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嵩山地区熊耳群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谢良鲜 司荣军 +1 位作者 王世炎 马瑞申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08-416,共9页
近年在河南省嵩山地区发现有熊耳群火山岩地层。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认为嵩山地区熊耳群火山岩主要为弱过铝质流纹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以高硅、高钾、过铝、贫钠、贫钙镁为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 近年在河南省嵩山地区发现有熊耳群火山岩地层。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认为嵩山地区熊耳群火山岩主要为弱过铝质流纹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以高硅、高钾、过铝、贫钠、贫钙镁为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Eu强烈负异常,Ce微弱负异常;富Ba而贫Sr,Rb,U,富Zr而贫Nb,Th,Hf,Ta;岩石属A型岩浆作用产物,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熊耳群火山岩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窑组微亮晶脉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林志 柳永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381,i0001-i0002,共10页
在河南嵩山地区青白口系何家窑组中可识别出一个碳酸盐岩微亮晶脉集中的层位,笔者等结合微亮晶脉自身的特征、成分和伴生的地震引起的其他变形特征,以及通过显微镜和核磁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微相研究,认为嵩山地区板状微亮晶脉与华北块体... 在河南嵩山地区青白口系何家窑组中可识别出一个碳酸盐岩微亮晶脉集中的层位,笔者等结合微亮晶脉自身的特征、成分和伴生的地震引起的其他变形特征,以及通过显微镜和核磁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微相研究,认为嵩山地区板状微亮晶脉与华北块体东缘胶辽徐淮地区的泥晶脉特征一致,是由地震液化形成的产物,该层位代表了一个地震活跃期。同处华北块体南缘的豫西鲁山和陕西南部相对应的青白口系层位(洛峪口组和巡检司组)也发现了同期的地震记录。笔者认为嵩山地区微亮晶脉的出现应与华北块体南缘构造事件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嵩山地区 新元古界 何家窑组 微亮晶脉 迷齿构造 地质条件 层序地层学
下载PDF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实习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闫长斌 汪流明 +2 位作者 李永辉 时刚 姚文敏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第6期128-136,共9页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而野外地质实习具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先天优势。从开展野外地质实习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基础与意义出发,深入分析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实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而野外地质实习具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先天优势。从开展野外地质实习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基础与意义出发,深入分析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实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构建三全育人实践体系为目标,提出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实习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与着力点,在总结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实习课程思政建设初步探索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经典路线+拓展路线”的创新思维与思政元素嵌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野外地质实习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嵩山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聚落形式演变及与自然环境关系
4
作者 鲁鹏 杨树刚 +2 位作者 闫丽洁 田燕 陈盼盼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2,共9页
嵩山地区在中原文化与华夏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嵩山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聚落形式进行细致的梳理,将聚落形式演化过程归纳为七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区域聚落形式演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嵩山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聚... 嵩山地区在中原文化与华夏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嵩山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聚落形式进行细致的梳理,将聚落形式演化过程归纳为七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区域聚落形式演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嵩山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聚落形式演变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对于继承和弘扬黄河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新石器-青铜时代 聚落形式 环境演化 人地关系
原文传递
河南省嵩山区五佛山群内的砂岩岩墙及构造解释 被引量:4
5
作者 索书田 闻立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49-556,共8页
河南省嵩山地区中—新元古代五佛山群沉积岩中发育几百条砂岩岩墙、砂岩岩脉和砂岩岩床 ,形成一个壮观的砂岩岩墙群。它们的地质关系、几何学、组成和结构特征显示 ,其母源层是骆驼畔组含砾中粗粒砂岩及中细粒砂岩 ,主要是在五佛山群重... 河南省嵩山地区中—新元古代五佛山群沉积岩中发育几百条砂岩岩墙、砂岩岩脉和砂岩岩床 ,形成一个壮观的砂岩岩墙群。它们的地质关系、几何学、组成和结构特征显示 ,其母源层是骆驼畔组含砾中粗粒砂岩及中细粒砂岩 ,主要是在五佛山群重力滑动构造发育过程中 ,准稳定的骆驼畔组砂岩经液化及流体化 ,由上向下注入到下伏的葡峪组页岩等岩层内断层、裂隙和节理中形成的。砂岩岩墙群的发育证明 ,五佛山群区域变形时 ,其整个地层序列的岩石虽已具有一定强度 ,可形成较规律性的重力滑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图像 ,但是 ,总体尚未完全固结成岩。因此 ,五佛山群复杂的阿尔卑斯型构造属于软沉积变形 ,在中朝克拉通尺度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区 五佛山群 重力滑动 砂岩岩墙 流体化作用 软沉积变形
下载PDF
河南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寨组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新认识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振涛 李现根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74,共19页
作为国际前寒武系碳酸盐岩研究的热点,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简称MT)在前寒武纪古地理重塑、地层对比和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认识长期存在争论。华北克拉通南缘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寨组发育大量MT沉积,... 作为国际前寒武系碳酸盐岩研究的热点,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简称MT)在前寒武纪古地理重塑、地层对比和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认识长期存在争论。华北克拉通南缘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寨组发育大量MT沉积,被前人解释为地震液化的产物。文中对何家寨组MT发育层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系统的微相分析和比较沉积学的研究,确定何家寨组MT沉积于碳酸盐缓坡沉积环境,发现MT具有早期成岩作用特征,其形态类型和宿主岩性、沉积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从多个方面对比探讨了MT微亮晶和地震“液化脉”之间的不同,明确指出,何家寨组MT的形成受到古海洋条件和沉积岩相的严格约束,具有鲜明的古环境意义,和地震没有必然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何家寨组 臼齿碳酸盐岩 地震液化脉
下载PDF
试论嵩山地区亮甲山组白云岩和燧石的成因 被引量:2
7
作者 田海芹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3期21-30,共10页
本文应用野外和室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篙山地区亮甲山组白云岩和燧石的成因进行了探索。白云岩中燧石的产状有纹层状、树丛状、斑状、结核状及团块状等。室内岩石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阴极发光显微镜等研究表明,该组原始沉积的CaCO_... 本文应用野外和室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篙山地区亮甲山组白云岩和燧石的成因进行了探索。白云岩中燧石的产状有纹层状、树丛状、斑状、结核状及团块状等。室内岩石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阴极发光显微镜等研究表明,该组原始沉积的CaCO_3沉积物及早期形成的石灰岩曾先后遭受了初次云化、初次硅化、二次云化及二次硅化作用的改造才形成了目前的含有燧石的白云岩。本文提出了白云岩及其燧石成因的解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燧石 成因
下载PDF
嵩山地区后河石英闪长岩体形成时代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8
作者 司博闻 侯广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76,共13页
华北克拉通南部嵩山地区新太古代岩浆岩类型众多,最近从登封杂岩中新解体出一个石英闪长岩体,研究该石英闪长岩的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数据,以制约其侵位年龄、岩石成因和岩浆来源。结果表明:锆石谐和图上交点年龄(... 华北克拉通南部嵩山地区新太古代岩浆岩类型众多,最近从登封杂岩中新解体出一个石英闪长岩体,研究该石英闪长岩的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数据,以制约其侵位年龄、岩石成因和岩浆来源。结果表明:锆石谐和图上交点年龄(2512±8)Ma代表了后河石英闪长岩体的结晶年龄;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富硅和铝,铁、镁、钙和钠质量分数较高,属于准铝质、镁质、高钙碱性系列岩石,与太古代赞岐岩类似。高w(Sr),w(Y)/w(Yb),(w(La)/w(Yb))N,w(Sr)/w(Y)和明显的HREE亏损,反映了石榴石是其岩浆源区的主要残留相。w(Ti)/w(Zr)较高,w(Ta)/w(Yb)和w(Nb)/w(Yb)高于富集型洋脊玄武岩,以及w(Rb)/w(Sr)较低,表明其来源于富集地幔,且有大陆弧或地壳再循环成分的参与。结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嵩山地区后河石英闪长岩体是壳幔相互作用产物,形成于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新太古代 石英闪长岩 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嵩山地区文化遗产的构成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危 戎天佑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12期10-17,共8页
对于文化遗产的构成和内涵的了解是开展遗产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以太室山和少室山为主体的嵩山及其腹地所在的登封市市域为研究的空间范围,以其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方法上采用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构成部分——各级别文... 对于文化遗产的构成和内涵的了解是开展遗产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以太室山和少室山为主体的嵩山及其腹地所在的登封市市域为研究的空间范围,以其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方法上采用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构成部分——各级别文保单位进行分类、分级别统计分析,以数据和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示出遗产在数量和内涵上的分布范围和重心所在。同时还借用一些遗产分类方法以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的构成部分,进而了解其文化内涵和特征。统计分析结果展现了嵩山地区文化遗产的核心优势和特征,为未来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文化遗产 构成与特征
下载PDF
河南省嵩山区元古代嵩山群底部的主滑脱带 被引量:1
10
作者 索书田 游振东 +1 位作者 闻立峰 韩郁菁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37-1543,共7页
河南省嵩山区位于中朝地台南部,区内发育被2个角度不整合面分隔开的3个前寒武纪岩群,一个主滑脱带沿着嵩山群与登封群间不整合面发育.滑脱带之上的早元古代嵩山群形成近南北向的褶皱带,因此,嵩山群岩石在主滑脱带之上形成无根的独立构造... 河南省嵩山区位于中朝地台南部,区内发育被2个角度不整合面分隔开的3个前寒武纪岩群,一个主滑脱带沿着嵩山群与登封群间不整合面发育.滑脱带之上的早元古代嵩山群形成近南北向的褶皱带,因此,嵩山群岩石在主滑脱带之上形成无根的独立构造.与滑脱带下伏的太古宙登封群很少有关系.主滑脱带厚4~30m,沿着主滑脱带,登封群角闪岩相岩石强烈退变质到绿片岩相矿物组合,主滑脱带发育在脆韧性过渡域.多尺度的观察指出,主滑脱带的形成受地壳成分分层导致的流变学分层性所制约,而且地层柱底部软弱面或地质界面是近水平的滑脱带发育的优选位置.显然,对滑脱带的发育还必须考虑水解弱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区 流变学 变形分解作用 流变学分层性 滑脱带 角度不整合 水解弱化作用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嵩山马庄地区新太古代TTG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兴隆 司荣军 +1 位作者 毛广钰 谢翔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6年第2期51-58,共8页
嵩山是新太古代TTG岩石出露的典型地区之一,新太古代马庄TTG岩石分布于嵩山地区马庄一带,岩体呈灰白色,具有中粒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局部发育条带状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马庄TTG岩石富Na2O(4.34%~6.49%)和Si O2(〉69.24%),... 嵩山是新太古代TTG岩石出露的典型地区之一,新太古代马庄TTG岩石分布于嵩山地区马庄一带,岩体呈灰白色,具有中粒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局部发育条带状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马庄TTG岩石富Na2O(4.34%~6.49%)和Si O2(〉69.24%),贫铁、镁,Na2O/K2O比值较高(2.0~3.2),Al2O3含量为14.35%~17.68%,平均值为16.51%(〉15%),显示弱过铝质TTG片麻岩的特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马庄TTG岩石稀土总量为11.57×10-6~30.94×10-6,轻重稀土强烈分异,重稀土亏损,Eu具有强烈正异常,具有高Sr、Sr/Y比值,低Cr、Yb、Y,与新生代高硅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由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环境判别图解可知,马庄TTG岩石形成环境与岛弧火山岩相似。由此推断,马庄TTG岩体是在高压环境下由低角度俯冲的含水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太古代 TTG片麻岩 地球化学 蒿山
下载PDF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水文地质条件探析
12
作者 蒋辉 《勘察科学技术》 2015年第6期44-48,共5页
河南嵩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同时,嵩山地区又是十分缺水的山区和丘陵区,十年九旱。以前对嵩山地区的地质地貌研究较多、较深入,而水文地质研究甚少。该文对嵩山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了山前洪积扇中的孔隙地下水和山间盆... 河南嵩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同时,嵩山地区又是十分缺水的山区和丘陵区,十年九旱。以前对嵩山地区的地质地貌研究较多、较深入,而水文地质研究甚少。该文对嵩山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了山前洪积扇中的孔隙地下水和山间盆地中的河谷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特征。对本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指导该区抗旱找水打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水文地质 孔隙水 分布规律 水质水量评价
原文传递
松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宋秀杰 赵彤润 +1 位作者 郑希伟 胡厚钧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7-59,共3页
为了评价松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后环境质量受到的影响,进行了保护区的现场调查和大气环境、水环境的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由于游人的践踏、采摘、乱扔废物和旅游设施的修建,保护区自然景观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保护区内的地面水... 为了评价松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后环境质量受到的影响,进行了保护区的现场调查和大气环境、水环境的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由于游人的践踏、采摘、乱扔废物和旅游设施的修建,保护区自然景观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保护区内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水质良好,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大气中各污染物浓度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一级标准.为防止旅游开发对保护区环境的破坏,还需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山自然保护区 旅游开发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嵩山景区旅游活动对土壤组成性质和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37
14
作者 马建华 朱玉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55-965,共11页
沿嵩山景区登山路线,在嵩阳书院(455m)、老母(715m)、石船(930m)和天爷庙(1490m)采集混合土壤样品,在离景点200m以外的受旅游活动影响微弱的地方采集对照土壤样品。根据我国土壤常规分析方法或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开展土壤组成、性质和重金... 沿嵩山景区登山路线,在嵩阳书院(455m)、老母(715m)、石船(930m)和天爷庙(1490m)采集混合土壤样品,在离景点200m以外的受旅游活动影响微弱的地方采集对照土壤样品。根据我国土壤常规分析方法或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开展土壤组成、性质和重金属(Cu、Zn、Pb、Ni、Cd和Cr)含量分析。与对照样相比,景点土壤具有以下特征:①黏粒含量高,质地偏细,相对紧实、干燥,根系分布少,颜色浅。②CEC小,盐基饱和度大,pH高。③有机质含量下降,速效养分减少,肥力衰退。④黏粒部分CaO含量高,SiO2含量相对下降,Saf减小,出现"假淋溶风化现象"。⑤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对照样,大部分超过我国棕壤和褐土背景值。土壤Cu和Ni没有发生污染,其它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次序为:Zn>Pb>Cd>Cr;不同景点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次序为:嵩阳书院>老母洞>天爷庙>石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景区 旅游活动 土壤组成 土壤性质 土壤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水系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闫丽洁 石忆邵 +1 位作者 鲁鹏 刘彩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9-174,共6页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水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落选址与水系存在密切的关系:(1)聚落选址偏好最强的地区位于距河流水平距离为200~300 m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水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落选址与水系存在密切的关系:(1)聚落选址偏好最强的地区位于距河流水平距离为200~300 m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水系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而且聚落选址距离水系的水平距离基本不超过3 km。(2)距离水系垂直距离为20 m的范围内是聚落选址偏好程度最强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河流垂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水系垂直距离太大,不利于古人取水,垂直距离超过40 m无聚落分布,说明聚落选址对距离水系垂直距离的偏好度在40 m以内。(3)聚落选址偏好随着水系级别的增大而降低,裴李岗时期、龙山时期、夏商时期3级水系附近聚落密度最大,而仰韶时期1级水系附近聚落密度最大。有可能因为在仰韶时期,气候属于暖湿期,相对于其他3个时期来说,降水较多,3级水系水流量可能较大,没有1级水系附近的居住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史前时期 聚落选址 水系 环嵩山地区
下载PDF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改革 被引量:16
16
作者 邢俊利 刘玉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1期125-127,165,共4页
本文尝试对嵩山地区传统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进行改革探讨。在对嵩山基地建设条件、野外实习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本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改革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嵩山地区 自然地理 野外实习
下载PDF
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时空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鲁鹏 田燕 +1 位作者 陈盼盼 莫多闻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29-1639,共11页
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型分析,按照裴李岗(9000-7000 a BP)、仰韶(7000-5000 a BP)、龙山(5000-4000 a BP)、夏商(4000-3000 a BP)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9000-3000 a BP)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 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型分析,按照裴李岗(9000-7000 a BP)、仰韶(7000-5000 a BP)、龙山(5000-4000 a BP)、夏商(4000-3000 a BP)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9000-3000 a BP)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套适应于史前聚落时空分布模式研究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环嵩山地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史前聚落均具有集聚型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裴李岗和夏商时期聚落分别具有2个集聚中心,仰韶和龙山时期聚落分别具有3个集聚中心;2区域史前聚落空间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特征。裴李岗时期聚落以分布于南部地区为主,仰韶聚落分布重心开始向北部迁移,这种态势在龙山时期仍在持续。夏商时期,聚落分布形成了以嵩山北部为重心的东西分异特征;3史前聚落空间分布总体形态及演化特征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条件与人类文化演进关系密切。以狩(渔)猎采集为主的经济形态使得裴李岗聚落主要分布于近山丘陵岗地与近水高台地两种地貌单元。全新世中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于南部平原地区影响较大,近山地区地势较高、顶面平坦的地貌单元成为仰韶、龙山时期聚落营建与开展农业生产理想的场所。夏商时期社会形态的复杂化使得聚落具有围绕都邑性中心聚落集中分布的趋势,嵩山北部也成为聚落分布的核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嵩山地区 史前聚落 时空分布模式 空间分析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嵩山A型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 被引量:13
18
作者 薛良伟 尉向东 赵太平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REE等方面讨论了嵩山古元古代钾长花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岩体属于A型花岗岩,其SiO2、K2O、K2O/Na2O、F、Ga、Hf、Rb、Y、Co、Ga/Al、REE高,... 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REE等方面讨论了嵩山古元古代钾长花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岩体属于A型花岗岩,其SiO2、K2O、K2O/Na2O、F、Ga、Hf、Rb、Y、Co、Ga/Al、REE高,Al2O3、MgO、CaO、Na2O、Ba、Sr、V、Th低,Eu为0.15~0.27,A/CNKM<1.10,这些岩体是与古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相伴生的钾质侵入岩,两者均形成于非造山的大陆裂谷环境,表明华北陆台南缘在古元古代晚期处于拉张的非造山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古元古代 花岗岩
下载PDF
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群划分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闫丽洁 石忆邵 +1 位作者 杨瑞霞 鲁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76,共5页
以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支撑,考虑聚落间的空间关系及地形与水系对聚落群的影响,改进K-medoids方法,利用聚落的加权距离代替欧氏距离,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划分为三大聚落群。伊河、洛河、涧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 以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支撑,考虑聚落间的空间关系及地形与水系对聚落群的影响,改进K-medoids方法,利用聚落的加权距离代替欧氏距离,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划分为三大聚落群。伊河、洛河、涧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岗到龙山时期古人的生产活动越来越活跃,从龙山到夏商时期,有可能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逐渐走向衰退。沙河、汝河流域聚落群4个时期的聚落数量均较少,说明不太适合古人类居住。贾鲁河、双洎河、颍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岗到夏商时期,聚落数量不断增加,说明该地区古人类的生产活动越来越活跃。通过聚落群划分研究,揭示史前聚落空间分布特征,更深入地了解史前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聚落群 GIS K-medoids聚类 环嵩山地区
下载PDF
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三维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鲁鹏 刘伟 +2 位作者 杨瑞霞 周昆叔 陈盼盼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利用GIS技术实现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的三维可视化,制作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三维效果图。依据三维效果图与区域环境演化特征,将环嵩山地区划分为河水(古黄河)、淮水与济水(古济水)3个水系区,并统计分析了3个水系... 利用GIS技术实现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的三维可视化,制作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与环境三维效果图。依据三维效果图与区域环境演化特征,将环嵩山地区划分为河水(古黄河)、淮水与济水(古济水)3个水系区,并统计分析了3个水系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的遗址分布特征,以此探讨了该区域史前人类迁移的环境背景。希望能为区域聚落考古研究提供依据,并能为其他区域聚落考古三维可视化与空间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而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 史前聚落 三维可视化 环嵩山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