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的男孩偏好和婚姻挤压——初婚与再婚市场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97
1
作者 李树茁 姜全保 +1 位作者 伊莎贝尔.阿塔尼 费尔德曼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中国强烈的男孩偏好和对女性的歧视导致了婚姻市场上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苓文使用中国2000年普查数据和所预测的2001~2050年人口数据,结合初婚和再婚市场设计了度量婚姻挤压的指标.测度了2001~2050年中国的婚姻挤压程度,考察了男... 中国强烈的男孩偏好和对女性的歧视导致了婚姻市场上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苓文使用中国2000年普查数据和所预测的2001~2050年人口数据,结合初婚和再婚市场设计了度量婚姻挤压的指标.测度了2001~2050年中国的婚姻挤压程度,考察了男孩偏好和再婚因素对中国未来婚姻挤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婚姻市场每年有10%~15%男性过剩人口,达到120万人。男孩偏好导致的高出生性别比显著影响未来婚姻市场,而再婚人口对婚姻市场上过剩人口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孩偏好 婚姻市场 婚姻挤压 出生性别比 再婚
下载PDF
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中国妇女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 被引量:82
2
作者 庄亚儿 姜玉 李伯华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81,共14页
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对妇女生育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2017年,中国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6,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6。199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0。现有1孩、尚未生... 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对妇女生育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2017年,中国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6,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6。199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0。现有1孩、尚未生育妇女的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分别为1.29、1.60,预示我国妇女的生育率存在着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打算生育3个孩子及以上的妇女比例为9.3%,前2个均为女孩的该比例为45.6%。31个地区平均理想子女数的方差为0.03,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的方差为0.07,打算生育子女数的地区差异更加明显。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抑制了生育意愿并减少了生育数量,但在未能达到满意的子女性别构成而倾向继续生育的情况下,男孩偏好起到了增强生育意愿和增加生育数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打算生育子女数 男孩偏好
原文传递
宗族文化、男孩偏好与女性发展 被引量:80
3
作者 张川川 马光荣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143,共22页
本文基于CFPS数据和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宗族文化对男孩偏好和女性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宗族文化强度同地区男孩偏好和女性发展显著相关,表现为宗族文化势力越强,性别比失衡越严重,女性与男性教育差距越大。以宋代民族战争... 本文基于CFPS数据和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宗族文化对男孩偏好和女性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宗族文化强度同地区男孩偏好和女性发展显著相关,表现为宗族文化势力越强,性别比失衡越严重,女性与男性教育差距越大。以宋代民族战争作为工具变量,本文进一步估计了宗族文化对人口性别比和两性教育差距的因果影响,得到同OLS估计一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讨论了城市化和教育进步在影响和改变传统宗族文化中可能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比失衡 男孩偏好 宗族文化 教育的性别差距
原文传递
流动人口生育意愿、性别偏好及其决定因素——来自全国四个主要城市化地区12城市大样本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39
4
作者 廖庆忠 曹广忠 陶然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共11页
基于课题组2009年进行的全国四个主要城市化地区12个大中小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的微观数据,考察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和性别偏好,特别是研究了影响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流动人口同城市人口在生育数量偏好上已经不存在明显差距,但... 基于课题组2009年进行的全国四个主要城市化地区12个大中小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的微观数据,考察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和性别偏好,特别是研究了影响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流动人口同城市人口在生育数量偏好上已经不存在明显差距,但性别偏好观念上仍有显著差异;较农村人口,流动人口生育数量偏好明显要小,男孩偏好也要弱。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工作类型和居住类型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生育意愿 性别偏好
下载PDF
男孩偏好与父权制的制度安排——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性别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慧英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6,共8页
出生性别比失衡是中国突出的社会问题,其背后与男孩偏好紧密相关。本文通过6个省的实证调查,揭示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父权制的三大要素:一是从夫居的婚居制度,二是父子相承的财产继承制度,三是父子相传的姓氏继承制度。这3项制... 出生性别比失衡是中国突出的社会问题,其背后与男孩偏好紧密相关。本文通过6个省的实证调查,揭示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父权制的三大要素:一是从夫居的婚居制度,二是父子相承的财产继承制度,三是父子相传的姓氏继承制度。这3项制度不仅仅是历史,更是司空见惯的现实;不仅仅是文化观念,更是强制性的资源分配制度安排;不仅仅是家庭和村规民约的相互作用,更是政府的默认和法律的不作为。由此揭示中国当代社会性别制度的结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孩偏好 父权制 从夫居 性别制度
原文传递
男孩偏好与性别失衡:一个基于需求视角的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31
6
作者 杨菊华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5,共13页
出生性别比失衡是在生育转变过程中、具有男孩偏好的国家和地区不可避免的一个社会人口现象,反映出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下,女性个体利益与家庭和群体利益的矛盾、错位和冲突。本文从需求视角出发,阐述了男孩偏好赖以生存的基础,提出了基于... 出生性别比失衡是在生育转变过程中、具有男孩偏好的国家和地区不可避免的一个社会人口现象,反映出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下,女性个体利益与家庭和群体利益的矛盾、错位和冲突。本文从需求视角出发,阐述了男孩偏好赖以生存的基础,提出了基于需求视角缓解男孩偏好的初步设想。文中指出,群体层面性别差异的固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个体层次的人身安全、保障安全、地位安全、自我价值实现。为此,缓解出生性别比失衡必须缓解主体对儿子的需求,从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剥蚀,集中攻坚:首先找到需求的薄弱环节,并利用性别敏感的替代模式和替代物品来满足主体多方面的需求;然后整合力量,有效动摇儿子需求的根基,缓解男孩偏好,最终达到降低出生性别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孩偏好 男孩需求 出生性别比 性别失衡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子女教育同胞竞争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克中 陶东杰 江求川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53,共10页
许多研究发现,子女的教育获得存在"同胞竞争效应",即子女的受教育水平会受到其同胞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同胞性别结构和年龄差距有关。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CHNS)数据显示,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资源约束、父母重男轻女... 许多研究发现,子女的教育获得存在"同胞竞争效应",即子女的受教育水平会受到其同胞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同胞性别结构和年龄差距有关。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CHNS)数据显示,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资源约束、父母重男轻女思想观念和养儿防老的现实诉求下,同胞竞争效应表现为:对男孩来说,有姐妹或者年龄差距较大的哥哥,有利于其教育获得;对女孩来说,有兄弟或者有年龄差距较大的妹妹,不利于其教育获得。同胞竞争效应主要发生在低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低的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竞争 农村教育 家庭教育投入 重男轻女
下载PDF
中国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性别偏好——基于深圳调查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树茁 伍海霞 +1 位作者 靳小怡 费尔德曼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4,共10页
文章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5年中国深圳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定量研究了农民工的性别偏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后农民工的生育观念与行为仍具有明显的男孩偏好特征;社会网络因素、流动因素和个体... 文章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5年中国深圳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定量研究了农民工的性别偏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后农民工的生育观念与行为仍具有明显的男孩偏好特征;社会网络因素、流动因素和个体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工的男孩偏好观念与行为产生了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中国城镇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和原因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农村 流动人口 性别偏好 性别比 社会网络
原文传递
家庭基础教育投入决策“男孩偏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周钦 袁燕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24,共11页
如何促进男童和女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教育界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探寻子女性别对家庭基础教育投入决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与男孩相比,女孩更可能面临"教育关心程度低、入学年龄大... 如何促进男童和女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教育界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探寻子女性别对家庭基础教育投入决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与男孩相比,女孩更可能面临"教育关心程度低、入学年龄大、辍学可能性高"的教育风险。究其原因,父母的"教育对儿子收入影响大于女儿"的价值判断标准导致了女孩更可能"晚入学";预期"未来对儿子的经济依赖大于女儿"的父母倾向给予男孩更多的教育关注,并降低男孩的辍学可能性。因此,要解决家庭内部男童和女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需从家庭传统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养老思想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投入决策 男孩偏好 基础教育
下载PDF
“重男轻女”会损害女孩的健康状况吗?--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20
10
作者 廖丽萍 张呈磊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54,共16页
本文使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了第一胎男孩和女孩早期健康的发展差异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胎男孩的健康状况要显著好于第一胎女孩,表明家庭重男轻女观念确实损害了女孩的健康。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 本文使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了第一胎男孩和女孩早期健康的发展差异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胎男孩的健康状况要显著好于第一胎女孩,表明家庭重男轻女观念确实损害了女孩的健康。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重男轻女观念直接减少了家庭对女孩的健康投入,降低了女孩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重男轻女观念使头胎生育女孩的家庭更可能继续生育,从而间接地减少家庭对女孩的健康投入。此外,本文通过对家庭性别偏好对子女健康状况的总效应进行分解,发现家庭规模的变化可解释近四分之一的总效应。在具有重男轻女传统的中国社会,引导家庭对女孩的关注和重视,鼓励家庭适当增加对女孩的投资,可改善女孩的健康状况,尤其可提升农村地区和年龄较小女孩的健康水平,有助于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男轻女 早期健康状况 性别差异 健康投入
原文传递
迁移、男孩偏好与教育机会 被引量:19
11
作者 孙妍 林树明 邢春冰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9-208,共20页
本文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城镇地区的入学限制和农村家庭的男孩偏好如何影响不同性别儿童在城镇地区的教育机会。研究发现,学龄前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中的男孩比例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到了小学学龄阶段,前者中的男孩比例显... 本文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城镇地区的入学限制和农村家庭的男孩偏好如何影响不同性别儿童在城镇地区的教育机会。研究发现,学龄前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中的男孩比例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到了小学学龄阶段,前者中的男孩比例显著高于后者。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农村家庭在携带子女随迁决策上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由于城镇地区的入学限制,性别偏好降低了小学学龄段女童随父母迁移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男孩偏好 教育机会
原文传递
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之谜 被引量:18
12
作者 温兴祥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6,共11页
中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障碍发生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性比男性患生活自理能力损伤的比例更大。文章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视角解释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之谜。在普遍的"儿子偏好"下,家庭教育投资向男孩倾... 中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障碍发生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性比男性患生活自理能力损伤的比例更大。文章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视角解释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之谜。在普遍的"儿子偏好"下,家庭教育投资向男孩倾斜,使得女性获得的教育少于男性。由于教育能够起到缓解中老年时期认知老化的作用,而认知状况的退化将增加患身体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性别间的教育差异最终导致中老年群体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性别差异。文章基于CHARLS基线调查数据证实了上述假说,并且发现认知状况,尤其是认知中的固化智力部分,对于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女性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有助于实现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的健康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自理能力 性别不平等 认知状况 男孩偏好 人口老龄化
原文传递
婚姻形式与男孩偏好:对中国农村三个县的考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靳小怡 李树茁 费尔德曼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63,共9页
应用在招赘婚姻高度流行区、中度流行区和低度流行区的调查数据 ,本文研究了严格生育控制下婚姻形式以及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男孩偏好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 ,嫁娶婚姻的生育行为有明显的男孩偏好倾向 ,而招赘婚姻的生育行为... 应用在招赘婚姻高度流行区、中度流行区和低度流行区的调查数据 ,本文研究了严格生育控制下婚姻形式以及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对男孩偏好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 ,嫁娶婚姻的生育行为有明显的男孩偏好倾向 ,而招赘婚姻的生育行为则不存在性别偏好 ;男孩偏好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招赘婚姻的流行显著降低了当地的男孩偏好水平。研究结果为政府在农村降低男孩偏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形式 中国 农村 生育观念 生育率 男孩偏好
原文传递
儿子偏好还是儿女双全?——中国人生育性别偏好态度构成及其政策含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雪燕 李树茁 尚子娟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4,共8页
通过2009年陕西省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对农村居民生育性别偏好态度构成进行分析,以探究中国人生育性别偏好态度的内在结构以及不同人群的生育性别偏好态度差异。分析揭示,中国人的生育性别偏好态度是6个一阶因素、两个二阶因素构成的二层... 通过2009年陕西省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对农村居民生育性别偏好态度构成进行分析,以探究中国人生育性别偏好态度的内在结构以及不同人群的生育性别偏好态度差异。分析揭示,中国人的生育性别偏好态度是6个一阶因素、两个二阶因素构成的二层结构。分析进一步显示不同人群之间在儿子偏好和女儿偏好的得分上均存在差异;但每类人群的儿子偏好均比女儿偏好更为强烈。本文最后讨论了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性别偏好态度 儿子偏好 女儿偏好 验证性因素分析 政策含义
原文传递
“一孩半”生育政策的社会性别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菊华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5,共10页
文章从社会性别和社会政策视角分析了"一孩半"生育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带来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该政策在中国一半以上的人群中推行,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政策与生俱来的性别"短视&quo... 文章从社会性别和社会政策视角分析了"一孩半"生育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带来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该政策在中国一半以上的人群中推行,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政策与生俱来的性别"短视",也由于该政策与其他相关社会政策的不协调、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误以及配套措施的不完善等缘故,"一孩半"生育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相关。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依旧强烈的广大农村地区,在人们尚不能平等对待男性和女性胎儿的情况下,在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并不充分的前提下,推行"一孩半"生育政策姑息、纵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的性别偏好。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梳理、协调、配套相关政策出发,通过对生育政策的改革以及社会性别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政策,从而真正达到推行生育政策增进性别平等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孩半”生育政策 性别偏好 社会性别 公共政策
原文传递
出生人口性别比与和谐社会建设:一个定性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菊华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4,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出生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潜在因素和制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与儿子预期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功用相关。...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出生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潜在因素和制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与儿子预期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功用相关。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缓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孩偏好 出生性别比 定量和定性分析
下载PDF
两孩政策效果追踪评估与未来趋势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卿石松 陈滔 程丽跃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95,共13页
科学评估生育政策效果,需要合适的指标、标准和参照对象。不同于以往基于宏观指标和政策前后对比的方式,基于生育政策城乡有别的历史背景,借鉴自然实验的方法提出采用城乡对照方式评估生育政策效果的新思路,并综合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和201... 科学评估生育政策效果,需要合适的指标、标准和参照对象。不同于以往基于宏观指标和政策前后对比的方式,基于生育政策城乡有别的历史背景,借鉴自然实验的方法提出采用城乡对照方式评估生育政策效果的新思路,并综合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和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城镇二孩总和生育率或一孩家庭二孩生育比例的上升,还是城乡二孩生育差距的缩小,都印证支持生育政策调整发挥了短期效果。然而,生育政策调整的长期效应不容乐观。城镇家庭生育二孩的比例总体依然较低,且生育意愿存在下行风险。更重要的是,队列比较发现,女性初婚年龄持续推迟,而理想子女数则持续下降,“90后”和“00后”倾向于不生育(理想子女数为0)的比例有所提高。这预示着支撑生育政策长期效果的基础非常薄弱。发挥生育政策潜力,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必须深刻认识到新生代女性婚姻和生育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评估 两孩政策 二孩总和生育率 理想子女数 男孩偏好
下载PDF
从生育行为中的男孩偏好看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的社会性别解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祝平燕 郑美琴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1-55,共5页
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视角,从生育的主体———女性的经验、利益和需求出发,不难发现女性地位偏低是导致歧视性的性别偏好出现,从而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调的深层次的原因。因此,要想有效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就必须构建平等的性别文化和先进的... 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视角,从生育的主体———女性的经验、利益和需求出发,不难发现女性地位偏低是导致歧视性的性别偏好出现,从而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调的深层次的原因。因此,要想有效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就必须构建平等的性别文化和先进的生育文化,赋予妇女以权利和机会,全方位地改善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的生存状况,切实保障女性的各种权益,进而让女性的社会地位有实质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男孩偏好 社会性别 女性地位
下载PDF
“男孩偏好”的家族制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盛亦男 《南方人口》 CSSCI 2012年第4期8-15,共8页
本文根据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家庭及生育状况研究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的家族制度对男孩偏好的影响。结论认为,家族制度约束力的三个部分:宗族势力、婚嫁模式和传宗接代观念对男孩偏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婚嫁模式... 本文根据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家庭及生育状况研究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的家族制度对男孩偏好的影响。结论认为,家族制度约束力的三个部分:宗族势力、婚嫁模式和传宗接代观念对男孩偏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婚嫁模式对男孩偏好的影响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孩偏好 家族制度 出生性别比
下载PDF
选择性、传统还是适应:流动对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凡 陶涛 杜敏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62,共13页
我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正在改变着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观念,传统生育观念中的男孩偏好逐步弱化。文章梳理了流动对人们生育观念影响的相关理论,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在控制了人口流动的选择偏差的条件下,比较了从未流动的农村育龄妇女... 我国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正在改变着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观念,传统生育观念中的男孩偏好逐步弱化。文章梳理了流动对人们生育观念影响的相关理论,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在控制了人口流动的选择偏差的条件下,比较了从未流动的农村育龄妇女和有流动经历的农村育龄妇女在男孩偏好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研究了"流动时是否与丈夫在一起"的经历对农村育龄妇女男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流动经历和没有流动经历的妇女在男孩偏好方面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流动的选择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源于流动使妇女的生育观念更为现代化,弱化了她们的男孩偏好。但是,流出地的文化传统依然通过家庭和社区影响着妇女生育的性别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男孩偏好 选择效应 社会化假说 适应假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