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人“因声求义”述评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亚平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8-82,共5页
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因声求义”作为一项重要的训诂方法在这一时期得到巨大发展,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活跃在这一历史时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因声求义”这一重要的学说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清人 声音 训诂 因声求义
下载PDF
清代文人胡薇元仕宦西昌简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彭敏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7-80,85,共5页
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浙江籍进士胡薇元仕宦凉山西昌,担任西昌知县。胡薇元在西昌任职期间,治理刑事、整治民风、打击土匪、重修沟渠祀坛、兴修学堂,为当时西昌社会的稳定、民风的淳朴、学风的兴盛做出了极大的贡... 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浙江籍进士胡薇元仕宦凉山西昌,担任西昌知县。胡薇元在西昌任职期间,治理刑事、整治民风、打击土匪、重修沟渠祀坛、兴修学堂,为当时西昌社会的稳定、民风的淳朴、学风的兴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以光绪《西昌县志》、民国《西昌县志》《玉津阁日记》等史料为依据,对胡薇元仕宦西昌的情况作简要梳理,探讨胡薇元仕宦西昌时对西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薇元 清代文人 《西昌县志》 《玉津阁日记》
下载PDF
清儒对等韵与古音关系的认识——兼论清儒对古今音变条件的理解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慧婧 《晋中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2-84,99,共4页
讨论清代古音学家对等韵与古音关系的认识以及他们对于古今音变条件的看法。清代前期的古韵学家尚未利用等韵来说明古音,清代后期的古韵学家开始利用等韵来说明古音,但又受到明清等韵学的限制。清代古音学家解释音变时,始终没有讲清楚... 讨论清代古音学家对等韵与古音关系的认识以及他们对于古今音变条件的看法。清代前期的古韵学家尚未利用等韵来说明古音,清代后期的古韵学家开始利用等韵来说明古音,但又受到明清等韵学的限制。清代古音学家解释音变时,始终没有讲清楚音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古音学家 等韵 古今音变条件
下载PDF
日记所见清代士人就医行为的地域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博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由《寻乐堂日录》、《甲初日记》、《康复日记》、《李文清公日记》等几种日记可知,清代身处不同地域的士人由于医疗资源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就医行为”。经济发达的城市中从医人员数量多,医疗资源易于获取,所以病患倾向于有病即刻... 由《寻乐堂日录》、《甲初日记》、《康复日记》、《李文清公日记》等几种日记可知,清代身处不同地域的士人由于医疗资源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就医行为”。经济发达的城市中从医人员数量多,医疗资源易于获取,所以病患倾向于有病即刻求医,甚至频繁更换医者,期望获得最佳诊疗效果,医患双方的关系也相对简单。县域中由于医者数量较少,医疗资源获取不易,所以病患就医往往费时费事,有可能迁延很久,因而不得不自我诊疗,而一旦选定医生,医患双方会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密切联系。由于整体医疗水平的限制,不同地域的不同士人在无助时也往往寻求于外在的神秘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士人 就医行为 日记
原文传递
社会变革与清代前中期文士功名观念的变迁——以《同人集》及续集编刊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傅湘龙 侯艳霞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3-167,共5页
清初冒襄编刊《同人集》,以及清中叶袁枚效仿此作而编《续同人集》,虽呈现了两种政治环境下文士群体共有的在诗酒唱和、艺文鉴藏、观剧听曲、宴饮游乐诸方面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然而细察之下,编者暗寓其中的功名观念差异颇大。经过乱世... 清初冒襄编刊《同人集》,以及清中叶袁枚效仿此作而编《续同人集》,虽呈现了两种政治环境下文士群体共有的在诗酒唱和、艺文鉴藏、观剧听曲、宴饮游乐诸方面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然而细察之下,编者暗寓其中的功名观念差异颇大。经过乱世动荡,清初文人更能承担以匹夫之责,拯救苍生的重任,展现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在盛世的悠游岁月中,文人常常通过立言的方式,主动甚至热切地追求不朽声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人集》 《续同人集》 清代文士 功名观念
原文传递
朱维铮与清代学术史研究
6
作者 武少民 闫玉环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7-41,共5页
朱维铮论乾嘉学术时,善于总结乾嘉汉学与西学的关系,并揭示乾嘉学者在学与政之间的矛盾心理。在对晚清学术论述中,朱维铮盛赞龚自珍和魏源理论创新的勇气,指出康有为与章太炎都是晚清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朱维铮纵论20世纪清学史研究的... 朱维铮论乾嘉学术时,善于总结乾嘉汉学与西学的关系,并揭示乾嘉学者在学与政之间的矛盾心理。在对晚清学术论述中,朱维铮盛赞龚自珍和魏源理论创新的勇气,指出康有为与章太炎都是晚清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朱维铮纵论20世纪清学史研究的历程,重点比较了章太炎与刘师培清学史研究的异同和梁启超与钱穆清学史研究的不同旨趣,还总结了周予同清学史研究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维铮 学术史 清代学者 清学史
下载PDF
论清人的“清词衰亡”说
7
作者 胡小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6-523,共8页
清人在清词复盛时提出"清词衰亡"说,其实质是清人在对元明词学何以衰亡的反思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当代词学兴衰的忧患意识,也是清人针对清词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提出的词学策略,它促使清人不断地调整词学理念、学... 清人在清词复盛时提出"清词衰亡"说,其实质是清人在对元明词学何以衰亡的反思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当代词学兴衰的忧患意识,也是清人针对清词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提出的词学策略,它促使清人不断地调整词学理念、学词门径、作词技巧和选词旨向,令清词的发展始终处于理性地自觉变革的状态,从而臻于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人 清词 衰亡论
下载PDF
清儒笺注唐别集的时代特征
8
作者 王雪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7,共8页
清朝是唐代文学传播与研究的全盛时代,就清儒笺注唐别集而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越前代。清朝又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集大成时期,清儒笺注唐别集又具有明显的集大成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不仅表现在全力以赴精校细勘以求唐别集完备无... 清朝是唐代文学传播与研究的全盛时代,就清儒笺注唐别集而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越前代。清朝又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集大成时期,清儒笺注唐别集又具有明显的集大成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不仅表现在全力以赴精校细勘以求唐别集完备无缺,还表现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前贤时哲的研究成果,广泛搜集汇编别集作者的传记及别集作品的序跋、评论、题咏等相关研究资料等。这些都是清代学术集大成特征的具体表现,也是集大成时代学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笺注 唐别集 时代特征
下载PDF
郑孝胥和晚清文人的文化遗民情结 被引量:19
9
作者 傅道彬 王秀臣 《北方论丛》 2002年第1期1-10,共10页
晚清遗民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遗民”。同以往“易代”不同,清王朝的 崩溃对文人而言已不再只具有政治含义,而更富于文化含义。几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文化失落的痛苦使他们具有一种共通的“文化遗民... 晚清遗民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遗民”。同以往“易代”不同,清王朝的 崩溃对文人而言已不再只具有政治含义,而更富于文化含义。几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文化失落的痛苦使他们具有一种共通的“文化遗民情结”,他们的所有言行几乎都与这种“情结”相联系。从文化遗民的意义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矛盾、复杂的郑孝胥,更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孝胥 晚清文人 文化遗民 传统文化 情结
下载PDF
清儒礼学研究中的“礼意”追求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存阳 罗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4,共9页
在礼学的发展过程中,“礼意”受到治礼者的重视。“礼意”源自“礼义”,可看作是对“礼”的义理或意蕴的诠释。作为记载礼学内容的“礼文”经层累的构建而愈密,“礼意”经层累的构建而愈精。历代的礼学研究均注重寻求“礼意”,也关注到... 在礼学的发展过程中,“礼意”受到治礼者的重视。“礼意”源自“礼义”,可看作是对“礼”的义理或意蕴的诠释。作为记载礼学内容的“礼文”经层累的构建而愈密,“礼意”经层累的构建而愈精。历代的礼学研究均注重寻求“礼意”,也关注到了“礼文”和“礼意”的关系。清儒在治礼过程中格外关注对“礼意”的寻求,主张“通礼文之穷”以寻求蕴藏在“礼文”背后的“礼意”,并呈现出清初“礼时为大”、清中期“即器明道”、晚清“会通汉宋”的阶段性特征。对“礼意”的寻求与阐发,既是一种治“礼”的方法,也是一种治“礼”的理念,更是一种治“礼”的目的,展现了清儒“通经明道”的立学旨趣及“以礼经世”的礼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礼学 礼意 礼义 通经明道 以礼经世
下载PDF
清儒戏曲观探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兰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3期73-81,共9页
清儒的戏曲观大多集中在对戏曲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上,并且受所处时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清初理学家对待戏曲的态度基本以反对或轻视为主。清中叶汉学家的经学本位主义立场决定了对戏曲的态度,或是将戏曲视为经学的附庸,认为戏曲有功经学,或... 清儒的戏曲观大多集中在对戏曲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上,并且受所处时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清初理学家对待戏曲的态度基本以反对或轻视为主。清中叶汉学家的经学本位主义立场决定了对戏曲的态度,或是将戏曲视为经学的附庸,认为戏曲有功经学,或是将戏曲视为小道。清末的学者大多能认识到戏曲启发民智和启迪人心的作用,努力提高戏曲的社会地位,并推进戏曲的研究。大多数清儒对戏曲的态度较为矛盾,一方面他们爱好观剧,为戏曲剧本题写序跋,肯定其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却从内心轻视戏曲。这种矛盾态度与戏曲本身的内容取向和审美取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戏曲观 理学 经学本位 西学
下载PDF
清儒辑佚缘起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国庆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第1期88-92,共5页
清代辑佚的繁兴是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但具体到每一位学者而言,他们辑佚的缘起又有所不同。文章从为学术研究、重视某类文献、不满已有辑本、重应用、因师承家学五个方面对清儒辑佚的缘起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清儒 辑佚 清代辑佚 辑佚大家
下载PDF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杭州书院人物订补 被引量:1
13
作者 鲁小俊 李昕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第7期90-96,共7页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为清人疑年录的集大成之作,建树甚多。其中也偶有疏忽和遗漏。文章以杭州敷文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学海堂、东城讲舍等书院的课艺总集作者为例,对章锡光、蒋国亮等30馀人按生年、卒年、生卒年、进士人物分类...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为清人疑年录的集大成之作,建树甚多。其中也偶有疏忽和遗漏。文章以杭州敷文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学海堂、东城讲舍等书院的课艺总集作者为例,对章锡光、蒋国亮等30馀人按生年、卒年、生卒年、进士人物分类订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杭州书院 课艺总集
下载PDF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订补——以粤籍作者为中心
14
作者 李德宝 《图书馆研究》 2023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收录清人25 000余人,学界利用广泛,但偶有阙失。现对《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中12位粤籍作者生年或卒年著录阙失或是涉及其他讹误进行订讹补阙,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订补 粤籍
下载PDF
略论清儒对“汉学”、“宋学”的继承与创新——以清儒对周天子宗庙祭祖礼制的诠释为中心
15
作者 郭善兵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69,共7页
关于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宗庙四时祭,清儒既有遵循郑玄学说者,以《周礼》、《诗经》、《公羊传》、《尔雅》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周代礼制,《礼记》之《王制》、《郊特牲》、《祭义》、《祭统》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夏、商礼制,也有对郑玄学... 关于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宗庙四时祭,清儒既有遵循郑玄学说者,以《周礼》、《诗经》、《公羊传》、《尔雅》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周代礼制,《礼记》之《王制》、《郊特牲》、《祭义》、《祭统》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夏、商礼制,也有对郑玄学说提出异议者,认为上述文献记载的皆为周代礼制。就"禘"、"祫"祭祖礼制而言,清儒或遵循郑玄等汉儒之说,或遵循赵匡、王安石等唐、宋儒者之说,或折中诸说,或另倡新说,对"禘"、"祫"祭礼名实异同,"禘"祭礼的含义,"禘"、"祫"祭礼类型,"禘"、"祫"祭礼举行的时间间隔等问题进行诠释。以"汉学"、"宋学"对清儒经学诠释进行畛域分明的划分,则有失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周代 天子宗庙 祖先祭祀 礼制
下载PDF
晚清学者的庾信骈文观探析
16
作者 刘涛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8-57,共10页
自六朝至隋唐,学界对庾信骈文关注颇多,降及清世,此风长盛不衰。晚清学者延续了明末及清中期以来推重庾信骈文的批评传统,进一步将焦点集中于其骈体艺术技巧、重情重气、骈体议论、骈散兼用、骈文地位等方面,并对相关问题加以深层次挖... 自六朝至隋唐,学界对庾信骈文关注颇多,降及清世,此风长盛不衰。晚清学者延续了明末及清中期以来推重庾信骈文的批评传统,进一步将焦点集中于其骈体艺术技巧、重情重气、骈体议论、骈散兼用、骈文地位等方面,并对相关问题加以深层次挖掘与阐释,提出了许多准确精当的观点,反映出对庾信骈文文体的周密思考与深刻体悟。在骈散正统之争的氛围中,由清初的骈散对峙转向清后期的骈散融合,晚清不少学者主张沟通骈散,提倡骈散二体相杂并用。其间,诸多学者多标举庾信骈文,并将其作为尊崇六朝文的依据。不可否认,贬抑、否定庾信骈文或六朝骈文的论调亦不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学者 庾信骈文 艺术技巧 骈文批评
下载PDF
清代女性学者治学的“助力”与“阻力”——以《列女传》女性注者为中心
17
作者 胡喻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清代知识女性群体不断扩大,女性学者频出。通过对《列女传》的三位清代女性注者王照圆、梁端、萧道管治学著述历程的考察,沿着婚姻关系、跨时空的女性情谊、生育与疾病三条线索,发现丈夫的支持是女性学者开启学术之路的首要条件,而女学... 清代知识女性群体不断扩大,女性学者频出。通过对《列女传》的三位清代女性注者王照圆、梁端、萧道管治学著述历程的考察,沿着婚姻关系、跨时空的女性情谊、生育与疾病三条线索,发现丈夫的支持是女性学者开启学术之路的首要条件,而女学者之间的情谊能够激励、坚定彼此的创作信念,也是女性持续治学的“助力”。与之相对的是,婚后生育带来的病痛与不确定性,限制了女性学术的潜力,是她们最主要且难以抗拒的“阻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女性学者 《列女传》 王照圆 梁端 萧道管
下载PDF
清代学者的妇女观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明芳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许多学者认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在清代晚期,事实上,从清代中期学者的妇女观中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可以说,从清中期学者的妇女观到清晚期学者的妇女观的嬗变,与妇女解放运动从萌芽到异军突起的过程是一致的。
关键词 清代学者 妇女观 妇女解放运动
下载PDF
晴空一鹤排云上——聂鑫森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9-14,共6页
聂鑫森的小说大多取材于湘潭古城,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及晚明小品灵与趣的境界。其凝练典雅、文白杂糅的语言风格,风骚文坛,显示出作家潜沉厚实的旧学根底与功力。在那悲悯之情和忧患深广的文字背后,有其浩大的情怀。
关键词 聂鑫森小说 明清士大夫 晚明小品 湘潭古城 地域文化
下载PDF
试证注古书不可轻易否定汉儒成说——以《论语》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逢彬 《长江学术》 2014年第2期94-103,共10页
王力先生认为,不能轻易否定汉儒的故训。我们在研究《论语》疑难词句时发现,当清儒之说和汉儒之说不同时,往往汉儒正确。本文选取上述研究中篇幅较小且较有代表性的12例,以为管中窥豹,证明王力先生之说是正确的。这提醒我们,当清儒及现... 王力先生认为,不能轻易否定汉儒的故训。我们在研究《论语》疑难词句时发现,当清儒之说和汉儒之说不同时,往往汉儒正确。本文选取上述研究中篇幅较小且较有代表性的12例,以为管中窥豹,证明王力先生之说是正确的。这提醒我们,当清儒及现代学者的结论与汉儒不同时,采纳前者的考释成果必须慎重。本文"罗列若干同时代同一句式的句子进行归纳,然后再验证"的研究方法对古籍词句考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训 汉儒 清儒 高邮王氏父子 证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