淫羊藿素(4)、异黄腐醇(5)、芒柄花素(6)和三叶豆紫檀苷(7)。上述7种成分依次在质量浓度8.70—87.00、44.25~442.50、128.10~1281.00、9.40~94.00、48.40~484.00、14.20-142.00、25.70—257.0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均大于0.9990,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其中,苦参酮、异黄腐醇、槐属二氢黄酮G含量相对高,分别占提取物的(16.24±0.02)%、(7.60±0.02)%、(6.59±0.03)%。结论苦参总黄酮抗菌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能是苦参酮、异黄腐醇、槐属二氢黄酮G等。所建立的HPLC测定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苦参总黄酮中7种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总黄酮 苦参酮 槐属二氢黄酮g 抗菌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苦参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志欣 王海威 +4 位作者 张文君 谢国梁 王祺茹 冯宇飞 王艳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6-951,共6页
目的优化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总黄酮含有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以80%乙醇、甲醇、乙酸乙酯和文献方法提取苦参,分别采用苦参酮盐酸-镁粉反应、槐属二氢黄酮G盐酸-镁粉反应、苦参酮紫外分光光度、槐属二氢黄酮G紫外分光光度测... 目的优化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总黄酮含有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以80%乙醇、甲醇、乙酸乙酯和文献方法提取苦参,分别采用苦参酮盐酸-镁粉反应、槐属二氢黄酮G盐酸-镁粉反应、苦参酮紫外分光光度、槐属二氢黄酮G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总黄酮含有量(以苦参酮和槐属二氢黄酮G为对照),HPLC法同时测定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异黄腐醇含有量。以反应时间、镁粉加入量、浓盐酸加入量为影响因素,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吸光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显色条件。再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结合LSD法优化测定方法。结果最佳显色条件为反应时间60 min,镁粉加入量250 mg,浓盐酸加入量3.5 m L。主效应A(4种测定方法)和主效应B(4种提取方法)对总黄酮含有量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苦参酮盐酸-镁粉显色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与HPLC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最好。同时,乙酸乙酯提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种提取方法 (P<0.001)。结论乙酸乙酯提取苦参后,以苦参酮为对照品的盐酸-镁粉反应更适合测定其总黄酮含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总黄酮 苦参酮 槐属二氢黄酮g 盐酸-镁粉反应 紫外分光光度 双因素方差分析 LSD
下载PDF
苦参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卢丽萍 张蕾 +1 位作者 廖琼峰 谢智勇 《今日药学》 CAS 2011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建立苦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槐属二氢黄酮G为对照品,采用盐酸-镁粉显色体系,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黄酮含量。结果槐属二氢黄酮G在5.8~29.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262C-0.0049... 目的建立苦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槐属二氢黄酮G为对照品,采用盐酸-镁粉显色体系,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黄酮含量。结果槐属二氢黄酮G在5.8~29.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262C-0.0049(n:5.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4.5%。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经济;是一种较理想的测定苦参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槐属二氢黄酮g
下载PDF
槐黄烷酮G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减少骨丢失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王民政 李泳瑜 +8 位作者 刘为雯 张诗茵 梁梓炫 陈思敏 郑泉鑫 黄立宇 钟露斌 江政晃 汤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0-979,共10页
目的 通过体内与体外实验相结合探讨槐黄烷酮G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分化,从而缓解骨丢失现象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通过CCK-8和TRAcP染色实验验证槐黄烷酮G是否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槐黄烷酮G与破骨细胞分化相关... 目的 通过体内与体外实验相结合探讨槐黄烷酮G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分化,从而缓解骨丢失现象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通过CCK-8和TRAcP染色实验验证槐黄烷酮G是否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槐黄烷酮G与破骨细胞分化相关的特异性蛋白结合的亲和力大小,借助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探讨槐黄烷酮G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最后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探讨,以验证体外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槐黄烷酮G能够在安全浓度下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分化,同时也与破骨细胞相关的特异性蛋白如NFATc1、CTSK、c-Fos、MMP9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并能够降低上述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槐黄烷酮G也能够在15和30 min处有效降低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和JNK的磷酸化表达水平,体内实验证明槐黄烷酮G能够起到缓解骨丢失,改善骨小梁相关参数的作用。结论 槐黄烷酮G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分化,缓解骨量减少的作用,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破骨细胞 苦参 骨碎补 槐黄烷酮g
下载PDF
利用生物活性-液质联用跟踪方法快速分析苦参的酪氨酸酶抑制成分 被引量:4
6
作者 朴香兰 朴香淑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利用生物活性-液质联用跟踪方法快速分离、鉴定苦参中的酪氨酸酶抑制成分。方法:利用生物活性-液质联用跟踪方法,通过接收器接样,并用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强度,快速查找苦参中的酪氨酸酶抑制成分。结果:苦参的甲醇提取物及其正丁醇萃... 目的:利用生物活性-液质联用跟踪方法快速分离、鉴定苦参中的酪氨酸酶抑制成分。方法:利用生物活性-液质联用跟踪方法,通过接收器接样,并用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强度,快速查找苦参中的酪氨酸酶抑制成分。结果:苦参的甲醇提取物及其正丁醇萃取物显示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从苦参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2个黄酮类化合物,即槐属二氢黄酮G和苦参酮。与已知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曲酸(IC50=90.08μmol.L-1)相比,槐属二氢黄酮G和苦参酮具有更强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7.03和5.06μmol·L-1。结论:生物活性-液质联用跟踪方法是一种可以简单、快速确定中药活性成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酪氨酸酶抑制作用 生物活性-液质联用跟踪方法 槐属二氢黄酮g 苦参酮
原文传递
基于HPLC-QAMS法的复方苦参肠炎康片中10种成分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琼 何宇鸿 +3 位作者 刘璐群 张韦深 曹颖男 汪雪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3-404,共1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复方苦参肠炎康片中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木通苯乙醇苷B、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苦参醇Ⅰ、苦参酮和槐属二氢黄酮G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_(18)色谱柱(250 mm...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复方苦参肠炎康片中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木通苯乙醇苷B、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苦参醇Ⅰ、苦参酮和槐属二氢黄酮G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0℃。乙腈-体积分数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330 nm(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木通苯乙醇苷B)、280 nm(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和295 nm(苦参醇Ⅰ、苦参酮和槐属二氢黄酮G)。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建立其他9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含量。结果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木通苯乙醇苷B、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苦参醇Ⅰ、苦参酮和槐属二氢黄酮G分别在2.110~84.40 mg·L^(-1)(r=0.9994)、7.730~309.2 mg·L^(-1)(r=0.9998)、1.570~62.80 mg·L^(-1)(r=0.9996)、0.4300~17.20 mg·L^(-1)(r=0.9993)、24.64~985.6 mg·L^(-1)(r=0.9997)、3.460~138.4 mg·L^(-1)(r=0.9994)、1.230~49.20 mg·L^(-1)(r=0.9993)、3.709~151.6 mg·L^(-1)(r=0.9999)、14.53~581.2 mg·L^(-1)(r=0.9994)和5.410~216.4 mg·L^(-1)(r=0.999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8.42%(1.5%)、100.1%(0.82%)、97.92%(1.1%)、96.87%(1.2%)、100.1%(0.62%)、98.90%(0.81%)、97.96%(1.3%)、99.19%(0.90%)、99.58%(0.57%)和99.01%(1.4%)。复方苦参肠炎康片中大车前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木通苯乙醇苷B、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苦参醇Ⅰ、苦参酮和槐属二氢黄酮G含量一测多评法计算结果与外标法实测值无明显差异。结论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作为复方苦参肠炎康片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肠炎康片 大车前苷 毛蕊花糖苷 异毛蕊花糖苷 木通苯乙醇苷B 黄芩苷 黄芩素 汉黄芩素 苦参醇Ⅰ 苦参酮 槐属二氢黄酮g
下载PDF
RP-HPLC-DAD同时测定复方石韦胶囊中4个黄酮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志欣 王祺茹 +4 位作者 李霞 单柏松 刘佳佳 王海威 王艳宏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7-431,共5页
目的:建立RP-HPLC-DAD方法,同时测定复方石韦胶囊中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异黄腐醇、三叶豆紫檀苷4个黄酮含量。方法:采用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00 nm。... 目的:建立RP-HPLC-DAD方法,同时测定复方石韦胶囊中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异黄腐醇、三叶豆紫檀苷4个黄酮含量。方法:采用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00 nm。结果: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异黄腐醇、三叶豆紫檀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34~6.84μg(r=0.999 3)、0.16~3.27μg(r=0.999 5)、0.04~0.85μg(r=0.999 1)、0.19~3.70μg(r=0.999 8);精密度、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2.0%;在室温条件下供试溶液12 h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n=6)在99.2%~101.5%(RSD≤2.2%)。3批样品中上述4个成分平均含量依次为94.84~98.85、44.73~47.79、11.16~13.26、54.17~58.74μg·粒^(-1)。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复方石韦胶囊中4个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石韦胶囊 苦参酮 槐属二氢黄酮g 异黄腐醇 三叶豆紫檀苷 黄酮类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基于HPLC-QAMS法对清热通淋丸中7种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德军 贺玲 +2 位作者 樊苗苗 陶弘武 王艳荣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022-1028,共7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一测多评法(HPLC-QAMS)同时测定清热通淋丸中三叶豆紫檀苷、苦参醇I、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6′-羟基爵床脂素B、6′-羟基爵床脂素A和爵床脂素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一测多评法(HPLC-QAMS)同时测定清热通淋丸中三叶豆紫檀苷、苦参醇I、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6′-羟基爵床脂素B、6′-羟基爵床脂素A和爵床脂素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以苦参酮为内参物,建立其他6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含量。结果三叶豆紫檀苷、苦参醇Ⅰ、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6′-羟基爵床脂素B、6′-羟基爵床脂素A和爵床脂素B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91~22.75μg/ml(r=0.999 5)、1.89~47.25μg/ml (r=0.999 3)、5.67~141.75μg/ml (r=0.999 7)、1.29~32.25μg/ml (r=0.999 5)、1.48~37.00μg/ml (r=0.999 6)、2.56~64.00μg/ml (r=0.999 4)、4.09~102.25μg/ml (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7.99%(1.42%)、98.44%(0.85%)、99.47%(0.92%)、96.98%(1.21%)、99.50%(0.74%)、100.00%(1.04%)和98.39%(1.32%),建立的高效液相一测多评法用于测定清热通淋丸中7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无明显差异。结论所建立的HPLC-QAMS法结果准确,可用于清热通淋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法 清热通淋丸 三叶豆紫檀苷 苦参醇Ⅰ 苦参酮 槐属二氢黄酮g 6′-羟基爵床脂素B 6′-羟基爵床脂素A 爵床脂素B
下载PDF
叶酸修饰的槐属二氢黄酮G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志欣 张丽芬 +3 位作者 邢希旺 汤海霞 刘佳佳 王艳宏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8-565,共8页
目的制备叶酸(FA)修饰的槐属二氢黄酮G(SFG)壳聚糖(CTS)纳米给药系统,以期实现其靶向、缓释作用效果。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FA-SFG-CTS纳米粒,以Design-Expert 8.0软件进行星点设计,考察三聚磷酸钠(TPP)与CTS质量比、SFG用量等因素对... 目的制备叶酸(FA)修饰的槐属二氢黄酮G(SFG)壳聚糖(CTS)纳米给药系统,以期实现其靶向、缓释作用效果。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FA-SFG-CTS纳米粒,以Design-Expert 8.0软件进行星点设计,考察三聚磷酸钠(TPP)与CTS质量比、SFG用量等因素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冻干粉,从粒径、电位、包封率、体外释药等对复溶后的纳米粒进行表征。结果最优处方投药量为4.70 mg,TPP与CTS质量比为0.1,TPP体积为4.0 mL(浓度为2.0 mg·mL^(-1)),CTS浓度为2.0 mg·mL^(-1),叶酸8.0 mL(浓度为1.0 mg·mL^(-1))。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69.03±1.89) nm,分散系数(PDI)为(0.18±0.01),Zeta 电位为(-35.2±0.99)mV,包封率为(68.74±1.35)%,载药量为(8.25±0.16)%。以4%的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在-40℃下预冻8h,-10℃下升华干燥25 h,25℃下解吸干燥5h,即得冻干制剂。FA-SFG-CTS纳米粒复溶后粒径为(177.70±2.11)nm,PDI 为(0.20±0.02),Zeta 电位为(-34.9±1.16)mV,包封率为(67.34±1.41)%,载药量为(7.82±0.18)%。体外释放结果表明,SFG原料药6h基本释放完全,平均累积释放率达到98.34%;FA-SFGCTS纳米粒6 h平均累计释放率达到71.34%,36 h累积释放率达到88.94%。结论星点效应面法用于FASFG-CTS纳米粒处方优化适用性好,优化后的FA-SFG-CTS纳米粒处方粒径适宜,包封率高,缓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属二氢黄酮g 叶酸 壳聚糖 纳米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原文传递
槐属二氢黄酮G促进L6细胞内GLUT4的表达和转运
11
作者 宋冠军 田迪 +1 位作者 赵平 杨新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6-391,共6页
利用细胞葡萄糖摄取检测试剂盒检测苦参中槐属二氢黄酮G(Sophoraflavanone G,SFG)对L6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发现SFG能够增加大鼠成肌细胞(L6)的葡萄糖摄取;之后,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FG对L6细胞内GLUT4的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 利用细胞葡萄糖摄取检测试剂盒检测苦参中槐属二氢黄酮G(Sophoraflavanone G,SFG)对L6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发现SFG能够增加大鼠成肌细胞(L6)的葡萄糖摄取;之后,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FG对L6细胞内GLUT4的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可稳定表达IRAP-mOrange荧光蛋目的L6细胞内,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监测SFG作用下葡萄糖转位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的转位,发现SFG对GLUT4的转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SFG对GLUT4转位的促进呈浓度依赖性;另外,免疫荧光实验结果也显示SFG增强L6细胞中GLUT4与细胞膜的融合.这些结果显示利用SFG处理L6细胞后丄6细胞内GLUT4的表达、转运及与细胞膜的融合继而促进葡萄糖的摄取显著增强,说明SFG可能具备开发成一种新的降血糖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槐属二氢黄酮g 大鼠成肌细胞L6 葡萄糖转位蛋白4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