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夏译经的梵汉对音与汉语西北方音
被引量:25
- 1
-
-
作者
孙伯君
-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9,共8页
-
文摘
黑水城出土的汉文佛经中的陀罗尼的对音秉承了唐代以来梵汉对音的传统,特别是为准确描摹梵语的实际音值所采用的那些注音辅助手段,颇能显现与中原汉译佛经的个中渊源,所不同的是夏译密咒所用汉字的字音是西夏地区流行的汉语西北方音。特别是《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中的陀罗尼,对帮助人们认识12世纪汉语西北方音的概貌有重要意义,同时亦为建立在《番汉合时掌中珠》夏汉对音基础上的西夏字的拟音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梵汉对音
宋代西北方音
汉语方言
西夏语
-
Keywords
sanskrit-chinese phonetic transcription
the dialect of Northwest China in Song(宋) dynasty
the dialect of chinese
the Tangut language
-
分类号
H211.7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法藏敦煌P.3861号文献的梵汉对音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孙伯君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4,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建汉语方言音韵史的方法及个案研究"(06BYY011)
-
文摘
法藏敦煌P-3861号文献中的梵汉对音资料所呈现的语音规律与《千字文》、《开蒙要训》等敦煌遗存资料大体一致,反映了八、九世纪吐蕃占领敦煌时期河西方音的特点,如清浊界限不甚分明,鼻音声母m、n、η有向mb、nd、ηg演化的迹象,舌上、齿头、正齿三组字混用,宕、梗、通摄-η尾消变,宕摄元音高化,-m、-n尾也有消变的痕迹,等等。与12世纪的西夏梵汉对音资料相比照,可以知道西夏与敦煌河西方音有明显的承续关系。
-
关键词
敦煌文献
梵汉对音
河西方音
-
Keywords
Dunhuang(敦煌) fragments
sanskrit-chinese phonetic transcription
chinese dialect of Hexi(河西)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H711
-
-
题名善金二师密咒全浊声母考
- 3
-
-
作者
余柯君
-
机构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8,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金刚智、善无畏梵汉对音谱与汉语中古音研究”(19VJX109)。
-
文摘
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是唐代密宗的开创者,他们在中土弘法传教,留下了数量巨大、可供梵汉对音研究的梵汉密咒。前贤对不空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善、金二师相关的研究尚属空白。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善、金二师的对音材料,进而探讨二师全浊声母的音值。
-
关键词
善无畏
金刚智
密咒
全浊声母
梵汉对音
-
Keywords
Subhakarasimha
Vajrabodhi
Mantra
voiced obstruents
sanskrit-chinese phonetic transcription
-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北伍二件”敦煌汉文写经夹注字母初探
- 4
-
-
作者
余柯君
-
机构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2-98,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金刚智、善无畏梵汉对音谱与汉语中古音研究”(19VJX109)。
-
文摘
北京大学藏敦煌遗书D20号与伍伦7号内容皆为《金刚经》,此二件在内容上前后相承,可以缀合。在二件的汉文经文旁还附有非汉语的注文,本文认为这些注文属于婆罗米字母。更确切地说,是晚期草体于阗文,这些字母的作用是给边上的汉字注音。通过对二件中汉文经文与注音婆罗米字母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唐五代西北方音、梵汉对音等领域内相关问题的理解。
-
关键词
北大D20
伍伦7号
金刚经
唐五代西北方音
梵汉对音
-
Keywords
Dunhuang document D20 collected in Beijing University
Dunhuang document Wulun 7
Diamond Sutra
dialects in northwest Chinafrom th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sanskrit-chinese phonetic transcription
-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