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DNA氧化损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马爱国 刘四朝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 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 C(VC)对细胞 DNA损伤和诱导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 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0 .1、0 .2 5及 0 .5mmol/L VC,观察 Hela (human trans-formed epithelial)细胞生长情况 ,给予低剂量 H2 O2 (0、5、1 0、... 目的 : 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 C(VC)对细胞 DNA损伤和诱导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 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0 .1、0 .2 5及 0 .5mmol/L VC,观察 Hela (human trans-formed epithelial)细胞生长情况 ,给予低剂量 H2 O2 (0、5、1 0、2 5μmol/L)诱导 DNA氧化损伤 ,采用“彗星”电泳技术分析 DNA损伤。结果 : VC为 0 .1、0 .2 5及 0 .5mmol/L三个剂量组的 Hela细胞经过 41 h培养后自发性 DNA损伤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增加。当给予低剂量 5、1 0、2 5μmol/LH2 O2 诱导 DNA氧化损伤时 ,则在 0 .1 mmol/L和 0 .2 5mmol/L两组的 Hela细胞 DNA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无 VC培养 ) ;相反在浓度为 0 .5mmol/L VC培养的 Hela细胞 H2 O2 诱导的 DNA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 在 0 .1和 0 .2 5mmol/L VC剂量下 ,能明显降低 Hela细胞氧化损伤 ,而过高剂量 VC对 H2 O2 诱导的 DNA损伤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因此 ,VC的营养作用、抗氧化作用及毒性作用与其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适量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DNA损伤 抗氧化 慧星电泳法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苯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 被引量:22
2
作者 邢彩虹 李桂兰 +5 位作者 李玉英 曲青山 常平 穆瑞东 王援相 尹松年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目的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研究苯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将接苯工人按累积浓度、历史平均浓度和测定当时 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8hTWA)分组。观察指标包括DNA断裂分... 目的 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研究苯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将接苯工人按累积浓度、历史平均浓度和测定当时 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8hTWA)分组。观察指标包括DNA断裂分级 (将DNA断裂损伤细胞按其损伤程度分级 )及DNA彗星尾长 (彗头末端到彗尾的长度 )。结果 接苯工人DNA断裂程度及DNA彗星尾长 [lg(尾长 +1) ]两个参数 ,接苯组按累积浓度、历史平均浓度和 8hTWA浓度计算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并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结论 彗星试验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苯引起的人类淋巴细胞DNA损伤 ,提示对于检测环境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可能是一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彗星试验 DNA损伤 淋巴细胞 职业性 苯中毒
原文传递
DNA损伤检测—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朱文文 王晓涛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7年第3期6-7,共2页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又称为彗星实验,是一种可以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DNA断裂的技术。近年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特定的DNA损伤、DNA特异性染色、DNA修复、遗传毒理、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该实验方法做了进一步...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又称为彗星实验,是一种可以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DNA断裂的技术。近年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特定的DNA损伤、DNA特异性染色、DNA修复、遗传毒理、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该实验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使改进后的方法更加快速简捷、经济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下载PDF
正己烷致大鼠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DNA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齐宝宁 易建华 +2 位作者 唐国慧 苗江丽 郭剑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研究正己烷(n-hexane)对大鼠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阴性对照组、75、150、300 mg/kg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经腹腔注射染毒4周后,检测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 目的研究正己烷(n-hexane)对大鼠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阴性对照组、75、150、300 mg/kg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经腹腔注射染毒4周后,检测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彗星试验技术(SCGE)检测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大鼠体重随染毒时间而增加,阴性对照组增加最快;随染毒剂量增加,肝组织匀浆中SOD、GSH-Px活力、血清GSH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MDA含量增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细胞SCGE检测彗星尾长、尾DNA(%)、尾矩、Olive尾矩均增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尾矩值与染毒剂量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为0.981,呈正相关(P<0.05)。结论正己烷可引起或增强机体氧自由基反应,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肝细胞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脂质过氧化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下载PDF
钬离子溶液诱导蚕豆根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汪承润 闵莉 +2 位作者 蒋继宏 李宗芸 屈艾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2-697,共6页
运用硝酸钬溶液对蚕豆根尖染毒,提取根尖细胞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取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核异常情况;同时取根尖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表明,钬离子诱导了根尖细胞核异常;在8mg·L-1剂量下,彗星细胞尾长和拖尾细胞数量在24h内... 运用硝酸钬溶液对蚕豆根尖染毒,提取根尖细胞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取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核异常情况;同时取根尖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表明,钬离子诱导了根尖细胞核异常;在8mg·L-1剂量下,彗星细胞尾长和拖尾细胞数量在24h内随着根尖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处理24h时,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出现明显的连续拖尾带型;处理48h后彗星拖尾缩短,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拖尾带型缩短,推测可能发生了DNA修复作用或者交联作用。64mg·L-1剂量处理24h,彗尾缩短且出现核碎裂,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未出现拖尾带型。实验中未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典型DNA"梯状带型"和特征性彗星拖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钬离子 DNA梯状带型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 细胞凋亡 稀土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波 刘承芸 孟紫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2-44,共3页
主要介绍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包括SCGE的原理、方法及其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该技术可用多种污染物的检测且灵敏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即SCGE对大气污染物、重金属、醛类及辐射污染的检测,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具有广阔... 主要介绍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包括SCGE的原理、方法及其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该技术可用多种污染物的检测且灵敏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即SCGE对大气污染物、重金属、醛类及辐射污染的检测,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 环境污染物 DNA损伤
下载PDF
低剂量甲氨蝶呤对DNA的损伤及甲酰四氢叶酸对其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建一 李莉 +1 位作者 彭芸 杜圣家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多次低剂量应用甲氨蝶呤所致BALB/c小鼠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DNA的损伤,并探讨甲酰四氢叶酸对其损伤的保护作用。材料与方法:应用甲氨蝶呤0.5 mg/kg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8周;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及... 背景与目的:研究多次低剂量应用甲氨蝶呤所致BALB/c小鼠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DNA的损伤,并探讨甲酰四氢叶酸对其损伤的保护作用。材料与方法:应用甲氨蝶呤0.5 mg/kg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8周;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单用甲氨蝶呤组细胞尾长及拖尾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而同时应用等量的甲酰四氢叶酸,其细胞尾长及拖尾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SCGE技术可敏感地检测多次应用低剂量甲氨蝶呤造成的DNA损伤,并能反映甲酰四氢叶酸对甲氨蝶呤所致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甲酰四氢叶酸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下载PDF
间二硝基苯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作用的SCGE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徐镜波 杨丽 +2 位作者 赵立群 孙志伟 石龙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采用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生殖细胞共培养法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间二硝基苯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间二硝基苯能够导致生殖细胞DNA链断裂,而且其受损率与剂量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 采用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生殖细胞共培养法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间二硝基苯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间二硝基苯能够导致生殖细胞DNA链断裂,而且其受损率与剂量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间二硝基苯可以引起离体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具有生殖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二硝基苯 支持细胞/生殖细胞共培养法 单细胞凝胶电泳 生殖毒性
下载PDF
不同剂量维生素A摄入对大鼠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韩磊 马爱国 梁惠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43-945,共3页
目的 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A(VA)对DNA氧化及烷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为VA缺乏组 ,及补充VA11 4 3,4 2 86 ,14 2 86 μgRE(视黄醇当量 ) / (kg·d) 3个剂量组。干预时间为 8周。采用单细胞凝胶... 目的 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A(VA)对DNA氧化及烷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为VA缺乏组 ,及补充VA11 4 3,4 2 86 ,14 2 86 μgRE(视黄醇当量 ) / (kg·d) 3个剂量组。干预时间为 8周。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 (SCGE)分析比较不同组之间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 ;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尿中O6-甲基鸟嘌呤 (O6-Methyl-guanine ,O6-MeG)的排出量。结果 DNA损伤分析显示VA缺乏组淋巴细胞DNA自发性损伤明显高于VA补充组 (P <0 0 1)。用H2 O2 诱导淋巴细胞氧化损伤时 ,4 2 86 μgRE/ (kg·d)组的淋巴细胞损伤最轻 (P <0 0 1)。缺乏组大鼠尿中的O6-MeG的排出量随缺乏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 (P <0 0 1)。 4 2 86 μgRE/ (kg·d)组O6-MeG的排出量无明显改变。 14 2 86 μgRE/ (kg·d)组至第 8周时 ,O6-MeG的排出量分别为VA缺乏组、11 4 3和 4 2 86 μgRE/ (kg·d)组的 1 38倍 (P <0 0 5 )、3 5 7倍 (P <0 0 1)和 11 75倍 (P <0 0 1)。 结论 较长时间VA缺乏可导致机体DNA自发性损伤、H2 O2 诱导的氧化损伤及DNA烷化损伤均明显增加 ;高剂量 14 2 86 μgRE/ (kg·d)VA补充对DNA损伤不但无防护作用 ,反而增加DNA损伤 ;适量摄入 4 2 86 μgRE/ (kg·d)的VA能有效地增强DNA抗氧化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VA)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氧化损伤 O^6-甲基鸟嘌呤
下载PDF
用彗星实验和微核实验检测地面水污染的遗传毒性效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齐宝宁 唐国慧 +3 位作者 李劲松 易建华 郭剑锋 苗江丽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彗星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测定鲤鱼红细胞DNA损伤以评价地面水污染遗传毒性效应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微核实验对污染指数(PI)不同的5种河流中采集的鲤鱼的红细胞DNA损伤和微核率进行测定。结果5种... 目的探索应用彗星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测定鲤鱼红细胞DNA损伤以评价地面水污染遗传毒性效应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微核实验对污染指数(PI)不同的5种河流中采集的鲤鱼的红细胞DNA损伤和微核率进行测定。结果5种地面水水源中的鲤鱼红细胞DNA损伤情况不全相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污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趋势与微核实验一致。结论SCGE测定鲤鱼红细胞DNA损伤,可以检测地面水的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 DNA损伤 微核实验 红细胞
下载PDF
番茄红素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致人肺成纤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姜薇 赵晓红 +3 位作者 米生权 李爽 王健 贺旭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大气粗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LF)增殖作用的影响和DNA链的损伤作用以及番茄红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测定PM10、PM2.5以及番茄红素对HLF增殖作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P... [目的]探讨大气粗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LF)增殖作用的影响和DNA链的损伤作用以及番茄红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测定PM10、PM2.5以及番茄红素对HLF增殖作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PM10、PM2.5对HLFDNA的损伤程度以及番茄红素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PM10、PM2.5均能抑制HLF的增殖,当颗粒物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HLF的细胞存活率下降约10%,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细胞存活率进一步下降,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同样质量浓度下比较,PM2.5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大于PM10;PM10和PM2.5均具有明显的DNA损伤作用,当PMs质量浓度仅为50μg/mL时,即能够引起细胞DNA损伤(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P<0.01),但PM2.5的损伤程度小于PM10;番茄红素可以有效地阻止由PM10、PM2.5导致的DNA损伤,浓度为25μmol/L的番茄红素即可明显减轻PMs对HLF造成的DNA损伤。[结论]PMs能抑制HLF的增殖、诱导HLF的DNA链断裂,番茄红素可以有效地减小PMs对HLFDNA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番茄红素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液中DNA损伤的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玉梅 张润玲 石正洪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 :应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DNA损伤与修复情况进行检测 ,判断脑梗死患者DNA损伤水平与病程的关系 .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 2 4例 ,分别在发病 5d内及 2 5~ 2 8d抽取空腹静脉血 3... 目的 :应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液中单个核细胞的DNA损伤与修复情况进行检测 ,判断脑梗死患者DNA损伤水平与病程的关系 .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 2 4例 ,分别在发病 5d内及 2 5~ 2 8d抽取空腹静脉血 3mL ,1 .5mL用于SCGE检测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单个核细胞的彗星率并分析慧尾DNA的含量 .1 .5mL分离血清 ,- 2 0℃保存 ,用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测定 ,同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 2 0例作正常对照 .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液中大多数单个核细胞出现彗星样改变 ,恢复期患者血液中彗星率下降 ,而同龄健康对照者血液中大多数单个核细胞表现为圆形 ,仅少数表现为略带拖尾的荧光改变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NSE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0 .0 1 ) ,而恢复期脑梗死患者NSE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 .结论 :自由基及DNA损伤修复在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 自由基 DNA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下载PDF
砷与5-氮胞苷对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联合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达圣 MORIMOTO Kanehisa +1 位作者 TAKESHITA Tatsuya 吕玉泉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为探讨砷和 5 -氮胞苷对人淋巴细胞 DNA损伤及修复的联合作用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技术比较研究了 5 -氮胞苷与砷同时和前后作用于人类淋巴细胞产生的联合毒性 ,结果显示 10 μmol/ L 5 -氮胞苷和 10 μmol/ L砷单独处理人淋巴细... 为探讨砷和 5 -氮胞苷对人淋巴细胞 DNA损伤及修复的联合作用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技术比较研究了 5 -氮胞苷与砷同时和前后作用于人类淋巴细胞产生的联合毒性 ,结果显示 10 μmol/ L 5 -氮胞苷和 10 μmol/ L砷单独处理人淋巴细胞 2 h引起明显的 DNA泳动 (彗星尾 ) ,但两试剂引起的 DNA泳动 (彗星尾 )间无显著差异 ,5 -氮胞苷前处理与砷后处理 2 h引起的彗星尾与其单独处理组比较非常显著 ,砷前处理与 5 -氮胞苷后处理引起的彗星尾与其单独处理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但较对照组差异显著。 10 μmol/ L 5 -氮胞苷和 10 μmol/ L砷分别单独处理 2 h引起了人淋巴细胞显著的 DNA损伤 (链断裂 ) ,5 -氮胞苷与砷在对淋巴细胞 DNA的损伤上表现为单纯相加作用。 5 -氮胞苷前处理显著增加了细胞对砷的基因毒性的敏感性 ,或砷后处理显著增加了 5 -氮胞苷引起的 DNA损伤 ,5 -氮胞苷后处理 2 h显著抑制了细胞对砷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氮胞苷 人淋巴细胞 DNA损伤 联合作用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
下载PDF
硝基苯对斑马鱼细胞DNA的损伤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伟兴 范兆廷 +1 位作者 方静杰 关庆芝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5-870,共6页
硝基苯是重要的人造化工原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其可能成为水体和环境的污染源。为了解硝基苯对水产动物可能的致毒作用,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检测了不同浓度硝基苯染毒后的斑马鱼肝胰脏、肾脏、鳍条表皮和精子细胞DNA的损伤... 硝基苯是重要的人造化工原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其可能成为水体和环境的污染源。为了解硝基苯对水产动物可能的致毒作用,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检测了不同浓度硝基苯染毒后的斑马鱼肝胰脏、肾脏、鳍条表皮和精子细胞DNA的损伤情况。当硝基苯的处理剂量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时(0.017 mg/L),对斑马鱼肝胰脏、肾脏和精子细胞DNA的损伤不明显,分别为30%、33%和4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同样浓度下,鳍条表皮细胞DNA受损率则高达69%。当硝基苯的浓度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时,可引起斑马鱼肝胰脏、肾脏、鳍条表皮和精子细胞DNA的严重损伤。处理剂量为0.106 mg/L时,其受损率分别为48%、62%、61%、82%;0.213 mg/L时分别为42%、87%、76%、56%;在0.425 mg/L时分别为52%、87%、75%、75%;在0.850 mg/L时分别为58%、95%、93%、85%;在1.700 mg/L时分别为62%、90%、99%、83%,以上各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当水环境中硝基苯的浓度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时,对斑马鱼的体细胞及精子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硝基苯的浓度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时,对斑马鱼体细胞和精子细胞具有较强的毒害作用,且细胞DNA的受损率随着硝基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损伤效应。因此,渔业水质标准中硝基苯的浓度不应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硝基苯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下载PDF
用SCGE法观察砷、氟、黄绿青霉素和T-2毒素引起的SGC-7901细胞基因组DNA损伤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树林 青雪梅 孙殿军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 观察砷、氟、黄绿青霉素和 T-2毒素对 SGC-790 1细胞基因组 DNA的损伤作用及特点。方法 染毒剂量 10μmol/ L ,染毒后 4h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结合“彗星图像分析系统”检测 DNA损伤。结果 Na As O2 组尾长明显大于对照组 ;N... 目的 观察砷、氟、黄绿青霉素和 T-2毒素对 SGC-790 1细胞基因组 DNA的损伤作用及特点。方法 染毒剂量 10μmol/ L ,染毒后 4h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结合“彗星图像分析系统”检测 DNA损伤。结果 Na As O2 组尾长明显大于对照组 ;Na F组拖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CIT组总拖尾率、尾长和尾动量均高于对照组 ;而 T-2毒素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Na As O2 、Na F、CIT和 T-2毒素均可引起 DNA损伤 ,但各有特点 ,说明它们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ge 黄绿青霉素 T-2毒素 SGC-79O1细胞基因 DNA损伤 公共卫生学
下载PDF
大鼠吸入氡及其子体后的DNA损伤效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冰燕 童建 +3 位作者 洪承皎 张增利 金念祖 周建伟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研究氡及其子体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肺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 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细胞以及脾和胸腺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雄性SD大鼠吸入氡及其子体的累积剂量分别为66... 研究氡及其子体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肺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 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细胞以及脾和胸腺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雄性SD大鼠吸入氡及其子体的累积剂量分别为66、111、174工作水平月(Working level month, WLM)后,收集BALF细胞,制备肺、脾脏和胸腺组织的单细胞悬液,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检测细胞DNA链的断裂改变。结果表明, 大鼠吸入氡及其子体后,各照射组PBMC、BALF和肺细胞DNA链断裂的迁移长度显著增加(p<0.01)。其中, PBMC与肺细胞DNA损伤有相关性(r =0.887, p<0.01),直线拟合(R2=0.787)的回归方程为Y=0.978X-0.12。在本实验的照射剂量下,氡及其子体能引起PBMC、BALF和肺细胞的DNA链断裂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大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肺细胞 DNA损伤效应 DNA链断裂 辐射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下载PDF
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拮抗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晓梅 孙志伟 +3 位作者 石龙 胡颖 金明华 邱炳源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研究锌金属硫蛋白(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检测锌诱导机体产生ZnMT及体外给予纯品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 体内给予小... 目的 研究锌金属硫蛋白(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检测锌诱导机体产生ZnMT及体外给予纯品ZnMT对甲基汞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结果 体内给予小鼠5mg/kg的锌剂及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01μmol/L的纯品ZnMT均可以减轻甲基汞对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程度,且损伤程度越轻,拮抗作用越明显。结论 ZnMT可以拮抗甲基汞引起小鼠肝细胞DNA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金属硫蛋白 甲基汞 DNA 单细胞凝胶电泳 拮抗
下载PDF
苯职业暴露人群遗传损伤效应的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国彬 陆建华 +3 位作者 周建华 朱祥荣 乔淼 于旭东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探讨苯对职业暴露人群的遗传损伤作用及效应标志物。方法将苯作业工人按累积浓度、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 h-TWA)、工龄等分组,应用血常规检测、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染色体畸变实验,评价苯职业暴露人群和对照人群外周血淋... 目的探讨苯对职业暴露人群的遗传损伤作用及效应标志物。方法将苯作业工人按累积浓度、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 h-TWA)、工龄等分组,应用血常规检测、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染色体畸变实验,评价苯职业暴露人群和对照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染色体损伤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对遗传损伤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接触组工人DNA断裂程度、DNA彗星尾长[lg(尾长+1)]及染色体畸变细胞率3个参数按累积浓度、8 h-TWA计算,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510,r=0.594,r=0.516,均为P<0.01)。按苯职业接触工龄,将60名工人分成3组,即0.5~、12~和22^(a)工龄组,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水平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细胞率(分别为23.7%,31.2%,46.8%)、彗星尾长[分别为(18.12±2.96),(15.18±6.38),(16.32±6.60)μm],有随着苯接触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性别、吸烟等因素对遗传物质的损伤有干扰。彗星试验的检测指标与血常规检测指标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0.01或P<0.05)。结论苯可引起遗传物质的损伤,彗星试验对环境致变物的检测是敏感和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单细胞凝胶电泳 染色体畸变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大鼠死后肝细胞核DNA降解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远 闫平 +1 位作者 胡家伟 孟晓萍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大鼠死后肝细胞核DNA降解规律,分析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为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在大鼠死后30h内,每隔3h取肝组织样本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用共聚焦显微镜摄取彗星图像,应用彗星图像分... 目的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大鼠死后肝细胞核DNA降解规律,分析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为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在大鼠死后30h内,每隔3h取肝组织样本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用共聚焦显微镜摄取彗星图像,应用彗星图像分析软件(IMI1.0)进行图像分析,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死后大鼠的肝细胞在电泳图像上出现明显的彗星形拖尾,其尾长(TL)、尾矩(TM)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0~18h)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二者均与死亡时间(PMI)呈现一定的相关回归关系.结论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可应用于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 DNA降解 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图像分析软件 大鼠 肝细胞
下载PDF
赭曲霉毒素A对BHK细胞毒害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薇 缪德年 +2 位作者 张部昌 顾赛红 赵志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2,共6页
以叙利亚仓鼠肾细胞(BHKcell)为模型,用噻唑兰(MTT)法检测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DNA梯形条带法检测OTA对细胞DNA的损伤,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SOD活力的变化,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 以叙利亚仓鼠肾细胞(BHKcell)为模型,用噻唑兰(MTT)法检测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DNA梯形条带法检测OTA对细胞DNA的损伤,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中SOD活力的变化,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MDA的含量。结果显示:OTA对BHK细胞活力的影响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染毒12h后,2.5、5、10、20和40μg·mL-1OTA剂量组BHK细胞的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至染毒24h,40μg·mL-1OTA染毒剂量组细胞活力下降达90%。OTA对BHK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同样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除2.5μg·mL-1剂量组外,其余各剂量组的彗尾DNA含量和拖尾率差异极显著(P<0.01),40μg·mL-1剂量组的细胞拖尾率是对照组的80倍。40μg·mL-1OTA处理BHK细胞24h后检测到特征性的凋亡梯形条带,而对照组则未检测到。OTA作用于BHK细胞使细胞内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OTA染毒24h后,40μg·mL-1OTA剂量组细胞内SOD活力降低至对照组的25%,培养液中MDA含量较对照组增高了500%。上述结果表明:OTA对BHK细胞活力的影响与细胞内过氧化物的大量生成和抗氧化酶活力下降有关,且对细胞DNA造成损伤,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毒害作用 单细胞凝胶电泳 BHK细胞 DNA条带 SOD MD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