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解诂(二) 被引量:11
1
作者 董莲池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2期8-18,共11页
本文是2002年发表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二期上面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解诂(一)》的续篇。体例一仍其前。解诂主要针对疑难字词。
关键词 诗论 解诂 上海博物馆 《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
下载PDF
孔子论“智”与上博《诗论》简以“智”论诗 被引量:6
2
作者 曹建国 张玖青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3-88,47,共7页
上博《孔子诗论》简以“智”论诗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内涵?它与孔子“智”的思想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本文写作所关注的焦点。通过比较,我们认为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上博《孔子诗论》简以“智”论诗反映了孔子“智”的思想。
关键词 上博简 《诗论》 孔子 《诗经》
下载PDF
楚简《诗论》释文校补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信芳 刘国胜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8-80,84,共4页
本文认为楚简《诗论》的整理者对1号简“文”字、4号简“豫”等字、4号简“戚眷”、8号简“危”字、8号简“閒”字、9号简“病”字、9号简“华”字、16号简“独”字、16号简“萭”字、16号简“其”字、20号简“触”字的考释不准确,并提... 本文认为楚简《诗论》的整理者对1号简“文”字、4号简“豫”等字、4号简“戚眷”、8号简“危”字、8号简“閒”字、9号简“病”字、9号简“华”字、16号简“独”字、16号简“萭”字、16号简“其”字、20号简“触”字的考释不准确,并提出了新的解释。对这些字的正确理解将有助于《诗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 楚简 《诗论》
下载PDF
Shenduand Qingdu. Reading the Recovered Bamboo and Silk Manuscripts 被引量:1
4
作者 Shirley Chan Daniel Lee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5年第1期4-20,共17页
Abstract The terms du (獨) and shendu (慎獨) frequently appear in transmitted texts, notably, among others, the Xunzi and Liji. Drawing reference from the poetry of "Shijiu" (鸤鸠) (Ode 152) and "Yanyan" ... Abstract The terms du (獨) and shendu (慎獨) frequently appear in transmitted texts, notably, among others, the Xunzi and Liji. Drawing reference from the poetry of "Shijiu" (鸤鸠) (Ode 152) and "Yanyan" (燕燕) (Ode 28) in the Book of Odes (詩經), the recovered texts of "Wuxing Commentary" (五行說) and "Confucian Poetics" (孔子討論) have provided new material for re-shaping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of du and shendu. This study will briefly survey the semantic ranges of these terms within the exegetical tradition and explore their meaning with regard to the poetry from which they are contextualiz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du can be understood as the ontic quality of the heart-mind within the broad sense of cheng (誠 sincerity), or devout love, whereas shendu can be regarded as a process of moral cultivation. To some extent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se terms finds commonality with, rather than subverts, the semantic ranges established by traditional glosses. The recovered texts have enh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erms, in particular the concepts of heart-mind and emotion in early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 SHENDU "Kongzi shilun "Wuxing" Shijing
原文传递
南宋科场文体典范——陈傅良试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曹丽萍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1-66,60,共7页
试论是宋代科举取士的主要文体之一,在科举导向下出现了大量的试论文章。其中著名理学家陈傅良的试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文学技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可以称得上是试论这种科场文体的典范,在南宋产生了很大影响,可惜此前很少引起研究者... 试论是宋代科举取士的主要文体之一,在科举导向下出现了大量的试论文章。其中著名理学家陈傅良的试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文学技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可以称得上是试论这种科场文体的典范,在南宋产生了很大影响,可惜此前很少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其试论进行个案研究,希望起抛砖引玉之效,以丰富对南宋散文和科举文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傅良 试论 科举
下载PDF
《文选》“史论”“史述赞”二体发微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明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82,共6页
《文选》37体中的"史论"、"史述赞"是"论"、"赞"二体在辨史时的产物,或说是"论"、"史述赞"下的一个品类。《文选》将两者单列,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文选》编者自我的主体意... 《文选》37体中的"史论"、"史述赞"是"论"、"赞"二体在辨史时的产物,或说是"论"、"史述赞"下的一个品类。《文选》将两者单列,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文选》编者自我的主体意识;二是源于前人对有关文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史论 史述赞
下载PDF
上博藏楚竹书《诗论》第三简释读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丙华 《天中学刊》 201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上博藏楚竹书《诗论》第三简"内勿"释读为"纳物",从《左传》有关材料来看,应是春秋以来的成语,其内涵渊源有自。结合儒家的诗教传统,《诗论》谓《邦风》"纳物",就是说其风物可以"纳民于物(轨)"... 上博藏楚竹书《诗论》第三简"内勿"释读为"纳物",从《左传》有关材料来看,应是春秋以来的成语,其内涵渊源有自。结合儒家的诗教传统,《诗论》谓《邦风》"纳物",就是说其风物可以"纳民于物(轨)"而可施教化,也就是说可以"设教",因而则可"溥观(示)人欲"。"敛材"应是"取材以章物采"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纳物 观人欲 敛材
下载PDF
“《关雎》之改”与“四家诗”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宝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7,共3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第十简有“《关雎》之改”句,关于“改”,各家释说不一,李学勤释为“改”,学者们多从之。本文在儒家诗教的前提下,对《诗论》关于《关雎》的评说和汉以来“三家诗”关于《关雎》的评说进行了比较分析,认...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第十简有“《关雎》之改”句,关于“改”,各家释说不一,李学勤释为“改”,学者们多从之。本文在儒家诗教的前提下,对《诗论》关于《关雎》的评说和汉以来“三家诗”关于《关雎》的评说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该字释为“改”,完全符合“三家诗”对《关雎》的理解,从而对李学勤的释说,又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关雎 新证
下载PDF
论王禹偁的论体文
9
作者 陈为兵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1-43,共3页
作为北宋初期重要的作家,王禹偁的论体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史论主要是就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阐发自己的看法,政论主要就政治问题发表见解。不管史论还是政论,驳论是其主要特点。
关键词 王禹偁 政论 史论 驳论
下载PDF
冯世纶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红平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908-1911,共4页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系临床常用经方,一般认为该方具有和解少阳、通利三焦、镇静安神的功效,可用于外感病,少阳枢机不利兼见烦惊者,内伤病、肝胆郁热、痰火扰心者。基于《伤謇论》六经来自八纲的学说,冯世纶教授认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系临床常用经方,一般认为该方具有和解少阳、通利三焦、镇静安神的功效,可用于外感病,少阳枢机不利兼见烦惊者,内伤病、肝胆郁热、痰火扰心者。基于《伤謇论》六经来自八纲的学说,冯世纶教授认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三阳太阴合病兼水饮内停证,适用于存在精神神经症状病证的治疗。临证时只要严格遵循先辨六经、继辨方证的原则和程序,即可准确用之。运用之时,不必拘泥于仲景原方,针对具体患者、病情,应随其兼夹的方证、药证的有无,灵活地联用经方、加减药味,才能真正做到方证、药证皆相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 冯世纶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唐代服饰图形“陵阳公样”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剑平 《设计》 2016年第17期16-18,共3页
在唐代,中国丝绸的发展可与其封建社会制度比肩,一度达到鼎盛的巅峰。唐朝人民繁荣奢靡的生活通过丝绸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唐代特殊的社会制度影响下,促使魏晋南北朝以来受到波斯萨珊王朝刺激的联珠纹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唐代设计师窦师... 在唐代,中国丝绸的发展可与其封建社会制度比肩,一度达到鼎盛的巅峰。唐朝人民繁荣奢靡的生活通过丝绸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唐代特殊的社会制度影响下,促使魏晋南北朝以来受到波斯萨珊王朝刺激的联珠纹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唐代设计师窦师纶对联珠纹的发展变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结合外来的联珠纹与唐代固有的设计风格,设计出"陵阳公样",其迎合了当时唐代人民的审美需求,得到了人民的喜爱,一度成为唐代典型的装饰纹样,直至晚唐时期仍有余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师纶 陵阳公样 蜀锦 联珠纹
下载PDF
冯世纶应用外台茯苓饮临床经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红平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第11期981-982,共2页
从方证角度认识外台茯苓饮,冯世纶教授提出通过辨太阴、识方证来应用该方。不囿仲景原方,注重根据方证、药证进行合方与增损药味。常用该方治疗胃炎、肠炎等属中医学痞满、泄泻范畴的疾病。
关键词 外台茯苓饮 经方 临床经验 冯世纶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第2简的释读问题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毓周 《东南文化》 2002年第7期71-73,共3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后,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已有不少学者从各个角度撰文进行探讨。本文拟就其中《诗论》第二简的释读问题略谈几点看法,以供学者深入讨论时参考。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战国楚简 《诗论》 释读
下载PDF
冯世纶教授应用大青龙汤经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红平 吴亚平 刘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715-717,共3页
冯世纶教授擅长应用大青龙汤,主张依据六经八纲理论解读大青龙汤。认为灵活应用此方,可拓展使用范围。指出该方应用指征为太阳阳明合病并见鼻塞、流涕,或发热、无汗,或体表浮肿;应用时需足量煎煮、适量服用,对表证无汗者,应覆被取汗。... 冯世纶教授擅长应用大青龙汤,主张依据六经八纲理论解读大青龙汤。认为灵活应用此方,可拓展使用范围。指出该方应用指征为太阳阳明合病并见鼻塞、流涕,或发热、无汗,或体表浮肿;应用时需足量煎煮、适量服用,对表证无汗者,应覆被取汗。并运用该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肺炎、肾炎、脑炎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龙汤 经方 名医经验 冯世纶
下载PDF
《上博馆藏楚竹书·诗论》在《诗》学批评史上意义三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房瑞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5-59,共5页
上博《诗论》的发现,对整个先秦《诗》学批评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一、在从孔门《诗》教到《毛诗序》的流传过程中,上博《诗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上博《诗论》对后世《诗》评具有指导性;三、上博《诗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深远... 上博《诗论》的发现,对整个先秦《诗》学批评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一、在从孔门《诗》教到《毛诗序》的流传过程中,上博《诗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上博《诗论》对后世《诗》评具有指导性;三、上博《诗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文学批评 《诗经》研究史 《上博馆藏楚竹书·诗论》
下载PDF
基于胡希恕教授下利治验探溃疡性结肠炎六经方证 被引量:3
16
作者 臧海洋 顾庆华 +1 位作者 葛桂萍 杨晓慧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第13期73-76,共4页
胡希恕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方理论家、临床实践家,运用经方强调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对《伤寒论》研究形成独特的辨治思维体系。胡希恕教授对《伤寒杂病论》下利方证注释,及对下利辨治实践的总结,使得临床上运用经方论治下利思路清晰,疗效... 胡希恕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方理论家、临床实践家,运用经方强调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对《伤寒论》研究形成独特的辨治思维体系。胡希恕教授对《伤寒杂病论》下利方证注释,及对下利辨治实践的总结,使得临床上运用经方论治下利思路清晰,疗效显著。笔者基于胡希恕教授对下利治验的研究,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六经方证要点,以期精准辨证,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希恕 冯世纶 伤寒论 六经辨证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从《左传》“赋诗”和上博《诗论》看先秦两大《诗》学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房瑞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82-85,共4页
通过分析《左传》“赋诗”、“引诗”的《诗》用状况,结合《论语》“论诗”和孟子、荀子的“引诗证理”,利用上博《诗论》所传递的评诗信息,可再现先秦时期的两大《诗》学系统——“赋诗”系统和“评诗”系统,补充载籍之缺,有助于我们... 通过分析《左传》“赋诗”、“引诗”的《诗》用状况,结合《论语》“论诗”和孟子、荀子的“引诗证理”,利用上博《诗论》所传递的评诗信息,可再现先秦时期的两大《诗》学系统——“赋诗”系统和“评诗”系统,补充载籍之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诗经》早期的流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诗歌 《诗论》 先秦 “赋诗”系统 上博 《诗》学系统 “评诗”系统
下载PDF
《孔子诗论》论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铁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8-71,共4页
《孔子诗论》的作者学术界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定是儒家孔门的诗论作品。《孔子诗论》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诗言志"、"诗显情"和"诗传教"三个方面,其别具一格的论诗风格以及诗学思想对于研究先... 《孔子诗论》的作者学术界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定是儒家孔门的诗论作品。《孔子诗论》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诗言志"、"诗显情"和"诗传教"三个方面,其别具一格的论诗风格以及诗学思想对于研究先秦诗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诗论》的出世为深入研究先秦诗学提供了有力的凭据,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先秦诗学 诗言志 诗显情 诗传教
下载PDF
安多藏传佛教寺院中的时轮学院与天文历算教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士勤 唐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安多藏传佛教寺院中时轮学院创立的背景、制度、影响和意义。方法参阅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对安多藏传佛教寺院中时轮学院,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以及与自然科学相关者进行阐述和分析评价。结论安多藏区寺院中以时轮学院为... 目的探讨安多藏传佛教寺院中时轮学院创立的背景、制度、影响和意义。方法参阅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对安多藏传佛教寺院中时轮学院,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以及与自然科学相关者进行阐述和分析评价。结论安多藏区寺院中以时轮学院为中心的天文历算教育在整个藏族科技教育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轮学院 天文历算 寺院 科学教育
下载PDF
“孔子诗论”文本性质与“今文”解诗传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瀚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5-154,共10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孔子诗论”一篇是大家认识这批竹书的开始,也是这批竹书中学者讨论最多的一篇,为研究先秦解诗传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但这篇文献并不完整,也不像之前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篇结构和逻辑都很严密的论文,而是论...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孔子诗论”一篇是大家认识这批竹书的开始,也是这批竹书中学者讨论最多的一篇,为研究先秦解诗传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但这篇文献并不完整,也不像之前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篇结构和逻辑都很严密的论文,而是论诗材料的汇编。这批材料不同于《毛诗》序,缺失类似于《毛诗》序中关于诗歌分类以及解诗历史框架之类的信息,反映的是一种不见于传世文献的“今文”解诗模式:“孔子诗论”之于《毛诗故训传》和《毛诗》序,类似于《春秋公羊传》或《春秋穀梁传》与《春秋左氏传》的关系,是通过单个字词构成的语义链条,来探求诗背后所隐藏的圣人思想和微言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微言大义 文本性质 毛诗序 解诗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