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沈云修 荣先国 高宗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 :研究竹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竹红菌甲素 (Ⅰ ) ,竹红菌乙素 (Ⅱ ) ,竹红菌丙素 (Ⅲ ) ,hypomycinA(Ⅳ ) ,麦角甾醇(Ⅴ ) ,过氧化麦角甾醇 (... 目的 :研究竹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竹红菌甲素 (Ⅰ ) ,竹红菌乙素 (Ⅱ ) ,竹红菌丙素 (Ⅲ ) ,hypomycinA(Ⅳ ) ,麦角甾醇(Ⅴ ) ,过氧化麦角甾醇 (Ⅵ )和 1,8 二羟基蒽醌 (Ⅶ )。结论 :化合物 (Ⅳ )~ (Ⅶ )为首次从竹黄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 化学成分 波谱分析 结构鉴定 硅胶柱色谱
下载PDF
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药用真菌——竹黄 被引量:24
2
作者 林海萍 陈声明 陈超龙 《浙江林业科技》 2002年第1期77-80,共4页
一种仅生长于中国与日本的寄生真菌──竹黄,目前,尚处于待开发状态。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竹黄的民间应用、性状鉴定、理化鉴别、人工培养、化学成分、药用价值、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开发利用思路。
关键词 竹红菌素 药用价值 药理作用 开发利用 药用真菌 竹黄
下载PDF
药用真菌竹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梁晓辉 蔡宇杰 +1 位作者 廖祥儒 魏兆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6,共6页
竹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药用真菌,属于肉座菌科竹黄属,其主要药用成分为竹红菌素,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光疗药物。概述了竹黄菌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竹红菌素、多糖、11,11′-二去氧沃替西林和蒽醌类色素等... 竹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药用真菌,属于肉座菌科竹黄属,其主要药用成分为竹红菌素,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光疗药物。概述了竹黄菌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竹红菌素、多糖、11,11′-二去氧沃替西林和蒽醌类色素等)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为竹黄菌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 竹红菌素 化学成分 活性物质
下载PDF
竹黄菌液态发酵产漆酶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艳 蔡宇杰 +3 位作者 廖祥儒 马文寅 李枝玲 张大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3-778,共6页
分离筛选到一株产漆酶的竹黄菌,采用单因子相互比较法,研究了该菌株的最适发酵产酶条件。确定了最适的碳源为2 g/dL可溶性淀粉、最适的氮源为0.8 g/dL的酵母膏,以及最适铜离子浓度为2.4 mmol/L,在自然pH 5.0,装液量为50 mL,30℃、200 r/... 分离筛选到一株产漆酶的竹黄菌,采用单因子相互比较法,研究了该菌株的最适发酵产酶条件。确定了最适的碳源为2 g/dL可溶性淀粉、最适的氮源为0.8 g/dL的酵母膏,以及最适铜离子浓度为2.4 mmol/L,在自然pH 5.0,装液量为50 mL,30℃、200 r/min摇瓶振荡培养64 h下,产漆酶酶活水平达120 000 U/L,比优化前提高近17倍。该竹黄菌株与已报道的白腐真菌相比,具有发酵周期短且产漆酶酶活较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菌 漆酶 发酵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竹黄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钱瑞 任锡毅 +1 位作者 刘永翔 蒋选利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1-645,共15页
竹黄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在医学、农业、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且前景可观。为深入挖掘竹黄中有药理活性的有效化学成分,了解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了竹黄子座不同发育时期的代谢... 竹黄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在医学、农业、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且前景可观。为深入挖掘竹黄中有药理活性的有效化学成分,了解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了竹黄子座不同发育时期的代谢物,找出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从竹黄子座中共检测出612种代谢物,前期和中期特有27种代谢物。黄酮类、奎宁酸、香豆素等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首次在竹黄中被检测到。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是脂质、氨基酸、核苷酸、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等物质,其中黄酮和氨基酸类化合物占主要地位。通过对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获得6条具有显著意义的代谢途径。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除竹红菌素外与竹黄药效有重要联系的化合物。本研究为竹黄药用机理及有效成分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竹黄有效成分的代谢途径解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菌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黄酮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竹黄中竹红菌甲素的分离与纯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彭京胜 李晓丽 +2 位作者 孙振令 曾宪垠 张红雨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以丙酮作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与酸碱沉淀法相结合,从竹黄中分离、纯化竹红菌甲素.与柱层析等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提取时间,并降低成本、简化流程.
关键词 竹红菌甲素 分离 纯化 索氏提取法 酸碱沉淀法 竹黄菌 中药
下载PDF
一种简单的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单孢分离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永翔 朱国胜 刘作易 《菌物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49-50,56,共3页
介绍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利用毛细管分离竹黄单孢菌株的方法。用毛细管吸有孢子液一端的轻印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印迹固定显微视野,快速确定单孢,简易地分离了竹黄单孢菌株。该方法值得推广到其它种类真菌的单孢分离工作中。
关键词 竹黄 毛细管 单孢分离
下载PDF
药用真菌竹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占利 殷志琦 +2 位作者 张健 叶文才 赵守训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第7期160-163,共4页
竹黄是一种名贵中药,为药用真菌竹黄菌(Shiaria Bambusicola P.Henn.)的子座。总结竹黄的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活性等几方面的内容,为全面评价竹黄的药用价值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竹黄 生态学 化学成分 工艺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华东竹黄菌不同居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范英 钟成刚 +1 位作者 程洁 陈双林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9-895,共7页
为了解竹黄地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本研究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安徽和浙江3省的8个居群共32个竹黄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50个RAPD引物中筛选得到了5个随机引物,对供试材料的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出77个位... 为了解竹黄地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本研究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安徽和浙江3省的8个居群共32个竹黄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50个RAPD引物中筛选得到了5个随机引物,对供试材料的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出7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52个,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7.53%。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8个居群分为三类:安吉居群、临安居群、宜兴居群、广德居群和泾县居群聚为一类;宁国居群和休宁居群聚为一类;淳安居群单独为一类。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8个竹黄居群中,淳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安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均表明竹黄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居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 遗传分化 RAPD
下载PDF
竹黄多糖BSP-1的组成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佳佳 扶教龙 +1 位作者 顾华杰 李兆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0-123,共4页
对竹黄子实体总多糖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出2种均一的组分BSP-1和BSP-2。采用气相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研究BSP-1的组成和分子量,并研究其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BSP-1分子量为45.64 ku,主要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摩尔比为2.46∶1,红... 对竹黄子实体总多糖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出2种均一的组分BSP-1和BSP-2。采用气相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研究BSP-1的组成和分子量,并研究其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BSP-1分子量为45.64 ku,主要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摩尔比为2.46∶1,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含有β-糖苷键,体外抗氧化实验证明BSP-1具有一定的抗猪油自动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 多糖 分子量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浙江省竹黄菌资源的调查 被引量:6
11
作者 龙正海 严小军 许建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6-170,共5页
在2006-2008年期间,采取重点普查与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竹黄菌属shiraia真菌的种类、分布、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研,并观察描述了主要的形态学特征.调查仅发现竹黄菌属的一个种即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自... 在2006-2008年期间,采取重点普查与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竹黄菌属shiraia真菌的种类、分布、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研,并观察描述了主要的形态学特征.调查仅发现竹黄菌属的一个种即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自然分布于全省11个地区的主要山脉地带.调查还说明竹黄菌分布的生境比较单一,生态条件要求不高,主要在苦竹、短穗竹、雷竹等竹类植物上寄生;海拔高度范围180-1500 m,发生期气温20-25℃,昼夜温差±5-±8℃,空气相对湿度80%-90%,各发生地的年均降雨量1400-1700 mm之间;发生季节多为每年夏初的4-6月份,每年一季,竹黄菌在全省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分布都比较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学 竹黄菌 浙江省 资源调查 生态条件
下载PDF
竹黄无性株的液态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佳佳 李兆兰 焦庆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49-1051,共3页
从野生竹黄子实体分离获得能产生竹红菌素的无性株,经液态发酵培养及摇瓶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蔗糖20g/L,酵母膏8g/L,玉米浆2g/L,pH6.0,摇瓶装量50/250ml(V/V),接种量10%(VV),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30r/min,培养周期9... 从野生竹黄子实体分离获得能产生竹红菌素的无性株,经液态发酵培养及摇瓶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蔗糖20g/L,酵母膏8g/L,玉米浆2g/L,pH6.0,摇瓶装量50/250ml(V/V),接种量10%(VV),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30r/min,培养周期96h,每升发酵液可获得色价为52的竹红菌素8g。本试验结果可为工业化生产竹红菌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菌 无性株 竹红菌素 液态发酵
下载PDF
竹红菌甲素高产菌株筛选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星秀 李向敏 侯成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3,共6页
采用平板培养、液态发酵、有机溶剂浸提、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对产于安徽南部的竹黄菌和广西的毛竹内生菌的不同菌株菌落形态、色泽进行了观察,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有效成分竹红菌甲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采用平板培养、液态发酵、有机溶剂浸提、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对产于安徽南部的竹黄菌和广西的毛竹内生菌的不同菌株菌落形态、色泽进行了观察,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有效成分竹红菌甲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各检测数据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分离自广西毛竹内生菌菌株ZZZ-817是一株竹红菌甲素高产菌株,竹红菌甲素液体发酵产量达1 760.9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菌 竹红菌甲素 高产菌株
下载PDF
药用真菌——竹黄成分的分析测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凤芳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19,共3页
对市售竹黄干品的十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香菇、杏鲍菇、银耳和黑木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水分、灰分、总糖含量比较低,脂肪、甘露醇、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高。蛋白质含量低于香菇和杏鲍菇,高于银耳和黑木耳。总碳水化合物... 对市售竹黄干品的十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香菇、杏鲍菇、银耳和黑木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水分、灰分、总糖含量比较低,脂肪、甘露醇、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高。蛋白质含量低于香菇和杏鲍菇,高于银耳和黑木耳。总碳水化合物低于银耳和黑木耳、高于香菇和杏鲍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 成分 分析
原文传递
竹黄子座形成及菌丝体发酵产生竹红菌素A的基本营养条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永翔 刘作易 全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8-102,共5页
为探讨碳、氮源对竹黄子座形成过程和无性菌丝体发酵产生竹红菌素A的影响,对野生竹黄生长季节子座生长部位与非生长部位的碳、氮源含量差异,以及竹黄菌丝体发酵产生竹红菌素A对碳、氮源的不同需要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竹黄生长部... 为探讨碳、氮源对竹黄子座形成过程和无性菌丝体发酵产生竹红菌素A的影响,对野生竹黄生长季节子座生长部位与非生长部位的碳、氮源含量差异,以及竹黄菌丝体发酵产生竹红菌素A对碳、氮源的不同需要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竹黄生长部位能提供丰富氮源可能是其组织特异性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碳源浓度有利于提高菌丝体生物量,但不能提高竹红菌素A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使用有机氮源能获得更好的菌丝体生长,但无机氮源NH4NO3和(NH4)2SO4对提高菌丝体重及竹红菌素A含量有更好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 子座 菌丝体发酵 营养条件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竹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房立真 刘吉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021-1023,1056,共4页
利用各种常规色谱分离技术对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干燥子实体的甲醇/氯仿(v:v=1∶1)溶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竹红菌甲素(1)、竹红菌乙素(2)、竹红菌丙素(3)、竹红菌丁素(4)和macrosphelides A(5)。
关键词 竹黄 竹红菌素 大环内酯 化学成分 分离
下载PDF
竹黄遗传多样性与竹红菌素合成和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宁 陈双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3,共8页
竹黄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为竹红菌素等苝醌类光敏色素。前人关于竹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成分分析、临床应用和发酵培养等方面。竹黄遗传多样性的存在是不同居群、不同菌株之间竹红菌素生物合成代谢差异的原因... 竹黄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为竹红菌素等苝醌类光敏色素。前人关于竹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成分分析、临床应用和发酵培养等方面。竹黄遗传多样性的存在是不同居群、不同菌株之间竹红菌素生物合成代谢差异的原因,并且随着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机制被不断揭示,对于竹黄的遗传多样性、竹红菌素的合成代谢与抗癌作用机理等研究正持续深入。应用不同的分子标记发现,竹黄遗传多样性既可能来源于居群内,也可能来源于居群间;而通过化学修饰或物理修饰都使竹红菌素在肿瘤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上展现出诱人的前景。同时,影响竹红菌素产生的聚酮合酶基因等新的研究发现最终将会有助于掌握竹黄中竹红菌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综述了竹黄的遗传多样性、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对癌细胞的作用和竹红菌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竹黄的资源保育和竹红菌素的深入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 竹红菌素 遗传多样性 抗肿瘤活性 生物合成
下载PDF
竹黄无性型的分离确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文 韩燕峰 +1 位作者 梁建东 梁宗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640-1642,共3页
目的:分离获得经确证的竹黄的无性型菌种。方法:从竹黄的子实体中分别通过组织分离和活子囊孢子分离获得不同的子实体分离株。通过培养性状,微观形态特征观察和5.8S—ITSrDNA序列的分析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确证。结果:应用不同的... 目的:分离获得经确证的竹黄的无性型菌种。方法:从竹黄的子实体中分别通过组织分离和活子囊孢子分离获得不同的子实体分离株。通过培养性状,微观形态特征观察和5.8S—ITSrDNA序列的分析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确证。结果:应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分离到的菌株GZDXIFR-171,GZDXIFR-181,它们具有相同的菌落形态特征。用ITS1-5.8SrDNA—ITS2的通用引物,经PCR扩增、测序得到GZDXIFR-171,GZDXIFR-181的5.8S-ITS rDNA序列。将这个序列经NCBI Blast进行核苷酸比对发现GZDXIFR-171,GZDXIFR-181菌株与NCBI中已登录竹黄序列的相似性均为99%-100%。结论:分离获得的GZDXIFR-171.GZDXIFR-181菌株为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的真正无性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 菌种分离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竹黄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艺萌 周德群 +1 位作者 刘作易 刘永翔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62-2166,共5页
竹黄是生长在一些竹亚科植物种类竹竿小枝条上的一种药用真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由于大规模人工采集和原生地生境被破坏,导致其生物多样性资源迅速减少。对竹黄的发生发展、寄主范围、生长条件及分类学地位等生物学特性及其药用... 竹黄是生长在一些竹亚科植物种类竹竿小枝条上的一种药用真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由于大规模人工采集和原生地生境被破坏,导致其生物多样性资源迅速减少。对竹黄的发生发展、寄主范围、生长条件及分类学地位等生物学特性及其药用价值进行了系统概述,介绍了竹黄的人工培育驯化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 分类 生物学特性 药用价值 人工栽培
下载PDF
维生素对竹黄菌发酵产苝醌类色素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钱松 沈健增 +3 位作者 蔡宇杰 廖祥儒 罗军侠 张大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生物素、VB1、VB3、VB5、VB6,肌醇对氨基苯甲酸(PABA)和VC对竹黄菌Shiraia sp.SUPER-H168生长及其次级代谢产物苝醌类色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VB5和VB1可显著促进竹黄菌的生长和色素的积累,菌体量和色素产量分... 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生物素、VB1、VB3、VB5、VB6,肌醇对氨基苯甲酸(PABA)和VC对竹黄菌Shiraia sp.SUPER-H168生长及其次级代谢产物苝醌类色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VB5和VB1可显著促进竹黄菌的生长和色素的积累,菌体量和色素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7.8%和31%,VB5和VB1的较适质量浓度为0.5 mg/L和1.0 mg/L。添加生物素和对氨基苯甲酸可显著提高菌体生长量,但低质量浓度的添加量对色素的积累起抑制作用。添加VB3、肌醇和VC可略微提高色素的产量,较适质量浓度为0.5、0.05、0.05 mg/L。添加VB6虽然可促进菌体的生长,但却抑制了色素的积累。将对色素积累有促进作用的VB3、VB5、肌醇、VB1、VC这5种维生素最优质量浓度下混合添加到5 L发酵罐培养基中,观察了菌体生长和发酵产色素的过程,最终的菌体量和色素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3.7%和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竹黄菌 单因素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