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0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内涵与学术支撑 被引量:58
1
作者 徐杰舜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77-86,共10页
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思想已成为中国民族研究的理论基础时,从学理上弄清楚这个理论的内涵和学术支撑,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从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意识”切入,可以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思想已成为中国民族研究的理论基础时,从学理上弄清楚这个理论的内涵和学术支撑,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从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意识”切入,可以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合力论”、中国历史的政治遗产“大一统”理念和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构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学术支撑体系。中国的民族研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碎片化的曲线图,直到21世纪才逐步走上从整体观认同中华民族的轨道上,最终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这不仅端正了中国民族研究的战略大方向,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民族理论的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内涵 学术支撑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52
2
作者 郝亚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着紧密的理论与现实渊源。前者对后者既有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深化,同时又是对后者所面临挑战的现实回应。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续的必要条件,而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着紧密的理论与现实渊源。前者对后者既有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深化,同时又是对后者所面临挑战的现实回应。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续的必要条件,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结构性基础,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框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民族国家
下载PDF
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鉴 胡红杏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6,共6页
从世界范围来看,强调国家认同的公民教育已发展成为当前全球多元文化社会治理的核心主题。我国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目前集中在两个主题,一是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民族国情,二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 从世界范围来看,强调国家认同的公民教育已发展成为当前全球多元文化社会治理的核心主题。我国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目前集中在两个主题,一是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民族国情,二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产物,也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新时代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首先,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及其相互关系,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工作思想体系;其次,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从政治上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道路";最后,从教育路径入手,提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治理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原文传递
践行守望相助理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6
4
作者 乌小花 郝囡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139,共12页
守望相助是民族团结的中国化创新表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草原文化为思想底蕴,以草原丝绸之路为历史传承,以“模范自治区”建设历程为实践基础,内蒙古守望相助理念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守望... 守望相助是民族团结的中国化创新表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草原文化为思想底蕴,以草原丝绸之路为历史传承,以“模范自治区”建设历程为实践基础,内蒙古守望相助理念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守望相助理念相通、目标关联,是更高面向的守望相助。以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同时,为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提供情感以深化认同,汇入文明理念以促进繁荣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守望相助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模范自治区
原文传递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被引量:18
5
作者 孟凡丽 王国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66,共8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性,这主要表现为:文化底蕴的同质性、内容体系的共生性、价值导引的契合性、实践延展的同向性。因此,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国家层面的独特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性,这主要表现为:文化底蕴的同质性、内容体系的共生性、价值导引的契合性、实践延展的同向性。因此,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国家层面的独特精神标识指引各民族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层面的公共价值追求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亲近感,个人层面的具象化行为导向形塑各民族内个体成员积极的自我认同。目前,要坚持整体推进的培育理念,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民族教育理论范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14
6
作者 钱民辉 陈婷丽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7,共8页
民族教育理论范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与外在的使命联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成民族教育理论范式的逻辑体系,民族教育理论范式则贯穿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教育理论范式的逻... 民族教育理论范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与外在的使命联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成民族教育理论范式的逻辑体系,民族教育理论范式则贯穿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教育理论范式的逻辑起点、演变动力和服务主体。这一内生逻辑是民族教育理论范式回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切入点。民族教育理论范式所存在的"初学步""稳迈步""大踏步"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回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话语基础、民族话语演进与个体话语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话语、民族话语、个体话语建构回应并呈现了中华民族"一体"与"多元"的核心关系,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话语从基础性共识走向整合性共识,民族话语从自动化共情走向联通式共情,个体话语从自觉与自为走向共觉与共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教育理论范式 个体话语 民族话语 国家话语
原文传递
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炫力 杨慧馨 徐飞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26,6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与推进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包括节庆体育建构我族认同是基础层、他族认同是提升层、国族认同是升华层三个递进式层次。实践逻辑:符...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与推进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包括节庆体育建构我族认同是基础层、他族认同是提升层、国族认同是升华层三个递进式层次。实践逻辑:符号独享是深化集体记忆、建构我族认同的关键;符号融合是延展符号边界、建构他族认同的体现;符号共享是增进文化共性、建构国族认同的纽带。推进路径:增强节庆体育仪式感,充分展示各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增强节庆体育参与感,促进族际间文化符号的交融互鉴;增强节庆体育时代感,增进各民族文化符号的共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节庆体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民族院校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遵循和路径探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罗利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197,共6页
民族院校始终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和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培养人才首先就是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民族院校应深刻把握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 民族院校始终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和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培养人才首先就是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民族院校应深刻把握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以"三全育人"体系深化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四观"宣传教育,打牢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院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原文传递
文化润疆与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晓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34,共9页
文化润疆是党中央治疆方略在新时代的丰富与发展。作为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文化润疆具有提升理论自觉、助推实践自觉和促进主体自觉的意义。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把文化润疆打造成团结和凝聚新疆各族人民的铸魂工程... 文化润疆是党中央治疆方略在新时代的丰富与发展。作为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文化润疆具有提升理论自觉、助推实践自觉和促进主体自觉的意义。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把文化润疆打造成团结和凝聚新疆各族人民的铸魂工程,就要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机制,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实践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演进·现实挑战·实践路径 被引量:6
10
作者 起联玉 张小军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8,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民族团结实践淬炼而成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时代发展样态的理论化表征,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民族团结实践淬炼而成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时代发展样态的理论化表征,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文章探究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基础和历史演进,剖析面临的外在环境和内生动力不足的挑战,进而从政治保障、经济保障、理论保障、利益保障、话语保障、宣传保障、法治保障方面来铸牢意识,切实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服务伟大复兴中的现实针对性和特殊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实挑战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维度:解码、探寻与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乐 王艺桦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象征符号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显形式之一,标示具象世界背后统一共同体的精神维度,是形塑观念、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象征发生的过程解码,清晰呈现象征意义赋予—传递—交互—升华的完整过程,诠释象征符号何以增强共同... 象征符号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显形式之一,标示具象世界背后统一共同体的精神维度,是形塑观念、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象征发生的过程解码,清晰呈现象征意义赋予—传递—交互—升华的完整过程,诠释象征符号何以增强共同体认同的内在密码。象征符号充任承载共享集体记忆、限定共有身份认同、联结共在凝聚整体的核心媒介,赋予共同体成员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体性感知、同一性认知、连续性想象。由此搭建象征符号意义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场域、创设象征符号意义循环与共享节日仪式场景、运用象征符号意义感知与共通的交互技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中华民族认同
下载PDF
从共富到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被引量:8
12
作者 崔景芳 任维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58,共8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根本遵循。二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蓬勃生命力,展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强凝聚力、超稳定性和治理柔韧...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根本遵循。二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蓬勃生命力,展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强凝聚力、超稳定性和治理柔韧性,具有理论、现实、历史三重维度上的内在逻辑及作用机理。共同富裕背景下西部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在于:一是以高质量发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保证,奠定共享基础;二是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正价值,凝聚认同共识;三是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补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生短板,拓展共治实践;最终构建西部地区“共享—共识—共治”的治理架构,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西部民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涵与传承利用的分析视角——以云南双江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伟华 顾旭琛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4期157-168,175-176,共14页
集体记忆具有社会整合功能,能够唤醒集体情感、增强集体认同、强化集体凝聚力。红色文化承载了党领导各族群众革命、建设、发展的百年记忆,将各族群众凝聚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脉络之中,是团结激励中华儿女的重要精神力量。鉴于... 集体记忆具有社会整合功能,能够唤醒集体情感、增强集体认同、强化集体凝聚力。红色文化承载了党领导各族群众革命、建设、发展的百年记忆,将各族群众凝聚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脉络之中,是团结激励中华儿女的重要精神力量。鉴于此,对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利用的整合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挖掘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要素,探究红色文化资源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双江 红色文化 集体记忆 整合机制
原文传递
从民族史和民族研究的角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创新
14
作者 马戎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2期5-13,M0003,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出版是我国民族史和历史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在过往的研究中,无论是中国通史研究还是断代民族史研究,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彼此交往的历史进程尚未能形成较为周全的知识体系。与之相应的,国内中...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出版是我国民族史和历史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在过往的研究中,无论是中国通史研究还是断代民族史研究,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彼此交往的历史进程尚未能形成较为周全的知识体系。与之相应的,国内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的中国历史教材,多着重于中国通史和断代史的讲述,缺乏对中华民族及其内涵的介绍。在此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发行正当其时。该书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为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的主线,深度发掘中华文化传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特殊的凝聚作用,努力发掘并高度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该教材的出版在高校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学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高校教育
原文传递
新时代双语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路径 被引量:7
15
作者 汪圣钧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2-189,共8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以双语教育为基础的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双语教育是多民族国家应对多语共存现象的基本策略,但各类双语教育形式所体现的包容、排斥、聚合与分化的语言关系价值偏好存在差异,因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以双语教育为基础的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双语教育是多民族国家应对多语共存现象的基本策略,但各类双语教育形式所体现的包容、排斥、聚合与分化的语言关系价值偏好存在差异,因而也对多民族国家的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产生差异化的影响。中国的双语教育机制立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取得了丰硕成功,也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通过塑造聚合性语言间关系来夯实国家认同感,强化包容性语言间关系以理清对共同体多样性的认识,并以双语人才培育强化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使命感与归属感,新时代的双语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三重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言语共同体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考察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亚莉 李亚楠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0,共7页
马克思交往理论揭示了交往对共同体及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框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在“现实的人”的头脑中生发,随着交往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人与人之间逐渐积累起众多的共同性,这些共同性逐... 马克思交往理论揭示了交往对共同体及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框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在“现实的人”的头脑中生发,随着交往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人与人之间逐渐积累起众多的共同性,这些共同性逐步推动各民族结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凝结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前,应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拓展民族交往的平台空间、增进中华民族的共同性,进而使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交往理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生成 铸牢路径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尹诵 邵鹏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7-201,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增强各族人民“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为了推进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开展全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增强各族人民“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为了推进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开展全面的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然而民族地区高校在思政课建设中面临着教学效果欠佳等诸多困境。为了应对这些困境,民族地区高校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共知”“共情”“共行”为抓手,实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政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原文传递
以历史主动精神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燕美 邓红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0,共7页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历经百余年奋斗所铸就的独特精神品质,包括遵循规律与主观能动相统一的自觉精神,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相统一的主体精神,使命认同与团结奋斗相统一的担当精神,立足经验与观照现实相统一的自...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历经百余年奋斗所铸就的独特精神品质,包括遵循规律与主观能动相统一的自觉精神,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相统一的主体精神,使命认同与团结奋斗相统一的担当精神,立足经验与观照现实相统一的自信精神。历史主动精神不仅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也对深化“五个认同”观念,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与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历史主动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深入探寻长期以来党在民族工作中的历史主动精神元素,将理论武器转化为实践力量,着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主动精神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用考古成果书写中华文明史的新篇章
19
作者 霍巍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1期87-100,M0007,共15页
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伟大祖国的历史,也是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书写好中华文明史的新篇章,考古成果的利用十分重要。考古学是中华民族历史认知的重要知识来源,尤其是这个... 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伟大祖国的历史,也是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书写好中华文明史的新篇章,考古成果的利用十分重要。考古学是中华民族历史认知的重要知识来源,尤其是这个学科所具有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上各区域、各族群之间的文明创造及其对于中华文明的贡献,将起到弥补文献记载不足的作用,书写中华文明史新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史 中国考古学 文明探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建构
20
作者 聂章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填补中国历史中的少数民族视角,文学再现“我们悠久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书写的”;通过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学书写,少数民族作家将“地方故事”融入“中国故事”,建构共享的国家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中国故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