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变迁与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困境 被引量:16
1
作者 谷玉良 谢汝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0-170,共11页
在现代体育和竞技武术冲击的背景下,根据传统武术转型和现代适应的现状,以"社会性死亡"为理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审视传统武术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及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困境,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具体表现出角色扮... 在现代体育和竞技武术冲击的背景下,根据传统武术转型和现代适应的现状,以"社会性死亡"为理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审视传统武术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及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困境,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具体表现出角色扮演偏差、价值导向扭曲和审美偏误、"出走"民间,群众基础弱化等问题。其中,角色扮演偏差、价值导向扭曲和审美偏误是过程问题,"出走"民间,群众基础弱化是结果困境。要解决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困境,必须找回、重构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传统武术文化意涵,并将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和发展纳入健康中国、"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之中。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扮演好自己角色,才能树立并导向积极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取向,获得持久发展的生命力,也才能获得更大的群众基础。这是当下传统武术走出"社会性死亡"困境,焕发新生机的重要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转型困境 社会性死亡 文化变迁
原文传递
社会性死亡: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控制和道德重塑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能 周航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60,共8页
从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性死亡”,到青年网络亚文化的自嘲实践,“社死”经历了一个语义扩张和转型的过程,涵盖了从严苛的外部制裁到轻微的自我调侃在内的不同语境。但其语义的核心内涵始终没变,它昭示了如下这样一种社会制裁机制的持续... 从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性死亡”,到青年网络亚文化的自嘲实践,“社死”经历了一个语义扩张和转型的过程,涵盖了从严苛的外部制裁到轻微的自我调侃在内的不同语境。但其语义的核心内涵始终没变,它昭示了如下这样一种社会制裁机制的持续存在:违反社会公认行为规范的人,将会受到(或将担忧自己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孤立、排斥与污名化。数字化生存和数字敞视的状态,为“社会性死亡”的频发提供了技术和文化基础;与此同时,“社会性死亡”也表征了人们维护行为规范、追求道德统一性的互动实践:当社会价值规范处于变.迁和调整的时期,这些实践的冲突势必更加频繁,乃至反过来损伤社会性,最终有赖于其他社会控制手段和行动者的自律来加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死亡 社会控制 道德重塑
原文传递
“社会性死亡”及其批判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国清 阿里木江·于山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6-166,共11页
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社会性死亡区别于临床死亡或生理死亡。在历史上,该术语主要被用以描述战俘、奴隶、罪犯、流民、外来者或叛国者,他们被剥夺了做平民或正常人的自由、权利、利益和机会,被宣判为社会性死亡或有缺陷的“非人”;中文语... 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社会性死亡区别于临床死亡或生理死亡。在历史上,该术语主要被用以描述战俘、奴隶、罪犯、流民、外来者或叛国者,他们被剥夺了做平民或正常人的自由、权利、利益和机会,被宣判为社会性死亡或有缺陷的“非人”;中文语境下也有社会性死亡的相似概念被使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性死亡逐渐成为一个严肃的学术课题,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传播意义上的所谓“后真相时代”,社会性死亡以新形式得以呈现。尤其是近些年来,该短语频繁出现于自媒体网络,偶尔也见之于官方媒体报道或公告,一些网民用以自嘲,亦有一些网民将其应用到其他个体或特殊群体身上,用以开展网络抨击与社会贬损。公共舆论尤其是自媒体在公共论坛上的攻击性网络语言和网络暴力的滥用将对中国法治建设造成不良后果,有关部门需要对此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社会性死亡 帕特森 社会伦理 自媒体批判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网络集体非理性惩罚现象的结构逻辑与个体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闫臻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以四个“社会性死亡”事件为切入点,深度分析网络社会与个体化社会双重背景下“社会性死亡”的宏观结构性逻辑与微观个体性特征,以此反思受害个体的社会性修复及社会秩序的治理。研究发现,“社会性死亡”事件在宏观结构上具有规律性的... 以四个“社会性死亡”事件为切入点,深度分析网络社会与个体化社会双重背景下“社会性死亡”的宏观结构性逻辑与微观个体性特征,以此反思受害个体的社会性修复及社会秩序的治理。研究发现,“社会性死亡”事件在宏观结构上具有规律性的发生逻辑,即引爆点的性别化、发生过程的结构化以及社会后果的个体化。同时在微观上,个体的社会性自我被强化,呈现展演性自我及认同性自我特征。因此,面对“社会性死亡”困境,不仅需要解决受事件影响个体身心层面的“有形伤害”,更为关键的是需要解决之后衍生而出的“无形伤害”。从治理要素、边界、方向、效果、策略等向度出发建立新的治理机制,尤其需要加入融合思维,并由此形成兼具灵活性、包容性及覆盖面的新治理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死亡 网络社会 个体化社会 非理性惩罚 社会性修复 融合治理
下载PDF
道德叙事、网络传播与数字化正义“洪流”:对社会性死亡的传播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高亮 张杰 陈云龙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2024年第2期86-109,258-259,共26页
作为网络群体性暴力,社会性死亡是做人道德机制与网络传播技术融合产生的社会排斥过程和结果。社会性死亡始于生活事件被大众做人道德叙事化,继而开启道德正义零和机制,进入网络传播领域,对相关越轨者或当事人进行道德审判,掀起运动式... 作为网络群体性暴力,社会性死亡是做人道德机制与网络传播技术融合产生的社会排斥过程和结果。社会性死亡始于生活事件被大众做人道德叙事化,继而开启道德正义零和机制,进入网络传播领域,对相关越轨者或当事人进行道德审判,掀起运动式的社会排斥,最终汇聚成难以控制的数字化正义“洪流”。社会性死亡的道德叙事由追求做人道德正义、获取惩罚授权和获得评判关注等三种主要传播动机混合驱动,表现出“圈层式”“点爆式”和“传递式”等传播特征,运作出围观“吃瓜”、言语攻击和身份曝光三种暴力形式。在社会性死亡运作过程中,网民大众深受人情网络与做人道德的塑造,不是勒庞笔下完全非理性的群氓,而是表现出丰富的个人利己动机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死亡 做人道德叙事 网络传播 数字化正义
原文传递
“社会性死亡”现象追问:为何、缘何、何果与何为?
6
作者 孙孝科 常桐珲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4-31,共8页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性死亡”事件对当事人、网络空间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了莫大危害。“社会性死亡”现象的祛蔽,其实绕不开对于“为何”“缘何”“何果”“何为”四大问题的依次追问。其中,“为何”指向“社会性死亡”现象的本质探寻...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性死亡”事件对当事人、网络空间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了莫大危害。“社会性死亡”现象的祛蔽,其实绕不开对于“为何”“缘何”“何果”“何为”四大问题的依次追问。其中,“为何”指向“社会性死亡”现象的本质探寻,“缘何”关乎“社会性死亡”现象的机理揭示,“何果”涉及“社会性死亡”现象的作用剖析,“何为”则聚焦“社会性死亡”现象的防治举措。四者既体现了“社会性死亡”现象研究依次递进的逻辑进路,又因应了对其进行理论探析与现实应对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死亡” 网络暴力 网络治理
下载PDF
理解“社会性死亡”:一项中介可见性视角下的扎根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睿鸣 吴媚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2022年第1期181-199,206-207,共21页
如何理解中国互联网中的热词“社会性死亡”?本研究访谈了18位“社会性死亡”亲历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扎根理论式的考察。研究发现,社会性死亡指的是自我在社会化媒体上被赋予可见性的展演过程,它往往是某个主体的话语和/或行为偏常乃... 如何理解中国互联网中的热词“社会性死亡”?本研究访谈了18位“社会性死亡”亲历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扎根理论式的考察。研究发现,社会性死亡指的是自我在社会化媒体上被赋予可见性的展演过程,它往往是某个主体的话语和/或行为偏常乃至越轨被交予道德裁决的过程。以汤普森意义上的中介可见性解读之,社会化媒体对日常生活可见性的历史性拓展伴生了交往的泛道德化,模糊了对公私边界何在的理解。这是社会性死亡引发不确定或未预的道德裁决的来源,也是交往主体只能从个体层面开展自我治疗、以心理上的自我疗愈回答被错置的社会问题之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死亡 中介可见性 泛道德化
原文传递
社会性死亡:网络话语暴力的景观生成与法治消解
8
作者 李灵通 唐亮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56-58,共3页
网络话语暴力是社会性死亡的现代技术推手。现代技术赋能言语与非言语媒介,叠倍增加网络话语暴力杀伤效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意识缺乏与法治规约空位,导致有心之恶与无脑盲视合流,使得社会性死亡愈演愈烈。网络话语暴力跃变表征,社会... 网络话语暴力是社会性死亡的现代技术推手。现代技术赋能言语与非言语媒介,叠倍增加网络话语暴力杀伤效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意识缺乏与法治规约空位,导致有心之恶与无脑盲视合流,使得社会性死亡愈演愈烈。网络话语暴力跃变表征,社会性死亡的景观认知,是消解社会性死亡的法治进路建立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死亡 网络话语暴力 社会景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