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用穴规律 被引量:13
1
作者 余阳 陈星宇 +3 位作者 罗月红 高山 李晓 赵凌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1839-1842,1848,共5页
目的:分析现代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文献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自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3月1日针灸治... 目的:分析现代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文献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自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3月1日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络和腧穴应用情况和规律特点等。结果:1)共纳入218篇文献,获得处方230个,涉及穴位78个,所用腧穴共计使用频次1472次。2)经络中以足太阳膀胱经的运用频次最高,占30.98%。腧穴中以肺俞使用频次最高,占9.58%。3)在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腧穴配伍关联分析表中,迎香-合谷-印堂的置信度最高,为95.24%。结论:临床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应重视局部取穴,强调阳经的运用,配合循经远端取穴,远近配伍,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过敏性鼻炎 临床研究 数据挖掘 选穴特点 经络选用 配伍规律 取穴依据
下载PDF
谈针灸临床中如何寻找反应点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正红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期88-90,共3页
该文根据临床上针灸医生选用反应点治疗疾病的案例,将寻找反应点的方法分为在患病部位附近寻找反应点、按经络循行上下寻找反应点、按气街理论前后寻找反应点、按全息理论寻找反应点、按肌肉走行寻找反应点、按对称的方法寻找反应点等,... 该文根据临床上针灸医生选用反应点治疗疾病的案例,将寻找反应点的方法分为在患病部位附近寻找反应点、按经络循行上下寻找反应点、按气街理论前后寻找反应点、按全息理论寻找反应点、按肌肉走行寻找反应点、按对称的方法寻找反应点等,认为反应点选穴法是针灸临床中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反应点 选穴法 经络腧穴
下载PDF
疏调理论指导下从肝脾肾着手针刺调气选穴组方的特点与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菊枚 冯丝丝 +4 位作者 吕玉兰 任雨柔 杨国顺 曾涛 顾力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3期91-96,共6页
目的:分析疏调理论指导下从肝脾肾着手针刺调气选穴用经组方(简称调气法)的特点与规律,建立相应的基础通用治方。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2011年-2021年)中应用调气法治疗疾病的文献,建立针灸处方Excel,运用数据归纳统计,总结分析调气法选... 目的:分析疏调理论指导下从肝脾肾着手针刺调气选穴用经组方(简称调气法)的特点与规律,建立相应的基础通用治方。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2011年-2021年)中应用调气法治疗疾病的文献,建立针灸处方Excel,运用数据归纳统计,总结分析调气法选穴、用经、组方等特点与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通过统计分析得知:调气法针灸处方中常用穴位是太冲穴、天枢穴、中脘穴、膻中穴、足三里穴;调气法所辨经脉涉及任脉、肝经、胃经、脾经、督脉;调气法特定穴属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交会穴、五输穴、募穴、原穴、八脉交会穴。结论:调气法的特点与规律如下:经脉以任脉、肝经、胃经、脾经、督脉为主;穴位以太冲穴、天枢穴、中脘穴、膻中穴、足三里穴为主;特定穴以交会穴、五输穴、募穴、原穴及八脉交会穴为主。调气法基础通用治方如下:百会穴、膻中穴、期门穴、章门穴、中脘穴、天枢穴、气海穴、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公孙穴、三阴交穴、太冲穴、照海穴、太溪穴。调气法取穴合理,应用范围广泛,疗效良好。此法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与空间,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调理论 针刺 选穴特点 经脉 处方规律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干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林天珍 骆燕香 许尤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影响。【方法】将8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5例,最终观察组为36例、对照组为35例纳入研究。2组均给予口服氨茶碱的基础治疗,观...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影响。【方法】将8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5例,最终观察组为36例、对照组为35例纳入研究。2组均给予口服氨茶碱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干预,即在进行中医健康教育后,运用表里经脉配穴法进行穴位敷贴治疗;而对照组不进行中医健康教育,只采用常规穴位敷贴法治疗,分别于护理干预后第3、6、9、12天进行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观察。【结果】(1)观察组患儿在第3、6、9、12天等各个时点的治疗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观察组各个时点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3)穴位敷贴后,2组患儿均未明显出现皮肤、呼吸、心率、睡眠和饮食等方面的不适反应。【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能够提高CVA患儿的治疗依从率和临床疗效,有效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医特色护理 表里经脉配穴法 穴位敷贴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对血清HMGB1、CGRP、GM-CSF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丁力 周淑妮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81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CS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瓜蒌薤白... 目的:探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81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CS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对血清指标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结果:组内比较,对比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反应蛋白(CRP)、利钠肽(BNP)含量降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升高,血脂情况改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血液流变学情况改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HMGB1、GM-CSF、CGRP、血脂(TC、TG、LDL-C)和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针刺对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闭阻证患者具有良好疗效,效果优于单纯西医对症治疗,能够显著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推测可能与调节血清HMGB1、CGRP、GM-CS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胸痹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 针刺 循经取穴 血脂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取穴规律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会敏 冷军 +3 位作者 郭文 房晓磊 张晨 魏方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4237-4242,共6页
背景:目前,许多的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具有显著疗效,但对于此病的治疗尚无统一的针灸处方标准。目的:探究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1989年至2020年1月发表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背景:目前,许多的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具有显著疗效,但对于此病的治疗尚无统一的针灸处方标准。目的:探究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1989年至2020年1月发表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有关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对所收集文献的针灸处方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计纳入文献93篇,经数据汇总、分析显示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的神经源性膀胱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和经络分别为中极(CV3)(频次55)、足太阳膀胱经(频次161);(2)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为关元(CV4)-中极(CV3);(3)将使用频率≥10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腧穴可分为2类;(4)上述数据证实,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时选穴多为循经选穴和局部选穴,临床治疗可利用数据挖掘得出的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合理取穴配穴并重用特定穴以提高治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取穴规律 针灸 穴位 经络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失禁 尿潴留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7
作者 邵萍 忻志平 +2 位作者 裘敏蕾 胡栋 车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26,共3页
目的 :观察对比电针夹脊穴与电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电针夹脊穴的作用机理。方法 :1 2 0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 ,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 ,60例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 ,60例采用电针循经取穴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 目的 :观察对比电针夹脊穴与电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电针夹脊穴的作用机理。方法 :1 2 0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 ,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 ,60例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 ,60例采用电针循经取穴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电针夹脊穴治疗相对循经取穴治疗来说 ,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简单的取穴方法。结论 :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 ,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夹脊穴 颈椎病/神经根型 循经取穴
下载PDF
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孙宏 刘凯 +3 位作者 蔡国锋 尚莉莉 全爱君 李冀 《中医药信息》 2019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瘀血痹阻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府逐瘀汤组和针刺协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血府逐瘀汤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 目的:观察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瘀血痹阻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府逐瘀汤组和针刺协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血府逐瘀汤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汤,针刺协同组在血府逐瘀汤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后各组间的疗效、24 h动态心电图、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及cTnI、cTnT、BN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Holter显示,心肌缺血频率、心肌缺血时间及缺血总负荷方面比较,针刺协同组较血府逐瘀汤组和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AQ量表显示,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针刺协同组及血府逐瘀汤组较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TnI、cTnT、BNP变化情况针刺协同组与血府逐瘀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循经取穴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胸痹心痛优于常规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血府逐瘀汤 循经取穴 心绞痛
下载PDF
循经选穴针刺对失眠大鼠褪黑素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魏歆然 魏高文 +3 位作者 郑雪娜 吴雪芬 郭鑫 岳增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787-790,共4页
目的观察固定局部取穴(百会)分别配伍循经(本经、他经、非经)选穴针刺治疗对失眠大鼠生物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探索循经选穴对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本经穴组(百会+神门组)、他经穴组... 目的观察固定局部取穴(百会)分别配伍循经(本经、他经、非经)选穴针刺治疗对失眠大鼠生物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探索循经选穴对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本经穴组(百会+神门组)、他经穴组(百会+三阴交组)、非经非穴组(百会+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法(PCPA,500 mg/kg)2 d建立失眠模型,针刺治疗7 d,用ELISA法检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视交叉上核(SCN)与血浆中的M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T含量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本经穴组、他经穴组MT含量升高(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本经穴组高于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固定局部百会穴配伍本经选穴(神门)针刺治疗可以提高失眠大鼠的褪黑素含量,从而提高腧穴配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选穴 针刺 失眠 褪黑素
下载PDF
从经络理论谈针灸治疗偏头痛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亚仙 魏丹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期47-50,共4页
针灸治疗偏头痛以经络辨证为核心,在十二经脉中根据经脉循行部位的不同将头痛分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等,经络辨证选穴依据主要有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辨证配穴以及根据病变部位上下左右配穴,而偏头... 针灸治疗偏头痛以经络辨证为核心,在十二经脉中根据经脉循行部位的不同将头痛分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等,经络辨证选穴依据主要有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辨证配穴以及根据病变部位上下左右配穴,而偏头痛的发病部位有明显经脉循行的特点。从经脉论,偏头痛属少阳头痛,与足少阳胆经及手少阳三焦经关系更为密切,循经取穴是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从络病论,偏头痛符合脑络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变特点,治疗上宜通络止痛、气血同治,以尽快促进脑络功能恢复,防治脑络器质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经络理论 经脉 络病 分经辨证 循经取穴 针灸疗法
下载PDF
基于经络辨证的表里经取穴法结合扬刺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琳晶 范程欣 +2 位作者 祝鹏宇 井天依 张一鸣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经络辨证的表里经取穴法结合扬刺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门诊尾号奇偶数随机分为治疗组(表里经取穴法结合扬刺)与对照组(单纯扬刺法),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治疗前、治疗1... 目的:观察基于经络辨证的表里经取穴法结合扬刺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门诊尾号奇偶数随机分为治疗组(表里经取穴法结合扬刺)与对照组(单纯扬刺法),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治疗前、治疗1次及治疗后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变化,采用肩关节活动评分评价治疗前、治疗1次及治疗后患者肩关节综合评分变化,采用肌骨超声技术评价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肩关节结节间沟处肱二头肌长头腱肌腱厚度、腱鞘厚度及积液情况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1次时VAS评分及肩关节评分均较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明显减少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厚度、腱鞘厚度及积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里经取穴法结合扬刺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改善患者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里经取穴法 扬刺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经络辨证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循经取穴冲击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成 陈丹 +1 位作者 江桥 李东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循经取穴冲击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选用循经取穴冲击波疗法,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患者的治疗...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循经取穴冲击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选用循经取穴冲击波疗法,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3周。试验结束后,分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TCSS临床评分(感觉监测、神经反射、神经症状及总评分)、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TCSS量表感觉检查评分、神经反射评分、神经症状评分、总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78%(31/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16%(24/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循经取穴冲击波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补阳还五汤 循经取穴冲击波
下载PDF
温针灸循经取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任静 王世雄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4期162-165,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循经取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70例,将其按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物理治疗方式)和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针... 目的:研究温针灸循经取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70例,将其按随机抽样法分成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物理治疗方式)和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针灸循经取穴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总有效率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下颌运动(MM)、关节压诊(JP)、关节杂音(JN)与功能障碍指数(D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更低(P<0.05),MM、JP、JN与DI值更低(P<0.05),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与物质生活功能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温针灸循经取穴治疗对于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温针灸 DI值 循经取穴
下载PDF
基于经穴特异性探讨循经取穴改善心肌缺血的腺苷受体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芷涵 王瑞 +1 位作者 谢晋 任玉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5-860,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循经取穴、他经取穴、非经非穴对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MI)大鼠腺苷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循经取穴改善MI的腺苷受体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 目的:通过比较循经取穴、他经取穴、非经非穴对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MI)大鼠腺苷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循经取穴改善MI的腺苷受体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每组20只。空白组不予缺血造模,假手术组开胸后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模型组进行缺血造模但不予针刺治疗,循经取穴组缺血造模后电针"内关",他经取穴组缺血造模后电针"合谷",非经非穴组缺血造模后电针前肢足背侧第3、4跖骨间隙凹陷处。电针治疗持续时间为20 min,每日1次,连续5 d。治疗完成后,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腺苷A1、A2a、A2b受体表达。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心肌梗死百分比、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电针干预后,循经取穴组的心肌梗死百分比、心肌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腺苷A1、A2a、A2b受体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循经取穴组的心肌梗死百分比、心肌细胞凋亡率较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均明显降低(P<0.01),腺苷A1、A2a、A2b受体表达水平较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与他经取穴或针刺非经非穴相比,循经取穴能更有效地调控腺苷A1、A2a、A2b受体表达,改善心肌梗死情况,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进而保护缺血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取穴 心肌缺血 腺苷受体 经穴特异性 内关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选穴规律探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邓娟花 吴思平 +1 位作者 李滋平 陈晓彦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10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探析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的选穴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中检索1979年1月至2018年8月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TMJDS的文献,运用统计软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针灸治疗TMJDS的选穴规律。结果:共检索...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探析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的选穴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中检索1979年1月至2018年8月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TMJDS的文献,运用统计软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针灸治疗TMJDS的选穴规律。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1篇,最终纳入合格文献66篇,从中提取针灸处方84条,包含腧穴44个。针灸治疗TMJDS的常用腧穴包括下关、颊车、合谷等,足阳明胃经和手三阳经穴位使用频次最高,选穴部位多位于头面部和上肢部,交会穴、原穴和五输穴在特定穴的运用上占较大比例,高频穴位组合包括下关-颊车、下关-合谷、颊车-合谷等。结论:针灸治疗TMJDS符合循经取穴的基本原则,经脉选择主要集中于足阳明胃经和手三阳经,治疗重在通经活络,近端取穴与远端取穴相互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针灸 选穴规律 下关 颊车 合谷 循经取穴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盼 唐纯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2694-2700,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近20年来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对纳入文献的腧穴、归经、分布情况等进行频次分析,进一步...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近20年来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对纳入文献的腧穴、归经、分布情况等进行频次分析,进一步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最终纳入90篇文献,共涉及85个腧穴,累计出现频次为594次。(2)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腧穴依次为百会、神庭、四神聪、风池、太溪、足三里。(3)选穴以督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腧穴最为常见。(4)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0组常用关联组合,其中置信度最高组合为百会-风池、神庭,支持度最高组合为百会-神庭、百会-四神聪。(5)聚类分析总结出5个有效聚类群,分别为百会-命门-风府-大椎,本神-神庭,悬钟-足三里-神门-太溪-肾俞-丰隆,水沟-三阴交-内关,风池-四神聪-印堂-合谷-太冲。【结论】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时选穴以阳经和头颈部为主,注重局部与远道取穴相结合、补泻兼施,从而达到调补脾肾、化痰行瘀、醒脑开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血管性认知障碍 选穴规律 经脉 特定穴 调补脾肾 化痰行瘀 醒脑开窍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针刺天枢穴配合循经取穴治疗习惯性便秘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20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天枢穴配合循经取穴治疗习惯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锦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收治的习惯性便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传统番泻叶干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针刺天枢穴配合循经取穴治疗习惯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锦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收治的习惯性便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传统番泻叶干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刺天枢穴配合循经取穴治疗,比较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变化情况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34/40),高于对照组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0/40)低于对照组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刺天枢穴配合循经取穴治疗习惯性便秘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习惯性便秘情况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便秘 天枢穴 循经取穴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循经取穴贴敷疗法预防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茵 陈少华 +3 位作者 吴玉瑞 赖培茜 蓝梅妍 胡天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2期1689-1692,共4页
目的观察循经取穴贴敷疗法联合中医护理预防腰椎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骨一科的连续入院患者94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14例、女32例,年龄(58.... 目的观察循经取穴贴敷疗法联合中医护理预防腰椎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骨一科的连续入院患者94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14例、女32例,年龄(58.35±10.29)岁,给予常规中医护理;观察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59.67±10.74)岁,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循经取穴贴敷疗法。两组均在术后观察记录恶心呕吐发生率并评估恶心程度,比较穴位贴敷防治效果。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度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8.8%(9/48)、8.3%(4/48),均低于对照组41.3%(19/46)、23.9%(1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13、4.251,P=0.017、0.039)。观察组发生轻度、中度、重度恶心比例分别为14.6%(7/48)、4.2%(2/48)、0.0%(0/48),低于对照组的19.6%(9/46)、15.2%(7/46)、6.5%(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7,P=0.005)。结论循经取穴穴位贴敷防治腰椎术后恶心呕吐效果明显,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取穴 贴敷疗法 腰椎 术后恶心呕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分析
19
作者 唐正 李纪新 +2 位作者 李涵 张永臣 李心沁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1-877,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8大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的有关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文献;运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对腧穴进行频次、属性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穴位频繁项集;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穴位共现复杂网络,并分析核心穴位拓扑属性值,筛选核心处方;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核心穴位组间联系进行系统聚类,绘制谱系图,挖掘穴位间聚类关系。结果:1)共纳入111篇文献,提取113条有效针灸处方,涉及54种腧穴,总频次479次;2)腧穴分布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居多;3)所选取的腧穴多位于下肢;4)经穴频次前3为风市、伏兔、髀关;所选特定穴以五输穴主,其中合穴频次最高;5)腧穴配伍方面,风市-伏兔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核心针灸处方包括“关元、商丘、肾俞、气海俞”等7组,并挖掘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新核心针灸处方“风市、阳陵泉、伏兔、阿是穴、足三里、髀关、梁丘、血海、中渎、阴市”。结论:现代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以局部穴和循经取穴为主,且多应用特定穴,重视多经脉,远近相配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炎 针灸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聚类分析 经络 五输穴 核心处方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腧穴运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意 王茎 +3 位作者 夏冉 马强 王炜 高兵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627-1632,共6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心痛类症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IBM SPSS ...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心痛类症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黄帝内经》《中国简明针灸治疗学》等73本古籍中有效处方共394例。描述性分析提示,针灸治疗心痛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中脘、上脘、巨阙、大陵、内关;任脉、心包经、膀胱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穴方面,主要选取五输穴、募穴、原穴;高频穴对为中脘、上脘,巨阙、中脘,内关、大陵。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心痛的核心腧穴处方为中脘-上脘-巨阙;因子分析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组。结论: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一般选用心系经脉或相表里经脉腧穴,而对于因其他脏腑气机逆乱所致的心痛,一般选择针灸其原发脏腑或与其相表里脏腑经脉之腧穴;兼见其他脏腑症状者,取相关脏腑之经脉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痛 针灸 古代文献 选穴规律 经脉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