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合作组织扩员的学理与政治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曾向红 李廷康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0-155,160,共36页
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第十三次峰会的召开,以及俄罗斯就该组织的扩员问题发表官方看法后,上合的扩员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旨在对上合扩员进行学理和政治分析,前者重在比较上合扩员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后者则主要讨论上合... 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第十三次峰会的召开,以及俄罗斯就该组织的扩员问题发表官方看法后,上合的扩员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旨在对上合扩员进行学理和政治分析,前者重在比较上合扩员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后者则主要讨论上合成员国、尤其是俄罗斯与中国在上合定位以及扩员方面的差异。通过考察发现,上合扩员的成本超出了其收益,而且俄罗斯与中国在扩员问题上存在分歧,因此可以预计,上合在近期内不太可能实现扩员。在此背景下,上合需要加强组织内部的机制建设,同时着重处理成员国之间存在的分歧、项目实施存在的资金缺口以及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等问题,以保障上合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扩员 成本 收益 中俄关系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与欧亚一体化--两大战略项目相结合的前景 被引量:15
2
作者 С.比留科夫 班婕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57,共27页
"丝绸之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项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配合该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金融机构。俄罗斯政府加入了亚投行,也愿意在欧亚区域与中国的丝绸之路项目进行合作与对接。但在俄罗斯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观点... "丝绸之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项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配合该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金融机构。俄罗斯政府加入了亚投行,也愿意在欧亚区域与中国的丝绸之路项目进行合作与对接。但在俄罗斯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观点认为俄罗斯能从中获益,也有的观点认为俄罗斯会被边缘化,特别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把"丝绸之路"项目与欧亚经济联盟结合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现实性,不仅会带动中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推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 欧亚一体化 中俄关系 中亚国家
原文传递
俄罗斯“转向东方”战略评析——动机、愿景与挑战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博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75,共27页
"转向东方"是当前俄罗斯整体外交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在俄国内,围绕着"转向东方",存在着优先发展能源出口产业和吸引投资两种不同的政策主张。"乌克兰危机"之后,俄政府开始加速实施这一战略。"转向东... "转向东方"是当前俄罗斯整体外交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在俄国内,围绕着"转向东方",存在着优先发展能源出口产业和吸引投资两种不同的政策主张。"乌克兰危机"之后,俄政府开始加速实施这一战略。"转向东方"承载了普京政府发展能源经济、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缩小俄东西部差距以及维持"亚太国家"身份四重战略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经济结构单一、亚太地区原有的地缘政治博弈和俄本身的"重欧轻亚"文化认同因素的制约,尚未达成预期效果。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区域影响力使其成为该战略最为重要的目标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外交 俄罗斯转向东方 乌克兰危机 中俄关系
原文传递
中俄教育合作:历史、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宏 冉甜 《俄罗斯研究》 2024年第1期64-84,共21页
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已成为推动全球社会进步和文明交流的关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俄两国致力于加强彼此间的教育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对两国文化交流乃至“民心相通”具有深远影响,更为大国之间的文明互鉴和共同发展树立了典范,也是践行... 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已成为推动全球社会进步和文明交流的关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俄两国致力于加强彼此间的教育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对两国文化交流乃至“民心相通”具有深远影响,更为大国之间的文明互鉴和共同发展树立了典范,也是践行新型大国关系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旨在研究中俄教育合作的历史和发展趋势,重点关注双方合作的领域、项目的成果以及对双方教育的影响。同时,文章将进一步分析未来中俄教育合作的潜在机遇,以期为两国教育合作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教育合作 中俄关系 中俄人文交流 中俄文化年
原文传递
欧亚地缘政治形势与大国博弈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永全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9,共17页
欧亚地区对于中国发展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欧亚地区地缘政治进程有着密切联系,7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欧亚地区或者与之相关。欧亚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决定了该地区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欧亚地区对于中国发展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欧亚地区地缘政治进程有着密切联系,7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欧亚地区或者与之相关。欧亚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决定了该地区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当前欧亚地缘政治进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美国与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博弈、后苏联主权国家建设进程及其多元外交、中俄两国在欧亚地区的对接合作等。欧亚地区也是各种地缘政治理念和国际关系行为体碰撞的舞台,既有冷战思维、行为的遗毒,也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多极世界理念的实践。新冠疫情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各国开始更加重视主权和民族利益,更加关注在复杂的世界变局中谋求公平、公正的合作进程。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正成为欧亚地区和平与稳定不可替代的积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地缘政治 中俄关系 多边战略稳定 欧亚一体化
原文传递
中俄科技创新合作: 模式重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9
6
作者 高际香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97-115,156,157,共21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正在重塑全球政治和经济版图,重构国际分工格局。鉴于科技创新范式的巨大变化,国家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激烈竞争与包容合作并存、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交融渐成大势。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正在重塑全球政治和经济版图,重构国际分工格局。鉴于科技创新范式的巨大变化,国家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激烈竞争与包容合作并存、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交融渐成大势。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严峻挑战,审慎评估中俄两国科技创新实力变化和创新合作的新理念,构建新模式,明确新路径,至少具有三重意义:助力各自在高科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新时代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全球化。新时期中俄科技创新合作,应当在以面向未来、共创共享、开放包容、优势互补的合作新理念指引下,在以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各类平台托举支撑、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合作新模式推动下,进一步为合作路径优化赋予新内涵:完善合作机制顶层设计;深化基础研究领域合作;加强高技术产业合作,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重点项目合作,力争取得实效;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合作中的主体作用;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合作服务平台;共同推进多边机制下的全球创新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科技创新合作 创新发展
原文传递
大变局背景下中俄战略协作的多边路径和议程设置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隆 《俄罗斯研究》 2024年第1期104-127,共24页
随着世界大变局的加速演进,通过多边路径深化战略协作,成为展现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普惠价值和世界意义的重要面向。在地区冲突延宕导致的安全困境、互动范式转变加剧的发展困境、战略互信赤字构成的治理困境,以及各国角... 随着世界大变局的加速演进,通过多边路径深化战略协作,成为展现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普惠价值和世界意义的重要面向。在地区冲突延宕导致的安全困境、互动范式转变加剧的发展困境、战略互信赤字构成的治理困境,以及各国角色认知变化引发的秩序困境的复杂挑战下,中俄两国需要在自我定位、共同感知和外部需求的三重驱动下,把引领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机制发展作为深化战略协作的最佳实践区。一方面,协调上合组织的治理重心和功能边界,平衡机制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挖掘互补优势和创新潜力。另一方面,提升金砖合作的环境适应力和韧性,协调多元诉求并强化利益融合,借助“中俄经验”探索合作试点,提高风险识别与对冲能力,将多边框架下的战略协作实践,作为建设性改革完善国际秩序,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进程的“中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多边路径 全球治理 中俄战略协作 世界多极化
原文传递
危机与全球转型:中俄与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被引量:1
8
作者 邢广程 黄仁伟 +1 位作者 维多利亚·潘诺娃 瓦西里·卡申 《俄罗斯研究》 2024年第1期37-49,共13页
2024年,中俄将迎来建交75周年。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从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定位历经数次提升,稳步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当前,中俄关系已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具有强劲内生动力和... 2024年,中俄将迎来建交75周年。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从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定位历经数次提升,稳步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当前,中俄关系已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具有强劲内生动力和高度成熟的一对大国关系,堪称当代国际关系的典范。在中俄双边关系方面,中俄两国需要继续推进务实合作。在维护地区和世界稳定方面,中俄两国的双边关系存在溢出效应,对世界安全、稳定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面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中俄两国需要继续就转向东方和面对西方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并避免在两国关系性质的判定方面出现异常。俄乌冲突的发生使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出现了“新格局”。对中俄而言,“新格局”意味着整个世界的供应链、产业链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能源体系的变化、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以及北亚板块的出现。中俄两国需协作提高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协作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带来的挑战;协作外交事务,提升两国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创新性发展,聚焦对中俄和所有金砖国家更加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互联互通、产能建设、经贸关系等领域。推动中俄人文交流,提升两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 金砖国家 新型大国关系 世界秩序
原文传递
“转向东方”话语下的中俄“东北-远东”地方合作
9
作者 崔珩 《俄罗斯研究》 2024年第1期154-173,共20页
普京在2012年开启第三个总统任期后,迅速将以远东开发为载体的“转向东方”政策提上议事日程。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进一步将“转向东方”作为国家外交突围、经济纾困的主要策略。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在遭受西方阵营集体排挤的... 普京在2012年开启第三个总统任期后,迅速将以远东开发为载体的“转向东方”政策提上议事日程。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进一步将“转向东方”作为国家外交突围、经济纾困的主要策略。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在遭受西方阵营集体排挤的情况下,“转向东方”更是成为俄罗斯避免经济被完全排除在全球循环之外的主要依托,也是为俄罗斯经济寻找新增长点的希望。“东北-远东”地方合作是俄罗斯“转向东方”以及中国“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成果之一。比较2012年和2022年的“转向东方”,心理、经济、地理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当前俄罗斯“转向东方”的面貌与十年前相比有不同的呈现,主要表现为:在心理结构上,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危机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在经济结构上,中国长期高速发展使得俄罗斯“转向东方”依赖中俄合作;在地理结构上,“软硬”基础设施缩短了俄罗斯与东亚的空间距离。与2012年相比,2022年以来俄罗斯“转向东方”无疑更接近于战略选择,而非技术性调整。俄罗斯正以空前开放的姿态面向与中国的合作,为未来中俄“东北-远东”地方合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中俄关系 “转向东方” 中俄“东北-远东”合作
原文传递
乌克兰危机与西方的中俄关系认知及转换前景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青松 马岳达 曾维政 《俄罗斯研究》 2024年第1期128-153,共26页
乌克兰危机被称为“21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成为西方研究界再度强烈关注中俄关系“风吹草动”的催化剂。这些研究中,既有以宣扬两国关系脆弱性、结盟、存异为内核,并配合一些政客唱衰、抹黑、离间中俄关系的所谓“主... 乌克兰危机被称为“21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成为西方研究界再度强烈关注中俄关系“风吹草动”的催化剂。这些研究中,既有以宣扬两国关系脆弱性、结盟、存异为内核,并配合一些政客唱衰、抹黑、离间中俄关系的所谓“主流”认知,也有以强韧性、去等级化、求同为内核,尝试客观理解新型中俄关系内涵的“逆流”洞见。从危与机的辩证法角度看,“主流”与“逆流”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可能性。然而,考虑到乌克兰危机恰逢新旧世界转换的关键时刻,西方关于中俄关系的认知要想从“逆流”转变成新的“主流”,显然将经历曲折复杂的过程,尤其是作为已被固化为西方意识形态组成部分的“主流论调”,还会继续成为“‘逆流’而上”难以跨越的一道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乌克兰危机 俄乌冲突 全球转型 认知转换
原文传递
对“中国倡议”的不同反应——俄罗斯在上合组织中的国际制度行为选择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杰进 邹金水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79,共26页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不仅要积极地提出"中国倡议",还要关注其他国家对"中国倡议"的反应。在上合组织制度建设过程中,同样是中国提出的制度倡议,为什么俄罗斯有的表示支持,有的表示有条件地支持,有的却加以反...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不仅要积极地提出"中国倡议",还要关注其他国家对"中国倡议"的反应。在上合组织制度建设过程中,同样是中国提出的制度倡议,为什么俄罗斯有的表示支持,有的表示有条件地支持,有的却加以反对?本文从历史制度主义出发,构建了一个解释俄罗斯国际制度行为选择的分析框架。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威胁程度和中国所提制度倡议的网络效应,是影响俄罗斯国际制度行为选择的两大主要因素。"9·11"事件以后,美国对中亚地区进行全方位渗透,俄罗斯面临来自全球性霸权国的威胁程度增加。在此战略情境中,俄罗斯以制度合作的心态对待中国在上合组织中提出的制度建设倡议:针对网络效应低的银联体倡议和网络效应高的自贸区倡议,俄罗斯分别采取了支持和有条件支持的态度。而"颜色革命"之后,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影响力被削弱,俄罗斯面临来自全球性霸权国的威胁程度降低。在这一新的中亚地区战略情境中,俄罗斯开始以制度竞争的思维来对待中国倡议:针对网络效应低的道路运输协定倡议和网络效应高的开发银行倡议,分别采取了有条件支持和不支持的政策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倡议 上合组织 中俄关系 上合组织制度建设
原文传递
中国、美国、俄罗斯“C5+1”机制的比较与评析
12
作者 韩豪杰 金新 《俄罗斯研究》 2024年第1期174-196,共23页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大国竞争不断加剧,中亚地区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各主要大国纷纷采取“小多边”的合作新模式与中亚国家展开互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三个域外大国相继同中亚五国构建了“C5+1”机制。通...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大国竞争不断加剧,中亚地区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各主要大国纷纷采取“小多边”的合作新模式与中亚国家展开互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三个域外大国相继同中亚五国构建了“C5+1”机制。通过横向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美、俄三国的“C5+1”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中共性在于这些机制都是以自身与中亚五国的利益契合为构建的基础,以元首峰会和外长会晤为主要对话形式,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卫生为主要合作领域;差异在于机制的其他对话形式不同,主要合作领域内关注的议题不同,主要合作领域外关注的其他领域不同,以及对外联系的对象不同。而通过纵向剖析可以发现,三国构建的“C5+1”机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短板,机制间形成了复杂的竞合关系。这意味着各机制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又无法排斥其他机制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与运行。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发挥和扩大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补齐机制短板,保证中国-中亚机制的稳健运行,以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1”机制 中国与中亚五国 中俄关系 美俄关系
原文传递
新形势下的俄中政治对话:成果和共同任务
13
作者 伊戈尔·莫尔古洛夫 陈胜男(翻译) 《俄罗斯研究》 2024年第1期3-8,共6页
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从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定位经历数次提升,稳步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中俄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发展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双方... 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从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定位经历数次提升,稳步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中俄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发展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始终坚定相互支持,坚定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团结进步力量,不断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共识。中俄关系已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具有强劲内生动力和高度成熟的一对大国关系,堪称当代国际关系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全球转型 世界秩序
原文传递
全球转型、俄乌危机与中俄关系
14
作者 冯绍雷 《俄罗斯研究》 2024年第1期9-36,共28页
全球转型是理解俄乌危机和分析大国国际行为的总体背景,而俄乌冲突又会对全球转型的内涵与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历史地看,国际秩序呈现出周期演进的特点,但正出现“变轨”,并呈高度不确定性。俄乌冲突是当代全球转型的一个“镜像”,它映... 全球转型是理解俄乌危机和分析大国国际行为的总体背景,而俄乌冲突又会对全球转型的内涵与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历史地看,国际秩序呈现出周期演进的特点,但正出现“变轨”,并呈高度不确定性。俄乌冲突是当代全球转型的一个“镜像”,它映射出这一关键时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俄乌冲突的爆发大大加速了全球转型的演进节奏,无情揭示出被遮蔽的各类矛盾,也催化“决战心态”的涌动。俄乌冲突影响下,在世纪之交的全球转型中形成的“再转型”趋势被扭曲成为意识形态对抗性叙事。俄乌危机披露了全球转型深层结构变迁中的若干趋势,也反映出原有的“单数全球化”进程正在向“复数全球化”过渡。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中俄合作需要在全球转型的关键领域与核心地区表现出它不可替代的建设性和强劲的穿透力。“亚洲地中海”就是这样一个能够体现当前中俄合作高度与前瞻性的构想。以“亚洲地中海”为目标的中长期区域构建,尽管还面临诸多艰难挑战与尚待克服的障碍,但这一范畴,若付诸实施,不仅将会为中俄合作带来新机会,而且会对整体的全球转型带来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转型 俄乌危机 中俄关系 复数全球化 “亚洲地中海”
原文传递
试析新时代中俄关系的历史逻辑、内生动力与独立价值
15
作者 王玏 刘军 《俄罗斯研究》 2024年第1期50-63,共14页
中俄建交75周年以来,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一边倒”到1989年的“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再到1991年从中苏到中俄关系的平稳顺利过渡,这些重大时间节点在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发挥着“历史开篇”、“历史转折”和“历史经验”的关键作用。中俄... 中俄建交75周年以来,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一边倒”到1989年的“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再到1991年从中苏到中俄关系的平稳顺利过渡,这些重大时间节点在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发挥着“历史开篇”、“历史转折”和“历史经验”的关键作用。中俄关系的过去和现在都深刻地揭示了中俄长期睦邻友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必然要求和必然走向,这是新时代中俄关系清晰的历史逻辑。中俄双方基于安全、发展与复兴的内在驱动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双边关系向前推进、不断实现新飞跃的强大内生动力。中俄关系作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其独立价值体现在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影响;双方的关系在为两国安全、发展与复兴大局服务的同时,作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还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和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历史逻辑 内生动力 独立价值
原文传递
俄罗斯外交转型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莹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32,共10页
2012年以来,内部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普京重新当选总统等因素促使俄罗斯外交出现转型,乌克兰危机则加速了这一转型进程。本文分析了俄罗斯外交转型的传统背景和现实原因,认为此次转型背后有一个必然和偶然变量累... 2012年以来,内部政治经济局势的动荡、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普京重新当选总统等因素促使俄罗斯外交出现转型,乌克兰危机则加速了这一转型进程。本文分析了俄罗斯外交转型的传统背景和现实原因,认为此次转型背后有一个必然和偶然变量累积的过程。俄罗斯对欧亚和亚太地区的战略、国家软实力和国家认同建设领域都做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不仅注重围绕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改变外交政策,也通过改变公共外交方略和整合国内政治认同来影响外交工作的绩效。这些转型特点不仅体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所具有的连续性和渐变性,也对中俄关系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两国可能在某些领域出现利益、观念和政策的冲突,但这种挑战并不能埋没中俄采取适当方式将矛盾化为机遇、进一步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外交转型 国家战略 中俄关系
下载PDF
俄罗斯对华认知的新变化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文 张婷婷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87,共21页
俄罗斯对华认知延续着多年友好合作的方向。近年来的事实表明,这一趋势体现为总体上进一步积极评价中国在政治、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治理经验,强调互信互鉴,深化与中国在多领域的合作。当前这种变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形成之中,在舆论多元的... 俄罗斯对华认知延续着多年友好合作的方向。近年来的事实表明,这一趋势体现为总体上进一步积极评价中国在政治、经济、金融等领域的治理经验,强调互信互鉴,深化与中国在多领域的合作。当前这种变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形成之中,在舆论多元的背景下,尚显示一定的脆弱性。为此,有必要深化实践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加强相互信任,进一步充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拓展其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对华认知 中俄关系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互信
原文传递
俄罗斯和中国是欧亚联合体的两个顶梁柱 被引量:4
18
作者 B.马良文 郭小丽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42,共15页
未来的欧亚大陆有可能成为以俄中两国为基础的具有超文明性的联合体。它不仅具有地区意义,更有世界意义。与西方地缘体系自我认同的原则相反,这个体系的理论基础是自我区别原则与协同原则,将"玄同"、"混合"等中国... 未来的欧亚大陆有可能成为以俄中两国为基础的具有超文明性的联合体。它不仅具有地区意义,更有世界意义。与西方地缘体系自我认同的原则相反,这个体系的理论基础是自我区别原则与协同原则,将"玄同"、"混合"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的"关系"范畴纳入其中。中国社会的协同和网状特性,以及相应的欧亚元文明的双层结构,对改变世界秩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外,欧美世界体系和欧亚世界体系并不一定彼此冲突,按照协同原则,两种体系可以同时并存,形成彼此之间能够互补的、多种地缘体系共存的世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俄中应加强人文等诸多领域的深入而又全方位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欧亚超文明联合体 欧亚大陆 中俄人文对话
原文传递
中俄正常关系的再思考:理论、历史与未来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滨 《俄罗斯研究》 2023年第4期23-55,共33页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对中俄关系的强烈质疑和诋毁,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认知层面的极度线性思维方式和强烈的意识形态取向。本文对中俄数百年交往史进行了梳理和研判,认为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种摆脱了近代极不对称形...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对中俄关系的强烈质疑和诋毁,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认知层面的极度线性思维方式和强烈的意识形态取向。本文对中俄数百年交往史进行了梳理和研判,认为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种摆脱了近代极不对称形态和冷战时期高度意识形态化的、高水平的、正常的互动机制。这一定位不仅是对西学中缺失中间层次的“有限论”和“威胁论”的必要矫正,也是对极化的“西方主义”的批判。中俄关系的深化与扩展对欧亚大陆的稳定和繁荣而言不可或缺,也为国与国、不同文明之间预防、掌控和处理危机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有限论 威胁论 西方主义
原文传递
构建多极化世界格局: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与中俄关系新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弗拉基米尔·亚库宁 曹亮(翻译) +6 位作者 马克西姆·维利索夫 杨辉(翻译) 蓝志勇 安德烈·斯克利巴 许昌志 余逊达 王雨萌 《俄罗斯研究》 2023年第4期56-99,共44页
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系统性危机的集中爆发与世界秩序的变化一直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世界秩序仍是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现有国际组织和机构却无力预防和解决危机及冲突。北约东扩最终导致了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了特... 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系统性危机的集中爆发与世界秩序的变化一直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世界秩序仍是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现有国际组织和机构却无力预防和解决危机及冲突。北约东扩最终导致了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了特别军事行动,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进一步推动了俄罗斯外交政策“转向东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国家力量的相对走弱,使美国主导单极格局力不从心;“全球南方”力量上升,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正加快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多极世界逐渐回归。面对如此复杂且严峻的挑战,国家层面应作出适当的政策回应。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合作的相处之道,成为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大国间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对此,中俄两国还需进一步加深相互信任和理解,通过人文交流夯实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政治基础和民意基础;推进双边各领域务实合作,助力两国实现各自发展振兴目标;进一步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致力于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关系 全球系统性危机 俄罗斯“转向东方” 构建多极化世界格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