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璐 赖涵意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第1期78-89,共12页
《四季中国》是新华社CNC于2019年发布的第一部向国外观众介绍中国节气文化的情景体验式宣传纪录片,推介了大量的节气民俗文化负载词。其中,不少文化负载词是第一次被翻译成英文,如何准确展示中国节气民俗文化的意涵是该纪录片字幕英译... 《四季中国》是新华社CNC于2019年发布的第一部向国外观众介绍中国节气文化的情景体验式宣传纪录片,推介了大量的节气民俗文化负载词。其中,不少文化负载词是第一次被翻译成英文,如何准确展示中国节气民俗文化的意涵是该纪录片字幕英译的难点。本文从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切入分析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的翻译伦理,探讨此类纪录片有效处理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多元策略,并借助词频分析论证纪录片的文化传播效果。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通过声像一体的多模态信息传递模式,采用工具型翻译策略下追求相似功能形式的增补信息、明晰化翻译、套译等翻译方法突出译文的指称功能和提升译文的可读性,采用逐行对照和逐词对应形式的纪实性翻译策略传译特色民俗文化负载词,在满足观众审美期待的同时也有效推广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递了中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 《四季中国》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 文化传播效果
下载PDF
论外宣纪录片对中国文化的解构与重构——以《四季中国》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例
2
作者 谢超仪 《现代英语》 2020年第21期74-76,共3页
外宣纪录片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起到了促进作用。文章以纪录片《四季中国》为例,从解构主义的研究角度出发,分析其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从而探索这部外宣纪录片对中国文化的解构与重构。
关键词 外宣纪录片 《四季中国》 文化负载词 解构主义 字幕翻译
原文传递
二十四节气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基于纪录片《四季中国》的案例分析
3
作者 苏燕燕 《文化产业研究》 2024年第1期260-272,共13页
自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实现行政上的文旅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二十四节气作为伴随着农耕文化而生的古老文化,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已经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文选择以二十四节气为拍摄主题的《四季中国... 自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实现行政上的文旅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二十四节气作为伴随着农耕文化而生的古老文化,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已经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文选择以二十四节气为拍摄主题的《四季中国》纪录片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影视作品通过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而促进用户旅游意愿生成的机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户评论中提及较多的话题包括与节气相关的传统习俗、纪录片中提及的拍摄地点、关于纪录片本身的讨论等,用户对该纪录片的评论大多数为积极情感。结合用户评论分析结果,建议发展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旅游,形成并完善影视作品、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及文化旅游意愿之间的互动机制,促进二十四节气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文旅融合 《四季中国》 影视旅游
下载PDF
《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中歌德对中国元素的接受与运用
4
作者 祖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76-79,共4页
世界文豪歌德的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中对中国诗歌的借鉴,语言形式上简洁明了,风格修辞上采用比兴的手法,思想意趣上表现为对中国士大夫隐逸自然与永恒之道的追求。18世纪中国文化流行欧洲的背景与歌德市民阶级的身份,是其接受异质... 世界文豪歌德的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中对中国诗歌的借鉴,语言形式上简洁明了,风格修辞上采用比兴的手法,思想意趣上表现为对中国士大夫隐逸自然与永恒之道的追求。18世纪中国文化流行欧洲的背景与歌德市民阶级的身份,是其接受异质文化的基础。在这种时代与文化背景下,歌德组诗中对中国的描绘只是东方主义下对沉默“他者”的同情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歌德 中国元素 东方主义
下载PDF
东海北部拖虾渔业的现状与设立拖虾休渔期的建议 被引量:17
5
作者 宋海棠 丁天明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56-261,共6页
本文根据近10年来拖虾调查和虾类资源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了拖虾渔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根据虾类资源种类多,分布区域性明显,主要种类的渔场渔期不同,繁殖期、幼虾的时空分布不同等特点,提出设立拖虾休渔期的建议方案。
关键词 拖虾渔业 资源特点 休渔建议 东海 现状
下载PDF
中国的海平面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文振 于继业 钮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8-72,共5页
详细介绍了中国的验潮站及海平面资料,回顾了80年代以来我国的海平面研究工作,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关键词 海平面 潮汐 资料 长期变化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和中国雨季的趋势变化和关键区气温和海温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婷 祝从文 马双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7-1232,共16页
中国降水主要受到西风和季风环流的共同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年循环特征。本文基于1961~2020年CN05.1逐日降水资料和JRA55、CRU、HadISST再分析资料,采用谐波分析、相关和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过去60年的东亚夏季风(中国雨季)的建立(开始)... 中国降水主要受到西风和季风环流的共同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年循环特征。本文基于1961~2020年CN05.1逐日降水资料和JRA55、CRU、HadISST再分析资料,采用谐波分析、相关和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过去60年的东亚夏季风(中国雨季)的建立(开始)、撤退(结束)和持续时间等年循环参数趋势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自1961年以来,东亚夏季风有建立时间提前,撤退时间推后,持续时间增长的趋势,每十年分别达到了3.54、1.64、5.18天。1999年前后22年我国雨季也存在趋势变化,且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最近22年(1999~2020年),我国雨季提前主要集中在东北东部、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北部地区,提前时间达5天以上,部分地区超过了20天。雨季滞后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北,长江以北和西部地区,时间超过了10天。雨季持续时间增加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我国长江以北、东北东南部地区,时间超过15天以上,部分地区超过25天。研究发现,4月份环贝加尔湖地表气温增加及其伴随的局地反气旋性环流异常,是东亚夏季风建立和我国雨季开始时间提前的关键,而10月份的西北太平洋海温增暖及其伴随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的异常是导致东亚夏季风撤退和中国北方雨季变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中国雨季 全球变暖 年循环变化
下载PDF
卫星遥感降水潜热的查表法和物理反演法简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锐 傅云飞 黄辰 《暴雨灾害》 2021年第3期259-270,共12页
降水所释放的潜热是驱动全球大气环流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向大气热动力能转化的重要途径。准确测量降水云中各高度层的潜热释放率是人类长期努力而未实现的目标。本文阐述了降水潜热在气候系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已... 降水所释放的潜热是驱动全球大气环流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向大气热动力能转化的重要途径。准确测量降水云中各高度层的潜热释放率是人类长期努力而未实现的目标。本文阐述了降水潜热在气候系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已有的对热带降水潜热垂直结构的理解和共识,并介绍了遥感降水及其潜热三维结构的主要卫星计划和传感器。特别分析了卫星遥感降水潜热的两大类方法,即查表法和物理反演法。对美国宇航局的CSH算法、日本空间局的SLH算法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VPH算法的原理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着重分析了不同算法的思路、特点、适用性和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潜热 卫星反演 云解析模式 物理反演 中国雨季降水
下载PDF
2005赛季中国足球甲级联赛攻防状况分析
9
作者 冯伦 李国辉 吴宪 《安徽体育科技》 2008年第5期31-33,共3页
通过观察统计、归纳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2005年中国足球甲级联赛13支球队156场比赛的多项技、战术统计指标作了研析,探讨2005年中甲联赛进攻与防守的技战术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训练和比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2005赛季 中国 足球甲级联赛 进攻 防守
原文传递
近40年中国气候生长期的变化 被引量:100
10
作者 徐铭志 任国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12,共7页
利用中国 642个站点 1 961~ 2 0 0 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记录 ,分析研究了中国 1 961~ 2 0 0 0年气候生长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在近 40年中 ,气候生长期在全国范围平均增加了6.6天 ,北方地区平均增加 1 0 .2天 ,南方地区平均增加 4.2... 利用中国 642个站点 1 961~ 2 0 0 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记录 ,分析研究了中国 1 961~ 2 0 0 0年气候生长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在近 40年中 ,气候生长期在全国范围平均增加了6.6天 ,北方地区平均增加 1 0 .2天 ,南方地区平均增加 4.2天 ,青藏高原增加最多 ,达到1 8.2天。2 0世纪 90年代是气候生长期增加最大 ,增长最明显的时期 ,1 998年是近 40年气候生长期最长的年份。对气候生长期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点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华北和青藏高原北部是气候生长期增加最大 ,增长最明显的地区 ,尤其以河北省和青海西北部最为显著。南方各省份除了四川西北、云贵高原、安徽、江苏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长期 趋势变化 全球变暖 中国
下载PDF
近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97
11
作者 吴志伟 江志红 何金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1-401,共11页
利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51~2000年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无论是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还是华北雨季,旱(涝)事件频率相当,华南和江淮洪涝强度大于干旱强度,... 利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1951~2000年50年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旱涝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无论是华南前汛期降水、江淮梅雨还是华北雨季,旱(涝)事件频率相当,华南和江淮洪涝强度大于干旱强度,华北干旱与洪涝强度相当,华南前汛期降水和华北雨季总体呈趋旱的趋势,而江淮梅雨呈趋涝的趋势;华南前汛期降水年际变化最为显著,江淮梅雨次之,华北雨季最弱,年代际变化的情况正好相反;从同期500 hPa高度场来看,华南前汛期降水多少与其北侧有无低值系统向南发展关系密切,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均与副高相关显著,不同在于前者还和鄂霍茨克阻塞高压呈显著正相关,而后者受其西北侧中高纬地区的环流影响较大;从前期海温来看,华北雨季与大西洋西部和北太平洋海温关系比华南前汛期降水和江淮梅雨更为密切,江淮梅雨与中国近海海温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而华南前汛期降水与孟加拉湾附近海温相关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江淮梅雨 华北雨季 旱涝 特征对比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不同降水时段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96
12
作者 池艳珍 何金海 吴志伟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利用1957—2001年华南地区74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对华南前汛期(4—6月)不同降水时段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华南前汛期降水由锋面降水和夏季风降水两个时段组成。锋面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4月,为... 利用1957—2001年华南地区74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对华南前汛期(4—6月)不同降水时段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华南前汛期降水由锋面降水和夏季风降水两个时段组成。锋面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4月,为典型的由冬到夏过渡的环流形势,华南地区高空为平直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大气层结稳定,水汽来源主要是阿拉伯海的西风输送和西太平洋副高南侧东风的转向输送;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副高仍控制南海地区,华南地区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阿拉伯海的西风输送和西太平洋副高南侧东风的转向输送及孟加拉湾的西南输送;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副高东撤退出南海地区,南半球越赤道水汽输送加强并与孟加拉湾水汽输送连通,华南区域内对流发展;夏季风降水时段盛期主要集中在6月,此时南亚高压跃上高原,华南地区处于南亚高压东部,对流发展极其旺盛,强大的南半球越赤道水汽输送越过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向华南地区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锋面降水 夏季风降水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暴雨气候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6
13
作者 彭丽英 王谦谦 马慧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9-253,共5页
利用华南地区26站1958—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南前汛期暴雨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暴雨降水量和频次的变化趋势都呈略减少的特征,都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长期演变特征;华南的暴雨近50%集中发生在... 利用华南地区26站1958—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南前汛期暴雨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暴雨降水量和频次的变化趋势都呈略减少的特征,都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长期演变特征;华南的暴雨近50%集中发生在前汛期,其中又以福建与广东的西北部为甚,华南的西南部较小;华南前汛期的降水有近40%为暴雨,多年平均暴雨百分率的大值中心在广东沿海地区,最大可达44%,有两个小值中心,它们分别位于广西广东西部和福建,最小只有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暴雨 气候特征
下载PDF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变化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9
14
作者 杜银 张耀存 谢志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1-592,共12页
利用1951-2004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AR/NCEP)再分析候平均资料和同期中国740站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位置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季7-8月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和形态在... 利用1951-2004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AR/NCEP)再分析候平均资料和同期中国740站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位置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季7-8月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和形态在1975-1980年间出现转折,1980年后西风急流中心逐渐向西移动的同时伴随有西风急流向南偏移。(2)在1980年以后华北地区降水量减少和降水强度减弱,雨季开始时间推迟、雨季变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提前、梅雨期变长,降水量增加,从而形成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形势。(3)1957-1964年华北典型多雨时期,西风急流呈纬向分布,在华北地区有高低空急流耦合,强辐合上升区正好位于华北,并有充足的水汽条件供应,使得华北降水偏多。而1980-1987年和1997-2002年华北地区为典型少雨时期,1980-1987年西风急流中心位置偏南和1997-2002年急流位置显著偏西,在华北地区均无高低空急流耦合的环流形势,水汽辐合区位于长江流域,强辐合上升区位置在30°N以南区域,有利于江南地区降水增加而华北地区少雨,这表明西风急流位置变化导致环流调整对中国东部降水分布有显著影响。因而,在讨论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与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异常的关系时,不仅要考虑西风急流南北位置变化,还需要综合分析西风急流的东西位置和形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急流 降水分布 南涝北旱 华北雨季
下载PDF
近40年华南汛期旱涝变化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62
15
作者 林爱兰 吴尚森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60-166,共7页
利用1951—1991年华南(13个测站②平均)汛期(4—9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汛期旱涝变化特征,提出了旱涝等级标准。采用模糊均生函数模型,根据序列本身的演变规律进行拟合外推,预测了90年代的旱涝趋势。并利用广州近8... 利用1951—1991年华南(13个测站②平均)汛期(4—9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汛期旱涝变化特征,提出了旱涝等级标准。采用模糊均生函数模型,根据序列本身的演变规律进行拟合外推,预测了90年代的旱涝趋势。并利用广州近83年较长降水序列研究了广州汛期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汛期 旱涝变化 趋势预测 降水量
下载PDF
Mesoscale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Lifting Mechanism of a Warm-Sector Convective System Producing the Maximal Daily Precipitation in China Mainland during Pre-Summer Rainy Season of 2015 被引量:54
16
作者 WU Mengwen LUO Yali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719-736,共18页
A long-lived, quasi-stationary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producing extreme ramtall (maximum of 542 mm) over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 on 20 May 2015 is analyzed by using high-resolutio... A long-lived, quasi-stationary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producing extreme ramtall (maximum of 542 mm) over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 on 20 May 2015 is analyzed by using high-resolution surface observations, sounding data, and radar measurements. New convective ceils are continuously initiated along a mesoscale boundary at the surface, leading to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quasi-linear-shaped MCS from about 2000 BT 19 to 1200 BT 20 May. The boundary is originally formed between a cold dome generated by previous convection and southwesterly flow from the ocean carrying higher 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 (θe) air. The boundary is subsequently maintained and reinforced by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MCS-generated cold outflow and the oceanic higher-θe air. The cold outflow is weak (wind speed ≤ 5 m s-1), which is attributable to the characterist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e., high humidity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nd weak horizontal win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 The low speed of the cold outflow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near surface southerly flow from the ocean, resulting in very slow southward movement of the boundary. The boundary features temperature contrasts of 2-3℃ and is roughly 500-m deep. Despite its shallowness, the boundary appears to exert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ontinuous convection initiation because of the very low level of free convection and small convection inhibition of the near surface oceanic air, building several parallel rainbands (of about 50-kin length) that move slowly eastward along the MCS and produce about 80% of the total rainfall. Another MCS moves into the area from the northwest and merges with the local MCS at about 1200 BT. The cold outflow subsequently strengthens and the boundary moves more rapidly toward the southeast, leading to end of the event in 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ummer rainy season of South china coastal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mesoscale con- vective system mesoscale boundary convection-generated cold outflow
原文传递
2008年华南前汛期致洪暴雨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被引量:53
17
作者 王东海 夏茹娣 刘英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着重对2008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致洪暴雨的降水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天气尺度的研究,并且对比分析了其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南前汛期洪灾较为严重的几年(1994、1998和2005年)的降水和环流场特征异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根据影响系统和雨区... 着重对2008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致洪暴雨的降水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天气尺度的研究,并且对比分析了其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南前汛期洪灾较为严重的几年(1994、1998和2005年)的降水和环流场特征异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根据影响系统和雨区分布的不同,将2008年华南前汛期降水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5月26—30日)降水中心分布零星,降水局地性明显。第2阶段(6月7—11日)雨区以带状分布为主,带状雨区上还分布了多个强降水中心。第3阶段(6月12-14日)以片状分布为主,而第4阶段(6月15—19日)雨区既有带状分布,也有片状分布。(2)4个阶段中、低空平均环流场分析表明,环流形势的明显差异决定了雨区分布特点的差异。(3)南海季风涌的频繁活动有力地将水汽一次次地向中国南方地区输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4)2008年华南前汛期,500hPa上,中国西南部、华北、华南,华东以及低纬度的孟加拉湾地区均是负的位势高度场异常。华北、华东地区负的异常、青藏高原东部负的异常均有利于冷空气活动,而低纬孟加拉湾地区负的异常又有利于暖湿气流的输送,冷暖气流的活动均非常有利于中国南方地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5)对比2008、2005、1998、1994年和气候态的5月15日6月30日总降水分布发现,2008年总降水中心主要位于两广地区及浙赣皖3省交界地区。而浙赣皖3省交界区域的强降水中心位置明显较气候态偏北,被称为"非典型梅雨",而这也是2008年明显不同于另外3年的一个降水分布特点,此外,分析发现,2008年华南前汛期降水强度明显强于另3年。(6)对比4年的500hPa环流及异常场表明,2008年的环流形势相对于另3年要更有利于冷暖空气在中国南方地区交汇,因此,有利于2008年的降水强度大于另外3年。(7)对比4年的850hPa风场异常场分布表明,2008年低层异常风场的偏南风的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致洪暴雨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与水汽输送的关系 被引量:39
18
作者 陈长胜 林开平 王盘兴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1-727,共7页
采用1958—2000年华南57站前汛期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水汽输送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与水汽输送的关系,并对旱、涝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经向水汽输送的异常变化将导致该地区的异常旱涝,而纬向水汽... 采用1958—2000年华南57站前汛期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水汽输送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与水汽输送的关系,并对旱、涝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经向水汽输送的异常变化将导致该地区的异常旱涝,而纬向水汽输送的异常变化只导致该地区出现小范围的降水异常。旱年和涝年的异常水汽输送不是简单的反位相关系。来自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水汽对华南地区前汛期的降水异常没有明显的作用,南海(主要是其北部)才是华南降水异常的关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水汽输送 降水异常
下载PDF
1997年华南汛期降水异常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39
19
作者 信飞 肖子牛 李泽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30,共8页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97年华南地区汛期异常降水低频特征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研究表明,1997年华南前汛期和后汛期降水表现为不同的振荡特征;前汛期降水主要以10~20天准双周振荡为主,而...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97年华南地区汛期异常降水低频特征与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研究表明,1997年华南前汛期和后汛期降水表现为不同的振荡特征;前汛期降水主要以10~20天准双周振荡为主,而后汛期降水的低频特征并不明显。进一步对降水和其它要素的低频振荡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年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和风场的低频振荡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低频纬向风的传播变化与降水的时间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并且,高、低纬度低频风场同时向华南地区传输,会产生极强的降水。在对大气低频扰动动能的分析中也发现,华南前汛期降水伴随着低频扰动动能在该地区的集中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 降水异常 低频振荡
下载PDF
华南旱、涝年前汛期水汽输送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常越 何金海 +1 位作者 刘芸芸 梁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4-1070,共7页
利用卫星遥感反演的降水资料及中国740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定义的旱涝指数,划分了1957—2002年期间的华南旱涝年份。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别讨论华南前汛期4~6月、4月及6月的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 利用卫星遥感反演的降水资料及中国740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定义的旱涝指数,划分了1957—2002年期间的华南旱涝年份。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别讨论华南前汛期4~6月、4月及6月的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4~6月、4月及6月水汽输送及其源地在华南前汛期涝年和早年的不同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华南的水汽输送环流在南海夏季风建立前后具有明显不同的气候特征,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应分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4月份至夏季风爆发与南海夏季风爆发至6月两个时段。来源于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变化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水汽输送变化对华南降水异常有重要作用,而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输送变化对华南的降水异常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华南旱涝年 华南前汛期 水汽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