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裕固族东迁地西至哈至为沙州瓜州说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富学 《河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0,共10页
裕固族传说称其祖先来自西至哈至,当今学界一般将其解释为西州火州(高昌)。稽诸该传说之原始,与今天的说法迥然有别。裕固族现在传唱的叙事民歌《尧乎尔来自西至哈至》是1963年以后的改编本,违背了原歌词的本意,歪曲了裕固族传说的历史... 裕固族传说称其祖先来自西至哈至,当今学界一般将其解释为西州火州(高昌)。稽诸该传说之原始,与今天的说法迥然有别。裕固族现在传唱的叙事民歌《尧乎尔来自西至哈至》是1963年以后的改编本,违背了原歌词的本意,歪曲了裕固族传说的历史记忆,误导了人们对西至哈至的解读与认识。结合史实,可证传说中的西至哈至实指沙州和瓜州二地,裕固族东迁就是分别从沙州千佛洞(敦煌莫高窟)和瓜州万佛峡(瓜州榆林窟)出发的,向东迁徙至酒泉一带。与之相仿的是新疆东部的哈密豳王后裔,在难以自立时也是东迁至至肃州一带避难,而这里正是蒙古豳王家族的大本营。有意思的是,不管他们来自沙州还是哈密,当遇到困难时,其民众都会东迁至酒泉西400里处的苦峪。这些迁徙虽然都是受到外部压力的结果,但在东迁过程中,却不曾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乃至战争。说明明代中叶裕固族的东迁实际上是在明政府支持下和蒙古豳王家族统领下,辖区内部有序而目的明确的民族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回鹘文文献 西至哈至 沙州 瓜州
下载PDF
《大周沙州刺史李无亏墓志》所记唐朝与吐蕃、突厥战事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陆离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6,共9页
《大周沙州刺史李无亏墓志》记载了682—685年前后李无亏在阳曲抗击后突厥汗军队侵袭的情况,唐前期敦煌地区并未遭受过突厥军队的侵扰。693—694年吐蕃军队连续进攻沙州、石城,由驻扎在吐谷浑汗国故地的青海道将军大论钦陵负责总体指挥... 《大周沙州刺史李无亏墓志》记载了682—685年前后李无亏在阳曲抗击后突厥汗军队侵袭的情况,唐前期敦煌地区并未遭受过突厥军队的侵扰。693—694年吐蕃军队连续进攻沙州、石城,由驻扎在吐谷浑汗国故地的青海道将军大论钦陵负责总体指挥。吐蕃的大同军设在沙州西南的西同(),负责进攻瓜沙地区,军使告身在银字告身以上,属于吐蕃青海道。青海道主要包括原十六国至唐前期吐谷浑汗国故地,青海道将军由大论担任,负责指挥吐蕃军队在青海、甘肃等地与唐朝作战,下设级别不等的军。695年设置的五道防务相()为吐蕃在青海等地唐蕃边境设置的级别较高的军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无亏墓志 突厥 吐蕃 沙州
下载PDF
莫高窟第310窟回鹘供养人画像阐释——兼论曹氏归义军的回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人铭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318-334,423-424,共18页
前言沙州回鹘是建立于沙州地区长达数十年的少数民族政权,传统的典籍文献对其记载较为缺乏,但是沙州回鹘时期绘制于敦煌石窟中的供养人画像为研究沙州回鹘的历史提供了可贵材料。第310窟初建于隋代,在沙州回鹘时期做了重修,是刘玉权所... 前言沙州回鹘是建立于沙州地区长达数十年的少数民族政权,传统的典籍文献对其记载较为缺乏,但是沙州回鹘时期绘制于敦煌石窟中的供养人画像为研究沙州回鹘的历史提供了可贵材料。第310窟初建于隋代,在沙州回鹘时期做了重修,是刘玉权所断定的23个沙州回鹘洞窟之一1。第310窟西龛、北壁、南壁下方绘有供养人画像,饶有兴味的是男性供养人全部着回鹘装,女性供养人全部着汉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zhou UIGHUR GUI Yijun mogao CAVE 310 DONOR
原文传递
唐沙州刺史李无亏考议 被引量:3
4
作者 冯玉新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唐沙州刺史李无亏,正史记载缺失。敦煌文书《沙州都督府图经》中对其事迹的记述较为零散,使我们无法详细了解其活动脉络,2002年陕西杨陵家和园李无亏墓志铭的出土,为我们探究其生平事迹提供了新的资料。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该文利用相... 唐沙州刺史李无亏,正史记载缺失。敦煌文书《沙州都督府图经》中对其事迹的记述较为零散,使我们无法详细了解其活动脉络,2002年陕西杨陵家和园李无亏墓志铭的出土,为我们探究其生平事迹提供了新的资料。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该文利用相关文献资料,对李无亏的家世及其事迹进行了探讨和评价,以补正史之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沙州 李无亏 评介
下载PDF
沙州刺史李庭光相关问题稽考 被引量:3
5
作者 戴春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8,共13页
S.1523+上博40抄录了沙州刺史兼豆卢军使《李庭光莫高灵岩佛窟之碑并序》,然有学者将李庭光释作李光庭;其年代则主要有"武周后期"和天宝年间的不同认识。本文从碑文校释入手,据碑文本身所蕴涵的年代背景信息和相关文献、文物... S.1523+上博40抄录了沙州刺史兼豆卢军使《李庭光莫高灵岩佛窟之碑并序》,然有学者将李庭光释作李光庭;其年代则主要有"武周后期"和天宝年间的不同认识。本文从碑文校释入手,据碑文本身所蕴涵的年代背景信息和相关文献、文物资料,就碑文本身所书、时代、身份和籍贯四个方面论证了碑主为李庭光。豆卢军长官豆卢军经略使更名为豆卢军使不晚于景龙四年(710)五月;其任沙州刺史时间当为长安四年(704)至景龙四年;碑文撰写于景龙四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州刺史 李庭光 碑文 年代 豆卢军使
下载PDF
敦煌文献所见沙州与周边回鹘的商品贸易 被引量:2
6
作者 路虹 杨富学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敦煌文献中有大量的契约文书,尤其是借贷契约文书,是考察唐宋之际河西及西域地区回鹘政权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文献。基于对借贷文书中使团成员、出使地、借贷物品、利头的分析,突出体现了沙州使团的商业贸易功能以及甘州、西州、伊... 敦煌文献中有大量的契约文书,尤其是借贷契约文书,是考察唐宋之际河西及西域地区回鹘政权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文献。基于对借贷文书中使团成员、出使地、借贷物品、利头的分析,突出体现了沙州使团的商业贸易功能以及甘州、西州、伊州回鹘与沙州之间的经济交流与互补。以借贷契约为主,结合其他文书与相关史籍的记载,反映出在西州回鹘,棉织物是极受欢迎的商品,棉布甚至兼有货币职能;甘州回鹘是以畜牧业为主要的的经济生活方式,其向周边与中原地区大量输出畜牧业产品,同时甘州还肩负着中西方贸易中转站的作用,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沙州 回鹘 商品贸易
下载PDF
河西军移镇沙州史事钩沉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宝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6,共7页
主要论证了凉州失陷后率领河西军移镇沙州的人为杨休明,亦讨论了河西军移至沙州的时间。认为以前学界之所以流行率军移镇者为杨志烈的说法,是因为将P.2942中"玉门过尚书"一语误解为尚书经过玉门关,将原句的主语和宾语倒置了,... 主要论证了凉州失陷后率领河西军移镇沙州的人为杨休明,亦讨论了河西军移至沙州的时间。认为以前学界之所以流行率军移镇者为杨志烈的说法,是因为将P.2942中"玉门过尚书"一语误解为尚书经过玉门关,将原句的主语和宾语倒置了,原卷该句的正确解读应是玉门军将士祭拜尚书,其文意与传世史籍有关杨志烈在凉州陷落之前即被害于甘州的记载相符。P.3952和P.4072(3)是特殊时期的度牒代用品,可以佐证率军移镇者确为杨休明,而因战乱与唐廷联络困难,移镇沙州初期杨休明还没获得节度使正授,以致两件文书对奏事者杨休明职任的表述方式非常特殊。唐廷接获奏报并认可杨休明为节度使和移镇沙州既成事实的时间是大历元年(766)五月,而据P.2942抄存的多则判文分析,移镇的实际发生时间则早于此,为永泰元年(765)秋冬或稍早些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州 河西军 移镇 杨休明
下载PDF
读《太平寰宇记》札丛
8
作者 刘振刚 《吕梁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8-29,共2页
在阅读《太平寰宇记》过程中,颇感其记述或点校有可商之处。今摘取其中四例,求正于方家。分别题为:"沙州"条勘误一则;天宝元年"升大同军节度"之疑问;"北胥鞬"应是"比胥鞬"补正;霍去病、霍光里... 在阅读《太平寰宇记》过程中,颇感其记述或点校有可商之处。今摘取其中四例,求正于方家。分别题为:"沙州"条勘误一则;天宝元年"升大同军节度"之疑问;"北胥鞬"应是"比胥鞬"补正;霍去病、霍光里籍不同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大同军 比胥鞬 沙州
下载PDF
江西相山铀矿田沙洲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黄锡强 陈正乐 +2 位作者 王平安 杨农 郅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对江西相山铀矿田沙洲矿床方解石、石英和萤石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在200~210℃和230~260℃两个区间内,盐度w(NaCl)分别为11.00%~12.00%和18.00%~20.00%,平均密度为0.94g/cm3,成矿压力为168.4×105~433.0... 对江西相山铀矿田沙洲矿床方解石、石英和萤石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发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在200~210℃和230~260℃两个区间内,盐度w(NaCl)分别为11.00%~12.00%和18.00%~20.00%,平均密度为0.94g/cm3,成矿压力为168.4×105~433.0×105Pa,平均值为283.8×105Pa。由压力与深度的关系估算成矿深度值为0.561~1.443km,平均值为0.946km;结合流体包裹体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等分析,得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水,并且有岩浆水以及地幔热液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山铀矿田 沙洲矿床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相山铀矿田沙洲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蕾 张树明 +1 位作者 蒋振频 郭国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0-508,共9页
对相山铀矿田中的沙洲矿床铀矿石中的萤石矿物进行系统流体包裹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洲铀矿床-138m标高和-98m标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97.3℃和272.9℃、盐度平均值分别13.73%和11.62%、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86g/cm3和0.... 对相山铀矿田中的沙洲矿床铀矿石中的萤石矿物进行系统流体包裹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洲铀矿床-138m标高和-98m标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97.3℃和272.9℃、盐度平均值分别13.73%和11.62%、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86g/cm3和0.87g/cm3。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的规律性不甚明显,密度与均一温度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密度与盐度之间关系不明显。利用流体包裹体方法获得的沙洲矿床-138m标高和-98m标高铀成矿平均深度分别是578m和537m,矿床形成后遭受过较大规模的剥蚀作用,其剥蚀深度大约在190~240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深度 沙洲铀矿床 相山
下载PDF
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路径探索——以汝城沙洲村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伏恬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32-138,共7页
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其中产业振兴排在首位,发展红色旅游是促进产业振兴有力抓手。红色资源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具有天... 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其中产业振兴排在首位,发展红色旅游是促进产业振兴有力抓手。红色资源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与衔接性。以郴州汝城沙洲村为例,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分析沙洲村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条件、已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主要成效,指出沙洲村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与瓶颈为:产业内涵驱动不够,旅游客源单一;景区设施不完善,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水平满意度低;宣传力度不够,市场融合度不强;当地群众认知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够。提出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主要途径为:优化运营模式,擦亮红色沙洲品牌;完善配套设施,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挖掘文化内涵,鲜活体验方式;农商旅融合发力,强强联手提质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城沙洲村 红色旅游 乡村振兴 发展路径
下载PDF
莫高窟第409窟回鹘可汗可敦供养画像阐释——以汉文化因素探析为中心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人铭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42-146,共5页
沙州回鹘洞窟共有23个,其中有22个洞窟是在前代基础上重绘,莫高窟第409窟是23个沙州回鹘洞窟中唯一一个整窟重绘且绘有可汗可敦供养画像的洞窟,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莫高窟第409窟回鹘可汗可敦供养画像既体现回鹘本民族特征,又具有浓烈的... 沙州回鹘洞窟共有23个,其中有22个洞窟是在前代基础上重绘,莫高窟第409窟是23个沙州回鹘洞窟中唯一一个整窟重绘且绘有可汗可敦供养画像的洞窟,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莫高窟第409窟回鹘可汗可敦供养画像既体现回鹘本民族特征,又具有浓烈的汉文化风格,通过分析其中的仪仗队伍、团龙纹样等汉文化因素,联系现有历史材料,推测回鹘可汗可敦为沙州镇国王子夫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409窟 沙州回鹘 供养人 沙州镇国王子
下载PDF
相山矿田沙洲铀矿床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小兵 吕古贤 +3 位作者 胡宝群 郑光高 姚宏鑫 梁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2年第4期389-400,共12页
江西相山铀矿田沙洲铀矿床的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围岩蚀变分带非常明显。对沙洲铀矿床围岩蚀变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沙洲矿床从矿石到围岩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与蚀变过程中物质的带入带出是密切相关... 江西相山铀矿田沙洲铀矿床的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围岩蚀变分带非常明显。对沙洲铀矿床围岩蚀变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沙洲矿床从矿石到围岩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与蚀变过程中物质的带入带出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全部样品进行R型聚类分析,确定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为U、W、HREE、Th、Zn、Zr、Mo、Pb,这些元素可作为铀成矿预测标志。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和丰富了沙洲铀矿床的成因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洲矿床 围岩蚀变 元素相关性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读《李无亏墓志铭》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宗俊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5-98,共4页
本文根据新出土的李无亏墓志,重点论述了两个关于西北史地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李无亏战死沙场的那次战争,为发生在694年同王孝杰克复安西四镇有着直接关系的一场抗击吐蕃与突厥联合进攻的沙州保卫战;二是将唐代沙州豆卢军的设置时间由... 本文根据新出土的李无亏墓志,重点论述了两个关于西北史地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李无亏战死沙场的那次战争,为发生在694年同王孝杰克复安西四镇有着直接关系的一场抗击吐蕃与突厥联合进攻的沙州保卫战;二是将唐代沙州豆卢军的设置时间由原来圣历年间推至载初元年(6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无亏 墓志 敦煌文书 唐代 沙州保卫战 豆卢军
下载PDF
相山铀矿田成矿流体特征:来自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斌 陈卫锋 +5 位作者 方启春 毛玉锋 唐湘生 严永杰 魏星 凌洪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74-2786,共13页
相山铀矿田的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存在争议,为进一步探讨相山铀矿田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本文对相山铀矿田西部的居隆庵铀矿床和北部的沙洲铀矿床中的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及矿石的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含... 相山铀矿田的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存在争议,为进一步探讨相山铀矿田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本文对相山铀矿田西部的居隆庵铀矿床和北部的沙洲铀矿床中的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及矿石的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含较多热液成因萤石的居隆庵铀矿床中,从新鲜围岩到蚀变围岩到矿石,Zr、Hf含量先降低再升高;而在含少量热液萤石的沙洲铀矿床中,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和矿石的Zr、Hf含量基本一致。鉴于富F流体易汲取岩石中的Zr、Hf,因此,这两个矿床中不同类型样品Zr、Hf含量的不同变化趋势,可能与居隆庵铀矿床的成矿流体富F、而沙洲铀矿床的成矿流体相对贫F有关。这两个铀矿床中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其各自的新鲜及蚀变围岩的稀土配分曲线形态相似但又存在差异,说明每个矿床的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和矿石之间的稀土元素既具有继承性、又受到不同性质的流体的影响。居隆庵铀矿床中矿石显示Eu负异常,可能主要是继承了围岩的Eu负异常;沙洲铀矿床中矿石Eu显示弱负异常至弱正异常的特征,可能与围岩中斜长石因热液蚀变作用而释放出的Eu的进入流体有关。基于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及矿石的U和REE研究,推断居隆庵铀矿床成矿流体中U和REE均以F的络合物形式迁移;但沙洲铀矿床中铀矿石品位较低,可能是与流体中相对贫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成矿流体 居隆庵和沙洲铀矿床 相山铀矿田
下载PDF
吐蕃沙州节儿及其统治新探 被引量:9
16
作者 金滢坤 盛会莲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0年第3期10-16,共7页
沙州节儿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在该地区设置的最高长官 ,由瓜州节度使衙任命 ,吐蕃中央大尚论和宫廷会议可以对它及其工作进行干预。沙州节儿拥有本地区的军政、司法、财政大权 ,并参预本地区的宗教活动。
关键词 吐蕃 统治 宫廷 敦煌 节度使 中央 宗教活动 司法 重要作用 财政
原文传递
清代安西卫、沙州卫设置时间考——兼论沙州所建制的有无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传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安西卫和沙州所设置于雍正二年(1724),雍正四年(1726)沙州所升卫,并非是长期以来被学界和社会所广泛接受的"雍正元年(1723)置安西卫、沙州所,雍正三年(1725)沙州所升卫"。对文献解读方式的正确与否、文献形成过程的了解程度... 安西卫和沙州所设置于雍正二年(1724),雍正四年(1726)沙州所升卫,并非是长期以来被学界和社会所广泛接受的"雍正元年(1723)置安西卫、沙州所,雍正三年(1725)沙州所升卫"。对文献解读方式的正确与否、文献形成过程的了解程度和对地区自身发展脉络的熟悉程度都对学术成果的可信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西卫 沙州所 沙州卫 敦煌
下载PDF
唐瓜沙间阶亭驿、新井驿的确定及其地理意义
18
作者 黄银洲 刘央 +1 位作者 孙治 王乃昂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区域交通线路是理解区域开发及空间联系的关键。唐代沙州和瓜州两地间的交通线路长期以来部分驿址定位不够精确。通过地理环境分析及各驿址位置的历史记载,可确定沟北古城为唐代瓜沙间的阶亭驿址,西沙窝三号古城为甘草驿址。在两处驿址... 区域交通线路是理解区域开发及空间联系的关键。唐代沙州和瓜州两地间的交通线路长期以来部分驿址定位不够精确。通过地理环境分析及各驿址位置的历史记载,可确定沟北古城为唐代瓜沙间的阶亭驿址,西沙窝三号古城为甘草驿址。在两处驿址之间,新发现古城遗址一处,进一步证实了交通线路的存在,而巴州二号古城极有可能作为新井驿使用。这几处驿址的定位,为理解该区的历史环境变化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深化对汉唐时期瓜沙间交通地理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沙道 阶亭驿 新井驿 敦煌 沙州 瓜州
原文传递
江西相山沙洲矿床铀的存在形式和迁移特征探讨:来自诱发裂变径迹的证据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玉燕 李子颖 +1 位作者 黄志章 李秀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9-646,共8页
相山沙洲铀矿床产于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本文采用诱发裂变径迹方法,对矿区花岗质围岩及其蚀变岩石中铀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共区分出围岩中铀的五种存在形式,即副矿物中的类质同像铀、显微或超显微粒状铀矿物、造岩矿... 相山沙洲铀矿床产于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本文采用诱发裂变径迹方法,对矿区花岗质围岩及其蚀变岩石中铀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共区分出围岩中铀的五种存在形式,即副矿物中的类质同像铀、显微或超显微粒状铀矿物、造岩矿物中的吸附铀、包裹体中的铀,以及简单铀氧化物矿物,并根据来源将蚀变岩石中的铀划分为来源于花岗岩原岩的继承铀和来源于成矿流体的叠加铀两类。经过交代蚀变作用,造岩矿物中的铀含量明显降低,大部分含铀副矿物消失。铀被带出并进入热液流体,后主要聚集在蚀变矿物周边和沿裂隙分布,或被新生矿物吸附。交代蚀变作用改变铀的存在形式,造成铀在岩石中的迁移和预富集,从而有利于铀的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洲铀矿床 花岗质围岩 铀的存在形式 诱发裂变径迹 蚀变作用
下载PDF
相山铀矿田红卫-沙洲岩体^(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志华 林锦荣 +3 位作者 王勇剑 王峰 庞雅庆 高飞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2期90-98,共9页
应用^(40)Ar-^(39)Ar阶段升温法测年技术,笔者对相山铀矿田北部成矿带重要的赋矿岩体——红卫-沙洲似斑状花岗岩不同程度的矿化蚀变岩石进行对比研究,恢复了该岩体的热演化历史,从而也限定了该成矿带的碱性热液成矿时代。研究发现,红卫... 应用^(40)Ar-^(39)Ar阶段升温法测年技术,笔者对相山铀矿田北部成矿带重要的赋矿岩体——红卫-沙洲似斑状花岗岩不同程度的矿化蚀变岩石进行对比研究,恢复了该岩体的热演化历史,从而也限定了该成矿带的碱性热液成矿时代。研究发现,红卫-沙洲岩体在岩浆侵位、冷却后,局部经历了碱性成矿热液活动和酸性成矿热液活动热事件;岩体在130.54±0.84Ma时冷却固结,在123.90Ma时开始经历碱性成矿热液活动,并持续至114.84±1.19Ma左右,形成早阶段的碱交代型铀矿化,之后还经历了酸性成矿热液活动。最终可以限定,相山矿田北部碱交代型铀矿的成矿年龄为123.90~114.84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阶段升温法 成矿热事件 碱交代成矿年龄 红卫-沙洲似斑状花岗岩 相山铀矿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