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名股东的身份认定及其显名路径——基于最高人民法院76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毓莹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67,共15页
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显示,隐名股东身份认定及其显名纠纷之裁判通常聚焦于股权代持协议或者事实的认定、代持协议效力认定、实际出资情况认定以及其他股东同意情况认定四个主要方面。隐名股东的身份认定及显名路径问题不仅涉及到股... 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显示,隐名股东身份认定及其显名纠纷之裁判通常聚焦于股权代持协议或者事实的认定、代持协议效力认定、实际出资情况认定以及其他股东同意情况认定四个主要方面。隐名股东的身份认定及显名路径问题不仅涉及到股权代持中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契约关系,还涉及到隐名股东与其他股东以及与公司之间的组织关系;不仅涉及到财产关系的认定,还涉及到人身关系的认定。在合同法维度,隐名股东身份的认定不应拘泥于出资义务的承诺或履行等其他标准,应重点审查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是否形成代持股权之"合意"。在公司法维度,隐名股东之显名路径,不应局限于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这一形式标准,而应从实质层面考察隐名股东显名化是否会侵损公司之人合性,若未侵损则可显名,反之则不宜显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股东 股权代持 人合性 外观主义 股东资格
原文传递
论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人股东资格之认定
2
作者 何文妍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54-455,457,共3页
隐名出资现象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何确立隐名出资人的股东资格问题已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隐名出资的法律特征、股东资格认定的条件、原则、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寻求相对合理的解决途径,以期对解决司法实... 隐名出资现象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何确立隐名出资人的股东资格问题已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隐名出资的法律特征、股东资格认定的条件、原则、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寻求相对合理的解决途径,以期对解决司法实践中隐名出资人股东资格确认的纠纷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出资人 显明股东 股东资格 资格认定
下载PDF
我国股东失权制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建波 任秀芳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1-74,共4页
股东失权,是公司产生僵局时,股东要求强制解散公司前的最后一项救济行为,已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然新《公司法》对此未作规定,文章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对股东失权的宣告主体,失权股东、重大事由的确定,法律后果,程序,失权股东的司法救济... 股东失权,是公司产生僵局时,股东要求强制解散公司前的最后一项救济行为,已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然新《公司法》对此未作规定,文章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对股东失权的宣告主体,失权股东、重大事由的确定,法律后果,程序,失权股东的司法救济,以及在失权股份上设置了担保物权如何处理诸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及当前的权宜落实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资格 公司僵局 股东失权
下载PDF
股权分离机制下代持制度再解构
4
作者 彭月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70-75,共6页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代持是一个实践多发而法律规制较少的领域,系统的条文规范缺失使得法院在司法实践中至今无法确立一个统一的适用标准.《公司法解释(三)》第24条确定股东资格归属于名义股东,第25条又规定名义股东将登记于自己名下的股...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代持是一个实践多发而法律规制较少的领域,系统的条文规范缺失使得法院在司法实践中至今无法确立一个统一的适用标准.《公司法解释(三)》第24条确定股东资格归属于名义股东,第25条又规定名义股东将登记于自己名下的股权转让,可以参照《物权法》第106条善意取得制度,这种模棱两可的规定导致在确认股东资格归属时,无法得出唯一的答案.另外将股权的人身利益与财产利益相互糅合处理,不仅难以解决股东资格认定与股权归属问题,同时易有条文体系不一致之嫌.股权包含多种权能,可以概括为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出资产生的财产利益归属按照《合同法》予以规制;而对于涉及股东资格的表决权、参与经营管理权等人身性利益交给《公司法》继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义股东 实际出资人 代持协议 股东资格 股权归属
下载PDF
浅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
5
作者 朱声敏 粟勤生 《改革与开放》 2009年第11X期63-63,65,共2页
《公司法》未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导致股东资格认定纠纷经常发生。笔者分析了股东资格取得的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以及认定股东资格的几个基本原则,认为对此类纠纷应视两种情况作不同处理:为行使股东权利而要... 《公司法》未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导致股东资格认定纠纷经常发生。笔者分析了股东资格取得的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以及认定股东资格的几个基本原则,认为对此类纠纷应视两种情况作不同处理:为行使股东权利而要求认定股东资格的,视实质要件而定;要求出资者承担义务而要求认定股东资格的,则视形式要件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 股东资格 实质要件 形式要件
下载PDF
《民法典》与共同继承人的股权行使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1-171,共11页
法定继承决定了股权继承人之间是共同共有关系。《公司法》第75条规定的“股东资格”继承将股权继承成功地引入了继承法、物权法和公司法的交叉领域,具有多重规范意义,并构成理解和解释股权行使规则的基石。同时,《民法典》中的继承法... 法定继承决定了股权继承人之间是共同共有关系。《公司法》第75条规定的“股东资格”继承将股权继承成功地引入了继承法、物权法和公司法的交叉领域,具有多重规范意义,并构成理解和解释股权行使规则的基石。同时,《民法典》中的继承法、物权法相关规则已有所增订,必将对共同继承人的股权行使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而言,共同继承人行使股权的代表人应由遗产管理人充任,其选任须取得共同继承人的一致同意。在股权行使的程序上,共同继承人行使股权前无需通过变更股东名册的记载表明其股东身份,但就遗产管理人行使股权的内容而言,仍需由各共同继承人达成一致作为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资格继承 遗产管理人 股东名册 一致决 《民法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