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同义连用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其和 《语言科学》 2003年第4期73-80,共8页
同义连用是古汉语中一种重要语言现象,了解同义连用的用词规律,对注释、阅读古书,研究古汉语词义及并列复合词的产生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史记》为语料,对其中的同义连用从共时角度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史记》同义连用主要有以... 同义连用是古汉语中一种重要语言现象,了解同义连用的用词规律,对注释、阅读古书,研究古汉语词义及并列复合词的产生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史记》为语料,对其中的同义连用从共时角度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史记》同义连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数量的不均衡性;结构的松散性;意义的完整定型性;组合的灵活性;词性的基本稳定性;语法功能的统一性;语义构合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同义连用
下载PDF
《史记》所见“胡”与“匈奴”称谓考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勇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68,共9页
《史记》中所见“胡”与“匈奴”两种称谓,其含义是有明显差别的。战国时匈奴及北亚草原各游牧部落,大多以“胡”为名。“胡”的称谓泛指或分指“诸胡”,“匈奴”的称谓则专指匈奴。秦汉之际,匈奴在政治上统一了北亚草原,汉人的观念也... 《史记》中所见“胡”与“匈奴”两种称谓,其含义是有明显差别的。战国时匈奴及北亚草原各游牧部落,大多以“胡”为名。“胡”的称谓泛指或分指“诸胡”,“匈奴”的称谓则专指匈奴。秦汉之际,匈奴在政治上统一了北亚草原,汉人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胡”与“匈奴”两种称谓频繁互换,出现了严重的混淆。“匈奴”的称谓既指匈奴,也指汉朝北境“诸胡”。而《史记》以“匈奴”指代战国“诸胡”的做法,正是司马迁用汉人观念解释旧史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匈奴 历史研究
原文传递
勒菲弗尔“重写”理论视域下的华兹生《史记》英译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涛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华兹生通过向西方英语世界介绍其英译的《史记》取得重大成就,享誉学界。本文借用勒菲弗尔"重写"理论,从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对华译《史记》进行描述性分析,说明华译《史记》是在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影响下对原文的操纵。华兹... 华兹生通过向西方英语世界介绍其英译的《史记》取得重大成就,享誉学界。本文借用勒菲弗尔"重写"理论,从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对华译《史记》进行描述性分析,说明华译《史记》是在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影响下对原文的操纵。华兹生成功地在原文诗学形态和译入语文化主流诗学间求得平衡,达到两者和谐相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 诗学形态 意识形态 史记 华兹生
下载PDF
马王堆出土医书与《黄帝内经》成书上限 被引量:9
4
作者 高也陶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8-31,共4页
学者们普遍认为马王堆医书是《黄帝内经》的雏形,从而把《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推迟到西汉中晚期。文章探悉了马王堆医书和《黄帝内经》的内容,以及《史记》所载的马王堆墓主人生活时代的医学状况,证明马王堆医书与《黄帝内经》之间不... 学者们普遍认为马王堆医书是《黄帝内经》的雏形,从而把《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推迟到西汉中晚期。文章探悉了马王堆医书和《黄帝内经》的内容,以及《史记》所载的马王堆墓主人生活时代的医学状况,证明马王堆医书与《黄帝内经》之间不存在前后关系,可能比《黄帝内经》更晚,不足以成为《黄帝内经》成书之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医书 黄帝内经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下载PDF
《史记》双宾动词的配价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许敏云 《惠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9-54,共6页
文章归纳了《史记》中出现的双宾动词,并运用配价语法理论对它们进行穷尽性的研究,从语义选择、句法结构等角度考察它们的运用情况,发现了前人研究中的纰漏。
关键词 《史记》 配价理论 双宾动词 语义成分 句法结构
下载PDF
上古汉语“主之谓”结构的语体考察——以《史记》和《论衡》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陈远秀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9,共12页
"主之谓"是上古汉语里很常见的语法结构。历来有不少学者认为"主之谓"是名词性词组,或者"之"的功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本文根据《史记》和《论衡》中"主之谓"的分布与差异,对上述... "主之谓"是上古汉语里很常见的语法结构。历来有不少学者认为"主之谓"是名词性词组,或者"之"的功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本文根据《史记》和《论衡》中"主之谓"的分布与差异,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在穷尽性统计和分析《史记》和《论衡》"主之谓"材料的基础之上,提出:(1)"主之谓"是一种韵律格式,具有不同的表达功能(包括议论、感叹和疑问);(2)"主之谓"格式在上古汉语多用于正式语体的议论体;(3)"之"具有泛时空的语法功能,本质上与句子独立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之谓” 语体语法 泛时空特征 《史记》 《论衡》
原文传递
“赵氏孤儿”历史书写的美学剖析--兼论历史的“客观性” 被引量:7
7
作者 路新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71,共15页
《史记·赵世家》中关于赵氏孤儿的叙述,可作为《史记》具有历史美学特质的一个范本,蕴含着司马迁著史的高度人文关怀和深厚的道德伦理力量,对中华大众及民族精神之培育产生的影响至今仍在继续,这也是赵氏孤儿得以传承数千年而不衰... 《史记·赵世家》中关于赵氏孤儿的叙述,可作为《史记》具有历史美学特质的一个范本,蕴含着司马迁著史的高度人文关怀和深厚的道德伦理力量,对中华大众及民族精神之培育产生的影响至今仍在继续,这也是赵氏孤儿得以传承数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所在。如黑格尔所言,"客观性"不应拘泥于"它是否符合外在的历史细节",而应当更加重视内蕴的"真实",即表达人类对于美好生活和自由意志的追求,这也正是司马迁历史叙事的"意蕴",然而,以刘知几为代表的后世史家仅仅注意到了对史公"外在历史细节"的"客观"考订而质疑其历史真实性,却忽略了司马迁的意蕴也是一种"客观"。实际上,司马迁的意蕴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内蕴了足以净化人类心灵,提升人类品质的内容,与"细微末节"的客观相比,这种客观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赵氏孤儿 《史记》 历史叙事 美学分析 人文关怀 历史客观性
下载PDF
古汉语实体关系联合抽取的标注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一钒 李博 +2 位作者 史话 苗威 姜斌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74,共12页
【目的】针对古汉语数据集标注规范研究缺失的现实,提出一套面向古汉语的实体关系标注方法。【方法】通过对逻辑语义学、深度学习、历史学的有机融合,提出古汉语实体关系抽取数据集标注方法,由"关系配价标注""命题逻辑标... 【目的】针对古汉语数据集标注规范研究缺失的现实,提出一套面向古汉语的实体关系标注方法。【方法】通过对逻辑语义学、深度学习、历史学的有机融合,提出古汉语实体关系抽取数据集标注方法,由"关系配价标注""命题逻辑标注"以及"单一关系存在"原则构成,适用于小样本学习。【结果】利用Word Embedding-BiGRU-CRF端到端关系序列标注模型,在《史记》文本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在实体关系抽取与命题逻辑抽取任务上F1值分别达到42.02%与34.07%。【局限】未使用BERT、ALBERT等预训练模型,而是选择了较为经典的Word2Vec模型完成词嵌入任务。从模型最终的结果来看,相关研究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结论】初步验证了标注方法与联合抽取模型的可行性,填补了面向古汉语实体关系抽取的研究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实体关系抽取 序列标注 《史记》
原文传递
日本汉学家泷川龟太郎对《史记》研究的贡献
9
作者 刘桂兰(译) 刘城(译) 《汉籍与汉学》 2023年第2期69-83,共15页
在学界眼中,日本汉学家泷川龟太郎至少有三种形象。中国学界眼中的泷川,对《史记》的研究有贡献,但又因其研究多有谬误而常常受到质疑。日本学界眼中的泷川,不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学者都备受尊崇,泷川的《史记》版本更是取代了《史记... 在学界眼中,日本汉学家泷川龟太郎至少有三种形象。中国学界眼中的泷川,对《史记》的研究有贡献,但又因其研究多有谬误而常常受到质疑。日本学界眼中的泷川,不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学者都备受尊崇,泷川的《史记》版本更是取代了《史记评林》,成为日本大多数《史记》研究和翻译的底本。欧美学者眼中的泷川,有着极为崇高的学术地位,其《史记》版本亦是欧美学者翻译与研究《史记》的重要参考文献。这三种泷川形象,反映着中国学界、日本学界和欧洲学界对泷川《史记》研究的不同评判和不同程度的接受与认可。但无论如何,泷川龟太郎对《史记》的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著作在当今的《史记》研究中已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泷川龟太郎 《史记》 贡献 《史记会注考证》
原文传递
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沐 陈晓晓 王盼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5,共10页
司马迁大一统民族观指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背后隐含着三重内在逻辑,即大一统的王朝观,通过探讨大一统王朝的民族分布格局来证明汉王朝的大一统源自“华夷一体”“天下一体”;“华夷共祖异族”观,“共祖”与“异族”辩证统一,凸显“天... 司马迁大一统民族观指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背后隐含着三重内在逻辑,即大一统的王朝观,通过探讨大一统王朝的民族分布格局来证明汉王朝的大一统源自“华夷一体”“天下一体”;“华夷共祖异族”观,“共祖”与“异族”辩证统一,凸显“天下一家”的“华夷之辨”;以华统夷的“汉为天下宗”,在炎黄共同体内“华夷有别”,“以华统夷”不是由血缘决定的,乃民族文化差异所致,刘汉王朝是唯一具备合法统一“华夷”的“天下宗”。它们还是炎黄共同体理论的终极目标,昭示出“华夷之辩”是如何从战国时的“华夏一统”发展成为司马迁的“华夷一统”。司马迁大一统思想主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可视作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设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对后世的民族观、历史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发展贡献了丰富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华夷共祖 炎黄共同体 大一统 《史记》
下载PDF
《史记》《汉书》“论赞序”语气类成分及相关句式比较研究
11
作者 张雨涛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以《史记》和《汉书》的“论赞序”为考察对象,全面统计比较两者在语气类成分(语气词、叹词、表语气组合)上的使用差别。综合来看,《史记》的语气类成分较之《汉书》在使用类型和总数上都要丰富,而且几类表言说主观性的语气词使用数量... 以《史记》和《汉书》的“论赞序”为考察对象,全面统计比较两者在语气类成分(语气词、叹词、表语气组合)上的使用差别。综合来看,《史记》的语气类成分较之《汉书》在使用类型和总数上都要丰富,而且几类表言说主观性的语气词使用数量上差异明显。同时,语气词往往和句首词组成表各类语气情态的句式,两书在这类句法格式上也存在颇多不同。语气类成分使用的不同当为两书维持语言主、客观性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语气类成分 使用差异 表情态手段
下载PDF
鲁伯禽至鲁惠公在位年研究
12
作者 孙锐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2期65-68,共4页
关于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在汉代及之前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较为完整的记载见于《史记》和《世经》。然而,《史记》和《世经》记载的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相互之间却有歧异。研究清楚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对西周年代学的... 关于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在汉代及之前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较为完整的记载见于《史记》和《世经》。然而,《史记》和《世经》记载的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相互之间却有歧异。研究清楚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对西周年代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记载,以及考古学和天文学的成果,对鲁伯禽至鲁惠公的在位年进行了研究。自鲁伯禽至鲁惠公,鲁国总共有13位国君,当总共在位305年(公元前1027年至公元前723年)。当然,笔者的结论也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绝对性,只希望能为将来西周年代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世经》 在位年 公元前 鲁伯禽 鲁惠公
下载PDF
桓谭《新论》“邪上”别解——以简册的布局、容字为中心
13
作者 梁睿成 《出土文献》 2024年第2期112-127,173,共17页
通过统计宋本《史记》《汉书》诸《表》单格、单列容字能力,可以发现纸张时代诸《表》的单列很难直接对应两汉时期的单简。当时诸《表》在制作与早期传抄中或采取类似“质日”以及尹湾汉简《延元二年日记》等文献的编排方式,将所有的栏... 通过统计宋本《史记》《汉书》诸《表》单格、单列容字能力,可以发现纸张时代诸《表》的单列很难直接对应两汉时期的单简。当时诸《表》在制作与早期传抄中或采取类似“质日”以及尹湾汉简《延元二年日记》等文献的编排方式,将所有的栏分为多组来书写。与此相应,桓谭《新论》所言“旁行邪上”中的“邪上”,或指这种布局形式下各组间栏与栏的斜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容字量 邪上
下载PDF
《史记·乐书》“级(缀)兆”义考释——兼析“兆”“别”古文字
14
作者 张雨涛 《邢台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史记·乐书》“诎信俯仰级兆舒疾”一语中,“级兆”的释义仍存有争议。“级兆”即“缀兆”,其内部结构应该是体词性组合,而非前人学者所认为的谓词性组合。其中“兆”没有存在与“别”相通的可能性,“别”一般出现在相近义组合的... 《史记·乐书》“诎信俯仰级兆舒疾”一语中,“级兆”的释义仍存有争议。“级兆”即“缀兆”,其内部结构应该是体词性组合,而非前人学者所认为的谓词性组合。其中“兆”没有存在与“别”相通的可能性,“别”一般出现在相近义组合的词组中,与“缀兆”这类相反义组合的结构明显不同。“缀兆”的释义应该遵从郑玄的注解,即表演的进退场所,至于郑玄对“缀兆”的释义存在差异,应理解为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中语义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级兆 缀兆 古文字辨析
下载PDF
法藏敦煌本《史记》改字考证
15
作者 李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6-39,71,共5页
《史记》成书以后形成了众多版本,法藏敦煌本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属于后时文本,存在着明显的改字现象。其中的改字可以通过测查字符产生和使用的时代进行考证,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注释材料进行考证。
关键词 改字 史记 敦煌本
下载PDF
《史记》位移动词的发展及其历时变化——以“入、出、往、来、去、至”为例
16
作者 张雨涛 《喀什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1-87,共7页
位移类动词在上古汉语内部不同阶段发展面貌是不同的。以“入、出、往、来、去、至”6个表路径义动词为个例,纵向考察了《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5部典籍的使用情况,变化最显著的是:位移类动词的E型在汉代用例更为丰... 位移类动词在上古汉语内部不同阶段发展面貌是不同的。以“入、出、往、来、去、至”6个表路径义动词为个例,纵向考察了《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5部典籍的使用情况,变化最显著的是:位移类动词的E型在汉代用例更为丰富;先秦时期几乎不见DPP型的使用,而在汉代以后开始大量出现。总的趋势是,从先秦到两汉,位移类动词从单一的V型加快向其他类型发展。这种现象显然和汉语语音简化所导致的汉语复音化进程加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位移动词 内部发展 双音节化
下载PDF
“司马谈作史”说质疑 被引量:4
17
作者 易宁 易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5,共9页
司马谈作史,初唐时提起,之前并无此说。此后直到清代以前,学者只凭想当然,予以断定。清人方苞、俞正燮等根据对《太史公自序》的理解,从《史记》中寻找司马谈遗文,开考证之先河。王国维根据《刺客列传》等三篇的赞中提到公孙季功、董生... 司马谈作史,初唐时提起,之前并无此说。此后直到清代以前,学者只凭想当然,予以断定。清人方苞、俞正燮等根据对《太史公自序》的理解,从《史记》中寻找司马谈遗文,开考证之先河。王国维根据《刺客列传》等三篇的赞中提到公孙季功、董生、他广、平原君子俱与“余”有交往,而此数人行辈“远在司马迁之前”,推测文中的“余”是司马谈。以顾颉刚为代表,后世学者据此认定司马谈作史,并不断推衍,持论也更加肯定。其实,此说立论的文献依据有问题:其一,《太史公自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其中的“先人”所指并非司马谈,而是世为史官的司马氏先祖和孔子。其二,“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只能是司马氏先祖和孔子“所次旧闻”,并非司马谈作史之断限,更非《史记》著述的目标。其三,即使《刺客列传》等赞中的“余”就是司马谈,也不能证实司马谈作史,而只能说明司马迁引父语入赞,班固著《汉书》即依此例。总之,“司马谈作史”说,因文献不足征,只可存疑,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谈 司马迁 《史记》 王国维 顾颉刚
下载PDF
子家司马迁与史家司马迁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京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14,共3页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hilosophy in Xianqin period follow the “Dao"and profess the “Zhi",and history record the truth.It is much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The primal name of Shiji is Taishigong or Taishi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hilosophy in Xianqin period follow the “Dao"and profess the “Zhi",and history record the truth.It is much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The primal name of Shiji is Taishigong or Taishigongshu,it is both a philosophy book and a history book.Si Maqian is both a thinker and a historian.He has two natures,or we can say that he took the philosophy means by his history record.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a notice of this two different principles,because it has relationship of much comment including both praise and crit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学 史学 司马迁 史记
下载PDF
上古汉语分词与词性标注加工规范——基于《史记》深加工语料库的标注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童哲恒 李斌 《语言文字应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4,共12页
上古(先秦两汉)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经典数量大、价值高,亟需进行计算处理和挖掘,作为词法分析的分词与词性标注就成为古汉语信息处理的基础性工作。古汉语文本具有缺乏词语边界、内容艰深、与现代汉语差异大、不同时期差异大等特点,古... 上古(先秦两汉)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经典数量大、价值高,亟需进行计算处理和挖掘,作为词法分析的分词与词性标注就成为古汉语信息处理的基础性工作。古汉语文本具有缺乏词语边界、内容艰深、与现代汉语差异大、不同时期差异大等特点,古文分词与词性标注一直处于研究不足、缺乏标注规范的状态,限制了语料库构建和自动分析的研究。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根据现代汉语研究领域相关成果以及上古汉语词汇特点,构建出信息处理用上古汉语分词与词性标注规范。规范由原则和细则两部分组成。原则部分包括单字词优先等7条分词原则,具体语境中的语法功能等3条词类划分及词性标注原则。古汉语词类划分为14个一级类和15个二级类,细则部分包含了大量语言现象标注实例。该规范在45万余字《史记》语料库的建设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语料统计得出了《史记》单字词和多字词的词例数量以及最高频词类。本文可以为上古汉语深加工语料库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助推古汉语信息处理标准化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词语切分 词性标注 规范 《史记》
下载PDF
中西语境下华兹生对《史记》“文化万象”词的英译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涛 杨翔鸥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文化万象"是文学翻译中翻译家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人类语言文化中的"共通性"决定了"文化万象"的"可译性"。美国汉学家华兹生在英译《史记》"文化万象"词时采用意译、加脚注、替换... "文化万象"是文学翻译中翻译家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人类语言文化中的"共通性"决定了"文化万象"的"可译性"。美国汉学家华兹生在英译《史记》"文化万象"词时采用意译、加脚注、替换和改写等方式,尽量保住原文"文化万象"词的内涵。华兹生《史记》英译文成功地在译语文化语境中重塑了原文在原语文化语境中形象,是受到西方读者喜爱的、利于中华文化传播的经典译作。华兹生《史记》"文化万象"词翻译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典籍英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生 史记 文化万象 英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