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觉统合失调及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梦花 杨丽华 温朋飞 《肇庆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4-68,共5页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阅读、逻辑推理等方法梳理了有关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成果,通过阐述感觉统合和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概念,归纳出感觉统合失调的机理、主要表现及原因,总结了感觉统合训练的机理及其应用现状.针对当前感觉统合失调和感...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阅读、逻辑推理等方法梳理了有关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成果,通过阐述感觉统合和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概念,归纳出感觉统合失调的机理、主要表现及原因,总结了感觉统合训练的机理及其应用现状.针对当前感觉统合失调和感觉统合训练研究中的不足提出新的研究展望,以期充实感觉统合训练理论,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和训练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舍训练
下载PDF
轻点刺络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申晓光 张素钊 +3 位作者 王晓芳 马将 杨永刚 暴钢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9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探讨轻点刺络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偏身感觉障碍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8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早期语言、运动等恢复训练。常规针刺组(CG组... 目的探讨轻点刺络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偏身感觉障碍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8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早期语言、运动等恢复训练。常规针刺组(CG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刺络放血联合常规针刺组(CX+CG组)在常规针刺的同时,加用刺络放血法;轻点刺络联合常规针刺组(QC+CG组)在常规针刺的同时,加用轻点刺络操作。治疗后应用简式Fugl-Meyer平衡量表评估患者四肢感觉状况,采用Lindmark法评估患者感觉障碍,改良Bar指数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QC+CG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50%(54/80),高于CG组56.25%(4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轻触觉评分、本体感觉评分和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G组治疗后Fugl-Meyer总评分高于CX+CG组和CG组,CX+CG组高于C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Lindmark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G组治疗后Lindmark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CX+CG组和CG组,CX+CG组高于C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点刺络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感觉障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卒中 感觉障碍 轻点刺络 刺络放血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继坤 宋长红 姜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88-191,共4页
脑卒中作为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第一位病死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后会因脑损伤致使感觉传导通路受阻,无法完成正常的神经冲动而产生的一系列感觉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 脑卒中作为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第一位病死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后会因脑损伤致使感觉传导通路受阻,无法完成正常的神经冲动而产生的一系列感觉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继续生活。这种感觉障碍在中医属中风后麻痹的范畴,认为脾肾阴虚,风寒湿邪入侵,阻塞气机血脉致使气血无以濡养经络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针刺作为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中医药特色疗法,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目前用于该病治疗的针刺疗法主要包括皮肤针疗法、电针疗法和刺络疗法,除此之外,针药综合疗法和中频脉冲电等特殊疗法在临床的治疗方面也有着显著效果。该文就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病因病机和近年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感觉障碍 病因病机 针刺疗法 中频脉冲电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感觉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丹丹 焦睿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71-676,共6页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后的感觉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参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利用1~2 mA直流电调节大脑皮质的技术,具有无创、安全性高且患者耐受性好的...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后的感觉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活动参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利用1~2 mA直流电调节大脑皮质的技术,具有无创、安全性高且患者耐受性好的优点。本研究阐述了tDCS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并对tDCS在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证实了tDCS的有效性,为tDCS在脑卒中后康复领域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 感觉障碍 康复
下载PDF
电针刺激阳明经穴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刘敏 朱新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7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电针刺激阳明经穴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个体化感觉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对阳明经穴位的电针疗法。穴位选择:上肢选取患肢... 目的探究电针刺激阳明经穴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个体化感觉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对阳明经穴位的电针疗法。穴位选择:上肢选取患肢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合谷、肩髃、手三里、商阳、臂臑;下肢则选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丰隆、厉兑、解溪、伏兔、髀关。4周后记录2组的感觉功能评分、MBI、NHISS。结果对比2组治疗前数据的感觉功能评分、MBI、NHISS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治疗后感觉功能评分、MBI、NHISS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7.50%与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明经穴的电针疗法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中风 感觉障碍 阳明经络
下载PDF
头穴留针法配合感觉训练治疗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许蕾 韩月娥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34-39,共6页
目的:观察头穴留针法配合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穴留针法配合感觉训练组)和对照组(常规感觉训练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感觉障碍评定... 目的:观察头穴留针法配合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穴留针法配合感觉训练组)和对照组(常规感觉训练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感觉障碍评定积分表(改进Fugl-Meyer及Lindmark评价法)、Fugl-Meyer运动积分和NIHSS量表评定法、Barthel指数评分,以评定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损害、生活能力。结果: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感觉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头穴留针法配合感觉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有积极疗效,能有效促进感觉、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的恢复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感觉障碍 头穴留针法 感觉训练
原文传递
揿针治疗脑卒中后面部浅感觉障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战梅 贾澄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8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究揿针治疗脑卒中后面部浅感觉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2年8月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面部浅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n=50)、对照组(n=50)。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针刺... 目的:探究揿针治疗脑卒中后面部浅感觉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2年8月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面部浅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n=50)、对照组(n=50)。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揿针组面部腧穴用揿针疗法,对照组面部腧穴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和第1、2个疗程结束对麻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感觉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揿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第1、2个疗程结束,两组麻木VAS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第2个疗程结束,揿针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第1、2个疗程结束,两组痛觉、温度觉、触觉评分均不同程度提高,且第2个疗程结束,在痛觉和触觉评分方面,揿针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治疗脑卒中后面部浅感觉障碍的效果优于普通针刺,可减轻麻木症状,提高痛觉、触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揿针 感觉障碍
下载PDF
膝控制矫形器治疗老年重症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蔡可书 侯红 +6 位作者 吴玉霞 沈滢 顾昭华 范亚蓓 王盛 刘守国 许光旭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穿戴膝控制矫形器进行康复治疗对中老年重度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28例下肢本体感觉受累和(或)合并单侧空间忽略的偏瘫患者,分为矫形器组(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佩戴膝矫形器进行直立体位治疗,14例... 目的探讨穿戴膝控制矫形器进行康复治疗对中老年重度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28例下肢本体感觉受累和(或)合并单侧空间忽略的偏瘫患者,分为矫形器组(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佩戴膝矫形器进行直立体位治疗,14例)和对照组(包括直立位训练的常规康复治疗,14例)2组。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1月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runel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划线试验和改良Barthel指数等对患者的运动、平衡、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1月后2组间比较,除划线试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外,Brunel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矫形器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膝控制矫形器对重度老年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性活动能力恢复有较好的疗效,可积极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症偏瘫 膝控制矫形器 感觉缺失 偏侧空间忽略
原文传递
基于闭环理论的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冲 涂舒婷 +2 位作者 林嘉滢 刘向云 田石榴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0期1058-1064,共7页
卒中后患者常存在上肢躯体感觉障碍,包括浅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和复合感觉障碍。“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论作为卒中后的康复新理论,目前在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康复中逐渐得到应用。常见的中枢干预方法有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 卒中后患者常存在上肢躯体感觉障碍,包括浅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和复合感觉障碍。“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论作为卒中后的康复新理论,目前在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康复中逐渐得到应用。常见的中枢干预方法有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镜像疗法、脑机接口和头针等,本研究阐述这些中枢干预方法联合不同外周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证明,不同模式的“中枢-外周-中枢”闭环治疗方法均对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康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中枢干预和外周干预联合的时间有效性、不同闭环模式的临床机制仍不明确,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去探索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理论 卒中 感觉障碍 康复
下载PDF
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芳 赵继华 +2 位作者 封亚平 张社敏 谢佳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8期69-73,共5页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康复治疗,...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肌力分级、平衡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感觉障碍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肱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的sEMG、肌力分级、平衡能力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肱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的sEMG和肌力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 < 0.05),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 < 0.05),感觉恢复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经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后肱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的sEMG、肌力分级、平衡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感觉恢复情况均优于传统康复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生物反馈疗法 高压氧 不完全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感觉障碍
下载PDF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伴感觉障碍患者脑网络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付佳亮 陈晓娅 +4 位作者 顾瑶 谢敏 罗琦 韩永良 李咏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5-869,共5页
目的采用功能网络方法分析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伴感觉障碍患者的脑网络属性的异常改变。方法对26例RRMS伴感觉障碍患者和2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行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同时对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 目的采用功能网络方法分析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伴感觉障碍患者的脑网络属性的异常改变。方法对26例RRMS伴感觉障碍患者和2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行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同时对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病程和Fugl-Meyer量表感觉功能评分(FmSS)评估,并探讨差异脑区的网络属性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RMS组局部效率(Eloc)明显下降,主要包括双侧额上回、额中回、扣带回、楔叶、舌回、中央后回及右侧颞枕叶;RRMS度(Deg)下降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额上回、扣带回以及左侧额中回、左侧岛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DR校正);RRMS组与对照组的全脑效率(Eg)无明显差异。Eloc与病程呈负相关,包括右侧眶部额上回及左侧额上回内侧(P<0.05)。结论脑网络的拓扑属性与临床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可以作为评估MS疾病活动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感觉障碍 功能磁共振 脑网络
原文传递
通心络胶囊对老年丘脑损伤后感觉障碍患者IL-6、IL-1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娜梅 王欣 +1 位作者 赵玉红 卢颖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期326-329,共4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老年丘脑损伤后感觉障碍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丘脑损伤后感觉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老年丘脑损伤后感觉障碍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丘脑损伤后感觉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共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连续用药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感觉障碍[采用感觉障碍积分评定表(FLA)与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测法评估]、肢体肌力(采用表面肌电图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IL-6、IL-18水平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老年丘脑损伤后感觉障碍患者FL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手足部单丝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F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手足部单丝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老年丘脑损伤后感觉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RMS、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表面肌电图RMS、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老年丘脑损伤后感觉障碍患者IL-6、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IL-6、IL-1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老年丘脑损伤后感觉障碍患者主诉无明显不适。结论通心络胶囊用于老年丘脑损伤后感觉障碍患者有利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病下调血清IL-6、IL-18水平,促使患者感觉障碍获得缓解、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丘脑损伤 感觉障碍 炎症因子
下载PDF
Effect of post-stroke sensory disorders on the recovery processes of motor function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 non-randomized synchronical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1
13
作者 Junfeng X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744-746,共3页
BACKGROUND: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clinicians usually concentrate on motor problems, such as spasm of limbs and restriction of joint motion, while sensory and perceptive problems are almost always ... BACKGROUND: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clinicians usually concentrate on motor problems, such as spasm of limbs and restriction of joint motion, while sensory and perceptive problems are almost always neglected, although they are just as important. One such area is the sensory disorder.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otor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sensory disorders after treatment of integrated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DESIGN: A non-randomized synchronically controlled trial. SETTING: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RTICIPANTS: Totally 500 stroke in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04. They all had suffered from stroke in the last 4 weeks and accompanied by sensory disorder of the ipsilateral limb to different severity. The patients were all accorded with the Diagnostic and Efficacy Evaluative Standards for Stroke (in trial) set by the Encephalopathy Emergency Assistant Group,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1995, and they were diagnosed by imaging examination. The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into sensory disorder group (n =220) and normal sense group (n =280). Informed consent for the detected items and therapeutic program was obtained from the relatives of all the participants. The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hospital ethical committee. METHODS: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f Xing Nao Kai Qiao for restoring consciousness and inducing resuscitation, assis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specific to corresponding symptoms.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were restoring consciousness and inducing resuscitation, nourishing liver and kidney, and dredging meridian. In addition,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s for decreas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thromb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sensory disorder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下载PDF
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关系研究进展
14
作者 庄婉玉 洪钰 +1 位作者 林栋 黄龙生 《康复学报》 CSCD 202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功能障碍与ASD发病存在密切关系。文章总结归纳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与ASD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从躯体...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功能障碍与ASD发病存在密切关系。文章总结归纳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与ASD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从躯体感觉神经元功能与人体生长发育的关系、ASD患者的躯体感觉障碍、ASD躯体感觉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是躯体感觉神经通路中的初级处理中枢,也是重要的信息传递枢纽,对躯体感知觉的形成至关重要;其与大脑间的信息传递对大脑发育、各种复杂行为及情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ASD患者普遍存在躯体感觉行为的改变,通过躯体感觉刺激后可能会改善ASD相关症状。ASD躯体感觉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2个方面,其中遗传因素包括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亚基β3基因突变、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基因功能缺失或突变、SHANK3基因突变、Fmr1基因缺失、Cntnap2基因缺失;感染、药物、压力、肥胖等不利环境因素均可能导致ASD发病风险增高。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作为通路中感觉初级处理和神经传递枢纽,是ASD的感觉障碍表型中重要的功能障碍位点。靶向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也许可以为躯体感觉异常和ASD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但由于ASD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不同致病基因和发病机制的差异性、脊髓背角内感觉中间神经元的高度多样性等原因,下一步还需深入开展有关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在ASD中的应用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其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外周躯体感觉神经元 感觉障碍 基因突变 基因缺失
下载PDF
特殊儿童父母亲职压力与婚姻质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娜娜 李海军 《现代特殊教育》 2020年第2期50-54,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特殊儿童父母亲职压力与婚姻质量的关系,重点探究发展性障碍儿童父母与感官障碍儿童父母在亲职压力与婚姻质量上的差异,并为特殊儿童父母降低压力、提升婚姻质量提供科学干预措施。结果发现:特殊儿童父母亲职压力与... 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特殊儿童父母亲职压力与婚姻质量的关系,重点探究发展性障碍儿童父母与感官障碍儿童父母在亲职压力与婚姻质量上的差异,并为特殊儿童父母降低压力、提升婚姻质量提供科学干预措施。结果发现:特殊儿童父母亲职压力与婚姻质量出现显著负相关,其中发展性障碍儿童父母与感官障碍儿童父母在亲职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婚姻质量上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儿童父母 亲职压力 婚姻质量 发展性障碍 感官障碍
下载PDF
符为民治疗手痹经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怡 王永生 +1 位作者 公晋 吴茜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1期48-51,共4页
符为民教授认为手痹病位初在经络,久伤气血,病及肝肾。病机在本为肝肾气血亏虚,在标为风寒湿痹阻脉络,若体虚邪实则呈虚实夹杂之候。治疗分早、中、后三期进行,早期实证多见,祛邪为主;中期常见气血失调,治疗主以调和气血;后期多表现为... 符为民教授认为手痹病位初在经络,久伤气血,病及肝肾。病机在本为肝肾气血亏虚,在标为风寒湿痹阻脉络,若体虚邪实则呈虚实夹杂之候。治疗分早、中、后三期进行,早期实证多见,祛邪为主;中期常见气血失调,治疗主以调和气血;后期多表现为体虚邪实,治以平补肝肾为大法。附验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痹 肝肾气血亏虚 风寒湿痹阻脉络 分期论治 腕管综合征 感觉障碍 周围神经病 符为民
下载PDF
伴两侧面部及同侧下肢麻木的Wallenberg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颜谈 王幼萌 +2 位作者 许静 陈巨罗 汝宁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2001-2004,共4页
目的分享1例极少见的Wallenberg综合征的变异型(两侧面部及同侧下肢麻木)病人,为大家的医疗诊治给予一定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日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延髓背外侧梗死病人的病因、机制、症状体征、检验检查、用药情况及... 目的分享1例极少见的Wallenberg综合征的变异型(两侧面部及同侧下肢麻木)病人,为大家的医疗诊治给予一定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日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延髓背外侧梗死病人的病因、机制、症状体征、检验检查、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等,参阅各种Wallenberg综合征相关文献,详细分析了该类疾病的病因、少见症状、体征、解剖学特点及其机制。结果病人主诉声嘶、双下肢乏力3 h。入院诊断为延髓背外侧梗死、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2级、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丙型肝炎。予以静脉溶栓、抗栓、调脂固斑、保护脑组织、扩容、补液、改善微循环等处理。出院时病人病情明显改善。本病例除具有经典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表现外,还具有罕见的两侧面部及同侧下肢麻木,同侧面部周围性瘫痪,同侧舌下神经损伤等临床表现。结论Wallenberg综合征病人临床特点及其解剖结构极其复杂,且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外侧综合征 感觉障碍 血栓溶解疗法 机制
下载PDF
智力低下患儿感觉统合失调断面调查
18
作者 张宗沛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智力低下患儿感觉统合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某辅读学校智力低下7~13岁患儿129名,分为轻度和中度智力低下两组.采用郑信雄等的儿童感觉发展检核表作为测试工具.问卷采用家长答卷的方式.所获数据2检验.结果 有16名患儿每一子项得... 目的 探讨智力低下患儿感觉统合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某辅读学校智力低下7~13岁患儿129名,分为轻度和中度智力低下两组.采用郑信雄等的儿童感觉发展检核表作为测试工具.问卷采用家长答卷的方式.所获数据2检验.结果 有16名患儿每一子项得分及总分都完全正常.若患儿有任一子项失调,即评定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率为88.37%;若以总分为计算标准,则感觉统合失调人数为78名,占60.46%(其中轻度41名,占31.78%;严重者37名,占28.68%).性别间总分比较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只是男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率略高于女生.按总分计,轻度与中度智力低下患儿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子项2、子项3分别与子项1、子项4、子项5、子项6、子项7、子项8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龄组的智力低下患儿在感觉统合失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智力低下患儿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较高,应积极制订具体的训练计划,及时有针对性的矫正,以提高未来生活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低下 学习障碍 感觉统合失调 调查报告
下载PDF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行为特征分析
19
作者 石雅娟 金英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期20-21,共2页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行为特征。方法采用自评问卷和Achen 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感觉统合检核表评定儿童行为。结果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与母孕期不良因素、分娩方式、未经过爬的阶段、父母年龄及文化、父母教育理念、儿...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行为特征。方法采用自评问卷和Achen 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感觉统合检核表评定儿童行为。结果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与母孕期不良因素、分娩方式、未经过爬的阶段、父母年龄及文化、父母教育理念、儿童抚养方式及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统合失调 行为问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益气通络方对丘脑型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存龙 樊园园 郭慧君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9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方对丘脑型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丘脑型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两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益气通络方,治...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方对丘脑型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丘脑型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两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益气通络方,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9.66%(47/59),观察组为93.22%(5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BS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及血清TNF-α、IL-6与TC、TG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BS评分升高,NIHSS评分及血清TNF-α、IL-6与TC、TG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益气通络方治疗丘脑型脑卒中感觉障碍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感觉、平衡及神经功能,降低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丘脑型感觉障碍 炎症因子 血脂 益气通络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