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8
1
作者 江轩宇 朱冰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1-1124,共24页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制度实施的外生冲击,考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1)沪深港通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2)当标的公司外资交易活跃程度较高或股价信息含量提高程度较大时,二者正向关系更强;(3...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制度实施的外生冲击,考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1)沪深港通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2)当标的公司外资交易活跃程度较高或股价信息含量提高程度较大时,二者正向关系更强;(3)降低债务成本及提升研发意愿是沪深港通制度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4)前述正向关系只在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高新技术行业及劳动与资本要素更多呈互补效应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劳动收入份额
原文传递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金融化-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泽宇 孙凡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8,共14页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如何以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动其自身乃至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中国立足经济新发展阶段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为主要代表的资本...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如何以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动其自身乃至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中国立足经济新发展阶段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为主要代表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在股票市场运行和上市企业治理层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脱实向虚”产生的影响却鲜有关注。基于微观企业金融化视角,巧妙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分批扩容构成的准自然实验背景,通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选取2007年至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为代表的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在实体经济发展层面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总体上显著驱动了标的企业金融化,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提升。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导致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加业绩压力的途径加剧标的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行业竞争较激烈和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资本市场开放还导致标的企业过度金融化。从资本市场制度变革层面揭示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动因,构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宏观经济“脱实向虚”这两个近年来中国重大经济事实之间存在的逻辑链条,为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不断完善和促进实体经济“脱虚返实”提供有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企业金融化 融资约束 业绩压力
原文传递
资本市场开放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晶慧 徐鑫磊 齐保垒 《会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63,共13页
文章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事件,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增加了标的公司自愿性业绩预告的发布倾向和频率。截面分析表明,沪深港通交... 文章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事件,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增加了标的公司自愿性业绩预告的发布倾向和频率。截面分析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自愿性业绩预告的改善作用在公司信息环境较差以及权益资本成本较高的公司中更显著。研究不仅丰富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也拓展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经济后果的视角,亦为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 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
原文传递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港通的经验证据
4
作者 李妍 《当代金融研究》 2023年第1期83-95,共13页
本文基于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开通,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DID方法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更换变量衡量... 本文基于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开通,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DID方法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更换变量衡量方式、更换样本选择区间以及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制造业企业以及受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劳动收入份额
下载PDF
沪深港通对AH股市场收敛的影响:扭曲作用还是矫正作用?——基于交叉上市公司股票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秦国骏 刘传江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32,共8页
基于沪深港通成交活跃股中,交叉上市公司AH股收益率差异的日度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及单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了沪深港通开通对于AH股市场收敛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Hasbrouck方差分解分别研究了沪深港通开通后A股市场和香港市... 基于沪深港通成交活跃股中,交叉上市公司AH股收益率差异的日度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及单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了沪深港通开通对于AH股市场收敛的影响,并运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Hasbrouck方差分解分别研究了沪深港通开通后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沪深港通开通促进了AH股市场收敛。第二,沪深港通开通以来,A股市场与港股市场间互相产生影响,且A股市场对于港股的市场影响较大,这表明AH股市场收敛可能更多的是扭曲作用的结果。基于前述的分析结论,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深港通 AH股市场收敛 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 扭曲作用
原文传递
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港通机制的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沁洋 石玉阶 《当代金融研究》 2022年第7期51-69,共19页
本文基于沪深港通这一外生事件,探讨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实施后,沪深港通标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提升。在进行更换回归模型、剔除干扰数据等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仍成立。异质性检验... 本文基于沪深港通这一外生事件,探讨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实施后,沪深港通标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提升。在进行更换回归模型、剔除干扰数据等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仍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应在两职合一、两权分离度高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此外,资本市场开放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应在高成长性和低成长性的企业中无显著差异。本文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微观效应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开放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信息披露质量 沪深港通
下载PDF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上市公司流动性管理——基于沪深港通实施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永宏 曾晨光 何鲁丽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134,共9页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的背景,以及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实施,采用双重差分法,从公司现金持有和财务弹性积累的视角,研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我国上市公司流动性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降低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增加对经...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的背景,以及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实施,采用双重差分法,从公司现金持有和财务弹性积累的视角,研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我国上市公司流动性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降低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增加对经营净现金流量的敏感性,减弱了上市公司财务弹性积累与投资支出之间的负向相关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提升了上市公司积累财务弹性的市场价值;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沪深港通的实施降低了公司投资的同群效应对财务弹性的依赖,并且减弱了公司增持现金的同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沪深港通 流动性管理 现金持有 财务弹性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大股东掏空——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8
8
作者 孙泽宇 齐保垒 崔晓玉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107,共14页
以大股东侵占公司资产为代表的掏空行为在中国资本市场较为普遍,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事件,选取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造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 以大股东侵占公司资产为代表的掏空行为在中国资本市场较为普遍,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事件,选取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造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显著抑制了标的公司大股东掏空,表现为掏空程度的显著降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加强股权制衡、改善信息环境以及增加抛售压力等途径遏制了大股东掏空。可从加强股权制衡、优化股权结构等途径入手,形成股东间的监督制约,以遏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 大股东掏空 外部治理
下载PDF
资本账户开放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冀雅文 《浙江金融》 2021年第12期67-80,47,共15页
近年来,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沪深港通政策对A股上市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具体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一是中国上市公司普遍面临融资约束,资本账户开放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企业... 近年来,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沪深港通政策对A股上市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具体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一是中国上市公司普遍面临融资约束,资本账户开放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二是市场化程度对资本账户开放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企业所处区域的市场化水平越低则缓解效应越强;三是资本账户开放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主要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的渠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账户开放 沪深港通 融资约束 双重差分 中介效应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高管在职消费——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5
10
作者 孙泽宇 齐保垒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144,共15页
资本市场变革如何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金融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本文以高管在职消费为切入点,利用沪深港通这一外生政策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 资本市场变革如何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金融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创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本文以高管在职消费为切入点,利用沪深港通这一外生政策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高管在职消费水平。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改善信息环境、提高货币薪酬激励效果以及促进股利支付等途径抑制高管在职消费。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对高管在职消费的外部治理效应亦存在持续性。本文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也拓展了在职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亦为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 高管在职消费 外部治理
原文传递
资本市场开放会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吗?——基于企业ESG表现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浩宇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6-128,F0003,共14页
本文以2009—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沪深港通实施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提高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企业ESG表现明显... 本文以2009—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沪深港通实施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提高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企业ESG表现明显提升。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境内长期价值型机构投资者增持和提高资本市场关注度等三条路径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高、政府与市场关系较好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效应更显著;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上述效应有所减弱。此外,资本市场开放在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绩效和企业商业信用获取能力。本文拓展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因素及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向纵深发展亦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企业ESG表现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创新——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泽宇 齐保垒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9-117,共9页
资本市场改革能否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基于企业创新研究视角,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作为外生事件,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系统考察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 资本市场改革能否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基于企业创新研究视角,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作为外生事件,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系统考察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显著提升了标的公司创新绩效,表现为专利产出增加,且该现象在管理层持股比例高、融资约束强的样本中较为显著,表明沪深港通制度通过提升管理层创新意愿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两大途径提升创新绩效。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在信息透明度低、沪深港通交易活跃股以及法制环境不完善样本中更显著。上述结论不仅拓展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也为实施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带来的经济影响提供了来自微观公司层面的经验证据,亦为后续完善该项制度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 资本市场开放 企业创新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泽宇 齐保垒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以中国沪港通与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政策背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具体表现为高管业绩-薪... 以中国沪港通与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政策背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具体表现为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提升。机制检验表明:沪深港通改善了标的公司的信息环境并增加了其股价信息含量,从而改善了标的公司的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深港通交易制度的治理作用存在持续增强的时间效应;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还提高了标的公司的高管非运气业绩-高管薪酬敏感性,并降低了高管薪酬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 业绩-薪酬敏感性 非运气业绩 薪酬黏性
原文传递
外资持股对公司战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泽宇 孙凡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106,共11页
公司战略选择会对其长期价值创造产生重要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了公司不同战略选择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而对战略选择动因知之甚少。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事件,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 公司战略选择会对其长期价值创造产生重要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了公司不同战略选择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而对战略选择动因知之甚少。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事件,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所引致的外资股东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战略激进度。机制检验发现,外资股东主要通过增强股东监督、改善信息环境以及加强内部控制的途径抑制标的公司战略激进度。文章不仅揭示了外资持股与公司战略选择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对促进资本市场变革和战略管理实践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持股 公司战略选择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 战略管理
原文传递
资本市场开放对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泽宇 孙凡 董春晖 《管理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6,共10页
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效果受到监管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聚焦于管理层业绩预告这一重要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巧妙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政策,通过构造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资本市场... 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效果受到监管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聚焦于管理层业绩预告这一重要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巧妙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政策,通过构造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与标的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行为间关系。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所引致境外机构投资者有效改善了标的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提高了业绩预告发布所引起的市场反应与业绩预告及时性;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改善标的公司业绩预告质量优化了分析师、债权人以及市场投资者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领域的相关文献,还对于十四五时期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变革以更好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 管理层业绩预告 自愿性信息披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