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授精后5h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慧军 李媛 +5 位作者 吴克良 李梅 车詈 马水英 仲万霞 陈子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授精后5 h对可能受精失败的卵子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可行性。方法授精后3、4、5 h分别观察卵子是否排出第二极体。若已经排出第二极体,则认为卵子已经被激活,是受精的征象。如果患者在授精后5 h观察少于65%... 目的探讨授精后5 h对可能受精失败的卵子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可行性。方法授精后3、4、5 h分别观察卵子是否排出第二极体。若已经排出第二极体,则认为卵子已经被激活,是受精的征象。如果患者在授精后5 h观察少于65%的卵子排出第二极体,则剩余的只有第一极体的卵子接受补救性ICSI。1 050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按照有无补救性ICSI将患者分为2组:Ⅰ组:部分接受补救性ICSI,本组又按照有无补救性ICSI将卵子分为两部分:补救性ICSI部分及IVF部分;Ⅱ组:未接受补救性ICSI。201例接受ICSI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Ⅰ组患者卵子在授精后3、4、5 h第二极体排出率均低于Ⅱ组(P<0.05),Ⅰ组患者原发不孕的比例、不明原因性不孕的比例高于Ⅱ组(P<0.05);②Ⅰ组、Ⅱ组、对照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Ⅰ组补救性ICSI部分卵子优胚率低于Ⅱ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IVF中精卵共培养3 h是可行的;授精后5 h第二极体的排出可作为卵子激活的征象;授精后5 h行补救性ICSI可获得可观的临床结局,且不会增加多精受精率;低受精率可能更易出现在原因不明性不孕及原发不孕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授精 极体 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原文传递
短时受精改变受精卵透明带结构?——一项前瞻性随机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国玉蕊 黄国宁 +5 位作者 王亚平 刘红 韩伟 刘军霞 蒲艳 刘东云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39-44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精、卵共培养时间(6h、18h)对受精卵透明带(zona pellucida,ZP)和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21个周期258枚卵子随机分成6h(A组)和18h(B组)精、卵共培养作为自身对照,受精后20h偏振光显微镜摄像,分析A、B组间正常受精卵ZP厚度(Z... 目的:探讨不同精、卵共培养时间(6h、18h)对受精卵透明带(zona pellucida,ZP)和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21个周期258枚卵子随机分成6h(A组)和18h(B组)精、卵共培养作为自身对照,受精后20h偏振光显微镜摄像,分析A、B组间正常受精卵ZP厚度(ZP thichness,ZPT)、ZP密度(ZP density,ZPD)和胚胎质量的差异。结果:A组中正常受精卵ZP内层、全层厚度和内层密度分别为8.3±1.3μm,19.0±2.6μm和2.09±0.50nm,显著低于B组(8.9±1.5μm,19.6±2.7μm,2.2±0.7nm)(P<0.05);A组发育为可移植胚胎的受精卵ZPD(2.07±0.49nm)显著低于B组(2.26±0.72nm),而发育为不可移植胚胎的受精卵外层ZPTA组(9.1±2.5μm)高于B组(7.7±1.4μm),P<0.05;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A组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移植胚胎所占比率高(76.67%vs23.33%,P<0.05)。结论:短时受精使透明带变薄,这可能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卵共培养 偏振光显微镜 透明带厚度(ZPT) 透明带密度(ZPD) 胚胎质量
原文传递
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树标 韩伟 黄国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11-213,共3页
常规授精中受精失败已成为辅助生殖技术面临的严峻问题,目前常用的补救措施有Half-ICSI和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技术在挽救IVF受精失败周期中有很多优势,已经被很多生殖中心所采用。但是关于短时受精对胚... 常规授精中受精失败已成为辅助生殖技术面临的严峻问题,目前常用的补救措施有Half-ICSI和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技术在挽救IVF受精失败周期中有很多优势,已经被很多生殖中心所采用。但是关于短时受精对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仍存在很多争议,此外早期补救ICSI的有效性也是制约该技术应用的一个障碍。本文综述了短时受精结合早期补救ICSI技术的进展以及影响其成功率的因素,希望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早期补救ICSI
下载PDF
干燥和重新湿润过程引起土壤CO_2激发释放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戴万宏 王益权 +1 位作者 黄耀 刘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8-322,共5页
应用短期培养实验研究了干燥和重新湿润引起的土壤CO2激发释放及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不经干燥和重新湿润处理土壤CO2释放速率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其CO2释放过程可以用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Y=k0t)描述;干燥和重新湿润处理过程能够引起... 应用短期培养实验研究了干燥和重新湿润引起的土壤CO2激发释放及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不经干燥和重新湿润处理土壤CO2释放速率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其CO2释放过程可以用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Y=k0t)描述;干燥和重新湿润处理过程能够引起明显的土壤CO2激发释放,这是干燥和重新湿润引起的土壤呼吸激发效应(一级反应)和土壤基本呼吸(零级反应)相互叠加的结果,可以用两库叠加模型Y=at+A0(1-e-kt)很好描述。本实验条件下扰动、干燥和重新湿润引起的土CO2净激发释放量为23.05~59.90mgCO2-C·kg-1,主要与不同培肥措施长期实施造成的土壤性质和肥力差异,特别是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湿润过程 土壤 C02激发释放 模拟研究 动力学
下载PDF
河西灌漠土土壤氮素矿化势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仁陟 李增风 陶永红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61-264,共4页
15个土样的短期好气培养试验表明:(1)灌漠土氮素矿化势N_o为260.3~392.4mg/kg,约占全氮的23.9%~34.4%。(2)两周矿化氮量N_1与盆栽小麦的吸氮量、籽粒产量及相对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用2周矿化氮量N_1作为土壤氮肥力指... 15个土样的短期好气培养试验表明:(1)灌漠土氮素矿化势N_o为260.3~392.4mg/kg,约占全氮的23.9%~34.4%。(2)两周矿化氮量N_1与盆栽小麦的吸氮量、籽粒产量及相对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用2周矿化氮量N_1作为土壤氮肥力指标。(3)N_1与碱解氮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用碱解扩散法代替短期好气培养法,以确定土壤氮肥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矿化势 灌漠土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短时授精对IVF受精正常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周亮 王勇 +4 位作者 王锦凤 肖露 张春晖 侯震晖 钱卫平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对IVF受精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VF受精率>60%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授精方案分为短时授精组(n=153)和常规受精组(n=180)。结果:IVF短时授精组和常规IVF组分别获卵1 619枚... 目的:探讨短时授精对IVF受精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VF受精率>60%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授精方案分为短时授精组(n=153)和常规受精组(n=180)。结果:IVF短时授精组和常规IVF组分别获卵1 619枚和1 986枚,分别有133名和152名患者接受了新鲜胚胎移植。组间女方年龄、基础FSH(b FSH)、b LH、b E2、Gn量、h CG注射日FSH水平、h CG注射日E2水平、h CG注射日LH水平、获卵数、卵子成熟度及移植日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IVF短时授精组和常规IVF组的正常受精率(65.55%vs 67.84%)、正常卵裂率(98.02%vs 96.90%)、胚胎种植率(29.41%vs 27.84%)、临床妊娠率(44.36%vs 45.39%)、继续妊娠率(41.35%vs 42.76%)、流产率(5.45%vs 2.90%)和异位妊娠率(1.82%vs 2.90%)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短时授精组的多原核受精率(14.56%)显著高于常规IVF组(6.19%),而短时授精组的优质胚胎率(33.51%)高于常规IVF组(28.99%)。结论:因IVF短时授精可避免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而逐渐在国内广泛应用,但其远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授精 早期拆除颗粒细胞 多原核受精 临床妊娠率
原文传递
短时受精对体外受精中多精受精率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海仙 马文敏 +3 位作者 黄建洲 伍捷阳 池霖生 张静雯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85-87,共3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技术发展最开始,大多数采用的受精方法是每个卵子加2~5万精子体外培养16~18 h进行受精,即常规的过夜受精法.在20世纪末开始大量报道,采用短时受精(2~4 h)较...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技术发展最开始,大多数采用的受精方法是每个卵子加2~5万精子体外培养16~18 h进行受精,即常规的过夜受精法.在20世纪末开始大量报道,采用短时受精(2~4 h)较常规过夜受精可以提高优质胚胎率,从而提高妊娠率[1,2].我中心自2001年IVF-ET助孕采用短时受精,现将短时受精和常规过夜受精两者助孕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多精受精
下载PDF
短时固相培养法联合MALDI-TOF MS快速鉴定含活性炭阳性血培养标本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富炜 王圆圆 杨靖娴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2期2176-2180,共5页
目的评价短时固相培养法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检测含活性炭血培养阳性样本中病原菌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6月临床非重复阳性血培养瓶,并经革兰染色镜检确认有菌生长。采集在固体平板生长6 h后... 目的评价短时固相培养法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检测含活性炭血培养阳性样本中病原菌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6月临床非重复阳性血培养瓶,并经革兰染色镜检确认有菌生长。采集在固体平板生长6 h后菌膜用MALDI-TOF MS直接检测,与常规培养24 h菌落质谱鉴定结果相比,分析鉴定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共收集103例阳性血培养标本,94例单数菌的总鉴定准确率为85.1%,其中54例(57.4%)革兰阳性球菌和29例(30.9%)革兰阴性杆菌的鉴定准确率分别达87.0%和96.6%,而5例(5.3%)革兰阳性杆菌和6例(6.4%)真菌的鉴定准确率不足60.0%。9例复数菌中有7例鉴定出其中一种菌,2例鉴定错误。结论短时固相培养法联合MALDI-TOF MS可用于含活性炭血培养阳性标本的快速鉴定,可有效避免活性炭粉对质谱鉴定结果的影响,准确性高,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合临床微生物室常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固相培养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血培养 活性炭
下载PDF
短时受精与受精结局 被引量:4
9
作者 曾勇 宋成 张微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87-90,共4页
受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征表现为多个连续步骤的串联反应.主要包括精子获能,精子和卵黄膜融合,卵母细胞恢复并完成减数分裂Ⅱ及排出第二极体,精子和卵母细胞的核开始去凝集,雄性和雌性原核形成,此后不久配子融合完成.
关键词 短时受精 体外受精 多精受精 活性氧
下载PDF
短时受精对体外受精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纯 张帆 +1 位作者 郑洁 何联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与传统过夜受精对体外受精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于本中心接受短时受精及传统过夜受精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患者。短时受精IVF组共131周期,传统过夜受精IVF组...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与传统过夜受精对体外受精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于本中心接受短时受精及传统过夜受精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患者。短时受精IVF组共131周期,传统过夜受精IVF组共129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受精、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短时受精IVF组与传统过夜受精IVF组患者正常受精(2 PN)率(68.44%vs 68.23%)、(0 PN)率(21.57%vs 21.99%)、(1 PN)率(6.01%vs 6.08%)、(多PN)率(3.97%vs 3.70%)、受精率(85.24%vs 85.21%),卵裂率(96.65%vs 97.21%)、临床妊娠率(46.85%vs 44.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短时受精IVF组胚胎利用率(83.45%vs 77.23%)较常规过夜受精IVF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短时受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卵子利用率,改善胚胎质量从而提高胚胎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短时受精 过夜受精 胚胎质量
下载PDF
短时受精与“搭桥受精”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国宁 韩伟 国玉蕊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前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已经成为治疗不育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常规的IVF是将配子在体外自然配对完成受精,受精过程与体内存在很大差异,在体内能够达到受精部位与卵子接触... 目前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已经成为治疗不育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常规的IVF是将配子在体外自然配对完成受精,受精过程与体内存在很大差异,在体内能够达到受精部位与卵子接触的精子是有限的(数十条~数百条不等),这些精子在经过女性生殖器到达卵子周围的过程经历了严格的自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受精 “搭桥受精” 透明带
下载PDF
短时受精中多精受精可以避免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海霞 孙莹璞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83-85,共3页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在保证稳定成功率的前提下如何避免短时受精过程中多精受精?如何将多精受精率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这些都是许多生殖中心非常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多精受精 体外受精 短时受精
下载PDF
精卵孵育时间与活性氧的关系以及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娜 张轶 +3 位作者 乜照燕 赵静云 赵素英 甄秀丽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8期119-120,122,共3页
目的检测长、短时受精受精液中活性氧的不同,分析精卵孵育不同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155例接受常规IVF受精的患者,每人取出的OCCC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短时受精,B组为长时受精。检测受精液中H2O2、CTA的含量。移植的11... 目的检测长、短时受精受精液中活性氧的不同,分析精卵孵育不同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155例接受常规IVF受精的患者,每人取出的OCCC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短时受精,B组为长时受精。检测受精液中H2O2、CTA的含量。移植的119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60人移植短时受精的胚胎,一组59人移植长时受精的胚胎。结果 B组的受精液中H2O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CTA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的多精受精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的优胚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植入率、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时受精时,过量的活性氧对卵子及胚胎有不利影响。短时受精在不影响受精率的前提下,可以降低多精受精率,提高优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受精 短时受精 精卵孵育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活性氧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酶
原文传递
短时受精不同脱颗粒细胞方式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平 罗江霞 张会娜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几种短时受精脱颗粒细胞方式对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61个IVF-ET周期根据脱颗粒细胞时间分为:短时受精后18小时脱颗粒细胞组(A组)94个周期、短时受精后5h脱颗粒细胞组(B组)95个周...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几种短时受精脱颗粒细胞方式对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61个IVF-ET周期根据脱颗粒细胞时间分为:短时受精后18小时脱颗粒细胞组(A组)94个周期、短时受精后5h脱颗粒细胞组(B组)95个周期和短时受精5h后部分(1/3-1/2)脱颗粒细胞组(C组)72个周期。分别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三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胚率、胚胎利用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后即刻剥除部分卵子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在确保受精的情况下剩余卵母细胞保留自体卵周颗粒细胞共培养,可以提高常规IVF的胚胎质量,从而提高常规IVF总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短时受精 脱颗粒细胞 共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