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罪与救赎:霍桑《红字》的基督教伦理解读 |
苏欲晓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0
|
|
2
|
霍桑及其《红字》之一:批评略史 |
曹亚军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9 |
24
|
|
3
|
从《红字》中的《圣经》原型看霍桑的宗教观 |
马俊杰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2 |
16
|
|
4
|
海丝特获得新生了吗?——《红字》女主人公新探 |
蒙雪琴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20
|
|
5
|
《红字》的一种解读 |
李秀艳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7
|
|
6
|
从《红字》看霍桑小说的创作主题与文学艺术 |
李世强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6
|
|
7
|
浅析《红字》的象征意义 |
张文思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3
|
|
8
|
霍桑及其《红字》之二:“海关”及通奸罪的政治解读 |
曹亚军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9 |
7
|
|
9
|
人性的救赎——霍桑《红字》的重要主题 |
钟再强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2
|
|
10
|
试析《红字》的女权主义倾向 |
安梅
高惠芬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8
|
|
11
|
人性的善与恶——对《红字》中主要人物的分析与评价 |
徐德玉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4 |
12
|
|
12
|
霍桑的女权主义意识在《红字》中的体现 |
彭石玉
|
《株洲工学院学报》
|
2006 |
12
|
|
13
|
《红字》象征寓意的探讨 |
曾燕波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1
|
|
14
|
霍桑及其《红字》之三:拒绝救赎教义的社会悲剧 |
曹亚军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9 |
9
|
|
15
|
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文学批评——以《红字》为个案分析 |
高博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1
|
|
16
|
试析《红字》中主要人物姓名的象征意义 |
贾妍
王莉娟
|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
2004 |
10
|
|
17
|
《红字》中A字对人物的多重象征意义探寻 |
周榕
|
《琼州学院学报》
|
2010 |
8
|
|
18
|
简析霍桑《红字》中的珠儿 |
冯红丽
王德利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0
|
|
19
|
以沉默的方式——论《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女性主义意识 |
谢兰伟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9
|
|
20
|
论《红字》象征手法的运用 |
李世强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