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被引量:155
1
作者 任志远 黄青 李晶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7-606,共10页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和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据此对1986 ̄2002年陕西省三大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和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据此对1986 ̄2002年陕西省三大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①各地区生态承载力均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差异明显,陕北黄土高原最快,陕南秦巴山区最慢,关中渭河盆地居中;②各地区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大小不一,由小到大依次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③1986 ̄2002年生态压力指数:陕北黄土高原从0.44增加到0.91,增加幅度0.47;关中渭河盆地从0.75增长为1.20,增长幅度为0.45;陕南秦巴山区从0.19增长为0.22,增长幅度为0.03。年平均压力指数关中渭河盆地最大,是陕南秦巴山区的5.37倍,是陕北黄土高原的1.30倍;④各区生态安全状况:陕南秦巴山区处安全状态;关中渭河盆地已严重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陕北黄土高原处于临界状态,压力指数增长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动态变化 空间差异 定量分析 陕西 生态安全 陕西省 陕北黄土高原 生态承载力 渭河盆地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的影响——以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68
2
作者 包玉斌 刘康 +1 位作者 李婷 胡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2-629,共8页
以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In VEST评估软件中的生物多样性模型,对保护区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生境质量指数将生境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个等级,进而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 以陕西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In VEST评估软件中的生物多样性模型,对保护区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生境质量指数将生境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个等级,进而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0年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90 hm2、3 380 hm2和1 390hm2,而耕地、湿地和裸地的面积分别减少了4 070 hm2、500 hm2和740 hm2。中等级及以上生境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86.19%降低到2010年的14.57%,较低和低等级的生境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13.81%增加到2010年的85.43%。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和湿地的波动减少是导致生境质量退化的主要原因。2000—2010年是生境质量严重退化的时段,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土地利用 InVEST模型 黄河湿地 陕西
原文传递
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78
3
作者 张文辉 卢志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093-1101,共9页
对栓皮栎种群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 1 )栓皮栎幼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 ,而主要发育根系 ;( 2 )栓皮栎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都受到人为干扰的强烈影响 ;无性繁殖在林分更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有性繁... 对栓皮栎种群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 1 )栓皮栎幼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 ,而主要发育根系 ;( 2 )栓皮栎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都受到人为干扰的强烈影响 ;无性繁殖在林分更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有性繁殖则是维持和丰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 3)栓皮栎喜光 ,但对温度、降雨和土壤要求并不严格 ;( 4 )通过对优势种群重要值进行聚类分析 ,可以将陕西栓皮栎种群所在群落划分为 6个类型 ;( 5 )栓皮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 ,垂直分布幅度范围较大 ,分布的海拔上限自北向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秦巴山区 栓皮栎种群 生物学生态学 地理分布
下载PDF
陕北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之开发思路 被引量:65
4
作者 王双明 范立民 杨宏科 《中国煤田地质》 2003年第5期6-8,11,共4页
论述了陕北煤炭资源主要特点及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探讨了矿区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应该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分散开发、就近转化、保水采煤的开采总方针,坚决杜绝小煤窑的滥采乱挖,组建大型集团... 论述了陕北煤炭资源主要特点及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探讨了矿区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应该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分散开发、就近转化、保水采煤的开采总方针,坚决杜绝小煤窑的滥采乱挖,组建大型集团公司统一开发,作好煤炭液化、气化、水与煤关系的研究工作,确保矿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陕北
下载PDF
陕西苹果主产区丰产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70
5
作者 刘子龙 张广军 +1 位作者 赵政阳 梁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3,共4页
在陕西苹果主产区27个优质苹果基地县中的15个县,选取10年生左右的丰产果园采集48个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养分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苹果主产区丰产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在调查的4... 在陕西苹果主产区27个优质苹果基地县中的15个县,选取10年生左右的丰产果园采集48个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养分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苹果主产区丰产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在调查的48户果园中,有机质含量≥1.0%的果园占96%;除宝塔和白水县的2个果园土壤全N含量偏低外,其余果园土壤全N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76 g/kg;土壤速效N含量>50 m g/kg的果园仅占29%,含量较高,其余果园土壤中的速效N含量偏低;土壤全P全K含量丰富,速效P、速效K和阳离子交换量含量均达到绿色果品产地土壤肥力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苹果主产区 丰产果园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陕西河谷盆地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69
6
作者 孙艺杰 任志远 +1 位作者 赵胜男 张静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陕西河谷盆地是区域主要粮食基地和社会经济中心,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发展,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冲击,生态环境面临着潜在的巨大危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西北地区经济中心—关中盆地和... 陕西河谷盆地是区域主要粮食基地和社会经济中心,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发展,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冲击,生态环境面临着潜在的巨大危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西北地区经济中心—关中盆地和陕西省生态保护指定区—汉中盆地进行对比研究,以1990-201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数据(NPP、保水服务、食物供给)分析生态服务时空差异,通过相关分析、线性和幂函数回归等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NPP与保水是协同关系,NPP与食物供给、保水与食物供给是权衡关系;21年中,两大盆地的协同关系均呈减弱趋势,权衡关系为加强趋势,且关中盆地的变化速度要高于汉中盆地;NPP与保水的协同程度,在关中盆地东部的耕地区域以及汉中盆地的宁强县与略阳县西部最强,以关中的铜川市和汉中的西乡县最弱;NPP与食物供给的权衡程度,在关中盆地的铜川市和西安市境内的秦岭区域以及汉中盆地的西乡县南部制约关系更为突出,以关中的宝鸡市及汉中的略阳县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河谷盆地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原文传递
陕西南郑地区马元锌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 被引量:63
7
作者 李厚民 陈毓川 +1 位作者 王登红 李华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6-552,共7页
马元锌矿带是近年来地质找矿的重要成果之一,资源潜力巨大。矿带位于扬子地台北缘,锌矿化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的层间断裂带中,受地层层位控制,闪锌矿与固体沥青伴生。对闪锌矿进行了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获得马元锌矿的成矿年龄为4... 马元锌矿带是近年来地质找矿的重要成果之一,资源潜力巨大。矿带位于扬子地台北缘,锌矿化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的层间断裂带中,受地层层位控制,闪锌矿与固体沥青伴生。对闪锌矿进行了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获得马元锌矿的成矿年龄为486Ma左右;根据对矿物C、H、O、S同位素和微量、稀土元素的研究,认为该锌矿的成矿物质来自围岩地层。综合分析表明,该锌矿为赋存于震旦系碳酸盐岩中的MVT层控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等时线年龄 地球化学 马元锌矿 陕西
下载PDF
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新思考与新探索 被引量:38
8
作者 白志礼 穆养民 赵政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72-175,共4页
通过对陕西省苹果产业的优势、地位和发展潜力的进一步思考,认为陕西是世界苹果生产的黄金地带,苹果产业的比较优势明显,是陕西乃至全国的重要战略资源。提出了建设世界级的苹果基地,形成优质果品生产的核心区域;确立中国苹果第一大省... 通过对陕西省苹果产业的优势、地位和发展潜力的进一步思考,认为陕西是世界苹果生产的黄金地带,苹果产业的比较优势明显,是陕西乃至全国的重要战略资源。提出了建设世界级的苹果基地,形成优质果品生产的核心区域;确立中国苹果第一大省、第一强省的地位;加快"二次创业",再造一个"陕西苹果产业"的战略构想。要实现以上目标,就必须利用经济杠杆,使苹果向优生区集中,建立新的分区分类布局,发展相应布局上的新规模;利用新的体制和机制,实现集团化、产业化经营;实行和推广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以销售为龙头,引导建立标准化生产规范,以标准化推动优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苹果产业 发展 基地建设 集团化经营 产业化经营 规模化经营 专业化生产
下载PDF
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43
9
作者 徐萍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年第3期77-80,共4页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居全国第10名,但是在文化产业规模、文化消费需求、产业创新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阶段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是制约陕西文化产业竞争...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居全国第10名,但是在文化产业规模、文化消费需求、产业创新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阶段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是制约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文化产业 竞争力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与自动识别模型构建——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50
10
作者 杨晓俊 方传珊 王益益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8-1388,共11页
传统村落作为活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历史记忆,是地域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模型构建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以陕西省7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建立陕西省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体系,识别出陕西省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特征;运用类... 传统村落作为活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历史记忆,是地域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模型构建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以陕西省7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建立陕西省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体系,识别出陕西省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特征;运用类型学原理和N级编码理论对景观基因进行编码,构建陕西省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并生成基因谱系;借鉴生物学中'胞-链-形'DNA碱基序列模型,提取出环境基因、建筑基因、农耕文化基因和宗族文化基因四个公共基因作为景观基因元(胞),以村内道路系统作为基因链,构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DNA模型与自动识别模型,以此对传统村落的区位、类型、特征和文化基因进行自动识别。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有效传承与存储,以及乡村建设动态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基因 信息链 自动识别模型 陕西
原文传递
陕西府谷老高川新第三纪“红层”的划分与时代 被引量:42
11
作者 张云翔 薛祥煦 岳乐平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4-219,共6页
对陕西府谷老高川新第三纪“红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生物地层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第三系一般含有中新统上部及上新统下部。上中新统地层的时代相当于Turolian的中、晚期,古地磁年龄约为7.4~5.3Ma,其中含... 对陕西府谷老高川新第三纪“红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生物地层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第三系一般含有中新统上部及上新统下部。上中新统地层的时代相当于Turolian的中、晚期,古地磁年龄约为7.4~5.3Ma,其中含有多层哺乳动物化石;下上新统沉积的时代相当于Ruscinian的早、中期,古地磁年龄约为5.3~4.36Ma。二者在岩性、所含动物群的组合及其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地层划分 古地磁 年龄 红层
原文传递
人类活动对植被退化/恢复影响的空间格局——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48
12
作者 周洪建 王静爱 +1 位作者 岳耀杰 李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47-4856,共10页
基于陕西省1998~2005年SPOTVEG NDVI月数据和月降水序列的相关性分析,构建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C-NDVI)剔除降水量对NDVI的影响,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空间格局。主要结论:①陕西省NDVI和降水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呈现... 基于陕西省1998~2005年SPOTVEG NDVI月数据和月降水序列的相关性分析,构建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C-NDVI)剔除降水量对NDVI的影响,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空间格局。主要结论:①陕西省NDVI和降水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呈现出北高南低中间最低的空间格局,与所处气候带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差异有关;②1998~2005年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北部地区以植被恢复为主,年增长率在2.1%~4.1%,其驱动力主要是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工程中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性措施;中部平原区水浇地、城镇用地集中分布,表现出水浇地区人为活动对植被变化基本无影响,而城镇用地扩展区导致植被退化;中北部、南部林地分布区地形坡度大、降水量相对丰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表现为植被退化,可能是经济林、用材林的周期性采伐所致。研究可为区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和调整生态建设布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退化 植被恢复 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C-NDVI) 空间格局 陕西
下载PDF
陕西省城乡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基于EQ-5D量表效用值的测算 被引量:48
13
作者 周忠良 周志英 +6 位作者 厉旦 王丹 施超 沈迟 方宇 高建民 陈钢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测量陕西省城乡居民健康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基于英国和我国的EQ-5D效应值积分体系计算EQ-5D健康效应值,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健康效应值影响因素。结果:基于英国积分体系计算城... 目的:测量陕西省城乡居民健康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基于英国和我国的EQ-5D效应值积分体系计算EQ-5D健康效应值,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健康效应值影响因素。结果:基于英国积分体系计算城乡居民健康效应值分别为0.945 6和0.935 2,基于中国积分体系计算的城乡居民健康效应值分别0.956 9和0.948 3。结论:陕西省城市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高于农村居民,居民经济水平、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情况等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EQ-5D量表 健康效应值 TOBIT回归模型 陕西
原文传递
我国西部地区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45
14
作者 苟小东 马耀峰 李富升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3-128,共6页
大学生是我国旅游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2006年4—6月对陕西省七所高校学生旅游行为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旅游偏好、旅游消费水平、旅游组织方式、旅游空间行为及旅游服务与价格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喜欢旅游,对自... 大学生是我国旅游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2006年4—6月对陕西省七所高校学生旅游行为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旅游偏好、旅游消费水平、旅游组织方式、旅游空间行为及旅游服务与价格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喜欢旅游,对自然类风景区更热衷,旅游动机以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为主,旅游时间上表现出较强的集中性,暑假是大学生旅游最集中的时段;陕西大学生平均旅游花费为394元,80%的大学生旅游花费和月均生活总支出在500元以内,旅游花费约占大学生各种生活支出的15%;旅游组织方式呈现出与同学朋友结伴出游为主的小群体出游特征;中短距离的省内旅游是主体,80%的旅游活动在800公里范围以内,较吴曲线略远;大学生对旅游服务质量基本满意,但旅游服务价格相对较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大学生 旅游行为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路径探析——基于陕西实践探索的案例 被引量:44
15
作者 杨佩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45,共12页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城镇和乡村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有机体和命运共同体,新型城镇化旨在培育壮大城镇,乡村振兴目标是发展和建设农业农村,两者既有异质性,又具有天然耦合性和内在相通性,在现...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城镇和乡村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有机体和命运共同体,新型城镇化旨在培育壮大城镇,乡村振兴目标是发展和建设农业农村,两者既有异质性,又具有天然耦合性和内在相通性,在现代化实践中能够协同共进。以陕西为例,分析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协同推进两大战略的政策建议,即深化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以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协同推进 城乡融合 陕西
下载PDF
陕西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 被引量:44
16
作者 李彩莲 赵西社 +2 位作者 赵东 姚东升 杜建忠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4期49-53,共5页
根据2002~2007年陕西省10个市的雷暴日和雷电灾害统计资料,结合陕西各市的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提出了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及经济易损模数作为各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陕西各市雷电灾害易... 根据2002~2007年陕西省10个市的雷暴日和雷电灾害统计资料,结合陕西各市的经济和人口密度特征,提出了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及经济易损模数作为各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陕西各市雷电灾害易损度评估结构。采用四级分区法对上述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进行了分级,并赋予各等级如下定值:极高级为1.0、高级为0.8、中级为0.5、低级为0.2。将陕西省10市按照四个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的所属等级获取相应等级值,将各市四个评估指标的等级值累加得到平均值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的评价指数,并利用上述四级分区法形成陕西省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评估指标 易损度区划 陕西
下载PDF
陕西农作物生育期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45
17
作者 屈振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收集了50 a(1955~2005)陕西96个气象台站的气温资料,分两个时段(1955-1990和1991-2005)对全省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冬小麦、水稻、夏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育期间不同种植适宜区的热量资源的积温两个时段的变化... 收集了50 a(1955~2005)陕西96个气象台站的气温资料,分两个时段(1955-1990和1991-2005)对全省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冬小麦、水稻、夏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育期间不同种植适宜区的热量资源的积温两个时段的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我省主要作物生育期热量资源呈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种植区其生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山区和植被较好的地区变化更为复杂,并引起作物生育期长短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 热量资源 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陕西黄土高原地区1971—2010年干旱变化特征 被引量:44
18
作者 孙智辉 王治亮 +3 位作者 曹雪梅 杨琼 刘志超 雷延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60-1567,共8页
利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68个气象站降水资料,选择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分析了该地区最近40年(1971—2010年)的月、季、年干旱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进行了干旱分区,并分析了全年及各季节干旱站次比和干... 利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68个气象站降水资料,选择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分析了该地区最近40年(1971—2010年)的月、季、年干旱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方法进行了干旱分区,并分析了全年及各季节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EOF分解第1、2、3特征向量分别反映了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干旱的一致变化、南-北反向分布和中部-南北反向分布的不同特点;年度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有明显的阶段性分布特点,在年代之间有重-轻-重-轻的变化趋势。2001年以来,年度和夏、秋、冬季干旱强度都有不同程度降低,春季干旱有增强趋势。陕北和关中地区的春季、夏季干旱变化趋势相反,秋季、冬季干旱变化趋势一致。地区平均每年出现干旱月3.8个,几乎每年都有干旱月出现,最多的一年可出现6—9个干旱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黄土高原 陕西
原文传递
陕西五里铺黄土微量元素组成与全新世气候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张占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1-156,共6页
通过对岐山黄土剖面Pb、Cu、Zn、Cd、Mn元素含量、磁化率及粒度的研究表明,这些元素含量变化实质是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其含量高指示风化成壤作用强烈的湿润环境,含量低指示寒冷的干旱环境。揭示出黄土高原南部全新世气候... 通过对岐山黄土剖面Pb、Cu、Zn、Cd、Mn元素含量、磁化率及粒度的研究表明,这些元素含量变化实质是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其含量高指示风化成壤作用强烈的湿润环境,含量低指示寒冷的干旱环境。揭示出黄土高原南部全新世气候在总体温暖的情况下有明显波动变化,在5000~6000 a BP出现一次明显气候干旱期,使全新世“大暖期”分裂形成两个主要的成壤期S01和S02。在S01、S02成壤时期仍存在次一级的气候变化事件。全新世时期该地区经历了黄土沉积(Lt)→古土壤发育(S20)→黄土覆盖(L20)→土壤再度发育(S10)→黄土堆积及现代表土(L10)的发展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黄土-古土壤 微量元素 陕西 古气候 磁化率 粒度
下载PDF
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 被引量:42
20
作者 马明志 翟霖林 +3 位作者 张华 杜林渊 王蕾 赵汗青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45,共17页
芦山峁遗址因最早发现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芦山峁村而得名。1981年,延安市群众艺术馆从芦山峁村征集到28件龙山时代的玉器,并调查发现了芦山峁遗址[1]。1992年,芦山峁遗址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24万平... 芦山峁遗址因最早发现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芦山峁村而得名。1981年,延安市群众艺术馆从芦山峁村征集到28件龙山时代的玉器,并调查发现了芦山峁遗址[1]。1992年,芦山峁遗址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24万平方米。1998年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刊布了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确认芦山峁遗址的分布范围为60万平方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延安市 芦山峁遗址 夯土台基 院落式建筑 庙底沟二期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