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配方营养液对鹅掌柴水培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增池 孔德平 +2 位作者 曹永胜 赵忠祥 黄素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0-61,共2页
研究了不同配方营养液对鹅掌柴水培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4培养鹅掌柴的鲜重、株高、根数、根长、叶数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其它配方处理。
关键词 鹅掌柴 营养液 水培
下载PDF
鹅掌柴属植物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夫江 李援朝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73-877,共5页
鹅掌柴属(Schefflera)植物是五加科(Araliaceae)藤状灌木,其中多种植物被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及关节炎。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皂苷,本文综述了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鹅掌柴属 三萜 皂苷 抗风湿
下载PDF
广西五加科分类研究新评注 被引量:4
3
作者 韦发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3-219,共17页
广西五加科植物不但种类丰富,占全国总种数的1/3强,而且经济价值大。中外驰名的人参,在广西引种已成功,有效成分与东北产人参相似,只是糖分略较东北人参为高;人们熟悉的五加皮酒的主药五加皮,广西产量大宗,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民间治风湿... 广西五加科植物不但种类丰富,占全国总种数的1/3强,而且经济价值大。中外驰名的人参,在广西引种已成功,有效成分与东北产人参相似,只是糖分略较东北人参为高;人们熟悉的五加皮酒的主药五加皮,广西产量大宗,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民间治风湿要药枫荷桂,广西全境有产,储藏量大,也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草药。笔者借编著《广西植物志》之机,对我所馆藏的本科广西标本作了全面研究、订正。在研究叶形变异大的树参属(Dendropanax Decne.)和罗伞树属(Brassaiopsis Decne.)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后来得到美国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给予借用于30年代在广西采的几个种的模式标本,才使困难得以解决。现已知广西五加科共有16属(野生),70种以上。本文报道6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科 分类
下载PDF
Seed production,seed dispersal and seedling establishment of two afromontane tree species in and around a church forest:implications for forest restora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Abrham Abiyu Demel Teketay +1 位作者 Gerhard Glatzel Georg Gratzer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287-296,共10页
Background:Seed production,seed dispersal and seedling establishment are relevant life phases of plants.Understanding these processes and their patterns is essential to recognize vegetation dynamics and to apply it t... Background:Seed production,seed dispersal and seedling establishment are relevant life phases of plants.Understanding these processes and their patterns is essential to recognize vegetation dynamics and to apply it to forest restoration.Methods:For Olea europaea and Schefflera abyssinica,fecundity was estimated using randomized branch sampling.Seed dispersal and seedling establishment were monitored using spatially explicit seed traps and plots.Dispersal functions were calibrated applying inverse modeling.Results:O.europaea produced more seeds and had longer dispersal distances compared to S.abyssinica.Correlations between observed and predicted number of recrui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Seedlings of the two species showed different niche requirements.Conclusions:The studied species were recruitment-limited due to low dispersal activity or lack of suitable microsites.Restoration relying on natural regeneration should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by increasing disperser visitation and reducing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undity Olea europaea schefflera abyssinica Recruitment limitation Restoration
下载PDF
鹅掌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郑亚军 陈良秋 龙翊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OH)等方面,研究鹅掌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鹅掌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清除率分别为78.57%和74.99%,对脂质体过氧化的... 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OH)等方面,研究鹅掌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鹅掌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清除率分别为78.57%和74.99%,对脂质体过氧化的的抑制率为21.41%;与VE、VC、BHT相比,鹅掌柴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和对Fe2+的络合能力也较强;但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因此,鹅掌柴提取物是一种抗氧化功效较强的活性物质,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柴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五加科黑叶鹅掌柴的名实订正
6
作者 陈丰林 邓云飞 冉景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3-246,共4页
近年发表的五加科(Araliaceae)黑叶鹅掌柴(Schefflera atrifoliata R.H.Miau)实为尾叶柏那参(Brassaiopsis producta(Dunn)C.B.Shang)之同物异名,予以归并。
关键词 五加科 罗伞属 鹅掌柴属 尖苞柏那参 黑叶鹅掌柴 名实订正
下载PDF
鹅掌柴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霄华 韩炜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8期78-82,共5页
为探讨鹅掌柴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作用,对鹅掌柴在不同CO_2浓度下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光合有效辐射为0~1 200μmol·m^(-2)·s^(-1)范围内,当CO_2浓度为1 200μmol·mol^(-1)时,鹅掌柴的Pn值最大,CO_2... 为探讨鹅掌柴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作用,对鹅掌柴在不同CO_2浓度下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光合有效辐射为0~1 200μmol·m^(-2)·s^(-1)范围内,当CO_2浓度为1 200μmol·mol^(-1)时,鹅掌柴的Pn值最大,CO_2浓度800μmol·mol^(-1)时,Pn值最低,在光强1 200~2 000μmol·m^(-2)·s^(-1)范围内,CO_2浓度为1 200μmol·mol^(-1)时,鹅掌柴的Pn值最大,在CO_2浓度400μmol·mol^(-1)时,Pn值最低;(2)当光强为0~1 200μmol·m^(-2)·s^(-1),CO_2浓度为400μmol·mol^(-1)时,鹅掌柴的Tr最大,在CO2浓度为800μmol·mol^(-1)时,Tr值最小值,当光强为1 200~2 000μmol·m^(-2)·s^(-1)时,鹅掌柴的Tr在CO_2浓度1 200μmol·mol^(-1)时达到最大值,在CO_2浓度400μmol·mol^(-1)时达到最小值。鹅掌柴的Gs和Ci出现与此类似的趋势。这表明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范围内,鹅掌柴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对环境CO_2的改变会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特性 鹅掌柴 光响应曲线 空气净化
下载PDF
鹅掌柴叶片中绿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宇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316,共4页
试验研究鹅掌柴叶片中绿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鹅掌柴叶片中绿色素对热、光稳定性较好;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对常用的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柠檬酸等稳定;对糖有一定的稳定性;氧化剂和还原剂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金属离子Cu2+、M... 试验研究鹅掌柴叶片中绿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鹅掌柴叶片中绿色素对热、光稳定性较好;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对常用的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柠檬酸等稳定;对糖有一定的稳定性;氧化剂和还原剂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金属离子Cu2+、Mg2+、Ca2+、K+、Na+、Zn2+对色素的影响也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柴 绿色素 稳定性
下载PDF
密脉鹅掌柴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54
9
作者 刘睿 顾谦群 +3 位作者 崔承彬 韩冰 蔡兵 刘红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目的 阐明民间用于癌症治疗的密脉鹅掌柴Schefflera venulos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小鼠乳腺癌ts FT2 10细胞的流式细胞术筛选模型,确定抗肿瘤活性部位;利用Sephadex L H- 2 0、硅胶等柱色谱,分离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根... 目的 阐明民间用于癌症治疗的密脉鹅掌柴Schefflera venulos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小鼠乳腺癌ts FT2 10细胞的流式细胞术筛选模型,确定抗肿瘤活性部位;利用Sephadex L H- 2 0、硅胶等柱色谱,分离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用流式细胞术和SRB法初步评价化合物对ts FT2 10和K5 6 2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密脉鹅掌柴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2 -羟基- 3苯胺羰基- 1-偶氮苯基-萘( )、大黄酚( )、2 ,6 -二甲氧基对苯醌( )、正十六烷酸( )、正十八烷酸( )、正二十六烷酸( )、4 ,2 2 -二烯- 3-酮豆甾烷( )、5 ,2 2 -二烯- 7-酮- 3β-羟基豆甾烷( )和β-谷甾醇( ) ;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 、对K5 6 2细胞有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 值分别为5 2 .5 0和2 5 .5 0μg/m L ,化合物 对在30μg/m L的低浓度对ts FT2 10细胞具有细胞周期G2 /M期抑制活性,而在10 0 μg/m L 的高浓度时却呈现显著的细胞周期G2 /M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活性。结论 化合物 为新天然产物,中文俗名为80 8猩红(80 8Scarlet) ,除β-谷甾醇外,其余均系首次从密脉鹅掌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的抗肿瘤活性为首次发现,化合物 ~ 为该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脉鹅掌柴 偶氮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 脂肪酸类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鹅掌藤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9
10
作者 郭夫江 林绥 李援朝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研究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枝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数据和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鹅掌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醇(1)、桦木酸(2)、3-epi... 目的研究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枝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数据和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鹅掌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醇(1)、桦木酸(2)、3-epi-betulinic acid(3)、齐墩果酸(4)、3-乙酰齐墩果酸(5)、mesembryan-themoidigenic acid(6)、quinatic acid(7)。结论化合物1、5、6、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结构鉴定 柱色谱法 鹅掌藤 三萜化合物
下载PDF
鹅掌柴叶片秋季光合特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尤扬 周建 +2 位作者 贾文庆 郝峰鸽 杨小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26,35,共3页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叶片秋季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鹅掌柴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次峰出现在15:00,存在光合"午休"现象。鹅掌...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叶片秋季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鹅掌柴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次峰出现在15:00,存在光合"午休"现象。鹅掌柴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915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0.773μmol.m-2.s-1,光饱和点为338.618μmol·m-2·s-1。其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低,表明它是一种较耐荫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下载PDF
五加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与进化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宋菊 龙月红 +2 位作者 林丽梅 尹峰 邢朝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070-5075,共6页
目的获取五加科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以及进化关系。方法以已测序完成的10个属的20种五加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基因组间的差异,分析4个IR边界扩张与收缩情况,并以近缘物种当归为外类群,使用MEGA 4.0构建系统进化树,... 目的获取五加科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以及进化关系。方法以已测序完成的10个属的20种五加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基因组间的差异,分析4个IR边界扩张与收缩情况,并以近缘物种当归为外类群,使用MEGA 4.0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20种五加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差异较小,最大差仅1 909bp。各物种均出现基因替换现象,由cem A基因替换ycf10基因,且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由t RNA引起。通过比较发现,五加科物种的4个IR边界比较保守,仅野三七、三七和穗序鹅掌柴的边界基因进入IR区的长度与其他物种的差异较大。以当归为外类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各节点的支持率较高,清晰地反映了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结论叶绿体基因组涵盖的信息量大,可以用于分析关系较近与进化较快物种的系统发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科 叶绿体基因组 刺五加 人参 三七 穗序鹅掌柴 系统进化
原文传递
七叶莲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 S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佐仁 陈洁楷 +1 位作者 李坤平 袁旭江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519-520,共2页
目的研究七叶莲嫩枝及鲜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七叶莲枝叶挥发油,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42种成分并确认了其中16种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2.80%。结论七叶莲枝叶主要成分... 目的研究七叶莲嫩枝及鲜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七叶莲枝叶挥发油,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42种成分并确认了其中16种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2.80%。结论七叶莲枝叶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包括β-榄香烯(24.20%)、β-桉叶烯(24.00%)、α-蛇床烯(12.46%)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莲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七叶莲中总皂苷的含量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立业 贾强 +2 位作者 阎玺庆 杨兆琪 孙平华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175-1177,共3页
目的:建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七叶莲药材中总皂苷含量的方法。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香草醛-冰醋酸-硫酸溶液为显色荆,测定波长为532nm。结果:齐墩果酸检测浓度在0-24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目的:建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七叶莲药材中总皂苷含量的方法。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香草醛-冰醋酸-硫酸溶液为显色荆,测定波长为532nm。结果:齐墩果酸检测浓度在0-24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9%,RSD=0.82%(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七叶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莲 总皂苷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七叶莲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7
15
作者 崔涛 夏伟军 彭玲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54-2057,共4页
目的:测定七叶莲提取物中总黄酮及槲皮素的含量。方法:总黄酮含量测定,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09nm处测定;槲皮素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C18(4.6 mm×250 mm,5!m),流动相为乙腈-0.4%磷... 目的:测定七叶莲提取物中总黄酮及槲皮素的含量。方法:总黄酮含量测定,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09nm处测定;槲皮素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C18(4.6 mm×250 mm,5!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36∶64),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25℃。结果:总黄酮线性范围为0.0~40.0μg.mL-1(r=0.999 9),槲皮素线性范围为0.06~2.40!g(r=0.999 2);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和98.7%。结论: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耐用性,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本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 七叶莲提取物 总黄酮 芦丁 槲皮素 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七叶莲不同溶剂提取部分的抗炎镇痛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林小凤 张慧 +2 位作者 隋臻 罗格莲 许瑞安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七叶莲不同溶剂提取部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小鼠耳二甲苯致炎法、肿胀法等方法评价七叶莲不同提取部分的抗炎镇痛效果,并明确其抗炎镇痛有效部分。结果七叶莲叶挥发油可明显减少小鼠醋酸所致的扭体次数,可明... 目的探讨七叶莲不同溶剂提取部分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小鼠耳二甲苯致炎法、肿胀法等方法评价七叶莲不同提取部分的抗炎镇痛效果,并明确其抗炎镇痛有效部分。结果七叶莲叶挥发油可明显减少小鼠醋酸所致的扭体次数,可明显缓解小鼠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七叶莲茎水提液氯仿部分、正丁醇部分也可减少小鼠醋酸所致扭体次数,有效缓解小鼠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足趾肿胀。结论七叶莲抗炎镇痛药理作用的有效部分主要集中在叶挥发油部分、茎水提液的氯仿部分和正丁醇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莲 挥发油 有效部分 抗炎镇痛
下载PDF
旱生花卉鹅掌柴·月季不定根水培诱导试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董必慧 杨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420-11421,11427,共3页
[目的]探索旱生花卉不定根的诱导方法。[方法]以1年生鹅掌柴、月季枝条为材料,以植株生根率、生长状况为指标,以清水为对照,利用植物普遍存在的生态适应性,采用先进的人工环境模拟控制技术,进行水培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4种植物生长调节... [目的]探索旱生花卉不定根的诱导方法。[方法]以1年生鹅掌柴、月季枝条为材料,以植株生根率、生长状况为指标,以清水为对照,利用植物普遍存在的生态适应性,采用先进的人工环境模拟控制技术,进行水培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旱生花卉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各生长调节剂对插穗不定根的诱导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生根灵对鹅掌柴效果较为显著,生根率比对照组和IBA、NAA各浓度激素处理的插穗高30%。而且价格比IBA、NAA便宜,从生产角度上来看,生根灵为首选;5mg/LIBA、NAA和10mg/LIBA对月季的促进作用高于其他激素浓度处理,生根率比对照高出30%。[结论]水培诱导旱生花卉不定根比土培具有明显优势。花卉水培不定根的诱导时间是影响插穗成活和生根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柴 月季 水培试验 不定根诱导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七叶莲多酚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申明 宁娜 +3 位作者 杨潇 马金林 李正江 王振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90-98,共9页
以七叶莲为试材,采用纤维素酶协同超声辅助提取七叶莲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研究了七叶莲多酚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亚硝酸盐(NO_(2)^(-))的清除能力,以期为综合开发利用七叶莲多酚... 以七叶莲为试材,采用纤维素酶协同超声辅助提取七叶莲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研究了七叶莲多酚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亚硝酸盐(NO_(2)^(-))的清除能力,以期为综合开发利用七叶莲多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七叶莲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35g·mL^(-1),酶解时间35min,超声功率350 W,酶解温度50℃,纤维素酶用量3.0%(以七叶莲干粉质量为基准,下同);在该条件下,七叶莲多酚提取量为(15.52±0.824)mg·g^(-1),与预测值(15.61mg·g^(-1))接近;七叶莲多酚对·OH、DPPH·和NO_(2)^(-)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随多酚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七叶莲多酚质量浓度为0.137mg·mL^(-1)时,对·OH、DPPH·和NO_(2)^(-)的清除率分别为54.33%、91.14%和61.42%。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的多酚提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可用于七叶莲多酚提取;七叶莲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可作为食品及医药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莲 多酚 超声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原文传递
七叶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同祥 张艳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5-77,共3页
本文从七叶莲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阐述了七叶莲的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七叶莲的开发前景、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 七叶莲 有机酸 镇痛抗炎
下载PDF
盐胁迫对4种园林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蔡金桓 都成林 +3 位作者 薛立 叶自慧 佘汉基 李子华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34,共5页
利用人工浇盐的方式模拟野外盐环境,测定了大红花、龙船花、鹅掌藤和朱蕉幼苗的光合指标,分析盐胁迫对4种植物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在0.3%盐浓度情况下,4种幼苗的P_n呈下降的趋势;大红花的G_s不断下... 利用人工浇盐的方式模拟野外盐环境,测定了大红花、龙船花、鹅掌藤和朱蕉幼苗的光合指标,分析盐胁迫对4种植物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在0.3%盐浓度情况下,4种幼苗的P_n呈下降的趋势;大红花的G_s不断下降,其他植物先降后升;大红花和鹅掌藤的C_i不断下降,龙船花先降后升,朱蕉持续上升;大红花的T_r不断下降,其他植物先降后升。在0.6%盐浓度情况下,4种幼苗的P_n不断下降;大红花、龙船花和鹅掌藤的G_s先降后升,朱蕉不断下降;大红花、龙船花以及鹅掌藤的C_i先降后升,朱蕉先升后降;4种幼苗的Tr先降后升。从4种植物的P_n、G_s、C_i和T_r综合判断,大红花和鹅掌藤抗盐胁迫能力强,龙船花的抗盐胁迫能力中等,朱蕉的抗盐胁迫能力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花 龙船花 鹅掌藤 朱蕉 光合指标 盐胁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