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哲理诠释、精神信仰到成德成人——20世纪以来“致良知”教研究的基本定位与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德仁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1-166,共6页
"致良知"教作为王阳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其讲学的立言宗旨,又是王门诸子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思想纲领。20世纪以来,关于"致良知"教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哲理诠释与精神信仰两种不同诠释路径。反观20世纪以来阳明"... "致良知"教作为王阳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其讲学的立言宗旨,又是王门诸子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思想纲领。20世纪以来,关于"致良知"教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哲理诠释与精神信仰两种不同诠释路径。反观20世纪以来阳明"致良知"教的两种研究取径,都不可回避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成德成人。成德成人的德性教养既是儒学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更是阳明"致良知"教的本旨意涵,其意义就在转化个体生命情感、精神意志的过程中显现出人人本有且知是知非的良知。在成德成人的基础上,哲理诠释的路径蕴涵着精神信仰的价值追求,而精神信仰的路径又表现出哲理诠释的普遍性面相。这既关涉如何体贴阳明哲学的真精神,也向当代儒学研究提出了应当如何诠释儒学传统价值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致良知”教 哲学理论 精神信仰 成德成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