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Ⅲ类错前牙区牙槽骨开裂和牙槽骨开窗发生率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孙良 王博 房兵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5月就诊的成人骨性Ⅲ类错连续病例44例,其中男19例,女25例,上、下前牙共523颗。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前牙...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5月就诊的成人骨性Ⅲ类错连续病例44例,其中男19例,女25例,上、下前牙共523颗。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前牙区牙根周围牙槽骨状态,并使用测量软件进行定位分析牙槽骨厚度,检查牙根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率。采用SAS 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的发生率为61.57%,骨开窗的发生率为31.93%,骨缺损(牙槽骨开裂或牙槽骨开窗)的发生率为77.44%。其中下颌骨(58.52%)较上颌骨(41.48%)好发,所占比例尤以下颌尖牙最高(21.23%),上中切牙最低(6.17%)。男性与女性在多数前牙唇侧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男性在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的发生率较女性高。结论:骨性Ⅲ类错就诊的病例中,前牙区牙槽骨开裂及骨开窗发生率较高,牙槽骨开裂和骨开窗在正畸过程中是否是牙根吸收或牙槽骨吸收的潜在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开裂 牙槽骨开窗 锥形束CT 骨性类错噁畸形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的颌面变化 被引量:25
2
作者 晋长伟 林久祥 徐宝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 对比多曲方丝弓 (MEAW )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前后患者颌面变化 ,了解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机理。方法 选用 0 4 6mm× 0 6 4mm的托槽系统治疗骨性恒牙期Ⅲ类错畸形患者 15例。测量矫治前... 目的 对比多曲方丝弓 (MEAW )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前后患者颌面变化 ,了解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机理。方法 选用 0 4 6mm× 0 6 4mm的托槽系统治疗骨性恒牙期Ⅲ类错畸形患者 15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正中位定位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比较。结果 L6_Xi减少 2 87mm ,L6 /MP增大 8 6 0°,L1_Xi减少 2 6 0mm ,OP/MP增大约 2 33°。颌骨变化较小。软组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MEAW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 ,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变而完成的 ,骨组织及软组织变化是有限的。②MEAW纠正反 ,首先是由于磨牙的明显直立、远中移动 ,使磨牙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为下前牙舌向移动提供了宝贵的间隙。③下前牙在舌向移动与倾斜同时略有升高 ,平面变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he畸形 多曲方丝弓 类牵引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切牙位置及软组织侧貌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吕汶諠 孙倩男 +1 位作者 彭丽颖 韩冰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9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本研究对51例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其治疗前后及治疗中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计算,探究切牙角度及软组织侧貌在各治疗阶段的变化,分析拔牙设计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成年骨性Ⅲ类... 目的本研究对51例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其治疗前后及治疗中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计算,探究切牙角度及软组织侧貌在各治疗阶段的变化,分析拔牙设计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成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51例,根据上颌拔牙与否分为两组,拔牙组:上颌两侧分别拔除一颗前磨牙,21例;非拔牙组:上颌未拔牙,30例。取治疗前(T0)、正颌术前一月(T1)、治疗后(T2)三个阶段的头颅侧位片,选择骨性指标9项,牙性指标10项,软组织指标15项,使用SPSS19.0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拔牙组及非拔牙组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术前颅颌面形态无明显差异,但采用拔牙术前去代偿的患者的上前牙唇倾度、切端突度在术前正畸减小更明显(U1-NA/°减小4.38°,U1-NA/mm减小2mm),而非拔牙组术前去代偿中上前牙唇倾度和突度变化不明显;两组下颌切牙均去代偿明显(L1-NB/°分别增大12.4°和9.52°),下唇厚度均变薄。拔牙组治疗完成后上下唇突位置均较非拔牙组更靠后,其ANB角术前术后变化更明显。结论颅面骨形态相似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前正畸采用上颌拔牙去代偿,其术前上颌去代偿会更充分,可能更有利于正颌手术改善Ⅲ类骨面型的软硬组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拔牙治疗 头影测量分析 代偿
原文传递
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现状 被引量:21
4
作者 高洁 葛振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74-1276,共3页
骨性Ⅲ类错畸形是正畸治疗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广泛应用,为掩饰性正畸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利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畸形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牙列整体远移 应力分析
下载PDF
早期骨性Ⅲ类错前方牵引矫治中扩弓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文盛 卢海燕 +2 位作者 董福生 胡骁颖 栗兴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前方牵引与单纯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选择3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分为A、B组,A组15例采用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B组16例采用单纯前方牵引矫治。2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目的研究快速扩弓前方牵引与单纯前方牵引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选择31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分为A、B组,A组15例采用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B组16例采用单纯前方牵引矫治。2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23个测量项目,比较矫治前后的变化,并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A组疗程平均10.14个月,B组平均9.77个月(P>0.05)。Pancherz分析结果表明,A、B组上颌基骨分别前移2.99mm和3.33mm;A组下颌基骨后移0.07mm,B组下颌基骨前移0.80mm;A、B组前牙覆盖分别增加4.51mm和6.37mm,磨牙关系改善分别为4.97mm和4.73mm。以上项目除前牙覆盖的变化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A组下颌磨牙在下颌基骨中前移了1.18mm,B组下颌磨牙在下颌基骨中后移了1.20mm(P<0.05)。从2组矫治前后治疗变化量的比较来看,矫治后2组上颌前牙的唇倾度均有增加,但B组较A组增加更多(P<0.05)。结论对早期骨性Ⅲ类错采用前方牵引矫治,无论快速扩弓与否,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早期矫治
下载PDF
上颌扩弓前方牵引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效果评价 被引量:21
6
作者 姜洪涛 原工杰 +1 位作者 于维娟 刘琳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0-84,88,共6页
目的探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采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矫治器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对2010—2015年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15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进行代偿性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采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矫治器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对2010—2015年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15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进行代偿性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15例患者治疗后面型改善,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SNA角增加(2.87±1.08)°,SNB角减小(0.61±0.8)°,ANB角增加(3.47±1.05)°,SN/MP增加(2.17±1.34)°,OP/FH增加(2.97±0.29)°,U1/SN增加(5.09±3.43)°,L1/MP减小(2.29±3.02)°,结论上颌扩弓前方牵引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治疗恒牙早期中轻度骨性Ⅲ类错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扩弓前方牵引 直丝弓矫治技术 骨性类错畸形 恒牙早期
原文传递
成人骨性Ⅲ类错下前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博 房兵 张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下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下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正畸联合诊治门诊中心寻求正畸治疗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诊断为骨性I类及Ⅲ类的错畸形各30例(以下简称为I类组及Ⅲ类组),按照矢状向骨性不调的严重程度,将Ⅲ类组分为轻、中、重度3类。以I类组作为对照,应用CBCT,从角度、线距两方面比较Ⅲ类组下前牙的冠根形态,评价其是否与错畸形的严重程度有关。采用SAS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成组t检验分别比较Ⅲ类组与I类组之间轻、中、重度Ⅲ类组与I类组间下前牙冠根角度及冠根偏移距离的差异。结果:I类组下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5.39°,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0.70mm;Ⅲ类组下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2.40°,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1.1514mm,下前牙的冠根形态较之I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骨性Ⅲ类错(以下简称为轻度Ⅲ类组)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3.36°,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0.99mm;中度骨性Ⅲ类错(以下简称为中度Ⅲ类组)下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3.27°,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1.01mm;较之I类组,下前牙冠根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骨性Ⅲ类错(以下简称为重度Ⅲ类组)下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1.03°,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1.38mm,较之I类组,下前牙冠根形态有显著差异。结论:重度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下前牙存在明显的冠根成角现象,牙冠相对牙根明显舌倾。提示此类患者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下前牙移动的理想位置应由牙根而不是牙冠的位置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 成人 冠根形态 锥形束CT
下载PDF
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后远移第一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振华 段银钟 刘红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评价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后远移第一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拔除下颌第二磨牙,采用滑动杆+Ⅲ类牵引推下颌第一磨牙向远中。拍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对治疗前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评价拔除下颌第二磨牙后远移第一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拔除下颌第二磨牙,采用滑动杆+Ⅲ类牵引推下颌第一磨牙向远中。拍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对治疗前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SNA平均增加1.42±0.30(°),SNB平均减小1.9±0.21(°),ANB增加3.32±0.18(°);下颌平面角FMA增大2.05±0.45(°),OP/MP增大2.53±0.32(°),OP/FH值无显著变化;NA/U1角和U1/NA距分别增加2.73±0.50(°)和1.75±0.45(mm),NB/L1角和L1/NB距分别减小4.73±0.60(°)和1.83±0.71(mm),IMPA减小5.66±0.18(°)。结论:拔除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属于非常规掩饰性治疗手段,但仍可作为临床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拔除第二磨牙 磨牙远移
原文传递
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的比较 被引量:20
9
作者 舒艳 刘珺 +1 位作者 陈杰 范存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比较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探讨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年龄17~29岁、平均(21±3.020)岁的骨性Ⅲ类错[ANB<0°,平均为(-3.927±2.7637)°]患者60例(... 目的:比较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探讨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年龄17~29岁、平均(21±3.020)岁的骨性Ⅲ类错[ANB<0°,平均为(-3.927±2.7637)°]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下颌平面角(FH-MP)的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低角、均角及高角组3组,每组各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测量其下颌骨及颏部骨性结构,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角组的下颌角、颏高度和颏曲度大于平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高角组的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比、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小于平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进一步经两两比较,下颌角、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比、颏高度、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在低角组与高角组,平均角组与高角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颏曲度在低角组与高角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平面角的大小与下颌角、颏高度和颏曲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比、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呈负相关(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不同,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 垂直骨面型 X线头影测量 下颌骨 颏部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畸形伴异常垂直骨面型的颏联合形态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唐娜 赵志河 +1 位作者 廖春晖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低角骨性Ⅲ类组25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颏联合形态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4组的颏联合形态。结果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的颏联合存在形态差异,但整体厚度和高度差别不大。高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较小的颏突度和基骨高度(P<0.01);低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P<0.05)和下牙槽顶部厚度(P<0.001)。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骨性Ⅱ类组P<0.001,骨性Ⅲ类组P<0.05),并且更易出现下牙槽基部薄于顶部的葫芦形颏部(P<0.01)。结论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畸形者,颏联合形态存在差异,垂直骨面型对颏联合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面型,高角骨性错畸形者移动下切牙的正畸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矢状骨面型 骨性Ⅱ类错[牙合] 骨性类错[牙合] 颏联合
下载PDF
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贺佳 孙晓菊 +1 位作者 张辉 谢洪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观察利用前方牵引器矫治骨性上颌骨发育不足的Ⅲ类错(牙合)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30例替牙期的骨性上颌骨发育不足的Ⅲ类错(牙合)患者,佩戴面具式前方牵引装置,口内带环托式活动矫治器,疗程平均1年.治疗前后采用X线头影测量并进... 目的 观察利用前方牵引器矫治骨性上颌骨发育不足的Ⅲ类错(牙合)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30例替牙期的骨性上颌骨发育不足的Ⅲ类错(牙合)患者,佩戴面具式前方牵引装置,口内带环托式活动矫治器,疗程平均1年.治疗前后采用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及软组织侧貌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了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地向前、向下生长,SNA角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关系失调得到改善;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结论 前方牵引器对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显著,降低了患者日后正颌手术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器 骨性类错(牙合) 软组织
原文传递
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正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程锋 简志杉 +3 位作者 朱莹 张纯燕 胡丽 陈莉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1-307,共7页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正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及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因骨性Ⅲ类错[牙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拒绝手术治疗而采用正畸掩饰性治疗的患者97名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正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及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因骨性Ⅲ类错[牙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拒绝手术治疗而采用正畸掩饰性治疗的患者97名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骨性畸形的程度分为2组:轻中度骨性组(-4°≤ANB角<0°)和重度骨性组(-8°≤ANB角<-4°),每组按照采用的矫治技术不同又分为2组:传动矫治技术(T组)和MBT矫治技术(M组)。结果 97名患者均已结束治疗。轻中度骨性组:59名患者前牙反[牙合]均解除,磨牙恢复Ⅰ类关系,面型明显改善,但T组中U1/SN角、L1/MP角、Lip-Diff等指标矫治前后的差值与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M组相比上下切牙区牙根吸收程度更轻(P<0.05);重度骨性组:38名患者前牙反[牙合]解除或基本解除,其中14例出现下颌前牙过度舌倾(M组9名,T组5名),面型改善不佳。24例矫治结果较理想的患者,T组中U1-NA值、U1/SN角、L1-NB值、L1/MP角、LLP、Lip-Diff等指标矫治前后的差值与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M组相比上下切牙区牙根吸收程度更轻(P<0.05)。结论相对于MBT矫治技术,传动力矫治技术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时,存在可使面型改善更加明显、上下前牙的代偿倾斜度更小、牙根吸收的风险率更低等优势,应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中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传动矫治技术 掩饰性治疗 牙根吸收
下载PDF
种植体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下颌牙列治疗骨性Ⅲ类错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范少轻 周彦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1-539,共9页
目的:研究使用种植体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下颌牙列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轻到中度骨性Ⅲ类错患者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6~38岁,平均(21.5±5.6)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使用下颌外斜线区种植体支抗整体远中移... 目的:研究使用种植体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下颌牙列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轻到中度骨性Ⅲ类错患者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6~38岁,平均(21.5±5.6)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使用下颌外斜线区种植体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下颌牙列。患者在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共计26个软硬组织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矫治结束后患者磨牙关系均达到中性关系,侧貌改善。治疗后ANB角增大(0.80±1.02)°,P<0.05,Wits值增大(1.67±1.74)mm,P<0.05;L1-NB距离减小(2.64±1.50)mm,P<0.05;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远中移动(3.26±1.95)mm,P<0.05;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尖远中移动(0.79±1.27)mm,P<0.05;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颊尖远中移动(3.06±1.80)mm,P<0.05。下颌牙齿与下颌平面的夹角:L1/MP角度减小(6.37±8.53)°,L5/MP角度减小(10.59±8.50)°,L6/MP角度减小(11.48±7.22)°,L7/MP角度减小(15.72±7.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唇和审美平面距离减小(1.70±1.59)mm,P<0.05。结论:种植体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下颌牙列能够有效治疗恒牙期骨性Ⅲ类错,侧貌改善良好;下颌牙齿发生有控制的倾斜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骨性 种植体支抗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骨种植钉前牵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孟耀 刘进 +3 位作者 郭鑫 邓凯雄 刘曼 周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研究采用骨种植钉前牵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需行前牵引矫治的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双侧上颌颧牙槽嵴植入骨种植钉配合面框式前牵引,平均治疗时间为9个月,力值为(3.5±0.1)N。治... 目的研究采用骨种植钉前牵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需行前牵引矫治的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双侧上颌颧牙槽嵴植入骨种植钉配合面框式前牵引,平均治疗时间为9个月,力值为(3.5±0.1)N。治疗前后头影测量采用Legan&Burstone软组织分析法以及相关硬组织测量,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Ⅲ类错均得到改善,鼻底趋于丰满,颏部顺时针旋转,侧貌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下唇突度减小,软组织上下面高比、鼻唇角、上唇突度及颏唇沟深度无明显变化。上前牙无明显变化,下前牙舌倾,上颌骨向前生长,A点前移,SNA、ANB增大;SNB减小,下颌骨顺时针旋转。结论骨种植钉前牵引可促进上颌生长,使面中份丰满,且对上颌前牙轴倾度无影响,从而纠正骨性Ⅲ类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种植钉 骨性类错 前牵引 面部软组织改变
下载PDF
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晓歌 陈扬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813-816,共4页
Ⅲ类错畸形是一种与遗传及发育相关的颌面畸形,随生长呈加重趋势。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应用矫形力进行上颌前牵引治疗,可以矫治上颌发育不足产生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改善上颌骨发育,获得较理想的面型。但多年以来,正畸医... Ⅲ类错畸形是一种与遗传及发育相关的颌面畸形,随生长呈加重趋势。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应用矫形力进行上颌前牵引治疗,可以矫治上颌发育不足产生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改善上颌骨发育,获得较理想的面型。但多年以来,正畸医师在其治疗时机的选择,联合快速腭扩展的疗效评价,支抗及长期稳定性评价等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仅就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骨性类错[牙合]畸形 正畸治疗
下载PDF
骨支抗装置与上颌面具前牵引装置治疗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石慧 葛红珊 +1 位作者 陈露祎 李志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对骨支抗装置与上颌面具前牵引装置治疗青少年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等数据库,查找种植支抗装置与上颌面具前牵引装置治疗青少年骨性Ⅲ类错颌临床效果的文... 目的对骨支抗装置与上颌面具前牵引装置治疗青少年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等数据库,查找种植支抗装置与上颌面具前牵引装置治疗青少年骨性Ⅲ类错颌临床效果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对2种方法治疗前后SNA、SNB、ANB、ANS-Me、Wits和U1-PP的变化值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7篇文献,其中3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非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支抗治疗组较上颌面具前牵引组SNA变化值增加,ANS-Me、Wits、U1-PP变化值减小(P<0.05),SNB、ANB变化值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支抗装置与上颌面具前牵引装置治疗青少年骨性Ⅲ类错颌相比,可以增加上颌骨的前移量,并较好地控制上颌前牙的唇倾度,但结果仍然需要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支抗 前牵引 青少年 骨性类错颌 META分析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上颌拔牙与不拔牙去代偿对双颌手术矫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冰 秦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畸形双颌手术患者术前正畸上颌拔牙与不拔牙去代偿的效果及对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其中18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另18例未拔牙。对2组病...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畸形双颌手术患者术前正畸上颌拔牙与不拔牙去代偿的效果及对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进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其中18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另18例未拔牙。对2组病例术前正畸后及治疗结束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正畸后,拔牙组的U1-SN、鼻唇角(Cm-Sn-UL)和覆盖都较非拔牙组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下颌平均后退(8.66±1.42)mm,非拔牙组下颌平均后退(6.21±3.06)mm,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拔牙组ANB、U1-SN、NA-PA在正常值范围内(P>0.05)。结论在骨性Ⅲ类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中,上颌拔牙术前正畸能够更彻底地去代偿,真实反映原有骨性畸形,使下颌能够后退至更加理想的位置,从而更好地矫治凹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拔牙 去代偿 侧貌
下载PDF
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不同年龄骨性Ⅲ类错的硬组织变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明 王春玲 +1 位作者 何谨 时伯红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研究年龄对于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5例3.15岁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分成3组,在矫治前、矫治后分别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3组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个年龄组矫治后均发生了显著... 目的研究年龄对于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5例3.15岁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分成3组,在矫治前、矫治后分别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3组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个年龄组矫治后均发生了显著的硬组织变化,且这些硬组织指标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年龄对于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效果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矫治后上颌骨以及下颌骨的位置均与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骨性安氏类错(牙合) 硬组织 年龄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弓、基骨弓宽度及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颖 肖丹娜 +2 位作者 孙留振 范向飞 高辉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3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基骨弓宽度及二者协调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3例为实验组,47例个别正常(牙合)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扫描颌面部,将扫描后图像导入Mimics10.01图像...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基骨弓宽度及二者协调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3例为实验组,47例个别正常(牙合)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扫描颌面部,将扫描后图像导入Mimics10.01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测量牙弓宽度、基骨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宽度之差,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牙弓宽度与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下颌牙弓宽度大于正常(牙合),其中下颌第一磨牙处平均宽度正常(牙合)为(56.26±3.09)mm,骨型Ⅲ类患者为(57.78±3.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基骨弓宽度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处正常(骀)为(59.11±5.97)mm,骨型Ⅲ类患者为(56.23±5.28)mm,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基骨弓宽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在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处分别为(47.44±2.96)mm、(59.81±3.87)mm和(76.20±4.20)mm,与正常(牙合)相比差异显著(P<0.05).骨性Ⅲ类错(牙合)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值均小于正常(牙合)(P<0.01),而牙弓宽度差值仅在尖牙处差异显著(P<0.05),其余牙位测量项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①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基骨宽度发育不足,下颌基骨宽度发育过度.②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宽度不协调表现在基骨水平,牙弓对基骨弓宽度不调有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 牙弓宽度 基骨弓宽度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丁帅 马慧敏 +1 位作者 张婕 李小彤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35例成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T0)、手术前(T1)、手术后(T2)、治疗完成拆除矫治器(T3)4个时期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骨性、...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35例成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T0)、手术前(T1)、手术后(T2)、治疗完成拆除矫治器(T3)4个时期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骨性、牙性硬组织测量项目11项,和反映软组织侧貌改变的角度、距离项目15项,各软硬组织在4个时期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个时期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检验)。结果(1)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T3-T0),面凸角增大、软组织面角减小、鼻唇角增大、上唇突度增大、下唇突度减小(P<0.05),侧貌有了极大改善;(2)术前正畸治疗(T1-T0),上唇突度减小(P<0.05);(3)正颌手术前后(T2-T1),上下唇突点下降[UL-HRL增大(1.93±2.89) mm,LL-HRL增大(3.56±3.80) mm](P<0.05);(4)正颌手术后至最终治疗完成阶段(T3-T2),各软硬组织相对比较稳定(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侧貌有了极大改善;术前正畸去代偿治疗,软组织侧貌进一步恶化;正颌手术后至最终治疗完成阶段,软硬组织相对比较稳定;需注意伴随着手术,上下唇突点的向下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软组织侧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