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陕西乡土题材人物画的人民性特质研究
1
作者 李欣羽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通过对“人民性”概念的研究,结合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分析陕西乡土题材人物画内涵的人民性特质;包含反映人民生活的忠实性与捕捉人民生活的典型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其次,梳理陕西乡土题材人物... 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通过对“人民性”概念的研究,结合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分析陕西乡土题材人物画内涵的人民性特质;包含反映人民生活的忠实性与捕捉人民生活的典型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其次,梳理陕西乡土题材人物画中重点表现人民的“群化式”群体人物构成形式作品,与全国同类型画面对比分析,探寻表现的共性与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陕西 乡土题材 人民性
原文传递
东周时期陕北族群与文化变迁探研
2
作者 常雅楠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东周时期陕北曾存在有白狄、戎人和林胡,他们在人种、分布地域和文化特点上均有不同。春秋以后晋、魏、赵、秦和义渠开始活跃于陕北地区,并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和对抗,一定程度推动了陕北族群和文化的融合。战国后期,秦占有陕北并修筑了长... 东周时期陕北曾存在有白狄、戎人和林胡,他们在人种、分布地域和文化特点上均有不同。春秋以后晋、魏、赵、秦和义渠开始活跃于陕北地区,并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和对抗,一定程度推动了陕北族群和文化的融合。战国后期,秦占有陕北并修筑了长城,陕北不同的族群和文化,从此完全融入秦帝国,今陕北大部至此也正式融入华夏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白狄 秦国 林胡 戎人
下载PDF
陕北地区汉代“胡人”墓考察
3
作者 王欣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5,共9页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两汉时期陕北地区多个游牧民族在此长期融合的事实,本文统称其为“胡人”。通过对陕北地区241座汉墓的考察,可以辨析出29座“胡人”墓葬。随葬带孔陶罐、戳记陶器、铜镜残片和骨箸、骨刷、骨勺等骨器及...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两汉时期陕北地区多个游牧民族在此长期融合的事实,本文统称其为“胡人”。通过对陕北地区241座汉墓的考察,可以辨析出29座“胡人”墓葬。随葬带孔陶罐、戳记陶器、铜镜残片和骨箸、骨刷、骨勺等骨器及装饰有波浪纹、弦纹的小口弧腹罐是匈奴族的常见做法,在墓道中用盛肉的陶罐来献祭可能是羌人的葬仪,随葬动物是这两支“胡人”墓葬的共同特征。29座“胡人”墓中,既有文化内涵较为单纯的“胡人”墓,又有两者共存一墓的情况,对墓主族属的辨析有利于我们深入地解读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汉代 胡人 匈奴 羌人
下载PDF
陕西人学习普通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
作者 孙立新 傅来兮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59-64,共6页
从声调、声母、韵母、声韵拼合四个方面讨论陕西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问题。因为古入声字在陕西方言里声调的分派规律跟普通话不尽一致,加之普通话对古入声字韵母跟陕西方言的读法不尽一致,所以,陕西人学习普通话时对于古入声字要注意多... 从声调、声母、韵母、声韵拼合四个方面讨论陕西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问题。因为古入声字在陕西方言里声调的分派规律跟普通话不尽一致,加之普通话对古入声字韵母跟陕西方言的读法不尽一致,所以,陕西人学习普通话时对于古入声字要注意多下功夫。陕北及关中方言把普通话读作zh、ch、sh声母的大约一半字读作z、c、s声母,宝鸡一带以及陕南宁强等处把古泥母洪音字读作l声母,关中许多方言点以及陕南洋县等处保留了尖音。普通话前后鼻韵母en、en2组在陕北及宝鸡一带合并为en组韵母。普通话zh、ch、sh、r声母拼合口呼的字在关中方言区的读法很复杂,如三原、彬州、长武、岐山、渭南等处读作舌尖前声母拼以为韵母或介音的音节,西安等处读作唇齿音声母拼洪音,宝鸡等处读作zh、ch、sh、r声母拼洪音。在讨论陕西人学习普通话的有关问题时,主要采用声旁类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人 陕西方言 普通话 声调 声母 韵母 声韵拼合
下载PDF
陕北人的人文特征——西北汉族族群研究之二
5
作者 徐杰舜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7-42,共6页
古代陕北人壮年男子的相貌健美而憨厚,一直保留在现代陕北人的基因中。大自然造就了陕北人的人文性格,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锤炼了陕北人的钢铁意志,窑洞和信天游是陕北人的文化表达。
关键词 陕北人 人文特征 天人巧合 钢铁意志 窑洞 信天游
下载PDF
新冠疫期陕西省民众压力知觉水平的研究
6
作者 高雨薇 符永川 王裕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9-93,共5页
为了解新冠疫期陕西省民众压力知觉水平,本研究在“问卷星”平台进行施测。结果显示,新冠疫期的陕北关中陕南三地民众压力知觉水平无地域差异、无性别差异;在年龄差异比较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得分最高,45岁以上中老年人得分最低;在学历... 为了解新冠疫期陕西省民众压力知觉水平,本研究在“问卷星”平台进行施测。结果显示,新冠疫期的陕北关中陕南三地民众压力知觉水平无地域差异、无性别差异;在年龄差异比较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得分最高,45岁以上中老年人得分最低;在学历差异比较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群体的得分最高,硕士及以上得分最低;在职业差异比较中,警务人员得分最高,教师得分最低;在居住地差异比较中,乡镇民众压力水平得分最高,中小城市民众得分最低;婚否情况与收入是否稳定不影响民众的压力水平。陕西省疫情控制工作形势良好,民众的压力水平处于中度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期 陕西民众 压力知觉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的模式和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宋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71,共5页
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民众动员。陕甘宁边区的民众动员以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整合社会力量,以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各阶级、各阶层持久抗战的积极性,以政府信用和民众宣传教育为重要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民众动员网... 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民众动员。陕甘宁边区的民众动员以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整合社会力量,以调整利益分配关系调动各阶级、各阶层持久抗战的积极性,以政府信用和民众宣传教育为重要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民众动员网络,其动员的深度、广度、效果及社会动员能力明显优于国民党,并构建了以政权组织为主导的垂直动员体系和民众团体与之相辅相成的横向动员体系与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陕甘宁边区 民众动员 模式 机制
下载PDF
陕西省人民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临床证型分布特点及辨证施护效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曹维娜 许海莺 +2 位作者 冯飞艳 鱼红 赵玉焕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人民医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临床证型分布特点,并观察对T2DM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1例T2DM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辨... 目的:调查陕西省人民医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临床证型分布特点,并观察对T2DM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1例T2DM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辨证分型标准对其进行辨证分型,统计中医临床证型分布特点。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0例,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241例,行辨证施护)。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陕西省人民医院T2DM患者中医临床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证31.60%(152/481)、阴虚燥热证28.48%(137/481)、痰瘀阻络证18.09%(87/481)、肝郁气滞证12.27%(59/481)、阴阳两虚证9.56%(46/481);各证型的出现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青年患者中阴虚燥热证的发生频率较高,在中年患者与老年患者中气阴两虚证发生频率较高;在不同病程组中,气阴两虚证与阴虚燥热证的发生频率较高,随着病程的延长,阴阳两虚证、痰瘀阻络证、气阴两虚证的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阴虚燥热证、肝郁气滞证呈下降趋势。护理后,两组同种证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阴阳两虚证、阴虚燥热证、痰瘀阻络证、肝郁气滞证、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空腹血溏(F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中的同种证型(P<0.05),研究组中阴阳两虚证、阴虚燥热证、痰瘀阻络证、肝郁气滞证、气阴两虚证患者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量表(AHSMSR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中的同种证型(P<0.05)。结论:陕西省人民医院T2DM患者以气阴两虚证、阴虚燥热证较为常见,不同证型的分布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存在一定的联系,对不同证型的T2DM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医证型分布 调查分析 中医辨证施护 陕西省人民医院
下载PDF
1941年延安市第一届参议会的民主实践——基于《解放日报》相关报道的考察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杨静 薛永毅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5,共7页
革命圣地延安作为陕甘宁边区首府的地缘优势,以及该市参议会在边区、县、乡(市)三级参议会制中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使得对其研究颇具意义。通过对《解放日报》相关报道的分析,梳理出延安市第一届参议会在基层民主选举、监督批评政府以... 革命圣地延安作为陕甘宁边区首府的地缘优势,以及该市参议会在边区、县、乡(市)三级参议会制中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使得对其研究颇具意义。通过对《解放日报》相关报道的分析,梳理出延安市第一届参议会在基层民主选举、监督批评政府以及提案工作等方面的基本做法和历史经验。考察这一基层代议机关的日常运作机制,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陕甘宁边区县域参议会制度的历史面貌,发扬"延安精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延安精神 延安市第一届参议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文传递
陕甘边区红色歌谣的人民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远兴 《苏区研究》 2019年第1期67-79,共13页
陕甘边区红色歌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区广大群众为适应革命需要而创作出来并流行传唱的革命歌谣。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在独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的陕甘边红色歌谣,坚持了先进的革命文化方向,在中央红军长... 陕甘边区红色歌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区广大群众为适应革命需要而创作出来并流行传唱的革命歌谣。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在独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的陕甘边红色歌谣,坚持了先进的革命文化方向,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走进革命艺术的殿堂。陕甘边红色歌谣在体现着人民拥军爱党,歌颂革命英雄的情感,传递着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心声,表达着人民群众支前参军、一心向党的决心,歌颂着红军与人民的鱼水深情的同时,唤醒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觉悟、激励了人民投入革命战斗斗志、赞扬了党的群众路线光辉典范。陕甘边革命歌谣见证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巩固和发展的历程,是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光辉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红色歌谣 革命斗争 人民性
下载PDF
陕西铜川耀州区石柱活龙村西周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1
作者 段毅(发掘/照相) +8 位作者 张汉文(发掘) 程根荣(发掘) 陈晓捷(发掘) 王小雷(发掘) 贺朋波(发掘) 陈靓(人骨鉴定) 张明慧(照相) 刘君幸(绘图) 雷升龙(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1,共12页
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与铜川市考古研究所在铜川至黄陵高速公路建设中发现了一处西周早期墓地。该墓地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活龙村,共发现33座中小型竖穴土圹墓。随葬器物以鬲罐组合为主。陶鬲为西周早期常见的联档鬲。墓葬中有毁兵... 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与铜川市考古研究所在铜川至黄陵高速公路建设中发现了一处西周早期墓地。该墓地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活龙村,共发现33座中小型竖穴土圹墓。随葬器物以鬲罐组合为主。陶鬲为西周早期常见的联档鬲。墓葬中有毁兵而无腰坑和殉狗现象表明这可能是一处典型的周人墓地。这批资料为研究西周早期关中北部的周人分布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铜川 西周早期 周人墓地
下载PDF
陕南地区城镇居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书祥 王健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704-706,712,共4页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分析陕南地区城镇居民体育健身现状,为开展群众体育工作提供参考,以期达到提高陕南城镇居民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陕南地区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认知正确;主要健身场地是广场、公园、山...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分析陕南地区城镇居民体育健身现状,为开展群众体育工作提供参考,以期达到提高陕南城镇居民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陕南地区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认知正确;主要健身场地是广场、公园、山地和运动场;方式是散步和跑步.中老年女性锻炼的稳定性较高,青年人稳定性差.应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健身环境;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居民健身习惯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地区 城镇居民 体育健身
下载PDF
明代陕北自然灾害与民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虎虎 王天强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75-78,共4页
基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和自身特殊的地理构造,分析了明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对民生的影响,以及明政府与陕北地方政府采取的多种形式的救济。指出随着国力的衰耗和民间自救能力的减弱,加之部分官员的舞弊,灾害给陕北民众的生活带来严... 基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和自身特殊的地理构造,分析了明代陕北地区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对民生的影响,以及明政府与陕北地方政府采取的多种形式的救济。指出随着国力的衰耗和民间自救能力的减弱,加之部分官员的舞弊,灾害给陕北民众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是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根源,导致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陕北 自然灾荒 民生
下载PDF
略论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与实践——以1943年2月至1945年8月习仲勋在绥德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郝万喜 《榆林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8-31,共4页
1943年2月,习仲勋调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米脂警备区和独立第一旅政治委员。他组织领导绥德分区军民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斗争,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拥戴。他组织开展了大... 1943年2月,习仲勋调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米脂警备区和独立第一旅政治委员。他组织领导绥德分区军民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斗争,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拥戴。他组织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运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和建设"三三制"政权等系列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仲勋 陕甘宁边区 为人民服务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民办高校汽车专业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丽蓉 《汽车实用技术》 2019年第19期201-202,210,共3页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的源头,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节点作用。在此背景下,文章以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为例,通过对汽车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陕西省民办高校汽车专业人...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的源头,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节点作用。在此背景下,文章以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为例,通过对汽车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陕西省民办高校汽车专业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进而对我国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有所启示,并服务于整个“一带一路”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陕西省民办高校 汽车专业人才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喻少如 黄卫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4-51,F0002,共9页
陕甘宁边区人民调解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司法经验的典型代表,也是完善新时代人民调解制度的重要历史经验。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既深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又赓续了党的优良调解传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呈现出功能定位多重、审判与调... 陕甘宁边区人民调解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司法经验的典型代表,也是完善新时代人民调解制度的重要历史经验。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既深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又赓续了党的优良调解传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呈现出功能定位多重、审判与调解结合、工作开展依赖性强等特征。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历程表明,党的领导是人民调解制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群众路线是人民调解制度的根本工作路线,“权威”塑造是边区人民调解制度前进的重要助推力量。发展完善新时代人民调解制度,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调解理念,推进人民调解制度规范化建设以及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人民调解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植入与重塑:川陕苏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过程中的革命宣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毅丰 王幸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63-70,共8页
1932年建立的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中国共产党在川陕苏区两年多的局部执政实践,是治国安邦的一次预演,为近代以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 1932年建立的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中国共产党在川陕苏区两年多的局部执政实践,是治国安邦的一次预演,为近代以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与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造就和准备了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党在川陕苏区局部执政的过程中,在植入革命观念、彰显人民立场、积极应对战争等方面积累不少重要经验和启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立场认识中国化的全过程,去挖掘与总结这一历史期间的经验与教训,有助于新时代改进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思想资源与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局部执政 人民立场 革命宣传
下载PDF
“川人治川”的余音——熊国炳任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宪政史背景解读
18
作者 王平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2-27,共6页
熊国炳并没有起到他作为川陕苏区重要领导人所应起的作用,许多著述把熊国炳由农民而一夜之间成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原因仅仅归结于"左"的影响。事实上,把它放到更广泛的历史条件下去考虑,它和中国政史上20世纪前半叶的... 熊国炳并没有起到他作为川陕苏区重要领导人所应起的作用,许多著述把熊国炳由农民而一夜之间成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原因仅仅归结于"左"的影响。事实上,把它放到更广泛的历史条件下去考虑,它和中国政史上20世纪前半叶的地方自治运动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有关,是与中国宪政运动的发展相关联的一个历史事件。"联省自治"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与作用,不但在当时是正负互见的,而且对于日后中国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从文本上看,"贿选宪法"中关于地方制度的规定有其进步意义,对此应加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国炳 川陕苏区 红军 地方咱治 川人治川
下载PDF
民生视域下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龙超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45-48,共4页
陕甘宁边区开展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体现在价值理念、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三个层面,即在价值理念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制度设计上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具体措施上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实际出发。这为我们在新时... 陕甘宁边区开展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体现在价值理念、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三个层面,即在价值理念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制度设计上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具体措施上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实际出发。这为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升社会建设能力,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和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民生 社会建设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解读陕甘宁边区和谐社会 践行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耀萍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党早在陕甘宁边区的局部执政期间,...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党早在陕甘宁边区的局部执政期间,就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和一个和谐的社会,是当时中国最能体现公平正义、贫富差距最小的社会。陕甘宁边区的执政实践是我们解读科学发展观的钥匙,其政权模式和执政观念对今天建设公平、和谐、民生和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不乏借鉴和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陕甘宁边区 和谐社会 公平正义 民生和民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