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丹参滴丸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瘀证计分及血清相关黏附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曲华 郭明 +3 位作者 柴华 梁芳 高铸烨 史大卓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滴丸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24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丹参滴丸口服,对照组在西药... 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滴丸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24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丹参滴丸口服,对照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口服,均每次0.4 g,每日3次,连续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主症计分、血瘀证计分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VCAM-1)水平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纳入统计108例,对照组纳入统计104例。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主症计分、血瘀证计分、血清s VCAM-1及s 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计分、血清s VCAM-1及s ICAM-1水平治疗后均较对照降低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冠心丹参滴丸可有效的降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瘀证计分及血清s ICAM-1、s V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稳定型冠心病 血瘀证 冠脉丹参滴丸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B型脑钠肽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事件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德琴 周永华 +6 位作者 丁宏胜 韩晓骏 严冲 苏如婷 杨小华 王姝琴 席巍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78-780,共3页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在T2DM合并冠心病(CHD)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2DM合并CHD患者(T2DM+CHD组)64例和T2DM未合并CHD患者(T2DM组)64例,进一步将T2DM+CHD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亚...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在T2DM合并冠心病(CHD)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2DM合并CHD患者(T2DM+CHD组)64例和T2DM未合并CHD患者(T2DM组)64例,进一步将T2DM+CHD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检测各组BNP、sVCAM-1等指标水平。结果与T2DM组相比,T2DM+CHD组血清BNP、sVCAM-1水平升高,且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sVCAM-1与HbA1c呈正相关,且BNP与sVCAM-1呈正相关(r=0.376,P<0.05;r=0.652,P<0.05;r=0.309,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A1c、TC、LDL-C、BNP和sVCAM-1是T2DM合并CH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联合检测血清BNP、sVCAM-1水平对T2DM合并CHD危险分层有重要的判断意义,BNP可作为预测T2DM患者心血管病变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脑钠肽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糖尿病 2型 冠心病 危险分层
原文传递
sICAM-1、sVCAM-1在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汉旻 陈晓丽 +3 位作者 黄海波 金得辛 张旭 夏君慧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在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为急性脑梗死组(n=60例)及对照组(n=28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分析二者与...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在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为急性脑梗死组(n=60例)及对照组(n=28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分析二者与脑梗死面积及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二者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而不同转归组之间二者含量无显著差别。结论:sICAM-1、sVCAM-1参与脑梗死炎症过程,可预示脑梗死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SICAM-1 svcam-1 临床意义 神经细胞凋亡 血液供应障碍 血管内皮细胞 炎性细胞浸润
下载PDF
妊高征患者sVCAM-1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春莲 刘美霞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水平的变化 ,及其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42例妊高征患者及 3 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的血清sVCAM -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水平的变化 ,及其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42例妊高征患者及 3 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的血清sVCAM -1含量。结果 妊高征组血清sVCAM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 (P <0 .0 1) ,且与病情的轻重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清中sVCAM -1水平增高可能参与了妊高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 ,sVCAM -1可作为妊高征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cam-1 妊高征 患者 血清 诊断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病情严重程度 正常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血清IL-18和sVCAM-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巫远忠 张丽科 +1 位作者 刘瑞玉 钟伟强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7期707-708,71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经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血清IL-18和sVCA...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经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血清IL-18和sVCAM-1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血清IL-18和sVCAM-1的水平治疗前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10 d后仍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高水平的IL-18和sVCAM-1可能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发病机制有关,而且可能参与透析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 白细胞介素-18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氢化可的松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及对血清sVCAM-1和LTB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娟 王吉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及对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白细胞三烯(LTB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及对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白细胞三烯(LTB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氢化可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VCAM-1、LTB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sVCAM-1、LTB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氢化可的松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抑制炎症发生,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可的松 过敏性紫癜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 白细胞三烯(LTB4)
下载PDF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中sVCAM-1及IL-6临床检测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方彩云 方孝梅 赵亚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9例孕妇血清中sVCAM-1、IL-6水平,其中正常妊娠组15例,ICP组34例,包括轻度14例,重度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VCA...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9例孕妇血清中sVCAM-1、IL-6水平,其中正常妊娠组15例,ICP组34例,包括轻度14例,重度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VCAM-1,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结果:重度ICP患者血中sVCAM-1、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轻度ICP患者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虽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ICP组产后各项指标下降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与sVCAM-1呈正相关(r=0.435,P<0.01)。结论:ICP患者sVCAM-1的异常表达可能是ICP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IL-6可诱导sVCAM-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细胞黏附分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德栋 李梦军 +1 位作者 王西富 廖晓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25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ACS组86例,非ACS组166例。酶联免疫吸附试...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25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ACS组86例,非ACS组166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ACS组血清CRP、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ACS组各类型血清CRP、黏附分子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清sICAM-1、sVCAM-1、CRP对ACS的发生、发展可能起到促进作用,在ACS危险分层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地赐康对高脂血症患者sICAM-1及sVCAM-1的影响
9
作者 李江涛 唐巍 张慧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1-943,共3页
目的:观察地赐康对高脂血症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治疗组9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给地赐康冲剂1袋,tid,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对照组30例... 目的:观察地赐康对高脂血症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治疗组9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给地赐康冲剂1袋,tid,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对照组30例正常者,于试验前测sICAM-1及sVCAM—1含量。结果:治疗组sICAM—1及sVCAM—1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8周后,治疗组可使sICAM—1和sVCAM—1明显下降(分别为27.4%及18%)P均<0.01,且治疗组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地赐康可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sICAM-1及sVCAM—1的含量,且依从性好,服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地赐康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SICAM-1 svcam-1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sVCAM-1水平的动态观察
10
作者 蔡连顺 王树清 +3 位作者 肖景莹 毕胜 车世伟 代月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sVCAM-1)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 ISA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sVCAM-1和IL-4的含量。结果:华支睾吸虫病患者sVCAM-1和IL-4的...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sVCAM-1)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 ISA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sVCAM-1和IL-4的含量。结果:华支睾吸虫病患者sVCAM-1和IL-4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VCAM-1和IL-4通过多种免疫调控作用,参与了华支睾吸虫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紫癜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傅睿 胡宝金 +1 位作者 郑卫民 傅颖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其与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在HSPN发病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其中急性期16例...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其与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在HSPN发病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其中急性期16例,恢复期10例)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血清sVCAM-1、IL-6、IgE水平。结果:①紫癜性肾炎组较单纯过敏性紫癜组、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1均明显升高,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肾炎组、单纯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6、IgE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期较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1、IL-6水平无很大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紫癜性肾炎组、单纯过敏性紫癜组sVCAM-1水平随血清IL-6、IgE水平升高而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38,P均<0.01)。结论:sVCAM-1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且可反映其病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发病学 白介素-6 免疫球蛋白E IL-6 IGE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紫癜性肾炎患儿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宝金 傅睿 郑卫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2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VCAM 1)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HSPN)病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2 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 (其中急性期 16例 ,恢复期 10例 )、2 0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清可溶性...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VCAM 1)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HSPN)病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2 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 (其中急性期 16例 ,恢复期 10例 )、2 0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因子 (sVCAM 1)水平。结果 :紫癜性肾炎组较单纯过敏性紫癜组、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 1均明显升高 ,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恢复期较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 1水平无很大变化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sVCAM 1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临床意义 儿童
下载PDF
髋臼骨折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群强 彭维波 +1 位作者 李清锋 刘芳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2-2,共1页
目的:了解髋日骨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IL-1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β)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进行检测(实验组I)。并与21例简单髋臼骨... 目的:了解髋日骨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IL-1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β)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进行检测(实验组I)。并与21例简单髋臼骨折患者(实验组2)和20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的IL—1β、TNF—α和s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1的sVCAM—1水平又高于实验组2(P〈0.01)。结论:髋臼骨折患者其机体内皮功能受损,巨噬细胞被活化.引起多种细胞园子的释放,这种变化可能与患者常见的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
下载PDF
rAAV2/1-Acrp30对动脉粥样硬化的GK大鼠NF-κB及黏附分子的影响
14
作者 钟惠菊 张颖 +1 位作者 李强翔 李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观察rAAV2/1-Acrp30对动脉粥样硬化GK大鼠模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黏附分子(sVCAM-1)水平和NF-κB表达的影响,从血管炎症的角度探讨脂联素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方法将造模成功的30只动脉粥样... 目的观察rAAV2/1-Acrp30对动脉粥样硬化GK大鼠模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黏附分子(sVCAM-1)水平和NF-κB表达的影响,从血管炎症的角度探讨脂联素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方法将造模成功的30只动脉粥样硬化的GK大鼠分为三个处理组:①模型1组,后肢肌肉注射盐水;②模型2组,后肢肌肉注射空病毒rAAV2/1;③治疗组,后肢肌肉注射rAAV2/1-Acrp30。治疗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比较三组之间血清sICAM-1,sVCAM-1及主动脉处NF-κBp6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和模型1组、模型2组比较,血清sVCAM-1、sICAM-1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和模型1组、模型2组比较,主动脉NF-κBp65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rAAV2/1-Acrp30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而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核转录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黏附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