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市大辛庄遗址商代墓葬M235、M275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
作者 方辉(领队) 郭俊峰 +7 位作者 刘秀玲 房振 李铭 郎剑锋 刘秀玲(绘图/摄影) 郝颖(绘制) 郝素梅(摄影) 杨阳(摄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3,F0002,共13页
2010年在大辛庄遗址发掘时发现一批商代墓葬,其中以殷墟文化第三期墓葬M235、M275规模较大、规格较高。两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出土陶器、铜器及玉器等遗物,并发现殉人及较多殉狗。据出土遗物形制和铜器组合,两墓主人属高度商化的东夷... 2010年在大辛庄遗址发掘时发现一批商代墓葬,其中以殷墟文化第三期墓葬M235、M275规模较大、规格较高。两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出土陶器、铜器及玉器等遗物,并发现殉人及较多殉狗。据出土遗物形制和铜器组合,两墓主人属高度商化的东夷族群,是具有一定政治地位及军事职能的中小贵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 大辛庄遗址 商代墓葬 土坑竖穴墓 殷墟文化三期
原文传递
济南市大辛庄遗址商代墓葬M225、M256发掘简报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秀玲(执笔/绘图/摄) 房振 +6 位作者 郭俊峰 李铭 方辉 郎剑锋 郝颖(绘图) 郝素梅(摄) 杨阳拍(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69,F0002,共17页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原王舍人镇)大辛庄村东南。2010年6~1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现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原王舍人镇)大辛庄村东南。2010年6~1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现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分西、北、南三区,西区位于遗址中部、蝎子沟西侧,北区、南区位于沟东侧(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 大辛庄遗址 商代墓葬 竖穴土坑墓 殷墟文化三期
原文传递
商系墓葬用牲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一婷 雷兴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前言墓葬用牲[1]是商周时期墓葬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葬俗,尤以商系墓葬最为普遍。以殷墟为例,墓室面积在3平方米以上的墓葬普遍用牲,在1969~1977年发掘的殷墟西区就发现300余座[2]。但与墓葬中的其他随葬品相比,目前对墓葬用牲的讨论并不... 前言墓葬用牲[1]是商周时期墓葬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葬俗,尤以商系墓葬最为普遍。以殷墟为例,墓室面积在3平方米以上的墓葬普遍用牲,在1969~1977年发掘的殷墟西区就发现300余座[2]。但与墓葬中的其他随葬品相比,目前对墓葬用牲的讨论并不多见。所见研究多集中在对各种用牲性质与意义的判定、用牲方式与等级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即便讨论不多,但综观各家观点,仍是歧见不一,如对墓内的兽腿一类用牲,称谓极不统一[3]。对用牲方式分类、用牲现象与特点分析的不足,或是造成这些分歧的主要原因。经过科学鉴定的墓葬用牲材料的匮乏导致难以直接分析动物遗存本身,更直接制约了相关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系墓葬 用牲 丧葬 动物考古
原文传递
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李家嘴、王家嘴商代墓葬出土绿松石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晗 辛月 +2 位作者 付海龙 邓聪(摄影) 张昌平(摄影)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共6页
本文重新整理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李家嘴M2、M3以及王家嘴M1出土的绿松石。三座墓葬出土的绿松石都属于嵌片,形制有长方形、椭圆形等,其中椭圆形嵌片应为兽面纹的眼睛。这说明三座墓葬嵌片组成的绿松石器可能组成兽面纹... 本文重新整理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李家嘴M2、M3以及王家嘴M1出土的绿松石。三座墓葬出土的绿松石都属于嵌片,形制有长方形、椭圆形等,其中椭圆形嵌片应为兽面纹的眼睛。这说明三座墓葬嵌片组成的绿松石器可能组成兽面纹之类的装饰,具有礼仪性功能,是当时高等级贵族身份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李家嘴 王家嘴 商代墓葬 绿松石 高等级贵族
原文传递
殷墟商墓随葬铜器玉器之“双轨制”现象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杜金鹏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3期23-35,共13页
考古发现证明,晚商时期存在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墓葬随葬品有单独使用青铜器、单独使用玉器、同时使用铜器和玉器三种模式。不同的随葬模式,标志着不同族群的人们在社会地位、职业身份,可能还有宗教信仰方面,各有不同。即便在同一族群里,... 考古发现证明,晚商时期存在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墓葬随葬品有单独使用青铜器、单独使用玉器、同时使用铜器和玉器三种模式。不同的随葬模式,标志着不同族群的人们在社会地位、职业身份,可能还有宗教信仰方面,各有不同。即便在同一族群里,人们的职业属性虽然基本一致,但社会地位却差别很大。殷墟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资料说明,当时没有把青铜礼器用作赏赐、进献、交易的记录。商人在祭祀天地神祇、祖先神灵等活动中,青铜容器是作为“礼器”——容盛“礼物”的器物而存在,而装盛在铜容器里面的牲肉、粟米、酒醴,才是“礼物”。青铜礼器是施礼者身份和权力的象征,不可用作赏赐、贡纳、馈赠、交换等。而玉礼器则主要用作赏赐、进献、贡纳、祭祀,是真正的“礼物”。在当时,铜器更多代表地位和权力,玉器则更多偏向代表地位和财富。铜器和玉器分属两个不同的社会功能体系——即在表达社会功能时实行铜器、玉器“双轨制”,它们虽有交集却不可互为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墓葬 青铜器 玉器 双轨制
下载PDF
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商代墓葬出土绿松石器
6
作者 付海龙 赵雄 +1 位作者 李一帆 赵东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5,70,共8页
绿松石器是盘龙城商代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常见的礼器。本文系统梳理了盘龙城遗址杨家湾M11、M13、M17中出土的绿松石器。三座墓葬出土绿松石器数量多、类型多样,这些绿松石器与玉戈、铜礼器等共同体现墓主人身份地位,是盘龙城商代最高统... 绿松石器是盘龙城商代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常见的礼器。本文系统梳理了盘龙城遗址杨家湾M11、M13、M17中出土的绿松石器。三座墓葬出土绿松石器数量多、类型多样,这些绿松石器与玉戈、铜礼器等共同体现墓主人身份地位,是盘龙城商代最高统治阶层的身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杨家湾 商代墓葬 绿松石器 高等级贵族
原文传递
罗山天湖商代墓葬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晓健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3,共5页
本文以形制最具代表性的陶鬲为切入点,对罗山天湖商代墓葬出土陶器文化因素构成和墓葬葬俗进行了分析,认为罗山天湖商代墓葬与晚商殷墟类型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正是晚商中心文化势力衰落的一个表现形式。
关键词 罗山天湖商代墓葬 陶鬲 陶器文化因素构成 墓葬葬俗
原文传递
河南荥阳小胡村墓地商代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23
8
作者 贾连敏 王蔚波 +2 位作者 鲁红卫 梁法伟 曾晓敏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25,I0001-I0007,共19页
2006年7~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荥阳市小胡村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共清理商代晚期墓葬58座,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葬具多为一棺一椁,人骨保存较差、在出土的多件铜器上发现铭文“舌”字,这里应是一处商代... 2006年7~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荥阳市小胡村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共清理商代晚期墓葬58座,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葬具多为一棺一椁,人骨保存较差、在出土的多件铜器上发现铭文“舌”字,这里应是一处商代晚期的“舌”族基地。此基地的完整揭露所获资料,对研究商代晚期丧葬习俗、族属及相关历史地理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荥阳市 小胡村墓地 商代墓葬 “舌”氏族
原文传递
河南罗山天湖商周墓地M57发掘简报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志清 赵新平 +8 位作者 王晗 楚小龙 孙明 魏晓通 寇加强 鲁红卫 郁红强 祝贺 张春燕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2,F0002,I0001-I0004,共15页
199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其他单位对天湖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商周时期墓葬24座。其中M57保存较好,是商代晚期墓葬,出土随葬品较为丰富,为研究豫南地区商代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罗山县 天湖墓地 商代墓葬
原文传递
济南市大辛庄遗址商代墓葬2010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郎剑锋 方辉 +14 位作者 陈雪香 史本恒(拍摄) 郭俊峰 刘秀玲 王兴华 王惠明 赵孟坤(拍摄) 阮浩(拍摄) 赵娜(整理) 段新霞(整理) 赵孟坤(整理) 董志浩(整理) 宋艺莹(整理) 郭美晴(整理) 刘文静(整理)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45,共18页
大辛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原王舍人镇)大辛庄村东南,是山东省内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以商文化为主体堆积的考古遗址,也是全国范围内发现最早、研究时间最长的商代遗址之一[1]。1984年和2003年,山东大学联合山东... 大辛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原王舍人镇)大辛庄村东南,是山东省内已知面积最大的一处以商文化为主体堆积的考古遗址,也是全国范围内发现最早、研究时间最长的商代遗址之一[1]。1984年和2003年,山东大学联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济南市博物馆对大辛庄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成果[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 大辛庄遗址 商代墓葬
原文传递
再论商代的“黄泉观念”——从殷墟王陵和水井深度的比较得来的启示 被引量:9
11
作者 岳洪彬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8,共11页
殷墟王陵区共发掘十余座带墓道的大型墓葬,其腰坑的底部距地表的深度普遍在11~14米,远远超过同时期商代水井的地下潜水线,可证在王陵区商人营建大型墓葬时,墓穴(尤其腰坑)的深度均应穿透地下水,达到"下及黄泉"的效果。本文认... 殷墟王陵区共发掘十余座带墓道的大型墓葬,其腰坑的底部距地表的深度普遍在11~14米,远远超过同时期商代水井的地下潜水线,可证在王陵区商人营建大型墓葬时,墓穴(尤其腰坑)的深度均应穿透地下水,达到"下及黄泉"的效果。本文认为,这正是商代社会中"黄泉观念"的体现,商墓底部的腰坑就是死者灵魂通往黄泉路的入口,腰坑中的殉狗就是通往黄泉路上的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商代墓葬 腰坑 黄泉观念
原文传递
新干商代大墓青铜器腐蚀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小林 李艳萍 王建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6年第4期33-38,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新干商代大墓青铜器的腐蚀机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面探测器X衍射仪、离子色谱等仪器,对这批青铜器的腐蚀现象分三个方面进行了锈蚀结构、青铜基体、微观形貌观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类型的腐蚀结构表面锈蚀成分... 为进一步了解新干商代大墓青铜器的腐蚀机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面探测器X衍射仪、离子色谱等仪器,对这批青铜器的腐蚀现象分三个方面进行了锈蚀结构、青铜基体、微观形貌观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类型的腐蚀结构表面锈蚀成分主要是SnO2,样品表面锡含量均高于基体。漆古表面有龟裂纹,氧、锡元素分布从外至内层递减;铜元素从外至内递增。青铜器上残留土样中未检测出侵蚀性氯离子。实验结果可为保护这批青铜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干商代大墓 青铜器 漆占 锡石 XRD SEM IC
下载PDF
河北涞水张家洼遗址2021年度商周墓葬发掘简报
13
作者 王迪 张玥凌(执笔/摄影) +7 位作者 杨锐 刘立娟 常怀颖 唐纯(绘图) 黄运来(绘图) 周有欣(绘图) 陈昱羽(摄影) 刘璠(摄影)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30,39,共14页
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河北涞水张家洼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商周时期墓地并发掘墓葬10座。墓地布局有序,墓葬方向相近,但被盗严重。经考古学研究与测年分析,其中8座墓葬属西周早期墓葬,墓主可能与西周早期进入华北平... 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河北涞水张家洼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商周时期墓地并发掘墓葬10座。墓地布局有序,墓葬方向相近,但被盗严重。经考古学研究与测年分析,其中8座墓葬属西周早期墓葬,墓主可能与西周早期进入华北平原北缘的周人相关;另外2座属晚商时期围坊三期文化墓葬,填补了围坊三期文化在潮白河以西墓葬遗存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洼遗址 商周墓葬 围坊三期文化 燕文化
原文传递
灵石旌介商墓研究——考古学资料所见商后期王国西部边域状况 被引量:2
14
作者 韦心滢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117,共12页
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灵石旌介商墓的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组合及出土铜器铭文,提出灵石旌介商墓主人的身份应为商人子姓贵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灵石旌介商墓周边同时期的文化形态,认为商后期商王国西部边域已扩张至今山西吕梁山东侧。
关键词 灵石旌介商墓 商王国边域
原文传递
论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铜戈、矛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健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69,共10页
Studies of the material related to bronze ge and spears show that the ge was created bythe Xia people in the Central Plain. In the Shang period, it was spread southward, reaching Hubei at theErligang stage and Jiangxi... Studies of the material related to bronze ge and spears show that the ge was created bythe Xia people in the Central Plain. In the Shang period, it was spread southward, reaching Hubei at theErligang stage and Jiangxi and Sichuan at the stage of Yinxu Ⅱ. This diffusion was a reflection of thestrong influence of the advanced Central Plain bronze culture upon remote peripheral regions and thecentral position of the Yin-Shang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stinct regional features of the Xingange indicate that, when absorbing elements of the Central Plain culture, the southern aboriginal cultureadded its own features to them, which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 characteristic local style. The bronzespear was created mainly by the southern people at the Erligang stage of the Shang period. The examplesfrom the Shang tomb at Xingan belonged to locally-developed bronze weapons and 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the southern spear. The characteristic Shang spear of the Central Plain was in its turn aproduct of adopting the southern prototype with their own cultural elements mixed in. The southwardand northward spread of bronze ge and spears respectively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aspect which reflectsthe interaction, amalgamation and formation course of the united polygenetic Chinese bronz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中国 文物考古 形制
原文传递
山西离石后石商代墓葬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辉 刘吉祥 +5 位作者 闫勇允 冯艮武 薛亚丽 刘洋(照相绘图) 梁孝(照相绘图) 武俊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15,共10页
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吕梁山区离石后石墓地发掘了两座商代墓葬,编号为M32和M21。其中M32二层台上及椁室内发现6具殉人,这是目前晋陕高原南流黄河两岸发现殉人最多、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商代墓葬。该墓下葬以后发生过严重... 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吕梁山区离石后石墓地发掘了两座商代墓葬,编号为M32和M21。其中M32二层台上及椁室内发现6具殉人,这是目前晋陕高原南流黄河两岸发现殉人最多、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商代墓葬。该墓下葬以后发生过严重毁墓行为,出土陶器、青铜短剑等器物形制特殊,反映了晋西高原商时期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M21出土的陶盆装饰两组三角刻划纹,这种纹饰在殷墟很常见,两者之间或存在文化交流。两座墓葬的发现,为区域遗存年代、文化性质、族属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新材料,是近年来晋陕高原商代考古的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石后石 商代墓葬 殉人 青铜短剑
原文传递
殷墟孝民屯遗址商墓随葬动物再研究
17
作者 李志鹏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7-233,共7页
本文在讨论商墓随葬动物的不同分类方法及其得失的基础上,对殷墟孝民屯遗址商墓随葬动物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不同分类的随葬动物性质。本文重新梳理了墓葬不同类别犬牲的年龄,发现如果在腰坑和填土等非腰坑位置均随葬狗,会在可供选择的... 本文在讨论商墓随葬动物的不同分类方法及其得失的基础上,对殷墟孝民屯遗址商墓随葬动物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不同分类的随葬动物性质。本文重新梳理了墓葬不同类别犬牲的年龄,发现如果在腰坑和填土等非腰坑位置均随葬狗,会在可供选择的狗中挑选年龄更小的放置在腰坑中,但腰坑、墓葬的填土等非腰坑位置随葬的狗以及颈系铜铃的狗牲均以未成年个体为主,成年个体的比例并不高,因此根据是否颈系铜铃与死亡年龄将腰坑和填土中随葬的狗的性质和功用截然区分开来,证据并不充足。对孝民屯晚商墓葬二层台等位置随葬不完整动物的牲体选择的分析,发现商文化的丧葬礼制中当存在牲体礼,而牲体的选择也有其背后的礼制渊源。通过讨论古代墓葬用牲研究的方法,本文进一步提出结合动物考古的鉴定研究与考古背景、历史文献的“文化信息”的分析,对孝民屯等商墓或商系墓葬随葬动物或墓葬用牲进行个案分析或综合研究,是商文化乃至商周、古代丧葬用牲礼俗研究深入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孝民屯 商墓 随葬动物 墓葬用牲
原文传递
香港西贡沙下遗址DI区发掘简报
18
作者 陈伟汉 朱海仁 +18 位作者 张强禄 邝桂荣 陈春丽 廖明全 关舜甫 全洪 黄兆强 丁巍 易西兵 覃杰 张金国 马建国 陈淑庄 朱家振 朱汝田 苗慧 董峰 封中石 田均平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4,F0003,共33页
2002年春,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香港西贡沙下遗址DI区进行考古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和宋代文化层,清理了石器制作场、墓葬、灰坑及柱洞等遗迹,出土大量石制品和陶器,还有少量汉、... 2002年春,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香港西贡沙下遗址DI区进行考古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和宋代文化层,清理了石器制作场、墓葬、灰坑及柱洞等遗迹,出土大量石制品和陶器,还有少量汉、宋、明、清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序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贡沙下遗址 新石器时代石器制作场 商时期墓葬
原文传递
中国音乐考古的十大发现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子初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34-49,77,共17页
中国40年来的经济建设,导致了重大的音乐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这些底蕴深厚的出土文物,不断地撼动着旧有以文献为主要史料基础的中国音乐史。它使人们看到了传统中国音乐史学显而易见的局限,也使人们深深地感觉到,数十年来逐步形成的整部... 中国40年来的经济建设,导致了重大的音乐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这些底蕴深厚的出土文物,不断地撼动着旧有以文献为主要史料基础的中国音乐史。它使人们看到了传统中国音乐史学显而易见的局限,也使人们深深地感觉到,数十年来逐步形成的整部中国音乐史,有了重新认识和估价的必要。文章在中国音乐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马王堆汉墓、曾侯乙墓和曾侯乙编钟、广州南越王墓、贾湖骨笛、新干大洋洲商墓、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洛庄汉墓、鄯善洋海箜篌、奉节石哨、鸿山越国贵族墓等10例特别重大的音乐考古成果,提炼其核心的学术资料,加以客观的评述;并在全面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扼要阐发其所含深层的历史意义。"十"者,概数也;"大"者,孔见也。以此与有兴趣于中国音乐文化研究的国际学人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曾侯乙墓 南越王墓 贾湖骨笛 大洋洲商墓 郑国祭祀遗址 且末 鄯善箜篌 庄汉墓 奉节石哨 鸿山越国贵族墓
下载PDF
山西绛县东吴村商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3
20
作者 钟龙刚 贾高强 张会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21,共6页
东吴村商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东吴村北约1300米处的一块台地上。2019年,运城市文物工作站在配合绛县公安局进行涉案墓葬勘探时发现,随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墓中出土随葬品5件,年代为殷墟一期。墓中出土铜礼器为典型殷墟风... 东吴村商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东吴村北约1300米处的一块台地上。2019年,运城市文物工作站在配合绛县公安局进行涉案墓葬勘探时发现,随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墓中出土随葬品5件,年代为殷墟一期。墓中出土铜礼器为典型殷墟风格,出土陶器则具有地方特色。该墓的发现对于殷墟一期遗存研究,对于研究殷墟一期商文化与北方青铜文化的互动、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吴村 商墓 殷墟一期 早商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