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肿节风中总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徐国良 肖兵华 +1 位作者 邹胡斌 陈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考察11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肿节风总黄酮的吸附分离性能。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分离法确定适合的大孔吸附树脂;采用动态吸附分离法确定分离条件。以总黄酮吸附量、总黄酮质量分数和回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结果HPD... 目的考察11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肿节风总黄酮的吸附分离性能。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分离法确定适合的大孔吸附树脂;采用动态吸附分离法确定分离条件。以总黄酮吸附量、总黄酮质量分数和回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结果HPD 400大孔吸附树脂对肿节风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分离肿节风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为:肿节风总黄酮上样质量浓度为10 m g/mL,肿节风总黄酮最大吸附量为9.5 m g/mL,吸附体积流量为2.5 mL/m in,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3倍柱体积,树脂可重复使用3次。结论采用HPD 40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肿节风总黄酮简便有效,总黄酮回收率为8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总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分离
下载PDF
肿节风药材中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砚 王钢力 +2 位作者 姚令文 刘仲义 林瑞超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建立肿节风药材中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P -HPLC外标法 ,AgilentZorbaxE clipseXDB -C18色谱柱 (4.6mm× 15. 0mm ,5 μm) ,以 2 %乙腈和 0 .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A ,以乙腈为流动相B ,梯度洗脱 ,检... 目的 建立肿节风药材中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P -HPLC外标法 ,AgilentZorbaxE clipseXDB -C18色谱柱 (4.6mm× 15. 0mm ,5 μm) ,以 2 %乙腈和 0 .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A ,以乙腈为流动相B ,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 2 .10nm。结果 反丁烯二酸在 11.6 6~ 1 .17× 10. 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为 10 1.5 % ,RSD =2 .5 % ;异秦皮啶在 4 0 .10~ 96 2 .4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异秦皮啶平均回收率为 98.9% ,RSD =3.3%。 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 ,重复性好 ,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可同时测定反丁烯二酸和异秦皮啶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秦皮啶 风药 肿节风 含量测定方法 RSD 药材 RP-HPLC 丁烯 乙腈 平均回收率
下载PDF
肿节风浸膏对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秦俭 王仁生 +2 位作者 滕家安 陈健 黄仁彬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945-2946,共2页
目的研究肿节风浸膏对羟自由基(HO.)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作用。方法采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检测不同浓度肿节风浸膏水溶液对H202/Fe2+体系产生的HO.的清除作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肿节风浸膏溶液对O2.-的作用。结果肿节风浸... 目的研究肿节风浸膏对羟自由基(HO.)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作用。方法采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检测不同浓度肿节风浸膏水溶液对H202/Fe2+体系产生的HO.的清除作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肿节风浸膏溶液对O2.-的作用。结果肿节风浸膏溶液浓度分别为0.2,0.4,0.6,1.2 mg.ml-1时的HO.清除率分别为0.89%,17.52%,49.35%,89.89%,组间有量效关系;肿节风浸膏溶液浓度为0.01 mg.ml-1时对O2.-抑制率为-76.84%。结论肿节风浸膏溶液在体外有显著清除HO.的作用,促进O2.-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浸膏 羟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下载PDF
基于炎症细胞模型的草珊瑚抗炎活性部位筛选 被引量:21
4
作者 谢勇 曾建伟 +2 位作者 郑燕芳 林培玲 梁一池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草珊瑚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按极性由低到高分离得到草珊瑚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提取物4个部位,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对各部位抑制细胞炎症因子NO表达进行研究,通过MTT... 目的探讨草珊瑚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按极性由低到高分离得到草珊瑚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提取物4个部位,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对各部位抑制细胞炎症因子NO表达进行研究,通过MTT法测定各部位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评价细胞毒性分极。结果通过RAW264.7炎症模型的筛选,草珊瑚乙酸乙酯部位(100~200μg/mL)和多糖部位(100~400μg/mL)均可显著抑制模型细胞NO的表达(P<0.01),并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增殖水平,且其细胞毒性分级均为1级或以下。结论草珊瑚多糖和乙酸乙酯部位是草珊瑚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抗炎活性 增殖 有效部位 炎症细胞模型
下载PDF
肿节风水提物减轻放射性口干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韦波 王仁生 +2 位作者 秦俭 张勇 滕家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观察肿节风水提物对鼻咽癌(NPC)患者放疗急性反应和放射性口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Ⅲ和Ⅳa期NPC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25例,研究组2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化综合治疗的方法,研究组配合单剂中药肿节风水提物2... 目的:观察肿节风水提物对鼻咽癌(NPC)患者放疗急性反应和放射性口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Ⅲ和Ⅳa期NPC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25例,研究组2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化综合治疗的方法,研究组配合单剂中药肿节风水提物20g/d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后肿瘤消褪情况和急性放化疗副反应以及放射性口干的严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放疗后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急性放化疗副反应出现的频率和严重度均轻于对照组,放射性口干的严重程度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节风水提物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与放化疗结合能明显减轻急性放化疗毒副反应,降低放射性口干的严重程度,对放化疗所致的副反应有一定减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口干
下载PDF
草珊瑚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黎颖菁 蓝祖栽 凌征柱 《食品与药品》 CAS 2008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草珊瑚茎段离体培养研究,解决草珊瑚人工栽培中种苗短缺问题。方法用茎段作外植体,以MS,White,N6和B5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进行培养。结果MS基本培养基较佳;芽的初代诱导用MS+BA1.0mg/L,诱导率80%;增殖继代用MS+BA2.0mg/... 目的草珊瑚茎段离体培养研究,解决草珊瑚人工栽培中种苗短缺问题。方法用茎段作外植体,以MS,White,N6和B5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进行培养。结果MS基本培养基较佳;芽的初代诱导用MS+BA1.0mg/L,诱导率80%;增殖继代用MS+BA2.0mg/L+NAA0.3mg/L培养基,增殖系数达6.2;根的诱导用1/2MS+IBA1.0mg/L培养基,生根率100%。结论本研究得出的方法可为栽培草珊瑚提供大量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组织培养 丛生芽 再生植株
下载PDF
肿节风浸膏对腮腺早期放射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秦俭 滕家安 +1 位作者 王仁生 周英琼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研究肿节风浸膏能否保护豚鼠腮腺早期放射损伤,及放疗结束后继续给药能否促进腺体的恢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豚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药照组和单照组。药照组和单照组于照射剂量50Gy和50Gy后60d分别设置A、B两个... 目的研究肿节风浸膏能否保护豚鼠腮腺早期放射损伤,及放疗结束后继续给药能否促进腺体的恢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豚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药照组和单照组。药照组和单照组于照射剂量50Gy和50Gy后60d分别设置A、B两个观察组,采用γ射线常规分割局部照射的方法,并分别给予肿节风浸膏和0.9%生理盐水。观察豚鼠的体重变化、腮腺重量及组织形态学改变、残存腺体面积和炎症细胞计数。结果药照组和单照组在照射初期出现体重暂时性下降后以不同速度增长,药照组平均体重高于单照组;照后腮腺出现不同程度的腺体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药照组组织形态学改变优于单照组;B组腮腺重量高于A组和正常对照组,药照B组最高(P<0.05);照后腺体面积出现不同程度减少,单照组更显著,药照B组腺体面积较药照A组增加(P<0.05),单照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单照组炎症细胞计数显著高于药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药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肿节风浸膏对豚鼠腮腺早期放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照射结束后继续给药有助于腺体的修复和再生,减轻放射诱导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腮腺 辐射防护 放射损伤 病理学
下载PDF
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草珊瑚8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倪开诚 闵芳 +3 位作者 郭卫东 斯金平 张真真 李欢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92-1396,共5页
目的研究草珊瑚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种源之间的遗传关系,为保护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8个种源共51个草珊瑚样品进行了DNA分子水平的分析评价,用Popgen32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通过UPC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草珊瑚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种源之间的遗传关系,为保护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8个种源共51个草珊瑚样品进行了DNA分子水平的分析评价,用Popgen32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通过UPC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10条多态性ISSR引物用于草珊瑚不同样品的ISSR-PCR,检测得到111个位点,其中106个为多态性位点,约占95.50%。草珊瑚不同种源间遗传距离在0.0347~0.1850。8个种源总遗传多样性主要来自种源内遗传变异,种源间分化指数Gst=0.3403。结论8个草珊瑚种源大体可以分成2大类群。且根据遗传距离与产地海拔高度的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较高海拔类群(800~900m)、较低海拔类群(250~300m)、中等海拔类群(6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I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草珊瑚栽培技术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南生 聂小林 +1 位作者 钟彬林 丁菲 《江苏林业科技》 2001年第3期40-41,共2页
介绍了草珊瑚采种、育苗、栽植。
关键词 草珊瑚 栽培技术 采种 育苗 采收 药用植物
下载PDF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对干旱胁迫下草珊瑚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能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春平 何平 +4 位作者 袁凤刚 喻泽莉 杜丹丹 韦品祥 胡世俊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4-172,共9页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草珊瑚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能量分配的影响,找到延缓干旱胁迫的方法,为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考察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经过不同浓度5-氨基乙酰丙酸(ALA)和不同时间处理后草珊瑚植株光合色素量、叶绿素...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草珊瑚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能量分配的影响,找到延缓干旱胁迫的方法,为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考察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经过不同浓度5-氨基乙酰丙酸(ALA)和不同时间处理后草珊瑚植株光合色素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能量参数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外源ALA显著提高了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量,提高了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PSII潜在活性(Fv/Fo)、PSII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率(ETR)和光化学速率(PCR)的水平,有效地降低了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热耗散速率(HDR),经过ALA处理后的光化学反应能量(P)所占比例显著升高,天线色素热耗散能量(D)和非光化学耗散能量(E)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并且P成为能量利用的主要途径,ALA促进了能量合理的再分配。结论 100 mg/L的外源ALA能够通过减少过剩激发能的耗散,提高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有效地缓解干旱胁迫对草珊瑚叶片PSII的伤害,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ALA) 干旱胁迫 叶绿素荧光 草珊瑚 生理指标
原文传递
草珊瑚根茎叶中异嗪皮啶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夏绘晶 罗永明 曾爱华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9-10,共2页
对江西五个产地的草珊瑚根、茎、叶中异嗪皮啶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 ,结果草珊瑚植物中根的异嗪皮啶含量最高 ,其次是茎 ,叶中最少。
关键词 草珊瑚 异嗪皮啶 含量测定 植物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评价优选草珊瑚炮制工艺 被引量:11
12
作者 温柔 李潮 +4 位作者 严丽萍 张崇佩 张依欣 龚千锋 于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68-2875,共8页
目的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一种中药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优选草珊瑚最佳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AHP以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嗪皮啶、落新妇苷、迷迭香酸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烘干温度、烘... 目的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一种中药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优选草珊瑚最佳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AHP以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嗪皮啶、落新妇苷、迷迭香酸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烘干温度、烘干时间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草珊瑚叶的净制工艺;以浸泡时间、闷润时间、切制长度、烘干温度为影响因素,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草珊瑚茎的最佳切制工艺;利用多指标AHP对优选工艺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草珊瑚茎最佳炮制工艺为茎抢水洗净1次,12倍量水浸泡1 h,闷润软化3 h,取出后切制成15 mm的段,于50℃烘2 h;叶的炮制方法为叶抢水清洗1次,置50℃干燥4 h;再将炮制好的草珊瑚茎与叶2:1混合。最优的草珊瑚茎软化切制方法的综合评分的验证值与预测值的偏差为4.70%。结论优化的炮制工艺简单、稳定、可行,所得参数可为草珊瑚的研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AHP为中药多指标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层次分析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多指标评价 新绿原酸 绿原酸 隐绿原酸 咖啡酸 异嗪皮啶 落新妇苷 迷迭香酸
原文传递
肿节风提取物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康敏 唐安洲 +2 位作者 梁刚 易翔 刘津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29-1533,共5页
目的:探讨肿节风提取物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与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CNE1、CNE2细胞接种于裸鼠腋下,1周后成瘤,建立肿瘤模型,灌胃给药30 d;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的分析;透射... 目的:探讨肿节风提取物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与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CNE1、CNE2细胞接种于裸鼠腋下,1周后成瘤,建立肿瘤模型,灌胃给药30 d;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的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瘤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Bc l-2,Bax的表达。结果:肿节风治疗组的裸鼠瘤重、肿瘤相对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UNEL法检测肿节风组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技术显示肿节风组凋亡率分别为58.34%和63.76%,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下用药组瘤组织中可见较多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表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 l-2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肿节风在体内具有抑制CNE1、CNE2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与下调Bc l-2蛋白、上调Bax蛋白的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凋亡 鼻咽癌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草珊瑚中5个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翔英 衷林清 +3 位作者 刘乾松 廖华军 凌秀芳 潘馨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草珊瑚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确定最佳干燥方法、提高草珊瑚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阴干、晒干、不同温度烘干(40、50、 60、70℃)、不同烘干时间(4、6 h)10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草珊瑚中...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草珊瑚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确定最佳干燥方法、提高草珊瑚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阴干、晒干、不同温度烘干(40、50、 60、70℃)、不同烘干时间(4、6 h)10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草珊瑚中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绿原酸、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5个有效成分的含量;运用TOPSIS综合分析法对不同干燥方式下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方式对有效成分含量影响显著;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下有效成分含量由高至低的排序为:50℃烘干4 h>40℃烘干4 h>50℃烘干6 h>阴干>40℃烘干6 h>60℃烘干4 h>60℃烘干6 h>晒干>70℃烘干4 h>70℃烘干6 h。结论:50℃烘干4 h为10种干燥方式中最优的草珊瑚干燥方法,可为草珊瑚的产地加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异嗪皮啶 迷迭香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干燥方式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肿节风中3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建鑫 袁珂 +1 位作者 王麟 斯金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81-1484,共4页
目的:建立 HPLC 法同时测定肿节风中异嗪皮啶-7-O-β-D-葡萄糖苷、异嗪皮啶和山柰酚-3-O-β-D-葡萄糖酸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Waters XBridge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1%醋酸甲醇溶液(A)-0.1%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 目的:建立 HPLC 法同时测定肿节风中异嗪皮啶-7-O-β-D-葡萄糖苷、异嗪皮啶和山柰酚-3-O-β-D-葡萄糖酸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Waters XBridge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1%醋酸甲醇溶液(A)-0.1%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7 min,A:25%,B:75%;17~65 min,A:25%→55%,B:75%→45%);流速为0.5 mL·min^(-1);检测波长为344 nm;柱温26℃。结果:异嗪皮啶-7-O-β-D-葡萄糖苷、异嗪皮啶和山柰酚-3-O-β-D-葡萄糖酸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0μg(r=0.9999),0.2~4.0μg(r=0.9999),0.5~1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100.6%(RSD=1.7%),99.8%(RSD=1.1%),99.6%(RSD=0.4%)。结论:所建立的 HPLC 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分离度好,为全面评价肿节风药材的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HPLC 异嗪皮啶-7-O-β-D-葡萄糖苷 异嗪皮啶 山柰酚-3-O-β-D-葡萄糖酸苷
下载PDF
广西草珊瑚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美琼 韦荣昌 +2 位作者 姚绍嫦 蓝祖栽 凌征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探索广西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草珊瑚及其他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亲缘关系研究、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利用AFLP标记对来自广西不同产地的18份草珊瑚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NTSYS软... 目的探索广西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草珊瑚及其他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亲缘关系研究、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利用AFLP标记对来自广西不同产地的18份草珊瑚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和主坐标分析。结果从64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用于扩增,共获得319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51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8.68%。聚类和主坐标分析表明广西草珊瑚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存在一定的多样性,但遗传相似性系数(0.630 3~0.836 6)较大,遗传距离较近。结论广西草珊瑚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偏低,应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对草珊瑚资源进行合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AFLP 多态性条带
原文传递
肿节风的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钢力 翟为民 +1 位作者 姚令文 林瑞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01-1803,共3页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肿节风的质量.方法收集不同产地肿节风药材20批,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的指纹图谱,以Agilent Elipse XDB-C18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含2.5%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4 nm,柱温38℃;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肿节风的质量.方法收集不同产地肿节风药材20批,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的指纹图谱,以Agilent Elipse XDB-C18色谱柱,乙腈-0.1%磷酸溶液(含2.5%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4 nm,柱温38℃;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以1#样品为模版,计算各被测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结果其他19批被测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在0.334~0.99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不同产地药材的指纹图谱的测定和质量评价.由于不同产地肿节风药材指纹图谱差异较大,有必要对原料药材的产地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草珊瑚植株表型对光照和氮素营养的响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盛婷 杨城 +6 位作者 王冉 黄万和 王锋 黄桂丹 邱权 李吉跃 何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41-1450,共10页
【目的】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Nakai]是一种极具药用及观赏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氮素与光照强度均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本文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氮素浓度下草珊瑚植株的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及分... 【目的】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Nakai]是一种极具药用及观赏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氮素与光照强度均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本文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氮素浓度下草珊瑚植株的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的变化,初步提出了草珊瑚人工栽培适宜的光氮组合。【方法】以1年生草珊瑚为试验材料,在华南农业大学跃进北实验大棚内(N23°09′58.80″、E113°21′46.00″,海拔高度约为60 m)进行了盆栽试验。设定自然光照的80%(L1)、60%(L2)、40%(L3)三个强度水平,施N 0(N0)、83.3 mg/kg(N1)、167 mg/kg(N2)、250 mg/kg(N3)四个水平。幼苗于2016年3月移栽,12月取样监测了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根系特征和叶片特征等指标。【结果】草珊瑚形态指标中主根长、根尖数、苗高、地径、叶面积均在L2N2处理下达到最高,比叶面积在L2N1处理下达到最大。氮素水平一定时,根、茎、叶鲜重和干重均在L2光照水平下达到最大;光照强度一定时,其在N2水平下达到最大。生物量分配受氮素影响显著,受光照影响不显著,但光照和氮素有一定的交互作用。N0和N1水平的根系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显著高于N2和N3水平;N2和N3水平的茎叶生物量占比及叶根生物量比均显著高于N0和N1水平;叶生物量占比在N2水平下显著高于其他氮水平,其在N2水平下,L2光照水平的叶生物量和叶根比达到最大;形态参数对光照强度和氮浓度变化的可塑性指标PI_光=0.38、PI_氮=0.37;生物量积累对氮浓度变化的可塑性指标PI_氮=0.43,是光照强度对其影响的表型可塑性的1.65倍;生物量分配的表型可塑性参数PI_氮=0.19,是其对光照响应的3.80倍。【结论】草珊瑚有较好的氮浓度变化适应性,即当氮浓度在试验范围内变化较大时,草珊瑚仍能较好地适应性生长,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可塑性较低,即当光照强度在试验范围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光氮互作 表型可塑性 形态特征 生物量积累及分配
下载PDF
肿节风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原雪 刘元慧 +2 位作者 斯金平 朱玉球 袁珂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15-1418,共4页
目的:对肿节风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冷浸提取、渗漉提取、回流提取、连续回流提取、超声提取、微波萃取六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物的收率进行比较,同时以富马酸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采用六种不... 目的:对肿节风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冷浸提取、渗漉提取、回流提取、连续回流提取、超声提取、微波萃取六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物的收率进行比较,同时以富马酸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采用六种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所得提取物的收率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回流提取及连续回流提取所得提取物的收率相对较高,而超声提取及微波萃取所得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结论:与其它方法相比,微波提取法具有提取快速,节省时间、溶剂和能源,所提取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微波萃取 富马酸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草珊瑚不同药用部位中10种成分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茜 廖华军 +6 位作者 鞠伟闽 贾雯 谢榕 郑莉丹 黄婧苡 潘馨 王生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7-986,共10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草珊瑚不同药用部位(全株、茎、叶)中富马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嗪皮啶、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落新妇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迷迭香酸等10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比较差异。...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草珊瑚不同药用部位(全株、茎、叶)中富马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嗪皮啶、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落新妇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迷迭香酸等10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比较差异。方法采用ChromCore AQ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为207、289、325 nm,柱温30℃,所得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处理。结果10种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不低于0.999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3.0%(n=6),平均回收率95.67%~103.99%(n=6),RSD 0.23%~1.98%。10批样品结果显示草珊瑚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叶大于茎,有机酸类成分含量茎大于叶,异嗪皮啶含量茎中最高,PCA和PLS-DA结果显示草珊瑚不同部位可分为3类,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VIP)>1.0筛选出异嗪皮啶、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富马酸对区分不同药用部位草珊瑚贡献较大。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对草珊瑚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