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西南山区畲族传统体育状况与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德洪 宋狄雷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1,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座谈讨论法等研究方法,对浙西南山区畲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沿革、状况、特点进行了研究,对挖掘、整理、开发、利用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传统体育 畲族 状况 特点
下载PDF
畲族服饰中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以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吕亚持 方泽明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0-124,共5页
畲族服饰中的传统元素蕴含着畲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畲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文章在研究畲族传统服饰中的图案纹样,以及刺绣、编织等工艺手段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畲族服饰传统元素的运用状况,阐述了畲族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服... 畲族服饰中的传统元素蕴含着畲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畲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文章在研究畲族传统服饰中的图案纹样,以及刺绣、编织等工艺手段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畲族服饰传统元素的运用状况,阐述了畲族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的思路方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服饰,为现代服装设计创新提供灵感来源的同时,也促进了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服饰 图案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新民向化——王阳明巡抚南赣对畲民汉化的推动 被引量:8
3
作者 谢重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明清以来,赣闽粤交界区域的畲族迅速汉化,致使这一区域由畲族主要化为新民,安于生业,改过向善,向良民看齐;同时改善畲区的基层统治,通过政权强制与乡村地缘、族缘的互相维系作用相结合,缓和了赣闽粤边的社会矛盾,稳步地促进新民汉化,收... 明清以来,赣闽粤交界区域的畲族迅速汉化,致使这一区域由畲族主要化为新民,安于生业,改过向善,向良民看齐;同时改善畲区的基层统治,通过政权强制与乡村地缘、族缘的互相维系作用相结合,缓和了赣闽粤边的社会矛盾,稳步地促进新民汉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剿抚并用 畲民 新民 汉化
下载PDF
闽南漳州畲民与香菇渊源考述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涛 《古今农业》 2021年第3期45-57,共13页
围绕闽南漳州畲民与香菇关系,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分析,从中发现漳州香菇历史悠久、地位较高、影响深远,文本记载历经变迁,培育树种日益增多,培育技术不断发展,均与区域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密切相关。由此重写漳州香菇历史文化,还... 围绕闽南漳州畲民与香菇关系,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分析,从中发现漳州香菇历史悠久、地位较高、影响深远,文本记载历经变迁,培育树种日益增多,培育技术不断发展,均与区域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密切相关。由此重写漳州香菇历史文化,还原漳州香菇应有的历史地位,对新时期香菇历史文化研究多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漳州 畲人 土贡 放水菇
下载PDF
分子人类学视域中畲族族源新探 被引量:8
5
作者 禄佳妮 王传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7,共10页
关于畲族族源及其与周边族群,尤其是与苗、瑶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归纳起来,主要有武陵蛮说(苗、瑶、畲同源说)、东夷说、河南夷说、越人后裔说、南蛮后裔说、闽人后裔说和多元一体说等。从全基因组芯片数据分析来看,畲族与... 关于畲族族源及其与周边族群,尤其是与苗、瑶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归纳起来,主要有武陵蛮说(苗、瑶、畲同源说)、东夷说、河南夷说、越人后裔说、南蛮后裔说、闽人后裔说和多元一体说等。从全基因组芯片数据分析来看,畲族与苗族、南方汉族具有遗传相似性。从父系Y染色体来看,畲族与苗瑶和孟高棉族群共享高频单倍群O3a3b-M7,而该类型在其他族群中极少发现,所以该类型应该是苗、瑶、畲和孟高棉族群的祖先类型。潮汕畲族还受到周边客家人和潮汕人的影响。分子人类学证据支持苗、瑶、畲同源说,同时也表明畲族与周边族群存在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族源 Y染色体 分子人类学
下载PDF
“透明式”跨族群收养关系的文化诠释——以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沙溪村畲族收养汉族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34-38,共5页
本文以丽水市莲都区老竹畲族镇沙溪村畲族收养汉族为个案,分析了这种公开、友好、洒脱,呈“透明式”特征的收养关系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和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功能。该收养关系是畲汉之间长期互动以及畲族洒脱的民族性格所孕育的畲汉之间的... 本文以丽水市莲都区老竹畲族镇沙溪村畲族收养汉族为个案,分析了这种公开、友好、洒脱,呈“透明式”特征的收养关系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和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功能。该收养关系是畲汉之间长期互动以及畲族洒脱的民族性格所孕育的畲汉之间的互惠行为,它有利于族群间的良性互动和人格的健康与社会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汉 “透明式”收养关系 畲族 汉族
下载PDF
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艺术内涵浅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宾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30-32,共3页
畲族的服饰文化在畲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刺绣、彩带等为表象的工艺文化更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对这些工艺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对于民族文化的弘扬、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畲族 彩带 内蕴
下载PDF
小黄山畲族风情村:符号盗用、表述真实与文化消费 被引量:6
8
作者 兰林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42,共9页
本文以小黄山畲族风情村为个案,通过分析畲族风情村的制造、族群符号的盗用、表述的真实性、婚俗展演及其对游客和目的地的影响,探讨地方族群文化商品化与消费问题,并提出改进民族旅游的建议。从而,透视当下中国的旅游现象和旅游过程。... 本文以小黄山畲族风情村为个案,通过分析畲族风情村的制造、族群符号的盗用、表述的真实性、婚俗展演及其对游客和目的地的影响,探讨地方族群文化商品化与消费问题,并提出改进民族旅游的建议。从而,透视当下中国的旅游现象和旅游过程。显然,权力的非对称性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文化展演 真实性 商品化 内部东方主义
原文传递
畲族民俗体育旅游调查与研究——以福安市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卢伟 林朝晖 兰文第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58,共4页
民俗体育旅游是传承民俗文化和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方式;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安地区畲族民俗体育旅游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福安畲族民俗体育旅游具有区位、自然、人文及民俗体育文化特色等优势,但是,存... 民俗体育旅游是传承民俗文化和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方式;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安地区畲族民俗体育旅游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福安畲族民俗体育旅游具有区位、自然、人文及民俗体育文化特色等优势,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民俗体育旅游实际参与少,各种文化资源没有有效整合,管理与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研究提出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加强对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整体性规划,全面开发民俗体育旅游功能以及民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以打造具有畲族特色的福安民俗体育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民俗体育旅游 特色 发展
下载PDF
温床与中枢:南宋与明中叶赣南在客家民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重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6-50,共5页
在客家民系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历史时期赣南起了关键作用。一是南宋时期,这一时期湘赣闽粤边区的百姓和蛮獠多次联合进行反抗封建官府的斗争,其中心舞台在赣、汀二州,所以起事者通常被称为"赣寇"、"汀寇"或"... 在客家民系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历史时期赣南起了关键作用。一是南宋时期,这一时期湘赣闽粤边区的百姓和蛮獠多次联合进行反抗封建官府的斗争,其中心舞台在赣、汀二州,所以起事者通常被称为"赣寇"、"汀寇"或"汀赣贼"。这时的汀赣两州之地,犹如一座大温床,积极孕育着汉族的一个新的民系———客家民系的诞生。二是明中叶,湘赣闽粤边区再次爆发大规模的畲汉人民大起义,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剿抚并用,平定了起义,并采取措施,促成大量畲民转化为客家人。在这一过程中,赣南是湘赣闽粤边区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对客家民系迅速发展起到了中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民系 赣南 客家人 畲民 汉化
下载PDF
刍议明中叶南赣畲民的去“蛮”化“新”——以王阳明治“南赣之乱”为中心 被引量:4
11
作者 蓝希瑜 廖莉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9期80-85,共6页
畲族乃南迁武陵蛮与闽粤赣交界处的土著及部分逃入溪峒的汉人经过长期融合,于南宋末年形成的单一民族。历史上,闽粤赣边区是畲族先民早期的聚居区,元时畲民开始陆续北迁,闽浙赣三省交界地渐成为畲族先民新的聚居地。究其主要居地变化,... 畲族乃南迁武陵蛮与闽粤赣交界处的土著及部分逃入溪峒的汉人经过长期融合,于南宋末年形成的单一民族。历史上,闽粤赣边区是畲族先民早期的聚居区,元时畲民开始陆续北迁,闽浙赣三省交界地渐成为畲族先民新的聚居地。究其主要居地变化,畲人抗元失败,闽西畲民大批北迁是一原因,而南赣畲族先民"销声匿迹"则与明中叶王阳明的军事剿抚、保甲监督和乡约教化密切相关。正是上述"举措",南赣畲民得以去蛮化,由早期的"梗化"、"顽民"渐渐向化一新,族性潜隐,直至民族识别。然而,以往对明中叶南赣之乱的研究学人多从客家视角进行解读,缺乏一个从輋(畲)民主位视角的观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中叶 畲民 王阳明 南赣之乱 去“蛮”化“新”
下载PDF
清代和民国时期浙南畲族族谱创修与家国认同
12
作者 曹大明 李扬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9,M0005,共12页
明清时期逐渐定居于东南山区的畲民在区域多民族长期的交往融合中逐渐习得编修族谱,并将族谱视为表达权利和身份的重要文字载体。其中清代大量进入浙江南部定居的金民,随着其经济文化的发展,自清中期以后形成创修族谱的热潮,并延续至民... 明清时期逐渐定居于东南山区的畲民在区域多民族长期的交往融合中逐渐习得编修族谱,并将族谱视为表达权利和身份的重要文字载体。其中清代大量进入浙江南部定居的金民,随着其经济文化的发展,自清中期以后形成创修族谱的热潮,并延续至民国时期。这些族谱的创修过程,体现了大一统国家内少数民族与王朝国家的互动,以及社会发展与族群权利诉求影响下形成的多层次认同。民国时期,在近代思潮传播的影响下,浙南畲民家谱的纂修,更体现出家族认同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紧密关系。清代和民国时期浙南畲民的族谱创修及其表达的认同的升华,揭示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东南地区的形成机制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 畲族 族谱 家国认同
原文传递
贵州穿青人族属考析——与畲族同出古帝少昊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锦树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1-29,共9页
穿青人是东夷太昊、少昊和蚩尤三部落联盟中奉鸟为图腾的嬴姓少昊苗裔。二昊、蚩尤在涿鹿败于黄炎帝部落联盟后,其南迁三苗裔(至迟于尧时已南迁岭南),又继前三古帝联盟,奉出自龙图腾的太昊裔盘瓠为总领(王)。后来,三苗又演变为瑶、畲、... 穿青人是东夷太昊、少昊和蚩尤三部落联盟中奉鸟为图腾的嬴姓少昊苗裔。二昊、蚩尤在涿鹿败于黄炎帝部落联盟后,其南迁三苗裔(至迟于尧时已南迁岭南),又继前三古帝联盟,奉出自龙图腾的太昊裔盘瓠为总领(王)。后来,三苗又演变为瑶、畲、苗三族,穿青人即归属汉初建立南海王国的畲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昊 鸟图腾 南迁 畲族 穿青人
下载PDF
试论畲族的民族性格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淑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5,共4页
畲族人民基于祖先崇拜而形成的强大民族凝聚力,注重保持民族血缘延续性,使得这个民族历经几千年依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性格。他们性格耿介、向往自由、勇敢斗争、顽强反抗、勤劳俭朴、聪明睿智而又质朴淳厚。
关键词 畲族 民族性格 图腾崇拜 血缘
下载PDF
浙江景宁畲族“做老者”仪式探微 被引量:4
15
作者 蓝希瑜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76,125,共12页
"做老者"是浙江景宁畲族丧礼中的最后一道仪式,也是人死后亡魂变祖先的过渡性仪式。仪式过程主要包括"请师爷"、"藏魂"、"带亡魂"、"亡魂净身"、"传转香送亡魂归祠入位"、... "做老者"是浙江景宁畲族丧礼中的最后一道仪式,也是人死后亡魂变祖先的过渡性仪式。仪式过程主要包括"请师爷"、"藏魂"、"带亡魂"、"亡魂净身"、"传转香送亡魂归祠入位"、"放魂"等。就仪式来看,"做老者"处处充斥着人魂对话,不过这种对话以人问魂答、入主魂随为主,而非真正的对话。借助"做老者",亡魂得以归祠入位,阴阳两安。尽管从现实看来,"传转香送亡魂归祠入位"只是一种期许与想象,但人们对祖源地的想象以及"做老者"为亡魂指路,再现了民族迁徙的历史与记忆,共同构塑着这一地方畲族群体。本文对畲族"做老者"仪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就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理论做了一些回应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丧礼 “做老者”仪式 过渡礼仪
原文传递
“未完成”中的丰富可能性——关于老舍《正红旗下》的讨论
16
作者 吴晓东 肖钰可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3期5-20,共16页
《正红旗下》是老舍在1961至1962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虽然并未写完,但其在语言风格、叙事节奏、情感表达以及对民族议题(特别是旗人身份)的探讨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丰富的可能性。小说的“未完成性”因此可被视为文本内部的问题,而非完全... 《正红旗下》是老舍在1961至1962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虽然并未写完,但其在语言风格、叙事节奏、情感表达以及对民族议题(特别是旗人身份)的探讨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丰富的可能性。小说的“未完成性”因此可被视为文本内部的问题,而非完全由外力所致。《正红旗下》不仅是老舍对自己和家族的纪念,其中也隐含着大历史的总体性框架,是反思旗人的历史能量与身份认同等议题的珍贵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红旗下》 老舍 旗人 未完成性
下载PDF
福建省畲族人群永久性淋巴母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明权 蒋龙富 +2 位作者 林炜 林妙灵 姜芬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建立畲族的永久性淋巴母细胞株以探讨基因组结构及其健康素质以及遗传结构,同时为畲族纯系基因组的保存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法按照经典的建株方法,以携带EB病毒的B95-8细胞转化畲族青少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其中男... 目的建立畲族的永久性淋巴母细胞株以探讨基因组结构及其健康素质以及遗传结构,同时为畲族纯系基因组的保存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法按照经典的建株方法,以携带EB病毒的B95-8细胞转化畲族青少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15.51±1.07岁。结果经培养筛选,目前能连续传代的培养物有12份。染色体观察,未发现核型在数目和结构上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母细胞株 细胞株 畲族 福建
下载PDF
畲瑶传统婚姻文化类同性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静怡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8-84,共7页
畲瑶两族大多傍山而居,长时间生活在山区辽阔、溪流回绕、气候温和湿润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而滞后的社会经济、鲜明而固化的民族意识、神圣而封闭的宗教组织、多边而开放的族际关系等人文社会环境,进而滋生出具有... 畲瑶两族大多傍山而居,长时间生活在山区辽阔、溪流回绕、气候温和湿润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而滞后的社会经济、鲜明而固化的民族意识、神圣而封闭的宗教组织、多边而开放的族际关系等人文社会环境,进而滋生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婚姻文化。因而,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两个层面来探讨畲瑶传统婚姻文化类同性的形成条件,不仅可以揭示出两个民族婚姻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而且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考察两族"同源异流"的历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瑶族 婚姻文化 类同性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历史脉络
下载PDF
论畲族的民族特性及形成原因——以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方清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7,共4页
畲族的民族特性是艰苦奋斗、热爱自由、豁达坦荡、善于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畲族民族特性的形成主要是山居环境、盘瓠信仰、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畲族 民族特性 盘瓠信仰 形成
下载PDF
稻作视阈下的中国畲族神话与日本记纪神话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颖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38-48,共11页
本文以我国畲族地区流传的盘瓠传说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先行成果时发现其相关学术研究在文献引用上谬误之处比比皆是,资料的文本解读与把握上也存在着不少望文生义、主观臆测的地方。此外,研究视野局限狭隘,导致研究粗糙雷同、难以深入。... 本文以我国畲族地区流传的盘瓠传说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先行成果时发现其相关学术研究在文献引用上谬误之处比比皆是,资料的文本解读与把握上也存在着不少望文生义、主观臆测的地方。此外,研究视野局限狭隘,导致研究粗糙雷同、难以深入。本文中,笔者仅以传说中有关盘瓠出生和死后的描述为切入点,通过比较日本"记纪神话",并结合同为稻作文化圈的印尼等地神话,对盘瓠传说中身体化生型(Hainuwele)神话素的传播与演变,及其外来性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文化 畲族 盘瓠 记纪神话 Hainuwel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