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与血清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2
1
作者 孔万权 庄荣 +4 位作者 魏大臻 龚裕强 王征 孙来芳 陈大庆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018-2019,共2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浆PCT含量,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RP水平,对51例ISS≥16分的发生细菌感染的多发伤患者(感染组)伤后,30例...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浆PCT含量,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RP水平,对51例ISS≥16分的发生细菌感染的多发伤患者(感染组)伤后,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46例伤后早期未并发感染的多发伤患者(未感染组)分别进行血浆PCT和CRP水平的测定。结果对照组PCT和CRP值分别为(0.80±0.19)ng/mL和(1.10±0.31)mg/L;感染组PCT和CRP值分别为(35.25±14.61)ng/mL和(46.86±18.59)m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未感染组PCT值为(1.35±0.33)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感染组CRP值为(41.29±16.30)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PCT与CRP联合测定可为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降钙素(PCT) 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 严重多发伤患者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多发性骨折救治中应用体会 被引量:24
2
作者 姜玲 杨晓萍 孟凡山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6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作用。方法选取解放军88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7例采取传统急救、护理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例采用... 目的探讨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作用。方法选取解放军88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7例采取传统急救、护理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例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好转14例,死亡6例,救治成功率70%;对照组治愈好转20例,死亡17例,救治成功率54%,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抢救成功率有上升趋势。对照组发放调查表37份,回收32份,回收率为86%,满意度为78.7%;观察组发放调查表20份,回收18份,回收率为90%,满意度为97.3%。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使医护配合紧密,治疗方案突显个体化,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严重多发伤 骨折 急诊救治
下载PDF
急诊医师应用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对腹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2
3
作者 胡守芹 丁关保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医师应用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AST)对腹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急诊内科医师采用FAST对患者进行检查,同时请超声科医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 目的分析急诊医师应用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AST)对腹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急诊内科医师采用FAST对患者进行检查,同时请超声科医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会诊。以CT检查及手术探查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FAST与常规超声的检查时间、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对FAST的诊断效能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FAST与常规超声的检查时间分别为(3.18±0.75)min、(10.54±4.26)min,FAST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常规超声(P<0.05);120例患者经CT检查或手术探查证实36例为阳性患者,FAST检查出31例阳性患者、89例阴性患者,常规超声检查出32例阳性患者、88例阴性患者,FAST与常规超声的诊断结果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11%、100.00%、95.83%,常规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89%、100.00%、96.67%,FAST与常规超声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间>1h、多发脏器损伤、急诊医生工作年限>5年是影响FAST诊断效能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急诊医师应用FAST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腹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法(FAST) 腹部 急诊医师 评估价值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彭明生 黄显凯 +1 位作者 聂海 朱渝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变化及其与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3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15例)和重伤组(ISS评分>16分,21例),再根据是否并发胃肠功能障碍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32...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变化及其与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36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15例)和重伤组(ISS评分>16分,21例),再根据是否并发胃肠功能障碍分为胃肠功能障碍组(32例)和非胃肠功能障碍组(4例),另10例择期手术者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1次,多发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采外周静脉血3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检测iFAB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伤组和重伤组血浆iFABP水平于伤后第1天即显著升高(P<0.01),且重伤组显著高于轻伤组(P<0.01),随后iFABP水平逐渐下降,轻伤组于第5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而重伤组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肠功能障碍组伤后第1天血浆i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胃肠功能障碍组(P<0.01),其差异一直持续到创伤后第5天。多发伤后第1、3、5天血浆iFABP水平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有相关性。结论严重多发伤后早期血浆iFABP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变化与创伤严重程度和胃肠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这种变化可能对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预测有较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胃肠功能障碍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谢玉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来本院就诊的合并腹部创伤的老年患者60例,所有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0)和存活组(n=50),入选患者按ISS评分分为...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来本院就诊的合并腹部创伤的老年患者60例,所有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0)和存活组(n=50),入选患者按ISS评分分为3组:A组(n=25)16-24分、B组(n=23)25~34分、C组(n=12)〉35分,观察死亡和存活患者的颅脑损伤例数、ISS平均值和并发症例数,ISS评分与损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出现颅脑损伤和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评分平均值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B和C3组I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随着ISS评分增加而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出现并发症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S评分能对临床合并腹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能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明显降低老年创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严重多发伤 损伤控制
下载PDF
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程永涛 唐眏利 +3 位作者 袁生华 隋小强 兰永怀 霍延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1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1-01—2013—12急诊抢救并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56例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观察组),并与自2006—01-2008—12未应用损伤...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1-01—2013—12急诊抢救并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56例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观察组),并与自2006—01-2008—12未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6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2组ICU恢复时间、损伤控制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损伤控制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8.71±2.85)d;4例死亡,死亡率7.1%;其余52例随访4-24个月,骨折复位及愈合满意,ICU恢复时间2—7(4.05±1.65)d,住院时间17—36(19.66±4.33)d。对照组损伤控制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5.76±2.71)d;11例死亡,死亡率17.2%;其余53例ICU恢复时间5—14(8.01±2.71)d;住院时间19—41(25.98±7.46)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CU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损伤控制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更长,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灵活运用损伤控制技术,可为科学确定二期手术时机和方式赢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骨与关节损伤 损伤控制技术 急诊
原文传递
团队工作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曼 黄蔚萍 +4 位作者 任冬梅 徐琴 王飞 吴晓 胡善友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团队工作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多发伤患者救治提供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救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成立多发伤救治中心为两组时间分界点,对117名严重多发伤患者... 目的探讨团队工作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多发伤患者救治提供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救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成立多发伤救治中心为两组时间分界点,对117名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多发伤中心成立前救治的多发伤患者53例,采用传统专科救治模式;观察组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多发伤中心成立后救治的多发伤患者64例,采用团队工作救治模式。采用创伤严重度循环、呼吸、腹部、运动及言语(circulation,respiration,abdomen,motor,speech,CRAMS)评分,设立纳入及排除标准。观察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基线临床资料、急诊处置效能、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结果在基线资料一致的前提下,观察组急诊处置效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急性呼吸穷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失血性休克、死亡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诊滞留时间、MOD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创伤腺毒症、团队工作模式为严重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团队工作模式能够降低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滞留时间,早期实现损伤控制,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快速、高效能的救治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工作模式 严重多发伤 救治效果
下载PDF
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PICCO监测在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丙梅 王银娥 +2 位作者 徐亚运 周英 王振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470-147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严重多发伤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行容...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严重多发伤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行容量管理,观察组在PICCO监测下行容量管理。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危重程度评分、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和预后情况,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24、48 h的APACHEⅡ评分和治疗后24、48 h的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6、24、48 h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清乳酸水平、尿量和PaO2/FiO2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置监护室时间、72 h液体复苏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6 h液体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6、24、48 h,病人心排血指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血管外肺水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PICCO监测应用于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能改善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和各项生理指标及血液动力学状态,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 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下载PDF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信业 尚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6期55-57,共3页
目的探究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6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不同急救模式将其为参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参照组开展传统创... 目的探究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6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不同急救模式将其为参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参照组开展传统创伤急救模式,研究组开展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入院至接受会诊时间、接诊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急救后24 h,研究组的hs-CRP、TNF-α、IL-6、IL-8、Hcy、S100β蛋白水平及AIS-I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GC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可提升急救效果,有效改善其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神经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 严重多发伤 失血性休克 炎性因子 神经损伤程度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肾损伤早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飞燕 曹燕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1年5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严重多发伤并发AK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于AKI后RIFLE分级...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1年5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严重多发伤并发AK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于AKI后RIFLE分级为F期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研究组于AKI后RIFLE分级为I期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水平、微血管流动指数、灌注血管密度、CD3^(+)、CD4^(+)细胞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BUN、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UN、IL-6、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微血管流动指数、灌注血管密度、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微血管流动指数、灌注血管密度、CD3^(+)、CD4^(+)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P<0.05)。治疗后14 d内,研究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57.14%)比对照组(77.55%)低(P<0.05),研究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率(8.16%)低于对照组(26.53%)(P<0.05),研究组肾功能完全恢复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次行连续性血液净化例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早期应用能够改善严重多发伤并发AKI的肾功能、免疫功能,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微循环,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血液净化 早期
下载PDF
创伤一体化集中救治模式对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龙新华 曾元临 +2 位作者 刘承远 陈翔 陈海鸣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070-1073,1079,共5页
目的探讨江西省1级创伤中心创伤一体化集中救治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7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照组)及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江西省1级创伤中心成立后救治的33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 目的探讨江西省1级创伤中心创伤一体化集中救治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7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照组)及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江西省1级创伤中心成立后救治的33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研究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住院时间、从就诊到完成CT检查时间、开始输血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急诊手术患者入手术室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等一般资料及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30 min内完成CT检查率(55.79%vs.35.93%,P<0.001)、30 min内开始输血率(60.00%vs.10.64%,P<0.001)、急诊手术患者1 h内入手术室率(42.07%vs.16.31%,P=0.0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抢救室滞留时间[55(40,71)min vs.96(75,120)min,P<0.001]及院内死亡率(3.86%vs.8.38%,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一体化集中救治模式实现了多发伤患者的集中治疗,优化了救治流程及运行模式,有效地缩短了救治等待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中心 急救模式 严重多发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救治效果
下载PDF
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世清 张栋军 刘跟华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急诊救治方法,对其... 目的:研究并探讨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急诊救治方法,对其急救效果进行判断,以归纳总结严重多发性创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急诊救治经验。结果:经液体复苏、手术及非手术等综合救治措施,80例患者共有77例抢救成功,其抢救成功率为96.25%;3例患者分别因严重失血性休克、严重颅脑损伤而致死亡,死亡率为3.75%。手术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与保守治疗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伤情相对较为复杂,急诊救治时需明确患者腹部脏器损伤情况,及早实施治疗,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贯彻损伤控制原则,以尽可能提高抢救效率,减少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性创伤 腹部脏器损伤 急诊救治
下载PDF
肾灌注压估算值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漆靖 孙传政 +3 位作者 刘怀政 周柯夫 戴哲人 唐亦舒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8-972,共5页
目的探讨肾灌注压估算值(eRPP)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72 h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组与非AKI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 目的探讨肾灌注压估算值(eRPP)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72 h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组与非AKI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ISS、SOFA,APECHEⅡ评分,上肢动脉血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联合腹腔内力压(IAP)等,并通过计算得到患者肾脏灌注压估算值(eRPP)。比较两组组间相关指标差异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AKI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相应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7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入组,AKI组患者血清白蛋白[(32.21±5.20)g/L vs.(34.83±4.20)g/L,P=0.001]及24 h尿量[(711.90±241.38)mL vs.(1101.21±509.86)mL,P<0.001]低于非AKI组,而血清乳酸水平[(2.80±0.96)mmol/L vs.(1.89±0.63)mmol/L,P<0.001]、ISS[(29.05±5.91)vs.(22.17±4.02),P<0.001]、APECHEⅡ[(38.84±21.47)vs.(31.45±18.24),P=0.03]、SOFA评分[(5.26±2.08)vs(3.14±1.34),P<0.001]及病死率(9.52%vs.2.29%,P=0.04)均显著高于非AKI组,ICU住院时间也较非AKI组显著延长[(8.43±6.46)d vs.(6.42±3.78)d,P=0.01]。患者入院后6 h、12 h及24 h CVP及eRPP与AKI的发生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尿量、CVP与eRPP为患者发生AKI的独立预测影响因子(P<0.05),相较于尿量及CVP,eRPP更具有预测价值。结论入院24 h的eRPP值可能为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AKI的最适合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 严重多发伤 急性肾损伤 预测因子 中心静脉压 动脉血压 腹内压 肾灌注压
原文传递
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血糖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锦 高劲松 +2 位作者 王青伟 黄伟 裴静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EN)制剂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血糖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需EN支持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EN混悬液组和EN乳剂组,每组各25例.EN...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EN)制剂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血糖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需EN支持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EN混悬液组和EN乳剂组,每组各25例.EN乳剂组给予EN乳剂500 mL,EN混悬液组给予EN混悬液500 mL,用量均为2.39 kJ·kg^(-1)·d^(-1),以20 mL/h持续缓慢泵入.治疗期间每2 h监测1次指尖血糖,泵入小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为8~10 mmol/L.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4、48、72 h的血糖水平、每日胰岛素用量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治疗前血糖水平、APACHEⅡ评分和简明损伤定级标准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AIS-I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N乳剂组治疗72 h WBC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EN混悬液组〔WBC(×10^(9)/L):12.17±2.24比13.65±2.87,CRP(mg/L):101.87±42.36比120.65±45.62,均P<0.05〕,但两组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乳剂组治疗24、48、72 h每日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同期EN混悬液组(U:24 h为46.37±13.13比51.12±11.14,48 h为48.67±12.44比61.44±13.41,72 h为51.47±12.67比63.36±15.51,均P<0.05);APACHEⅡ评分也明显低于同期EN混悬液组(分:24 h为20.20±2.39比22.80±2.66,48 h为17.10±2.25比20.90±2.42,72 h为16.10±2.54比18.10±2.72,均P<0.05).两组治疗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EN乳剂组血糖水平较EN混悬液组更稳定(均P>0.05).EN乳剂组机械通气时间(h:127.30±15.00比154.30±10.41)和ICU住院时间(d:11.80±1.32比13.40±2.04)均较EN混悬液组明显缩短(均P<0.05),且病死率明显低于EN混悬液组〔8.0%(2/25)比32.0%(8/25),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使用EN乳剂较EN混悬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制剂 严重多发伤 血糖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策略在合并严重多发伤的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5
作者 钱志松 易义娟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9期101-102,共2页
目的研究在合并严重多发伤的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策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合并严重多发伤的骨折患者60例,依据治疗应用的策略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全面处理,观察组在治疗中... 目的研究在合并严重多发伤的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策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合并严重多发伤的骨折患者60例,依据治疗应用的策略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早期全面处理,观察组在治疗中融入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策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67%,死亡率3.33%,均优于对照组73.33%、26.67%;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策略应用在合并严重多发伤的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明显,能够减少二次受创,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骨折 损伤控制 骨科 治疗
下载PDF
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文峰 魏士海 +1 位作者 梁艳平 张传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治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68例,根据救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在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治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68例,根据救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比较两组抢救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损伤控制策略可有效提高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骨盆骨折 院前急救 院内救治 损伤控制策略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甲状腺激素核受体表达及其与损伤严重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荣青峰 魏晓霞 +1 位作者 郭娜 赵乃倩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62-866,共5页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甲状腺激素核受体表达及其与损伤严重度的关系。方法2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和26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本研究。于伤后第2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空腹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甲状腺激素核受体表达及其与损伤严重度的关系。方法2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和26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本研究。于伤后第2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空腹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r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s甲状腺激素核受体(TRα和TR8)mRNA表达。结果与健康受试者比较,严重多发伤患者血FT3水平显著降低,PBMCs甲状腺激素核受体TRα及TRβmRNA表达显著降低[TRαmRNA:(3.86±0.54)vs.(5.24±1.17),P〈0.05;TRβmRNA:(9.86±2.27)w.(13.57±2.45),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严重多发伤患者血FT3水平及甲状腺激素核受体TRβmRNA表达与损伤严重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45,-0.496,P=0.018,0.007)。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甲状腺激素信号转导活性显著降低,血FT3水平及PBMCsTRβmRNA表达与损伤严重度显著负相关,甲状腺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在严重多发伤不良临床预后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甲状腺激素受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头胸腹联合螺旋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鹏飞 孙晓安 +2 位作者 张丽华 李泉洪 张艳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3期1904-1906,共3页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伤早期头胸腹联合螺旋CT检查对患者快速诊断及提高生存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2012年在我院接受抢救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头部CT...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伤早期头胸腹联合螺旋CT检查对患者快速诊断及提高生存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2012年在我院接受抢救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头部CT、胸片、腹部B超检查,观察组则一次性给予头胸腹联合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的治疗相关指标、两组诊断正确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确诊时间、有效治疗时间、手术干预时间、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诊断正确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6.00%和9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和7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给予早期头胸腹联合螺旋CT检查有助于快速诊断,缩短诊疗时间,提升其生存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早期 头胸腹联合螺旋CT检查 快速诊断 生存率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床旁超声对胸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湘江 桑云华 吕强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床旁超声对胸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胸部床旁超声检查,并在超声检查后2 h内行胸部X线检查。以CT检查或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床旁超声...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床旁超声对胸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胸部床旁超声检查,并在超声检查后2 h内行胸部X线检查。以CT检查或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床旁超声与X线检查胸部严重多发伤的诊断效能。多因素回归分析床旁超声诊断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患者经CT检查或手术探查证实胸部严重多发伤60例,包括合并胸腔积液28例、肺挫伤12例、气胸10例、心包积液7例、创伤性膈疝3例。床旁超声诊断结果与X线比较,其对胸腔积液(92.86%vs.71.43%)、肺挫伤(83.33%vs.50.00%)、气胸(90.00%vs.50.00%)、心包积液(100%vs.14.29%)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床旁超声对胸部严重多发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00%、100%、95.00%,与X线(76.67%、95.00%、85.83%)比较,敏感性和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就诊时间>1 h、多发脏器损伤、ICU医师工作年限>5年均是影响床旁超声诊断效能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ICU应用床旁超声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胸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床旁 严重多发伤 胸部 X线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治疗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智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3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新津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 :探讨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新津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入住ICU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接受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晚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骨与关节损伤 损伤控制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