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东信息权制度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家仪 高义融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59,共9页
股东信息权是指股东有要求公司提供公司信息的权利。由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导致股东与公司间信息的不对称 ,从而危及股东利益的实现。赋予股东以信息权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措施 ,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我国股东信息权制度亟... 股东信息权是指股东有要求公司提供公司信息的权利。由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导致股东与公司间信息的不对称 ,从而危及股东利益的实现。赋予股东以信息权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措施 ,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我国股东信息权制度亟待完善相关规定 ,使股东信息权制度真正实现其应有的法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 两权分离 信息不对称 股东信息权
原文传递
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所有制与经理层治理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维安 钱先航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0-98,共19页
基于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的视角,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和个人控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对经理层治理的影响,并分析了所有制与政府干预的作用。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公司有较差的经理层治理,但其中地方政府公司要好于个人... 基于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的视角,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和个人控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对经理层治理的影响,并分析了所有制与政府干预的作用。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公司有较差的经理层治理,但其中地方政府公司要好于个人公司;而由于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共同作用,地方政府公司中,两权分离的影响无法确定方向。政府干预会直接影响政治成本的大小,在政府干预小的地区,地方政府公司中,两权分离公司有较好的经理层治理,个人公司则相反。此外,我们还对两权分离的内生选择问题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两权分离 所有制 经理层治理
原文传递
不完全合约理论的逻辑悖论与企业理论的创新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继国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2-78,共7页
主流企业理论是企业的合约理论 ,而合约的“不完全性”又是其逻辑前提。例如 :委托代理理论、股东至上论、剩余控制权的“独享”或“分享”论等都离不开合约的“不完全性”命题。但是 ,这些理论之间是存在矛盾的。研究发现 ,矛盾根源于... 主流企业理论是企业的合约理论 ,而合约的“不完全性”又是其逻辑前提。例如 :委托代理理论、股东至上论、剩余控制权的“独享”或“分享”论等都离不开合约的“不完全性”命题。但是 ,这些理论之间是存在矛盾的。研究发现 ,矛盾根源于“不完全合约”理论自身存在逻辑上的“悖论”。进一步分析发现 ,合约理论的“悖论”又根源于企业产权理论中的“两权分离”说。本文提出“资本分裂”说 ,以解决“两权分离”导致的矛盾。“资本分裂”说要求对企业的本质及其相关企业理论做重新解释 ,进行企业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合约理论 两权分离 资本分裂
原文传递
农村宅基地权利制度的演进逻辑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国栋 蔡立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七十年来,宅基地权利制度五次变迁的演进逻辑为从国家权力驱动转向主体权利行使。正在开展的宅基地“三权”分置就是基于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考量,以权利行使机制为载体的制度安排,其法律构造为“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户资格权)... 七十年来,宅基地权利制度五次变迁的演进逻辑为从国家权力驱动转向主体权利行使。正在开展的宅基地“三权”分置就是基于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考量,以权利行使机制为载体的制度安排,其法律构造为“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户资格权)—次级用益物权”。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中的资格权和使用权对应的是宅基地使用权以及派生于其上的次级使用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将宅基地使用权分置为资格权和次级使用权,在资格权继续维系宅基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前提下,借由次级使用权的“适度放活”,彰显宅基地的财产价值,实现宅基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农村宅基地权利制度的未来立法应重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将次级使用权定名为“宅基地经营权”,并进一步明确其“得丧变更”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权利制度 “两权”分离 “三权”分置 宅基地使用权 次级使用权
下载PDF
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债务融资与资金侵占——基于家族上市公司的样本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冉茂盛 李文洲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7-208,共12页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且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这一现实背景,本文重点考察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对企业债务融资和大股东债务资金侵占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并以沪深A股家族上市公司2008-2011年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且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这一现实背景,本文重点考察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对企业债务融资和大股东债务资金侵占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并以沪深A股家族上市公司2008-2011年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检验了政治关联及其与外部治理环境的交互效应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较大的家族企业,其得到债务融资的比例相对较低,但政治关联有助于债务资金的取得;从债务融资的动机看,家族企业的负债行为不是为发挥债务的治理效应,而是为控制更多的资源,以为其资金侵占提供便利;尽管来自制度层面的约束会抑制终极控制人资金侵占的行为,但政府行政干预背景下的政治关联会弱化这种约束,两者之间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分离 家族控制 制度环境 债务融资 资金侵占
原文传递
论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与监管权的分离 被引量:27
6
作者 郭志京 蒋仁开 陈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37,共7页
研究目的:探讨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与行使监管权分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现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行使的关键在于行使所有权与行使监管权的分离,... 研究目的:探讨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与行使监管权分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现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行使的关键在于行使所有权与行使监管权的分离,“两权”分离有其坚实的实质理性基础和形式理性基础,“两权”应当而且可以分离。“两权”分离以“两权”能够区分为基础,以共同服务于全民所有为目标。研究结论:“两权”分离后,所有权行使应当坚持统一行使——委托行使的基本模式;监管权行使在相对统一的前提下由相关政府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分工合作。“两权”行使分离的真正实现需要改革相应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应当按照“行使部门独立,统一行使”的基本原则,根据各地实际设置独立的所有权行使部门,统一行使所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 行使所有权 行使监管权 委托代理行使 两权分离
下载PDF
制度环境、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 被引量:25
7
作者 赵卿 刘少波 《投资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65,共14页
本文从公司投资的角度,研究控股股东侵占与外部制度环境治理问题。结果表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为正的影响,相对于私人控股,政府控股公司过度投资更严重,而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度投资,制度环境的... 本文从公司投资的角度,研究控股股东侵占与外部制度环境治理问题。结果表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为正的影响,相对于私人控股,政府控股公司过度投资更严重,而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度投资,制度环境的这种影响,在由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明显。这一研究成果从公司投资的角度为控股股东的侵占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环境 最终控制人性质 两权分离 过度投资
原文传递
土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的论争与立法回应 被引量:22
8
作者 高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42,共8页
对经济学界最早提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承包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部分法学学者尚存质疑。梳理并反思经济学界与法学界对"两权分离"论争的三个焦点,可以发现"两权分离"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但是经济学界关于... 对经济学界最早提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承包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部分法学学者尚存质疑。梳理并反思经济学界与法学界对"两权分离"论争的三个焦点,可以发现"两权分离"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但是经济学界关于"两权分离"之经营权抵押和承包权归属于成员权的表述尚需修正,法学界部分学者对"两权分离"适用范围以及承包权的解读亦应矫正。简言之,土地承包经营权"两权分离"既是对农用地流转实践的一种发现、提炼,又是今后一段时期引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入股、担保,乃至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等诸项改革的发展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两权分离” 承包权 经营权
下载PDF
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股权融资成本 被引量:15
9
作者 魏卉 杨兴全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3,共12页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终极控股股东性质,考察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流权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终极控股股东性质,考察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流权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性在高自由现金流与低成长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两权分离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还与终极控股股东性质有关,与国有控股公司相比,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更显著,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两权分离程度与股权融资成本正相关性显著高于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控股股东 现金流权 两权分离 股权融资成本
下载PDF
生命周期视角下终极控股股东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 被引量:12
10
作者 程仲鸣 张鹏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0,共6页
以股东代理理论为基础,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分析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偏离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影响,并以2007~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整个生命周期,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偏离程度越大,企业技术创新投资越少;在生... 以股东代理理论为基础,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分析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偏离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影响,并以2007~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整个生命周期,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偏离程度越大,企业技术创新投资越少;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两权偏离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在成长期,两权偏离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有支持效应;在衰退期,两权偏离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有抑制效应;在成熟期,仅有微弱证据表明两权偏离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呈负相关关系。两权偏离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技术创新影响主要来自于非垄断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偏离 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投资
下载PDF
教育治理视野下的民办高校股权激励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勇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24,38,共5页
民办高校教育治理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难点是如何解决好民办高校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的问题。这种"两权分离"虽然有利于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但同时也带来民办高校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因其... 民办高校教育治理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难点是如何解决好民办高校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的问题。这种"两权分离"虽然有利于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但同时也带来民办高校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因其追求利益目标的不一致的矛盾,影响民办高校良性发展。民办高校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是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可以采用民办高校股份奖励激励和股份期权激励两种模式,以完善民办高校激励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民办高校 两权分离 股权激励
原文传递
会计稳健性:国外研究述评及启示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晓苏 陈沉 王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4,共12页
两权分离使高管与股东利益不一致,为降低公司第一类代理问题,防止资产和收益被高估,支出和费用被低估,要求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比对好消息的反应更及时,即要求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本文综述了国外会计稳健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现有... 两权分离使高管与股东利益不一致,为降低公司第一类代理问题,防止资产和收益被高估,支出和费用被低估,要求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比对好消息的反应更及时,即要求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本文综述了国外会计稳健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现有研究争议的可能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针对我国未来会计稳健性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两权分离 代理问题 制度背景
原文传递
分析师跟进能否发挥外部治理作用——基于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莹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以沪、深两市2009—2016年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分析师跟进能否抑制由两权分离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以验证分析师的外部治理作用。考虑到不同产权性质下可能存在不同情况,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并对其进行研究。实证分析发现... 以沪、深两市2009—2016年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分析师跟进能否抑制由两权分离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以验证分析师的外部治理作用。考虑到不同产权性质下可能存在不同情况,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并对其进行研究。实证分析发现:两权分离程度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分析师跟进不仅没能降低由两权分离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反而增强了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显示,这种增强效果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师跟进 两权分离 过度投资
下载PDF
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流转政策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军国 赵晓强 《中国经济报告》 2020年第3期60-76,共17页
中国农村改革是从土地制度改革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打破了大锅饭制度的束缚,拉开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序幕。四十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两权分离”向“三权分置”的演变,确立了以家庭承... 中国农村改革是从土地制度改革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打破了大锅饭制度的束缚,拉开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序幕。四十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两权分离”向“三权分置”的演变,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本文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流转政策演变和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为脉络,分析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过归纳总结土地流转政策和制度的成功经验,以期寻找未来应坚持的改革方向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分离 三权分置 土地流转政策 改革与实践
下载PDF
经理管理防御对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两权分离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秉祥 刘淑欣 陈英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95,共14页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的结构差异体现出控股股东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而影响管理防御动机驱使下经理人的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选择。将第一、第二类代理问题相结合,以2007-2016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经理管理...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的结构差异体现出控股股东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而影响管理防御动机驱使下经理人的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选择。将第一、第二类代理问题相结合,以2007-2016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经理管理防御对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及两权分离度对二者关系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制造业上市公司中,经理管理防御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一步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度会加剧管理防御动机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分倾向的正向影响,体现出终极股东的"利益侵占效应";而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对二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体现出积极的治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理管理防御 金融资产分类 两权分离度 终极控制权
下载PDF
终极控制视角下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垒 刘新民 崔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85-91,共7页
上市公司效率是公司治理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的综合反映。以创业板2009-2013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终极控制视角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绝对值都处于较高水平,显... 上市公司效率是公司治理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的综合反映。以创业板2009-2013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终极控制视角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绝对值都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主板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控制的平均水平,而且创业板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两权分离度低于主板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平均水平;创业板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度均与公司治理效率表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以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终极控制视角分析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得出的传统结论不同,依据管家理论并基于创始高管特点及创业企业特殊情境对上述研究结论进行解释,试图丰富终极控制视角下公司治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控制 现金流权 两权分离度 治理效率 创业板
下载PDF
农地产权再造:路径与形态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险生 杨彦慧 +1 位作者 李宁 郭忠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围绕为何农地产权经“两权分离”后还需再造的议题,该研究从比较基于市场交易和无偿分配的两种“两权分离”形式入手,剖析了农地“三权分置”的本质、困境及优化路径,探讨了农地产权可能的终极形态。研究表明:①“两权分离”的形式决定... 围绕为何农地产权经“两权分离”后还需再造的议题,该研究从比较基于市场交易和无偿分配的两种“两权分离”形式入手,剖析了农地“三权分置”的本质、困境及优化路径,探讨了农地产权可能的终极形态。研究表明:①“两权分离”的形式决定了农地产权的变迁路径。通过对比城市土地产权和农地产权在“两权分离”形式上的差异,可以发现,基于市场机制的“两权分离”无须进一步的产权细分,而基于无偿分配的“两权分离”却需产权再造。因此,农地“两权分离”的症结不在于权利分离的架构,而在于权利分离的形式。②虽然“三权分置”能降低产权不稳定的危害,并使产权交易不再封闭,但是建立在土地流转基础上的“三权分置”面临流转合约不稳定和产权主体多重的治理难题,导致流转型土地经营权难以发展成物权性质的产权,并造成承包权与经营权间的分置不彻底。③短期或局部来看,农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需要适应流转合约不稳定的阶段特征,应赋予流转型土地经营权有限权能。长期而言,可通过改变经营权流转的组织形式,或变换“三权分置”的产权交易形式,实现承包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置,促进土地经营权物权化。④如同基于无偿分配的“两权分离”只是农地产权的早期形态,“三权分置”也可能是农地产权在特定阶段的形式,农地产权最终可能演变为基于市场机制的“两权分离”。一种可能是通过土地承包权的市场化改革迂回到基于无偿分配的“两权分离”,另一种可能是基于市场机制直接从集体产权中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两权分离 土地经营权 土地承包权
下载PDF
制度环境、两权分离与企业环境治理 被引量:6
18
作者 傅鸿震 张琳 《投资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135,共16页
本文以2012-2018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手工收集企业环境治理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环境、两权分离对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对企业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 本文以2012-2018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手工收集企业环境治理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环境、两权分离对企业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对企业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两权分离程度越大,企业环境治理水平越低;制度环境对企业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大、法治水平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低,企业环境治理投入越多;此外,制度环境还能够有效缓解两权分离对企业环境治理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环境 终极控制股东 两权分离 企业环境治理
原文传递
美国公司治理变迁阶段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洪功翔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7,共6页
以激励约束机制变化为依据,把美国公司治理变迁划分为经理人员控制权地位的确立、经理人员职权的扩大、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和从强调激励到激励约束并重四个阶段。美国公司治理变迁给我国以启示:没有一成不变普遍实用的公司治理模式;形... 以激励约束机制变化为依据,把美国公司治理变迁划分为经理人员控制权地位的确立、经理人员职权的扩大、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和从强调激励到激励约束并重四个阶段。美国公司治理变迁给我国以启示:没有一成不变普遍实用的公司治理模式;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需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权分离 激励约束 公司治理 制度变迁
下载PDF
两权分离改革下江苏省体育场馆绩效评价的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文林 朱菊芳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3-98,共6页
采用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体育场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存在绩效评价公平问题、评价标准未更新、相关政策嵌入绩效评价的情境有待商榷等困境。提出相应对策:成立独立的绩效评价主体,增加社会公众满意度在... 采用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体育场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存在绩效评价公平问题、评价标准未更新、相关政策嵌入绩效评价的情境有待商榷等困境。提出相应对策:成立独立的绩效评价主体,增加社会公众满意度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采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启示:改革背景下亟需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增强社会公众在绩效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场馆补助政策应与有效的绩效评价相挂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体育场馆 两权分离 绩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