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溶胶粒径对取向硅钢绝缘涂层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崔赵鹏 李跃华 +3 位作者 滕仁昊 王现辉 戴磊 王岭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50-53,共4页
为了探究不同粒径硅溶胶对取向硅钢绝缘涂层性能的影响,分别对使用至少一种粒径硅溶胶的绝缘涂液及涂层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表明:使用小粒径硅溶胶的涂液更稳定,并且能提升涂层与底层的结合程度,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小的铁损;使用大粒径... 为了探究不同粒径硅溶胶对取向硅钢绝缘涂层性能的影响,分别对使用至少一种粒径硅溶胶的绝缘涂液及涂层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表明:使用小粒径硅溶胶的涂液更稳定,并且能提升涂层与底层的结合程度,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小的铁损;使用大粒径硅溶胶能提升涂液的润湿性能,并能有效提升涂层光泽度,使涂层更容易结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时还能略微提升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绝缘涂层 硅溶胶 粒径 耐腐蚀性能 铁损
下载PDF
硅溶胶合成小晶粒ZSM-5分子筛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伟 任立军 王亮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10期88-92,共5页
以液体硅溶胶作为硅源,分别考察水的加入量,模板剂用量,OH/SiO2的变化等因素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在XRD、SEM等分析表征的基础上,对在优化条件下所制备的ZSM-5分子筛进行了结构和催化反应性能研究。合成的小晶粒ZSM-5分子筛具有良好的MT... 以液体硅溶胶作为硅源,分别考察水的加入量,模板剂用量,OH/SiO2的变化等因素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在XRD、SEM等分析表征的基础上,对在优化条件下所制备的ZSM-5分子筛进行了结构和催化反应性能研究。合成的小晶粒ZSM-5分子筛具有良好的MTP反应催化活性,在给定反应条件下,丙烯的选择性达到43.07%,C2=+C3=的选择性为50.2%,P/E比在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溶胶 ZSM-5 小晶粒 分子筛 催化性能评价
下载PDF
烟台四十里湾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欣 邸宝平 +2 位作者 刘东艳 王玉珏 董志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38,共7页
以烟台四十里湾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6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探讨沉积物中生物硅对内湾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污水排放区、垃圾倾倒区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0.71%和0.78%),对应上层水体的富营养化;航道区... 以烟台四十里湾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6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探讨沉积物中生物硅对内湾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污水排放区、垃圾倾倒区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0.71%和0.78%),对应上层水体的富营养化;航道区生物硅含量很低(平均值0.37%),与航船扰动造成的低生产力状况符合。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较好地反映了上层水体的浮游植物状况,并与上层营养盐浓度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沉积环境能够明显影响沉积物中生物硅的沉积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 粒度 表层沉积物 四十里湾
下载PDF
不同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FCC汽油馏分的芳构化研究
4
作者 赵永华 曹春艳 +2 位作者 王海彦 魏民 王奎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共4页
在实验室小型连续流动式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三种不同硅铝比和不同晶粒度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催化裂化汽油馏分(馏程为75~120℃)的芳构化反应的影响,并对不同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进行了酸性表征。结果表明,低硅铝比的HZSM-5其总... 在实验室小型连续流动式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三种不同硅铝比和不同晶粒度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催化裂化汽油馏分(馏程为75~120℃)的芳构化反应的影响,并对不同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进行了酸性表征。结果表明,低硅铝比的HZSM-5其总酸量较大、初始活性较高,但稳定性不好;而高硅铝比的HZSM-5其总酸量较小、稳定性较好,但初始活性不高。HZSM-5分子筛的晶粒度对其催化活性与稳定性影响很大,纳米级HZSM-5分子筛因其晶粒度小、微孔短、孔口多以及位于孔口和外表面的酸中心数量多,其活性高、稳定性好,除具有芳构化性能外还有异构化性能,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催化裂化汽油馏分的烯烃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 分子筛 催化剂 催化裂化 汽油馏 芳构化 硅铝比 晶粒度
下载PDF
铸造用石英砂在砂库中流动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彦磊 于雪峰 刘斌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6-881,共6页
根据砂库实际结构,按1∶30比例制作了试验模型。通过将砂粒染成不同的颜色,研究了石英砂在流出砂库过程中的流动特性。将砂子的40目和50目染上颜色,与未染色的其他目数混合,研究了砂库加砂时的砂子分布。通过设置不同的加砂位置、不同... 根据砂库实际结构,按1∶30比例制作了试验模型。通过将砂粒染成不同的颜色,研究了石英砂在流出砂库过程中的流动特性。将砂子的40目和50目染上颜色,与未染色的其他目数混合,研究了砂库加砂时的砂子分布。通过设置不同的加砂位置、不同的流砂管数量,研究了不同时期流出砂库石英砂的粒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砂子流出不是遵循"先进先出"原则,而是底部→中部→上部→中部→底部;在加砂过程中粗砂都流向了加入口的远端,细砂靠近加入口;砂库下方的斜向导出槽会影响石英砂在模型内流动状态,加剧砂库中砂子的偏析;采用中心加砂,16根管出砂对降低砂子粒度偏析现象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砂 砂库 流动特性 粒度偏析
下载PDF
红硅石生料直接在感应电炉炉衬上的应用
6
作者 李景仁 刘树文 孙克成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58-63,共6页
通过生产性对比试验证明:我国富产而价廉的红硅石生料代替稀缺昂贵的精制石英砂打结感应电炉炉衬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具有不开裂、不挂渣和易清炉等特点.红硅石材料抗酸性氧化渣侵蚀和热稳定性优良其理论根据主要是石英晶粒细小和含有利... 通过生产性对比试验证明:我国富产而价廉的红硅石生料代替稀缺昂贵的精制石英砂打结感应电炉炉衬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具有不开裂、不挂渣和易清炉等特点.红硅石材料抗酸性氧化渣侵蚀和热稳定性优良其理论根据主要是石英晶粒细小和含有利于晶体转化的“促进剂”.在电炉炉衬上应用仍有潜力。可进一步通过实验寻找最佳方案,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硅石 石英砂 晶体 感应电炉炉衬 热稳定性 促进剂 石英晶粒 生料
下载PDF
仪器玻璃熔制试验用粉石英原料的分析研究
7
作者 幸芦笙 李剑白 +2 位作者 邹晓平 魏森泉 汤季田 《江西科学》 199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分析研究了粉石英的物理、化学特性、矿物成分及粒度等。研究表明,粉石英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SiO_2含量大于95%,是一种标准的α-石英,其粒度组成呈现规律性的“双峰态”特征。生产试验表明,用粉石英代替脉石英熔制玻璃是可行的。
关键词 粉石英 粒度 石英 玻璃 熔制
下载PDF
中频感应电炉硅溶胶湿法筑炉
8
作者 张锡联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67-1269,共3页
中频感应电炉湿法筑炉采用硅溶胶作粘结剂,石英砂作耐火材料。特点是硅溶胶是二氧化硅的水基溶胶,能很好地湿润砂粒表面,在混和过程中粉料粘覆在砂粒上,形成"球团状",使炉衬打结得密实,提高炉衬使用寿命。
关键词 中频电炉 硅溶胶 炉衬材料 颗粒级配
下载PDF
氧化硅气凝胶对Al-4Cu-0.1Sn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耀 甘章华 +3 位作者 卢献忠 吴传栋 倪倩 吴浩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209,共7页
采用铸造、冷轧和T6热处理制备了SiO_(2)气凝胶(SA)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SA含量对Al-4Cu-0.1Sn合金显微组织(铸态与冷轧T6态)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能有效地加入到Al-4Cu-0.1Sn合金中,并以球状形式均匀的分布在晶粒内部。... 采用铸造、冷轧和T6热处理制备了SiO_(2)气凝胶(SA)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SA含量对Al-4Cu-0.1Sn合金显微组织(铸态与冷轧T6态)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能有效地加入到Al-4Cu-0.1Sn合金中,并以球状形式均匀的分布在晶粒内部。铸态下,随着SA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显微硬度呈上升趋势。当SA含量为0.02%时,合金平均硬度(HV)达到最高85,相对于未添加SA的合金提升了49%,但铸态下添加SA的合金拉伸性能略微下降;冷轧T6态下,当SA含量为0.02%时,合金硬度(HV)为138。随着SA增加,合金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SA含量为0.04%时,合金屈服强度达到320 MPa,抗拉强度达到401MPa,相比于未添加SA的合金提升了10.3%和10.7%。添加SA能够提高铸态Al-4Cu-0.1Sn合金硬度的机理是其细化了铸态合金的晶粒,并使晶界处第二相由粗大的骨骼状变成细小的非连续状。添加SA提高冷轧T6态强度的机理是细化了Al_(2)Cu相并消除了Al_(7)Cu_(2)Fe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气凝胶 Al-4Cu-0.1Sn合金 晶粒细化 硬度提升 强化机理
原文传递
利用激冷下析出的SiO_2粒子改善钢的焊接性能
10
作者 罗海文 赵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9-254,共6页
基于氧化物冶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利用激冷获得的细小SiO2粒子,钉扎焊接高温区晶粒晶界、细化晶粒以及改善组织的设想,并通过试验研究了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得出如下结论:激冷下SiO2粒子直径在2μm左右,仍然较大,且不具... 基于氧化物冶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利用激冷获得的细小SiO2粒子,钉扎焊接高温区晶粒晶界、细化晶粒以及改善组织的设想,并通过试验研究了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得出如下结论:激冷下SiO2粒子直径在2μm左右,仍然较大,且不具备在晶界处集中析出的特点,故在高温下钉扎晶界的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冶金 二氧化碳 晶粒细化 低合金高强度钢
下载PDF
二氧化硅粒径对酸性硅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许念强 顾建祥 +1 位作者 罗康 郑松保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对酸性硅溶胶稳定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硅粒径的增加,酸性硅溶胶的稳定性及粘度均得到较好的改善,提高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对制备高浓度、低粘度的酸性硅溶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酸性硅溶胶 粒径 稳定性 二氧化硅
下载PDF
钙硅摩尔比对纳米水化硅酸钙晶种早强作用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2
12
作者 唐芮枫 崔素萍 +3 位作者 王子明 王肇嘉 张佳乐 兰明章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6-1633,共8页
纳米C-S-H晶种成核剂通过为水泥水化产物提供成核位点,能有效促进水泥水化进程,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早期强度。研究表明,钙硅摩尔比的变化会影响纳米C-S-H晶种对水泥的早强作用,但具体影响规律尚存争议。本工作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纳米C-S-H晶种成核剂通过为水泥水化产物提供成核位点,能有效促进水泥水化进程,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早期强度。研究表明,钙硅摩尔比的变化会影响纳米C-S-H晶种对水泥的早强作用,但具体影响规律尚存争议。本工作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多重光散射分析、动态光散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水泥水化放热及强度测试研究了钙硅摩尔比对纳米C-S-H晶种尺寸、形貌及其对水泥早强效果的影响,以阐明钙硅摩尔比对纳米C-S-H晶种早强作用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这对提高纳米C-S-H晶种成核效率,优化纳米C-S-H的制备工艺,推进纳米C-S-H晶种材料的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随着钙硅摩尔比在1.0~1.7的范围内的增大,纳米C-S-H悬浮液分散稳定性逐渐提高,纳米晶粒越不易团聚;同时,随着钙硅摩尔比的增大,纳米C-S-H逐渐由球状变为锡箔状,颗粒间的堆叠逐渐减小,层厚变薄。纳米C-S-H能显著促进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和早期强度的发展,尤其是1 d龄期之内的强度。钙硅摩尔比越高,纳米C-S-H对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加快的幅度越大,早期抗压强度提升的幅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水化硅酸钙 钙硅摩尔比 水化 早期强度 晶粒尺寸 形貌
原文传递
治理环境污染中应用“绿色技术”之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毛健全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5期92-97,共6页
指出在治理我省环境污染中应采用的“绿色技术” ,分别是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脉冲反冲式袋式除尘技术、电离气化技术。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可在治理燃煤锅炉、工业窑炉SO2 大气污染中 ,实现资源化和产业化 ;通过余热回收降温... 指出在治理我省环境污染中应采用的“绿色技术” ,分别是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脉冲反冲式袋式除尘技术、电离气化技术。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可在治理燃煤锅炉、工业窑炉SO2 大气污染中 ,实现资源化和产业化 ;通过余热回收降温采用脉冲反冲式袋式除尘技术 ,解决电炉烟尘污染 ,回收硅微粉实现资源化 ;在垃圾及固体废弃物处理中采用电离气化技术 ,可有效地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湿法烟气氧化镁脱硫 硅微粉回收 垃圾处理 电离化技术 环境治理 “绿色技术” 清洁生产
下载PDF
铝合金/Al_2O_3-SiO_2颗粒复合材料的试制和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茂勋 陈东 康积行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25,共7页
本研究采用压力铸造法,把Al_2O_3-SiO_2颗粒与铝合金进行复合,并就所得到的复合材料与ZL108合金就磨损、拉伸等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不管在常温或高温(400℃)下其耐磨性(与zL108合金... 本研究采用压力铸造法,把Al_2O_3-SiO_2颗粒与铝合金进行复合,并就所得到的复合材料与ZL108合金就磨损、拉伸等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不管在常温或高温(400℃)下其耐磨性(与zL108合金相比)提高十倍以上,而高温强度提高一倍以上。但在带有疲劳破坏的磨损中,其耐磨性提高不明显,而且对对磨材料还有加速磨损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 复合材料 铝合金
下载PDF
Analysis of oxide layer structure in nitrided grain-oriented silicon steel 被引量:4
15
作者 Xiao-long Wu Xia Li +2 位作者 Ping Yang Zhi-wei Jia Hai-li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531-1538,共8页
The production of low-temperature reheated grain-oriented silicon steel is mainly based on the acquired inhibitor method.Due to the additional nitriding process,a high nitrogen content exists in the oxide layer,which ... The production of low-temperature reheated grain-oriented silicon steel is mainly based on the acquired inhibitor method.Due to the additional nitriding process,a high nitrogen content exists in the oxide layer,which changes the structure of the oxide layer.In this study,the 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oxide layer after nitriding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glow discharge spectrometry(GDS),and X-ray diffraction(XRD).The size and orientation of ferritic grains in the oxide layer were characterized,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ey elements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xide layer of the steel sample mainly comprised particles of Fe2SiO4 and spherical and lamellar SiO2,and Fe4N and fcc-Fe phases were also detected.Moreover,the size and orientation of ferritic grains in the oxide layer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oarse matrix ferritic grains beneath the oxide layer;however,some ferritic grains exhibited same orientations as those in the neighboring matrix.Higher nitrogen content was detected in the oxide layer than that in the matrix beneath the oxide layer.The form of nitrogen enrichment in the oxide layer was analyzed,and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ferritic grains during the oxide layer formation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oriented silicon steel DECARBURIZATION ANNEALING OXIDE LAYER ferritic grains silica
下载PDF
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世广 胡欣欣 +1 位作者 唐亚 黄成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5-401,共7页
通过对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样品中生物硅(BSi)含量的分析,讨论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及粒度的关系,进而探讨BSi含量反映自然和人类因素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介于5.5~15.8 mg/g之间,BSi含量与... 通过对九寨沟箭竹海沉积物样品中生物硅(BSi)含量的分析,讨论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及粒度的关系,进而探讨BSi含量反映自然和人类因素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介于5.5~15.8 mg/g之间,BSi含量与T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BSi含量还较显著地受到粒度影响,较细颗粒沉积物对BSi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箭竹海沉积物中BSi含量变化与气温波动关系不密切,主要反映了森林砍伐和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硅(BSi) 沉积物 TOC 粒度 箭竹海 九寨沟
下载PDF
从加工粒度谈我国硅质原料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东风 《国外建材科技》 2008年第6期58-59,62,共3页
我国硅质原料资源十分丰富,但不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通过硅质原料在平板玻璃工业中的实际应用,谈在硅质原料加工过程中,不同产品粒度的综合利用问题。
关键词 硅质原料 粒度 综合利用
下载PDF
Pd/ZSM-5催化剂加氢裂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静 宋春敏 +1 位作者 李辉 秦海燕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1-55,共5页
采用N2吸附-脱附和NH3-TPD分析手段,考察ZSM-5分子筛硅铝比和晶粒粒径对载体孔结构和酸性的影响,并以正庚烷和环己烷为原料,考察硅铝比和晶粒粒径对催化剂加氢裂化性能的影响以及Pd负载量对双功能催化剂加氢裂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N2吸附-脱附和NH3-TPD分析手段,考察ZSM-5分子筛硅铝比和晶粒粒径对载体孔结构和酸性的影响,并以正庚烷和环己烷为原料,考察硅铝比和晶粒粒径对催化剂加氢裂化性能的影响以及Pd负载量对双功能催化剂加氢裂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铝比增大,催化剂的酸性中心数量减少,加氢活性中心数量相对提高,在抑制二次裂化的同时,可提高异构化选择性;而分子筛晶粒粒径的变化对载体外比表面积的影响不大,分子筛晶粒粒径的降低,使催化剂的酸度略有减小,但对催化剂的活性改进有限;分子筛载体负载Pd后,改变了反应路径,使催化剂的加氢裂化性能明显提高,当Pd负载量大于0.4%时,催化剂的加氢转化活性趋于稳定,成为平衡双功能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PD ZSM-5催化剂 加氢 硅铝比 晶粒
下载PDF
球形硅微粉粒径复配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文欣 杜翠鸣 柴颂刚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7,共4页
为了获得兼具无机粉体填充量大与流动性好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体系,基于Dinger-Funk经典颗粒堆积理论,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构建复配比例计算模型,得到满足最密堆积的无机填料体积配比;将不同粒径分布的球形硅微粉按照一定的构成比例复... 为了获得兼具无机粉体填充量大与流动性好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体系,基于Dinger-Funk经典颗粒堆积理论,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构建复配比例计算模型,得到满足最密堆积的无机填料体积配比;将不同粒径分布的球形硅微粉按照一定的构成比例复配后填充于环氧树脂中,结合热压-流胶、振实密度、流变性能测试,考察不同体系粉体的填充紧密度及胶体流动情况。结果表明,经模型计算得到的复配体系具有最小的熔融剪切黏度、最大的流动直径及较大的振实密度,验证了构建的比例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硅微粉 粒径复配 最密堆积
下载PDF
近33ka以来辽河口沉积环境演变与生物硅记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雪飞 叶思源 +7 位作者 韩宗珠 袁红明 杨士雄 丁喜桂 赵广明 何磊 王锦 刘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2-1102,共11页
沉积物岩心记录着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其中生物硅(BSi)记录能反映硅质生物的生产力时间和空间变化,2012年5月在下辽河平原西南缘得到了ZK2钻孔柱状样,通过对其沉积物原位密度、生物硅、碳埋藏、粒度、AMS^(14)C和OSL测年、有孔虫鉴定、... 沉积物岩心记录着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其中生物硅(BSi)记录能反映硅质生物的生产力时间和空间变化,2012年5月在下辽河平原西南缘得到了ZK2钻孔柱状样,通过对其沉积物原位密度、生物硅、碳埋藏、粒度、AMS^(14)C和OSL测年、有孔虫鉴定、孢粉鉴定,将ZK2孔的沉积环境主要划分为上三角洲平原相沉积、海洋主导的沉积、湖相沉积、河道沉积4个沉积单元,其相应的生物硅(BSiO_2)浓度分布依次为(2.85±0.23)%、(1.55±0.10)%、(1.96±0.10)%、(0.92±0.05)%,并且生物硅的波动与颗粒有机碳浓度的波动同步。特别是在17~25 cal ka BP冰期形成的湖沼沉积出现较大的颗粒无机碳(PIC)浓度的波动,推测与当时干冷气候条件下CaCO_3过饱和从湖水中沉淀析出有关。钻孔沉积物生物硅浓度记录对格陵兰冰芯^(18)O同位素值的响应存在大约300 a的滞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口 生物硅 堆积速率 粒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